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忠州事發

一千兵馬數量雖然不多,但在邕州集中起來並不容易,整整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纔在邕州城集結完畢。爲了這一千正規戰兵,邕州與賓州、橫州和欽州交界的幾處山寨巡檢,全都換成了另三州的廂兵。邕州本州兵馬,除了州城,大多駐於深入蠻人地區的永平寨和太平寨,那裡的兵馬又是不能動的,正規軍隊就顯得捉襟見肘。

曹克明完成軍隊調動,已經到了十月上旬。

這天夜裡,徐平讓所有出外做工的人員都早早返回休息,如和縣全境宵禁。直至到了半夜,值勤的土兵在有住戶的地方巡邏,嚴禁屬下百姓出門。一千集結好的廂軍由本州兵馬都監押陣,悄無聲息地進入瞭如和境內的巡檢寨。

文臣任知州的地方,知州一般都兼兵馬都監,所謂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曹克明是武臣,又兼提舉溪峒事,邕州另有寧都監管軍。自進入巡檢寨,寧都監便留在了那裡,緊閉寨門,默默等待着機會。

這種事情完全瞞住人是不可能的,第二天就傳開夜裡發生了大事,但具體事情都說不清楚,有人說是巡檢兵換防,有人說是上邊有大官下來巡視,紛紛揚揚。過了十天左右,如和縣跟往常一樣,什麼都沒有發生,消息也就淡了。

忠州這裡還沒有結果,徐平和曹克明聯名的要把福建路更戍廂軍留下來的奏章已經到了京城。

中書北邊的樞密院此時地方狹小,兵、吏、戶、禮四房擠在一起,大大小小的官吏穿梭其中,處理着四方來的各種文牘。此時廂軍還隸在樞密院,神宗元豐時候才劃到兵部管下,管轄事務尤其雜亂。

長官議事廳外面,範雍籠着袖子,悠閒地看着樹枝上面旋轉的枯葉。

“呯!”

房裡面傳出來摔杯子的聲音,範雍挑了挑眉毛,嘴角露出笑意。

“喪家狗!這隻喪家狗竟然敢指着老夫鼻子罵!直娘賊,他的恩主丁謂還在雷州漚着呢!竟然敢如此猖狂!”

樞密使張耆怒髮衝冠,氣喘吁吁地扶着桌子,眼睛都紅了。

旁邊的樞密副使夏竦和姜遵面面相覷,也都不知該說什麼好。

事情怎麼會成了這個樣子?實在是想破頭也想不明白。

本來就是一件小事,邕州要把廣南西路的更戍廂軍留下來,樞密院當然不同意,這得給他們帶來多少麻煩,多做多少事,腦子正常都會反對。

御前聚議的時候,中書卻傾向於三司,與樞密院意見不合。按慣例,太后和皇上讓他們朝後與三司聚議,統一意見再上奏。

張耆信心滿滿,自己肯定能說服別人。樞密院這邊,除了自己,三位副使,夏竦和姜遵都是靠巴結太后或其身邊人上位,與自己是同一條戰線。惟有另一位副使範雍態度曖昧,他去年還是三司使,念故舊同僚之情,這種態度可以理解,但也不會正面反對自己的長官。

中書那裡,宰相呂夷簡心深似海,沒人能猜到他想什麼。但他對太后的態度一向恭順,想來不會把自己這位太后身邊舊人往死了得罪。

參知政事薛奎,同範雍一樣,也是剛從三司使上位,也主要是他,堅持三司使寇瑊的意見,是挑起爭論的主力。

參知政事陳堯佐,性格一向特立獨行,走的剛猛狠辣的路子,一旦認了死理誰的面子都不給。不過御前他沒有表明態度,平常與呂夷簡的關係不錯,應該還是看宰相的風向。

另一位參知政事王曙,由御史中丞升上來。御史中丞、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是北宋升宰執的跳板,向來稱爲四入頭。在御史任上,王曙對張耆沒少冷嘲熱諷,但那純因爲御史就是幹這個的,兩人沒有深仇大恨。他與寇瑊的關係就不同了。王曙是寇準的女婿,寇瑊是丁謂的走狗,兩人那可真正是生死大仇,一見面都跟烏眼雞似的。

