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身上的刺

高歡爲皇帝,經常對他手下的鮮卑人說:“漢民是汝奴,夫爲汝耕,婦爲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溫飽,汝何爲凌之?”轉過身又對治下的漢人說:“鮮卑是汝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絹,爲汝擊賊,令汝安寧,汝何爲嫉之?”

這段話,生動地說明了寄生在國家上的軍事集團的統治方式,客生性質。

從永嘉之亂,中原陸沉,涌入漢地的胡人軍事集團經過了一百餘年的混戰,最終由鮮卑北魏統一了北方。也正是從北魏起,開始形成這樣的一種政治格局。即國家有一個專門的軍事集團,作爲常備的軍事力量,這個集團之外的人,負責養他們。不過在隋朝前,這個軍事集團是特色鮮明的胡人和胡化漢人,而負責養他們的,就是漢人。

後來的統一王朝,不管是漢人王朝,還是胡人王朝,都維持了這個格局。隋唐本就是與北魏傳下來的王朝一脈相承,所謂關隴貴族,不管後人如何美化,都是這個傳下來的胡人軍事集團的代表。到了大宋立國,這個軍事集團裡的胡人已經徹底漢化,曾經參與這個集團的胡化漢人,則又重新變成了漢人。不管是真漢人還是假漢人,總之這個軍事集團已經成了漢人爲主體,原來主體民族與這個軍事集團的胡漢矛盾被掩蓋起來了。

小的時候,我們被在外面被別人打了,廝打不過,就會狠狠地說一句:“你等着,我回去找人!”厲害一點的,就會說:“你記着,過幾天我一定要打回來!”

小孩子的思維,還停留在這次我被欺負了,下次我要欺負回來。等到長大了,自然還是依然有人像小時候一樣的性子,但正常的,應該是知道打人是不對的,最好把這廝關到牢裡,讓他從此改了這毛病。從五胡亂華之後的胡漢矛盾,發展到大宋立國,中原王朝的漢人還停留在我要欺負回來。

以前胡人視我們漢人爲奴,男爲其耕,婦爲其織,這樣壓迫漢人的代表就是胡人軍事集團。好了,我們現在翻身了,把這裡面的人換成漢人了,我們的仇報了。當然,大宋立國的時候漢人還沒有翻身,還做不到這一點,只是這個軍事集團的胡人漢化了,漢化的胡人褪去了原來的顏色,恢復了漢人門第。

此時的人們,還認識不到這樣的一個軍事集團本不該存在,不管政權好不好戰,漢朝滅亡前的中原王朝都不會養這一個獨立於社會之外的特殊人羣。這像身上插了一根刺,年深日久,長到肉裡,以致於已經忘了這不該是自己身上的東西。偶爾想起要拔出來,又拔不動,又特別地痛,好似平時也感覺不到,便就那樣長在那裡吧。然而這根刺周圍的肉是會爛掉的,一年一年地爛下去,終會要了自己性命。

東方西方,其實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不過羅馬被蠻族滅亡了,時不時滅亡羅馬的蠻族,會向周圍的人顯示一下羅馬的榮光。漢人太頑強,硬是不滅,撐了兩千年。然而再是頑強,王朝換一個是漢人的家族上臺,漢人的文化、傳統、政治等等也不會原地滿血復活。

這根刺,一直牢牢插在中原漢族王朝的身上。每當有異族入主中原,還會把這根刺拔出來,重新擦得明亮,向漢人示威一番,插到更要害的地方。

這個傳統頑固得難以想象,以至於當最後漢人被壓迫到滅亡關頭,終於奮起,這刺不用拔而自然消散,還有人認爲這是漢人政權的傳統。有人一直在懷念有這根刺的時光,說那是中國最輝煌的時候,萬族來朝,你看連異族都融入了我們之中。

民族的交流與融合是正常的,但這樣一根異族文化的刺,卻不可能讓身體舒服。

這根刺有拔出來的機會,就是岳家軍一路凱歌,向着光復中原進軍的時候。岳飛組建起來的岳家軍,當然不是他的私軍,從一開始就是最沒有私人色彩的朝廷軍隊,叫岳家軍只是那個時候的習慣而已。其他大將一樣這麼叫,在此之前楊家將、種家將叫得歡實。

岳家軍與其他的各支大軍有方方面面的不同,從兵源,到兵制,最有正規軍色彩。特別是岳家軍吸收了大量義軍,而義軍又來源於宋後期的保甲兵力。而保甲兵力,從軍事文化上,正是宋朝想解決身上三衙禁軍的這根刺,從軍事文化上接上秦漢傳統。再加上岳飛本人的個人魅力,這支軍隊與那個時代的所有軍隊都不同,表現出了不同的氣質。

岳飛之死其實簡單明白,金國不想打了,讓宋臣服。趙構求之不得,自謂能做成這件事的秦檜有了機會。爲了削弱宋的軍事實力,也是爲了證明趙構朝廷真地服了自己,金國要求宋殺大將。原來就與金有勾結的秦檜想向韓世忠下手,各種原因換成了岳飛。作爲敵國的金是提出這件事的人,配合敵國做的主謀是趙構,主持者是秦檜,幫兇是張俊。

後人想不通,大宋君臣怎麼會做出這種仇者快、親者痛自毀長城的事情,試圖挖出背後的真相。這有什麼真相?誣告岳飛的是他的部將王俊,最初下手構陷的是張俊,入獄冤枉岳飛的是秦檜及其幫兇,最後監斬岳飛的是楊沂中。

