第38章 兩地

建州,福建路轉運使司衙門。

轉運使俞獻卿放下手裡的信,對坐在對面的建州知州許伸道:“這位邕州通判徐平倒也是個曉事的,信裡說年底運二十萬斤白糖來福建,每斤作價五百五十文,運費他們出,託我們發賣。這價錢比三司定的低不少,來年各州的錢糧就不必那麼緊張了。”

許伸道:“爲了邕州,我們福建路折騰幾個月,這也是應該。這位徐平我聽吳春卿講起過,家裡原本就是開酒樓的,還開過白糖鋪子,懂得經紀,看來攬錢頗有一番手段。既然求到我們頭上,不能輕易放過了。”

徐平同年的省元吳育是建州浦城人,父親吳侍問真宗朝官至禮部侍郎,真正的官宦世家,這地方的知州自然與他熟識。其實不只吳育,天聖五年一科與徐平同中進士的建州籍進士不下十人,福建路科舉能力相當恐怖。

“有道理,沒理由我們福建路出人,罵名替他擔了,卻得不到一絲好處。這二十萬斤白糖且先定下,只要他那裡再要人,年年都要他出點血。”

許伸點頭稱是。前幾個月州里徵人去邕州,他連帶着也被罵慘了,藉着白糖利潤減免點錢糧挽回自己形象是正事。福建路的稅額基本是依照歸宋前的地方政權而定,做了一定程度的減免,但依然偏高。尤其是錢氏和平獻國,入宋後交的錢糧比原來南唐舊地都重,當地人心裡自然不平衡。

“還有一點,信裡說我們的人到了邕州頗攢下了點錢,他上報了三司,同意讓我們各州依飛票發錢給那些人家裡,三司從別路再調錢補給我們。徐平特意提出讓各州縣揭榜鄉里,由衙門統一發放,倒是不好駁了他的面子。”

許伸奇道:“他幹嗎要搞出這麼大的動靜?能有多少錢?”

俞獻卿不屑地搖了搖頭:“能有多少?一個人也不過幾貫錢罷了。徐平這是知道徵發的人家裡必定滿腹怨氣,地方人心搖動,用錢安撫人心來了。對我們倒也不是壞事,從明天開始,你便傳令各縣,揭榜鄉間,選個吉日讓有家人去邕州的到州縣領錢。他這裡附的有名錄,你先取了建州的去。”

許伸看了名錄一眼,吃了一驚:“這麼多?這上面每人可都不少於三貫足錢,纔不過幾個月而已,他那裡能發出這麼多錢來?”

“鬧出爲麼大動靜,他能不給人預支?錢多了怎麼說也是臉上有光。不過信裡說年底還有一次,也不知道邕州怎麼弄出那麼多錢來,我們不要管他!”

光這三千移民向福建路寄的錢,這樣一算每年都有幾萬貫了,俞獻卿看了也覺得眼皮直跳,邕州的手筆大得出乎他的意料。不過作爲一州轉運使,他可不能做出一副沒見過錢的樣子。

七月中旬的一天,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下個不停,林阿彭帶了個斗笠提着籃子準備去井邊洗昨天挖的野菜,兒子鐵錘可憐憐巴巴地拉着她的手,眼睛眨啊眨的,枯瘦的小臉滿是菜色。

林阿彭嘆了口氣,狠狠心掰開兒子的手。

家裡斷糧五六天了,就靠着挖野菜過日子,山裡這一點那一點種的穀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下來,下來也不知道能吃幾天。看着兒子長嘆一口氣,這種日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五歲的兒子還不知道能養到幾歲。

丈夫林業是二月底被徵到邕州的,那時候剛好沒有了零工做,山裡也打不到個雀兒兔的,里正和差役連哄帶嚇,就把林業弄走了,剩下母子兩人在家裡苦熬。村裡人看這母子可憐,好幾個來說讓阿彭改人嫁了,阿彭也不知道自己還能頂到什麼時候,生活就像一座山壓在身上,由不得人不低頭。

悄悄抹着眼淚剛出院門,村裡的李二嫂匆匆經過,看見阿彭,叫道:“阿彭,你怎麼還在家裡,不去縣裡領錢嗎?”

林阿彭一驚:“領什麼錢?”

