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先生

如果說這個年代寫文章最不方便的是什麼,徐平一定會說查資料。所以這個年代說起天才,一般都有個前提就是記憶力超羣。實在是沒有辦法,一本書字沒有幾個,包含的內容卻不少,寫這種帶數據引經據典的文章,查起來實在是讓人頭大。也怪不得現在好多文人寫文章都漫天胡說,數據亂編,連典故都能編,較真起來實在是一種折磨。

徐平決定了,以後自己編書收稿付潤筆,一定按字數給錢,讓寫文章的人儘量把話說明白,不要總是說一半藏一半,雲裡霧裡的。想把文章看明白,還得有門檻。

窗外的月亮爬上了半天,肆意地揮灑着自己聖潔的光輝。院子中的大樹還沒有發出嫩芽,羞答答地沐浴在月光裡,好像沒有衣衫遮體的美女。

春天還沒有來,外面連個蟲子的叫聲都沒有,只有微風輕拂樹枝的婆娑聲。

徐平放下筆,把桌上煤油燈挑亮了些,靠在椅子上出神。

自己在邕州做的這些新奇玩意京城裡也在搞,不過這個年代的效率讓人着急,雖然從邕州請了一些工匠到京城,還是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產業搞出來。就連曾經給皇帝趙禎留下深刻印象的火炮,到現在連一根像樣的炮管都沒有鑄出來,擺樣子的還是從邕州拉來的火炮。至於其他的一些,很多還在爲屬於哪個衙門爭論不休。

這個年代的軍器屬於徐平屬下的胄案管轄,不過胄案主要負責的是賬目登記,具體的製作地方上歸都作院和作院,京城裡則是南北作坊和弓弩院。

這些事情千頭萬緒,徐平忙不過來,實際上很多事情他說了也不算,只能儘自己的力量去推動。再說三司裡面一大堆事,徐平也挪不出太多精力來。

看着窗外的月光出了一會神,徐平也沒了寫文章的心情,便把紙筆推開,拿了李覯作的模擬賦論出來,慢慢邊看邊改。

李覯當年跑到邕州找徐平,便就是衝着增長見識,熟讀經史,改革創新別開一派的目的去的,文章也總是離不了這個味道。這種文章,碰到學術思想相近的,一下擢爲高第也有可能。但大多數的情況下,只怕在考官眼裡都是離經叛道,掃一眼就扔到了一邊。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時候功成名就的第一步就是中進士,當官之後纔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當然也不是沒有其他的路可走,比如孫復,四次在開封府應舉,都過不了發解試,天聖二年再次落第後,便到泰山安心講學。這麼多年下來,胸中又確實有真才實學,慢慢聲名鵲起,如石介和文彥博都出自其門下,也算是有了成就。再比如胡瑗,跟着孫復學習了十年,一樣連連應試就是中不了進士,今年乾脆不考了,到蘇州去安心講學。

不過李覯既然來了京城,當然就以中進士爲目標,至於自己的什麼學術理想之類,有了功名之後再講不遲。

徐平主要改的是李覯那些與主流觀點不合的部分,儘量改的中正平和,並在一邊詳細寫了自己修改的理由,讓李覯用心體會。

夜已經深了,月亮爬上了半空,孤零零地趴在黝黑的天幕上,注視着人間,身邊沒有幾顆星星陪伴,顯得有些落寞。

黑夜中吹過的微風已經沒有了凜冽,沒有了那刀子一樣的感覺,帶着輕易不能查覺到的暖意,緩緩地拂過開封城,掃過中原大地。

冬天不知不覺就已經過去,春天慢慢地近了。

外面響起輕輕地敲門聲,徐平擡起頭來道:“進來吧。”

李覯從門外閃進身來,向徐平施一禮:“夜深了,先生安歇吧。”

徐平伸個懶腰,看了看窗外,看着如水的月華灑滿窗子,鋪滿庭院。

“嗯,是啊,不知不覺就到了半夜。這些書稿你拿回去,細心揣摩。進士考試,是官家取治世安民的人才,不是請講經先生,你的文章,總是經義講得太多,濟世救民的念頭講得太少,這樣是不行的。爲人做事,先要知其要旨,不能置世事於度外,一味地依着自己心思而行。講經求道,那是中了進士之後的事,不要次序搞顛倒了。”

wWW ¸ttκǎ n ¸¢O “先生教訓得是,學生謹記。”