這件案子主兇、幫兇、協從其實都很清楚,只是非要有人與他們相互理解,拼命要挖出背後的故事來。有的人考證趙構變態,有的人考證岳飛自取死路,更有的人罔顧事實說岳飛太能打,威脅到了文官的地位,文官集團要弄死他。岳飛是與文官集團關係最好的統兵大將,事後受到牽連的,也是以文官集團的主戰派和暫時議和派爲主。

後人不想承認的,是岳飛是一位超越了時代,有可能帶來重大政治和文化的變革的偉大將領。他自己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武將不同,他的岳家軍跟其他軍隊不同。當然,後人還一定要把岳飛與其他將領看作一體,不想承認軍事力量在岳飛之死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岳飛之死,起自部將王俊構陷,第一個欣喜若狂下死手的是張俊,此後接掌的是秦檜及其幫兇組成的文官中的漢奸集團。最後下令殺岳飛的是趙構,監斬的則是另一位統兵大將楊沂中。這些人,加上敵對的金國,就是害死岳飛的兇手。

後人有一種迷思,總是認爲,岳飛作爲武將,軍事力量是站在岳飛一邊的。即使拋開直接參與的幾位重要將領不談,岳飛亡後,全國軍事力量保持了沉默,本身就說明了問題。

趙構是怕金兵,但金兵到底沒有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跑得夠快。但是跟在他身邊的軍事力量,卻數次拿刀對着他,手一滑就宰了他。跟害怕金兵一樣,他同樣該怕自己身邊的軍事力量跟他立場不一樣。金兵要來殺他還要過岳飛那一關,身邊的軍事力量要再次對他動手,可方便得多。在這個當口,只要這些將領表示自己反對殺岳飛,表示自己反對不要臉地議和,軍中情緒如果是這樣,趙構豈敢下手?這樣講並不是說那些將領逼着趙構殺岳飛,或者他們建議趙構殺岳飛,他們很大的可能是什麼都沒有做,只是沒有表示反對。

沒有表示反對意味着什麼?大敵當前,國破家亡,生靈塗炭,本該上陣殺敵保家衛國的軍事力量,默許了朝廷投降,默許了殺最優秀的將領,一聲不吭。

不要用這些軍事力量是因爲忠君服從纔不表示反對意見當藉口,大宋沒有那麼忠誠的軍隊,除了岳家軍。對於當時趙構身邊的軍隊來說,拿刀造反是家常便飯,在之前,在之後,被人罵了,吃得不好了,甚至只是因爲心情不爽就造個反的大有人在。

北宋是以軍立國,一百多年斂天下之財以養軍。就是一條狗,養了這麼多年,在有人踹門的時候也要叫一聲。然而這數十萬大軍,在朝廷投降殺大將的時候,態度是沉默。

岳飛身後,被牽連清洗的是哪些人?朝中的主戰派、暫時議和派文官團體,這是阻擋趙構投降的主要力量,被清除一空。岳飛軍中與以前的軍事傳統格格不入的人羣,同樣被清除一空。還有一個人羣,軍事力量中的一部分,義軍系統。

岳飛亡後,當時軍事力量中的義軍系統遭到了大清洗,有的人走了,回到淪陷區繼續反金。有的人留了下來,鬱鬱而終。他們舉旗反金,南下指望跟朝廷大軍一起,殺回到中原故地,救自己的父老鄉親,終是一場空。大宋的軍事力量,再次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

徐平爲什麼會突然那麼恐懼?因爲他之前還沒有想清楚這些,只是自己的經歷和麪臨的處境,讓他隱隱約約對此有些感覺。天都山一勝,突然朝中羣臣跟打了雞血一樣,要徹底清算曆史舊賬,予頭直指禁軍,把徐平推到了風口浪尖。

第123章 出書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7章 實際演示第238章 做事難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7章 盼盼第127章 大捷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89章 搶佔要地第41章 中間派第165章 版權費第174章 砲戰第21章 衆人到來第30章 殿試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5章 擺攤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1章 清貴之選第97章 流年第298章 試用期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53章 甘谷歸附第47章 生意第81章 祭奠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71章 少取多予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02章 換相(上)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43章 重逢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40章 冬雨第98章 破上思寨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9章 匪訊(上)第30章 端午(中)第110章 小大人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5章 軍改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5章 廷辨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68章 軍民魚水第37章 階級法第4章 馬政第7章 我做好人第17章 自己的路第49章 串連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73章 點將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297章 伎藝人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64章 善後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25章 官場浮沉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3章 誥命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28章 優遷第227章 超市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
第123章 出書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7章 實際演示第238章 做事難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7章 盼盼第127章 大捷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89章 搶佔要地第41章 中間派第165章 版權費第174章 砲戰第21章 衆人到來第30章 殿試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5章 擺攤第66章 無所建明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1章 清貴之選第97章 流年第298章 試用期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53章 甘谷歸附第47章 生意第81章 祭奠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71章 少取多予第56章 錢入戶等第202章 換相(上)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43章 重逢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40章 冬雨第98章 破上思寨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9章 匪訊(上)第30章 端午(中)第110章 小大人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15章 軍改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5章 廷辨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68章 軍民魚水第37章 階級法第4章 馬政第7章 我做好人第17章 自己的路第49章 串連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87章 頭重腳輕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73章 點將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53章 萬民雲集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297章 伎藝人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64章 善後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25章 官場浮沉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3章 誥命第47章 一年一考第128章 優遷第227章 超市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