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

“二郎,今日徐平如何說?”

呂府呂夷簡的書房裡,呂夷簡坐在書桌前,面色平靜,上身挺直,看着面前站着的三個兒子,不動聲色的問呂公弼。

呂公弼畢恭畢敬道:“回父親,孩兒初去的時候,有仲儀在身邊,徐待制貌似不願多談,頗有些計較的意思。待了半日,孩兒與他單獨說話,說清楚父親做事都只是爲了朝政,並沒有私情,他的口氣才鬆了下來。”

呂夷簡淡淡地道:“到底是如何說?”

“徐待制說,他爲官多年,從來都是公事公辦,公事不雜私情。宰相如此,那是最好不過。公是公,私是私,切莫混到一起去了。”

聽了呂公弼這句話,一邊的長兄呂公綽不屑地道:“這個徐平,倒是端起架子來了。他纔多大年紀?一個三司副使而已!父親當朝首相,給他如此大的面子,朝裡有幾個人當得起?他倒還裝腔作勢起來!”

呂公弼道:“大兄不要如此說。今日徐待制那裡客人太多,就連薛侍郎和王曙相公兩人都去了,委實是沒有機會詳談。最後送別,他也沒說什麼出格的話。”

呂公綽哼了一聲,對呂夷簡道:“父親,徐平雖然與國舅李用和家走得親近,但終究是一個三司副使。職不過待制,官不到大兩省,又何必在意他?再者說了,徐平在朝裡面孤家寡人一個,元老重臣就沒有一個幫着他說話的,縱然有幾個下層官員追隨,終究是不成氣候,又何必在意他?”

呂夷簡嘆了口氣:“癡兒,你藉着我的名頭日常跟人混在一起,被別人奉承得慣了,目光怎麼變得短淺起來!正是徐平孤家寡人一個,我纔不敢向死裡得罪他。真要是他在朝裡有些勢力,有人捧他,我反而就不擔心了。如今朝廷裡面的執政大臣,包括你阿爹在內,哪個不是牽連甚廣?如果官家真地要對朝政做大的更張,他這種孤臣便就有了機會。到那個時候再去找機會親近,不就晚了?!”

聽了這話,呂公綽笑道:“阿爹說的好嚇人!徐平不過黃口小兒,未登第前,他家裡就是個不上臺面賣酒的,一時僥倖有了今天!宰執的位子,也是他敢望的?”

“寇萊公一樣是寒門出身,十九歲登進士第,三十歲位至樞副,三十四歲入政事堂參大政,四十三歲拜相。”說到這裡,呂夷簡搖了搖頭。“人所共知,寇萊公性子剛直,對人不假辭色,與同僚多不和,仕途坎坷。坎坷尚且如此啊——”

“寇萊公何許人也?十九歲中進士,年紀最輕,是那一年的探花郎。而且他娶的又是宋皇后女弟,朝裡宮中廣有人脈——”

呂公綽說着聲音越來越低,最後自己閉上了嘴巴。當屆年紀最輕的探花郎,徐平也是。雖然跟皇親國戚沒有親戚關係,但跟李用和家,可比親戚還親。當年的寇準有的條件,徐平全部都有,而現在的徐平身上的功勞,遠不是澶淵之戰前沒當宰相的寇準能比的。寇準能夠做到的,徐平真地做不到?呂公綽自己都心虛。

“朝裡有人擔心徐平是第二個丁謂,哼,是丁謂倒還好了。若是現在的丁謂回到朝裡主政,阿爹還要忌憚他,沒有出頭之前的丁謂有什麼好擔心的?爲了上位,丁謂可是乖巧得很,寇萊公那麼粗疏的性子,丁謂還不是一樣要伏低做小?阿爹現在所擔心的,他不是丁謂,是第二個寇萊公啊!以參政的身份,在政事堂裡頤指氣使,包括宰相在內都沒有人與他相抗,寇萊公做事可比丁謂肆無忌憚得多了!要是真的到了那一天,哼哼,包括阿爹在內,別說什麼元老重臣,現在的宰執又能夠怎麼樣?”

呂公綽在外面支撐着呂家門戶,人脈很廣,消息來源也多。最近他也聽聞王曾和一些不理政的元老,因爲徐平做事情太急,對他有些不滿,怕引起朝政動盪。有的人便就附會到了丁謂身上,說是這樣做事,頗有些丁謂的影子。

丁謂是什麼人?呂公綽可是親自經歷過丁謂掌政的時候,就徐平的性子和做事的風格,怎麼能夠跟丁謂相比?丁謂在做鹽鐵副使的時候,功勞還沒有徐平多呢,哪裡有這麼多閒話,那可是上上下下都是一片頌揚之聲。直到真除三司使,深得真宗皇帝信任之後,丁謂纔開始抖了起來,就那也沒把滿朝宰執都得罪。

徐平連個鹽鐵副使都做不穩當,憑什麼跟丁謂比?每每聽到這種話,呂公綽無不是嗤之以鼻。丁謂是那麼好當的?無論是文章還是理政,那可都是一時之選,就連拉幫結派整人的本事,自己的父親現在都拍馬也趕不上,徐平個沒長成的賣酒的小子算什麼人物?今天聽父親說起另一番道理,呂公綽才覺得事情真地有些嚴重。

寇準和丁謂這一對冤家,完全就是兩種人。

丁謂乖巧,沒上位之前能忍能讓,對上司溜鬚逢迎無所不用其極。做人當面說一套,背後做一套。當面跟你說得花團錦簇,背後不定就想着什麼法子整死你,翻臉可就不認人。都做到參政進政事堂了,還能給宰相寇準整理須上的雜物,溜鬚這詞不就是這麼來的嗎。結果一有了機會,各種手段恨不得把寇準一下子整死。