這種局面,在張耆想來,所謂聚議就是走個過場,大家一起把薛奎的意見壓下去就好了,三兩句話就會談完。

萬萬沒想到,政事堂裡寇瑊竟敢指着他的鼻子開罵,中書那邊宰相和各參政像沒事人一樣,圍觀他出醜。

張耆什麼出身?十一歲入東宮藩邸侍奉真宗皇帝,腦袋瓜子靈得一轉三個彎,武臣出身,沒有戰功一樣做到樞密使。想當年劉太后把真宗皇帝迷得神魂顛倒,惹惱了太宗,逼着真宗把劉太后送出門去。那些年月劉太后可就住在他家裡,直至真宗登位才又招回宮去。跟太后這是什麼交情?大宋天下,現在還是太后的天下,這天下哪個敢跟他張耆猖狂!

寇瑊這隻喪家狗今天簡直是要造反了!

更加不可思議的,最後竟然是寇瑊贏了,樞密院乖乖配合三司。張耆從政事堂出來,只覺得頭就像要炸了一樣,這整個世界都瘋了。

寇瑊指着他罵沒人管,獨相天下的呂夷簡就像沒看見一樣,惟有兩位副使夏竦和姜遵幫他說上兩句,與寇瑊不共戴天的王曙一言不發。他現在纔想明白,中書那邊呂夷簡必定早通過氣了,擺明了要出他的醜。

寇瑊罵得過癮,張耆但凡回一句,其他人立即上來攔着,你老大年紀了動不動生氣多不好。直娘賊,政事堂裡可有一位年紀小的?

這個時候範雍的態度就要命了。

張耆一推託,說樞密院這裡有多**煩,這事做不來,範雍馬上來一句其實也不難做,連怎麼做的步驟都說得一清二楚。

還能怎麼辦?

最後呂夷簡不鹹不淡地來了一句,邕州這兩年白糖運銷各處,對朝廷財政補益甚多,只可酬賞不可裁抑,算把事情定下來了。

宋朝單論一位宰相的權力可能不大,中書的權威卻極重。尤其在這個時候,二聖在位,日月當空,呂夷簡又是獨相,太后也得小心着應付。

張耆最後的掙扎就是個笑話。

陳堯佐倒是沒罵他,但說的話比寇瑊罵的還難聽,幾乎讓他下不來臺。

還能怎樣?捊袖子開打?他們三個加起來也打不過一個陳堯佐。

範雍沒有隨着那三位進門,一個人站在門外看風景,悠閒自得。前兩天京師地震,這年月是天變哪,那三位還沒明白,大宋的天要變了。

張耆氣昏了腦子,連奏章上署的什麼名字都沒在意,其他幾位此時大宋的頂尖人物,可沒他那麼大的心,徐平的出身不少人還惦記着呢。

太后已經老了,前些年還有人怕她是大宋的武則天,後兩年又有人擔心她是大宋的呂后。現在,範雍笑着搖搖頭,有腦子的都開始安排後路了。

太后一去,那位守先帝陵的李順容可就再沒人敢瞞着皇帝了,徐平跟李順容的親弟弟李用和好得一家人一樣。別說張耆只是侍奉過劉太后,就是劉太后的親弟弟也不行啊,親生的跟養母能是一回事?

徐平這個邊疆小官,在知情人眼裡可是一棵參天大樹,哪怕自己得不到什麼好處,也給子孫留下門路。

寇瑊失心瘋一樣跟張耆對着幹,那是交的投名狀,他曾經錯上了丁謂那條賊船,這一回無論如何不能踏空了。

這個秘密不是所有宰執都知道,夏竦和姜遵兩個肯定不知道,不然以他們兩個精得跟猴一樣地善於鑽營,這件事哪會去抱張耆的大腿。中書那邊多少人知道範雍不清楚,宰相呂夷簡肯定是知道的,他在宮裡有耳目不是秘密。