“啊呀呀,你還不知道啊!路口的白壁已經揭榜出來,去邕州的人都向家裡寄錢了,有你男人的名字哪!我們家那位也有錢寄回來,你快隨我去。天可憐見的,嫁進這家十二年,第一次有錢拿回家裡來!”

李二嫂說完,急匆匆地走了。

林阿彭將信將疑,緊緊跟住了李二嫂。

李二嫂家跟林家不一樣,她男人好喝好賭,天生敗家的災星,把男人送出去,李二嫂差點敲鑼打鼓慶祝一番,自己一個人持家養孩子還輕鬆一些。

到了村口,就見路邊白壁前圍了白少人,有人高聲念着上面的名字,其他人嘰嘰喳喳地品評。福建路就這點好,識字的人多,官府有點什麼事只要揭榜在鄉間的各處白壁,很快就傳遍鄉里,不用里正鄉書手到處吆喝。

見到李二嫂和林阿彭,村裡有閒漢高聲叫道:“你們兩個女人,有錢領還不麻利些,錢可是比漢子親得多!”

衆人一片鬨笑。

又有人道:“能讓官府揭榜出來,這兩家的男人得寄回多少錢來?莫不成有成貫的銅錢,成匹的綾羅?”

“出去幾個月,就有成貫的錢寄回來,邕州那裡是金山銀山?不過官府弄得家喻戶曉,三兩百文總該是有的!”

一片嬉笑聲中,林阿彭低着頭隨在李二嫂的身後,沿路向縣城趕去。

也不敢指望有成貫的銅錢,能上百文買上兩鬥米就謝天謝地了,母子兩人吃得稀一點,好歹把這一兩個月熬過去,又能對付一年。

到了縣城,林阿彭覺得滿城人都在看自己,心慌慌的,怎麼有一種做賊的感覺?男人真有錢寄回來?她總覺得這不是真的。

到了衙門門口,就看見已經有二三十人在那裡排隊,前頭一張桌子,本縣的主簿親自站在一邊看着。桌子後頭,各鄉管的不是里正在,就是鄉書手在,三個吏人一個驗人,一個發錢,一個讓人按手印畫花押。

離開的人,真地就捧着大把的銅錢,竟然真有成貫的銅錢!

林阿彭迷迷糊糊地跟在李二嫂身後,只覺得做夢一般,不知什麼時候就輪到了自己。那個李二嫂,好歹是一個村的,領了錢竟然自己跑了。

“什麼名字?”經辦的吏人頭也不擡地問道。

“林——阿彭——”

“什麼?沒這個人!”吏人還是不擡頭,語氣冷冰冰的。

林阿彭只覺得頭轟地的一聲,差點一下跌倒。果然都是騙人的,一切都是騙人的!世間哪裡有這種好事?

“不是問你!不是問你!問你男人名字!”

後面站着的人一個勁地捅迷迷糊糊的林阿彭,急得直跺腳。

林阿彭隱隱約約聽到,不由自主地開口:“林業——”

吏人竟然聽清楚了,翻了一下桌上的名錄,回頭喊道:“跟剛纔那位是同一管的,鄉書手呢?”

一位正在喝水的中年人轉過頭來,把水放下湊近,口中道:“在呢,在呢,這是林業的渾家,沒有錯了!”

“六貫,一起到那邊畫押去!”

中年人拉一下林阿彭,到了旁邊的吏人前。

看着吏人從桌子底下取出一大堆成貫的銅錢,林阿彭左右看看,茫然問道:“這是我的?我男人寄回來的?”

吏人老大不耐煩:“難不成還是我給你的?快取了走!下一個——”

中年人幫着林阿彭把錢收到她盛野菜的籃子裡,沉甸甸地她幾乎挎不動。林阿彭卻咬着牙死死把住,一點都不鬆手。

到了下一個吏人面前,林阿彭像個木偶一樣畫了押,打了手印。中年人在一邊依樣畫押,證明錢發對人了。

見林阿彭取了錢還呆呆地站在原地不動,癡傻了一般,中年人拍了她一下:“阿彭,領了錢還不趕緊回家!割斤肉給你家鐵錘吃!”

林阿彭一下清醒過來,不知怎麼眼淚就流了下來,對中年人道:“秦三叔,改天我請你吃酒啊——”

中年人道:“再說,你先回家吧。六貫不是小數目,錢財不可外露,你用籃子裡的野菜蓋上一蓋,路上小心一些!”