寇準完全相反,性子又硬又直而且急,同僚之間說話不留餘地。當面把人得罪得狠,但私下裡反而沒有什麼花頭。丁謂人前乖巧,寇準則完全無所顧忌,個人生活相當奢靡。好爲長夜飲,經常把屬下招來,大帳一圍,點起蠟燭,什麼時候蠟燭燃盡什麼時候結束,而且是用公使錢。

這兩個人,無論是性格還是做事風格都完全相反。說是冤家,其實丁謂能夠上位是靠着寇準看重,一手把他提了上去。要不是最後真宗皇帝臨終前神志不清,寇準說不定能把丁謂死死壓住一輩子。

在呂公綽看來,丁謂爲人做事只能仰望,沒那個天分想學也學不來。寇準反而沒什麼了不起,上司同僚沒有他不得罪的,功勞也全靠着傻大膽。惟一就是對屬下的人好,有了賞賜自己不貪財,都分給別人。但因爲老是把屬下用酒灌得苦不堪言,部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說他的好話。

有人說徐平像丁謂,呂公綽就覺得是個笑話。就徐平爲人做事的勁頭,給丁謂提鞋都不配。但呂夷簡說小心徐平是寇準第二,呂公綽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他可以看不起寇準爲人做事的作派,但寇準除了最後敗在丁謂手上,跟他做對的人可都沒有好下場。被寇準吃定一輩子的馮拯,雖然硬頂了一回,把寇準從參政的位子上拉了下來,但沒幾年寇準又好好回去做宰相了。要不是劉太后當政,馮拯可出不了頭。

這種人物有如天助,誰對上誰怕。

其實,丁謂爲人寫文章做事是有本事,寇準則是走心。不管說什麼做什麼,哪怕就是再過分,寇準的心裡還是一心爲公的。真當皇帝是傻子,不懂這些?

真宗或許還有點天真,太宗是什麼人?疑神疑鬼的到最後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猜忌,但他最信任的人卻是寇準。哪怕寇準在政事堂大權獨攬,囂張跋扈,甚至到了用手書札子侵奪皇權的地步,太宗也只是把他外放幾年,略施薄懲。

得罪丁謂或許還有轉圜的餘地,陪個小心認個錯,站到他那一邊,丁謂說不定還能帶着你富貴呢。得罪死了寇準,那前景想想就讓人絕望。

太平興國幾屆科舉的進士冤家,狀元胡旦至死瞧不起狀元呂蒙正,他做事也頗有些丁謂的風格,只是沒有丁謂的能忍,也沒有丁謂處理政事的本事。結果如何?呂蒙正的侄子呂夷簡都已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胡旦還在襄州的茅草屋裡瞎着眼睛賣命寫書,只是爲了子孫們掙一個可憐巴巴的官身。探花寇準一輩子吃死探花馮拯,可憐的馮拯直到寇準行將入土纔出頭,還是給寇準報仇掀翻丁謂才榮光了一兩年。

人哪,光憑自己自己奮鬥是不行的,還要看上頭有沒有人賞識,能不能順應歷史的潮流大勢。不然就是聰明絕頂,一時得意,終究還是要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丁謂哪怕就是最後扳倒了寇準,得意了幾年,終究還是難免身敗名裂。哪怕寇準已經故去了,他的餘威還在那裡,他到死沒有回京城,丁謂這一輩子只怕也沒指望了。

呂夷簡是真不怕丁謂式的人物,自己不是寇準,不可能給別人那種機會。但他真地忌憚第二個寇準。任你花樣百出,但對手的地位就是紋絲不動,你徒呼奈何?

更讓呂夷簡不安的是,現在徐平已經有了當年寇準的勢頭,卻沒有寇準當年的那些缺點。一旦被踩到頭上來,就只有認命,再也沒有辦法了。

王曾可以不在意,因爲他不植私黨,不營私利,寇準那種人他完全不怕。所以他阻抑徐平,只是防止第二個丁謂再現,不須顧慮。呂夷簡怎麼可能跟着學?

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35章 三輪車第20章 定計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35章 我有三策第30章 端午(中)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74章 無妄之災第40章 炸山第81章 各逞其能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55章 藥銀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67章 猜測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14章 僵局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52章 橫死第24章 留客第272章 換將第66章 無所建明第68章 交易第11章 潑皮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51章 新市場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298章 試用期第155章 解套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65章 名將第51章 大案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74章 砲戰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45章 追來了第63章 工場第69章 失意者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61章 入社第42章 劉小妹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章 進城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69章 對峙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2章 煙花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9章 遊園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4章 賜名第35章 災民第14章 治術(五)第202章 換相(上)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46章 泉布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38章 軍法第251章 危機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
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35章 三輪車第20章 定計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35章 我有三策第30章 端午(中)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74章 無妄之災第40章 炸山第81章 各逞其能第46章 意料之外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55章 藥銀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34章 一城二虎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67章 猜測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277章 狼狽爲奸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14章 僵局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52章 橫死第24章 留客第272章 換將第66章 無所建明第68章 交易第11章 潑皮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51章 新市場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298章 試用期第155章 解套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65章 名將第51章 大案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74章 砲戰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45章 追來了第63章 工場第69章 失意者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61章 入社第42章 劉小妹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3章 進城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69章 對峙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2章 煙花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19章 遊園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4章 賜名第35章 災民第14章 治術(五)第202章 換相(上)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146章 泉布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38章 軍法第251章 危機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05章 大敗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