有呂夷簡護着,寇瑊也根本不怕張耆報復。

樞密院是兩宋惟一的一個以分宰相權力爲目的長期設置的機構,有個一官半職的都明白這一點。三司雖然號稱計相,但實際上是中書屬下,無論人事還是具體事務宰相可以直接插手。

到了真宗朝,樞密院的獨立性也不復存在。政事堂合議的制度使宰相又可以名正言順地插手樞密院事務,宰相重新又變成了事無不統。

現在的局勢,除非把丁謂招回來,宰相位子上呂夷簡無可取代。可真把丁謂招回來,那局面——所有人肯定還是覺得呂夷簡當政好。張耆受點委屈算什麼,爲了大局,他就該老實夾着尾巴做人。

中原已到深秋,邕州卻是綠草茵茵,繁花似錦。

朝堂的風雲傳不到邕州這個偏僻地方,徐平也渾然不知有人在惦記着他。

靠着大榕樹,沐浴着溫暖的陽光,徐平看着手裡的家信,一遍又一遍,捨不得放下。

林素娘出息了,都學會寫詩詞了。

“蕭瑟秋風殘夢破,從來女兒多情。當年柳下看黃鶯。故園風雨後,攜手數晴蜓。

夜半更深人不寐,閒拍幼女叮嚀。牙牙學語問父名。阿爹官嶺外,阿爹在歸程。”

這首《臨江仙》哪裡合適哪裡不合適徐平懶得深究,林素娘畢竟是初學嗎。再者說了,這種夫婦之間的情趣,就像他前世妻子在視頻裡唱首情歌,哪個丈夫會拿着曲譜去看跑調了沒。

要的就是夫妻之間那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

家有嬌妻,女兒正學說話,自己卻在這荒山野嶺不能見上一面,這破官徐平突然有點當夠了。

正在徐平無限遐思的時候,譚虎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報通判,申峒來人稟報,忠州知州黃承祥帶人進攻申峒!”

徐平的漫天溫柔瞬間被扔到了九天雲外,從地上一下蹦起來:“事情怎麼這麼突然?黃從富怎麼辦事的,事前不來通報一聲!”

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82章 水淹三軍第91章 大勢第214章 蠟丸第15章 軍改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95章 反攻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8章 種士衡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91章 大勢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05章 先生第55章 合作社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1章 遇仙樓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60章 新的門路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59章 致太平(一)第9章 白沙鎮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3章 一路千里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3章 秀秀(下)第114章 心經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77章 交涉第98章 定策第166章 初戰第38章 兩地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6章 手段第129章 刻漏社第24章 賭鬥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59章 掃雪第206章 望遠鏡第20章 匪訊(下)第168章 田園風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54章 買馬第52章 童七郎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3章 蠻人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05章 先生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32章 小縣第92章 收權第332章 建節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64章 歸來第11章 回莊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226章 自助餐第1章 宰相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54章 出路第188章 開戰第195章 反攻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58章 夜戰(中)第80章 起風雷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6章 不要失職第58章 夜戰(中)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00章 聯袂而來
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82章 水淹三軍第91章 大勢第214章 蠟丸第15章 軍改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95章 反攻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311章 全國統籌第18章 種士衡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91章 大勢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05章 先生第55章 合作社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60章 改天換地第11章 遇仙樓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60章 新的門路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59章 致太平(一)第9章 白沙鎮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3章 一路千里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3章 秀秀(下)第114章 心經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77章 交涉第98章 定策第166章 初戰第38章 兩地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6章 手段第129章 刻漏社第24章 賭鬥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59章 掃雪第206章 望遠鏡第20章 匪訊(下)第168章 田園風第96章 貴客盈門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52章 虛開中路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54章 買馬第52章 童七郎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3章 蠻人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105章 先生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32章 小縣第92章 收權第332章 建節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64章 歸來第11章 回莊第120章 風高放火天(上)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226章 自助餐第1章 宰相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54章 出路第188章 開戰第195章 反攻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58章 夜戰(中)第80章 起風雷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26章 不要失職第58章 夜戰(中)第238章 貨運馬車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00章 聯袂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