“記住,現在你萬事都以中進士爲第一要務,至於談史解經,甚至於期望用文章宣揚主張,訪求同道,那不應該是進士考試時應該做的。夜已經深了,你也早歇着吧。明天我要早起上朝,你自己在這個院中安心讀書就是。”

李覯應了,恭敬地送徐平回房安歇。

這個年代的人就是這一點好,早晚問安,禮數周到。徐平雖然自己做不到,但有個人在身邊時時問候,煩有時候是煩一點,心裡還是頗爲欣喜的。

第二天一早,月亮剛到西天,還沒有落下去,徐平便已經起來準備上朝。

李覯早早就等在徐平房外,問了早安,親手伺候着準備一些雜事。

徐平說了幾次,李覯執意要做,便也只好由他。

過了上元節,便就要舉行禮部試了,徐平上馬,再三吩咐李覯在家安心讀書,切莫不要視作等閒。禮部試難度與殿試相差不大,甚至對詩賦看得更重,一點都不能馬虎了。

出了門,凌晨的風帶着清新的氣息撲到臉上,讓人精神爲之一爽。

徐平深深吸了口氣,整個人一下子精神了起來。今天早朝之後,皇上趙禎便殿再坐的時候,已經定下徐平要上小黑鐵錢並議論茶法,是個大日子。

爲了今天,徐平已經準備了很多,但到了臨頭,還是免不了心中忐忑。人往往就是這樣,重要的事情到了面前,總是覺得太突然,總是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一個小廝給徐平牽着馬,一個在前邊照路,晦暗不明的燈籠上“永寧侯”三個字格外地顯眼。清脆的馬蹄聲敲破了黑夜的寧靜,朦朧的燈籠在街道上慢慢搖着前進。

(備註:周敦頤原名周敦實,後來因爲避宋英宗的諱改名,此時還是原名。

宋初三先生,除了石介中過進士,孫復和胡瑗都是連考不中,以講學爲生。

李覯是宋朝儒學南派的創始人之一,歷史上一樣是多次參加科舉而未登第,後來回家鄉講學,再後來有了名聲後入國子監教書。

這些後來學術思想的開創者都科舉失利說明不是偶然現象,也不可能是考官有眼無珠不識英才,而只能是他們與主流不合,不適應當時的思想潮流。)

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3章 折支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5章 擺攤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48章 軟着陸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64章 口袋陣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66章 同年知縣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26章 龍門酒家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46章 印錢吧第209章 楊文廣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01章 七源州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243章 算賬第29章 邕諒路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26章 自助餐第30章 攻略(二)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2章 黯然離去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54章 解散佛社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82章 別機機杼第78章 入甕第11章 遇仙樓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3章 你是官了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43章 算賬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30章 攻略(二)第98章 一起發財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97章 大政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48章 軟着陸第238章 做事難第154章 攻城(中)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05章 先生第208章 老花鏡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5章 對決第251章 危機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
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64章 停發錢糧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29章 生活不易第13章 折支第69章 光耀門楣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15章 擺攤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48章 軟着陸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64章 口袋陣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22章 火光沖天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66章 同年知縣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26章 龍門酒家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46章 印錢吧第209章 楊文廣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01章 七源州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243章 算賬第29章 邕諒路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139章 鋤頭要揮好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26章 自助餐第30章 攻略(二)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10章 波州來人第2章 黯然離去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54章 解散佛社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82章 別機機杼第78章 入甕第11章 遇仙樓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3章 你是官了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243章 算賬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30章 攻略(二)第98章 一起發財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97章 大政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23章 又想錯了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96章 移風易俗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48章 軟着陸第238章 做事難第154章 攻城(中)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59章 致太平(一)第105章 先生第208章 老花鏡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25章 對決第251章 危機第90章 猛虎入狼羣(八)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