看着林阿彭離去的背影,走路吃力的樣子,這位鄉書手暗歎口氣,什麼時候自己也能被錢壓得走不動路!邕州真是金山銀山?

邕州也在下雨,比建州雨大得多,雨水從周圍起伏的山巒匯流下來,一條條溪流奔涌着流向如和周圍的平原,流進如和水,劈開石山,匯進鬱江。

巡檢寨邊則是另一條河,在山間向北流向古萬寨,匯入左江,稱爲銀河。

雨中,一百多人聚在河邊的谷地裡,都披着蓑衣,帶着斗笠,藉着山腳下高大的樹木躲雨。

李二郎縮着身子,看着漫天不絕的雨幕,用身子靠了一下身旁的壯年男子,口中道:“林大哥,我們寄的錢也該到家裡了吧?”

壯年男人悠悠地道:“該到了,通判說是用飛票,很快的。”

“對了,你給家裡寄了多少?”

“六貫。阿彭隨着我吃了許多年苦,不能虧了她。”

“怎麼這麼多?官人只是預支了三個月的工錢啊!”李二郎吃了一驚,繼而臉垮了下來,“我只寄了兩貫,一個村子這消息瞞也瞞不住,我婆娘又該罵我了。唉,老天作證,自到了邕州,我可是從沒賭過錢!”

林業拍拍李二郎的肩膀:“放心,只要有錢寄回去,你渾家就該滿足了。這麼多年,從沒聽說你向家裡拿過錢,說起來要不是官人禁賭禁得嚴,我看你這兩貫錢也寄不回去。”

李二郎一個勁搖頭:“罷了,正好戒了我這賭性。對了,林大哥,你是怎麼弄來那麼多錢的?不吃不喝也攢不下來啊。”

林業看看周圍,附着李二郎的耳朵道:“念在同鄉,我只說給一個人聽,千萬不能傳出去。——平時閒的時候,我愛到周圍山裡轉悠,這幾個月逮過幾十隻蛤蚧,還弄到一些麝香,邕州城裡賣掉攢下來的。”

“這也使得?”

“怎麼使不得?蠻人能打獵,我們就不能?”

正在爲時,一個聲音穿透雨幕:“怎麼回事,一下又跑到山腳下!我不是說了嗎,山洪下來跑都沒地方跑!都站到谷地裡來!”

徐平與張榮從巡檢寨裡出來,站在寨門口朝人羣大吼。

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96章 三角城第43章 插手忠州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46章 分別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95章 衝突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00章 鑄錢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6章 還錢第21章 黃白朮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73章 夜對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69章 對峙第41章 意外第78章 彈劾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11章 封堵第92章 可以招兵第43章 賜姓第41章 中間派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29章 重貶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5章 分工第120章 破陣子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8章 農田輯要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47章 應對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6章 難處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2章 長命縷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21章 細腰城第14章 規劃第60章 釜底抽薪第8章 交接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218章 銀行(下)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章 再臨鄭州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3章 進城第89章 魑魅魍魎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5章 對決第210章 狄青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55章 攻城(下)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0章 早朝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208章 老花鏡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3章 流民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77章 你倒黴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05章 先生第3章 秀秀(下)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77章 你倒黴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47章 一年一考第98章 民思無邪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15章 奇觀第197章 最後時刻
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196章 三角城第43章 插手忠州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146章 分別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95章 衝突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100章 鑄錢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6章 還錢第21章 黃白朮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73章 夜對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69章 對峙第41章 意外第78章 彈劾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11章 封堵第92章 可以招兵第43章 賜姓第41章 中間派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29章 重貶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5章 分工第120章 破陣子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8章 農田輯要第294章 打出個太平第47章 應對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6章 難處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2章 長命縷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221章 細腰城第14章 規劃第60章 釜底抽薪第8章 交接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218章 銀行(下)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章 再臨鄭州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46章 慎選西平王第3章 進城第89章 魑魅魍魎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65章 離開河陰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5章 對決第210章 狄青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55章 攻城(下)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20章 早朝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208章 老花鏡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3章 流民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2章 大秦國故事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77章 你倒黴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05章 先生第3章 秀秀(下)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77章 你倒黴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47章 一年一考第98章 民思無邪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15章 奇觀第197章 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