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99章 就鬆不就嚴

bookmark

劉敞道:“相公言民思無邪,自然極對。只是,採來的小曲當中,有的過於惡俗。”

“這也是有的。小曲並不全是民思,歌以詠志,求的是民之詠志之思。小曲當中,確實是有心邪之人,宣其心中之惡。便如東鄰綾羅家有財,把來殺了做包子,衣服賣了換酒喝,便就不能算民心之思。百姓有貧有富,爲富者不仁,貧者宣其心中之怒,這就是天下之民所思,詩經中也有碩鼠篇嗎。寫爲富者如何不仁,受欺者奮起而爭,就無邪。不涉天下之事,只宣泄其不法之慾,便就取而廢之,禁民傳唱,甚至刑其作者。”

說到這裡,徐平嘆了一口氣道:“爲政最難,便就是對度的理解與把握。世事有度而無界,爲了天下爲一,便立一個界在那裡。年深日久,事情從遠離界限的地方,會越來越靠近界限,這界限便越來越模糊,終究此界被破要重新立界。只是時移事易,就怕後人忘了立界只是分度,把度拋到了九天雲外,把界當作萬世不易之理。一遇到破界之時,便如臨大難,誠惶誠恐,便如天要塌了下來。民間小曲確實是有需要禁的,但開了頭,後人就會用得手滑,把不該禁的也禁掉了。是以對於小曲,禁慎之又慎,而不罪其人。”

度難把握,對於最開始立制度的人,其實相對容易,但後來者出於對制度的敬畏,不敢更改。隨着制度跟現實脫節,把握越來越難,最終會無所適從。所以對無關大雅的事情制度從鬆,而不就嚴,免得政權與現實脫節。這種現象從古到今都有,前世嘻哈音樂從地下走上前臺,便就引起風波。該不該禁?如果內容反映的是某一個人羣,在思想上的迷茫與掙扎,諸如此類,自然是不該禁的。但如果墮落到暴力、色情、違禁藥品,而與社會完全脫節了,那不禁就有問題了。這個年代的小曲、雜劇,也是一樣的問題。

張載道:“然小曲裡面,還有辱罵官府、官員,甚且大逆不道的,又該如何?”

徐平笑道:“這是難免,爲政者憑着道理做事,道理也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啊。不管是在邕州,還是在秦州,在整個西北,還不是一樣有罵我徐平的。有的還咬牙切齒地咒我當五雷轟頂,不得好死的呢。爲政者要有這個擔當,有這個胸懷,確實因爲你做的某些事情讓人家不舒服嗎,不許人家罵你幾句啊。聽到了被罵,自當反省,政事有沒有道理,做的有沒有不合規矩的地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嗎。罵幾句沒什麼,就罵唄。”

張載和劉敞兩人面面相覷,沒想到徐平倒是想得開。

想不開又能怎麼樣?民如稚子,不開心了不許哭兩聲,嘟囔幾句啊。政權如父,粗暴的手段少用,儘量地要講道理。爲什麼不讓你做這件事情,道理說給你聽,聽懂了乖乖不許做,聽不懂委委屈屈也不許做。但不能動不動瞪起眼睛,不聽話我揍你啊。

道理講明白了,時時跟孩子談談心,聽聽百姓的呼聲,道德便會形成。

民歌被採集來之後,要經過整理、刪減,把其中政權應該聽到的人民心聲找出來,有合乎道德要求的,也有不合乎道德要求的。政權從而進行引導,貫徹到政治當中,用政治制度和施政來互動改造。在這種互動和改造中,政治與民心越來越合拍,相互理解嗎,認同感便會形成。文明由此而新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民俗是由文化而來的,相互影響,而文化又根本於政治。一旦脫節,文化不成其爲文化,風俗便就淪爲三俗。文人怎麼做學問,百姓便就有什麼樣的風俗,要想合拍,只有文化去就百姓,因爲他們是表,百姓的風俗纔是裡。最簡單的例子,文人做學問弄些鬼鬼神神,兩人討論學術,你說這個先賢這樣說,請一尊神,他說那個聖人那樣說,又請一尊神出來。到了最後,學問成了最後看誰的請的神大,而茫然不知道世間還有道理在。在風俗上就成了請神跳大神,民間有樣學樣,出了事請神來。最好笑,是這個時候,文人看見百姓跳大神,鄙夷地痛罵,愚昧、落後,無可救藥,有這樣的人民,國家和民族還有希望嗎?

要想去除百姓中的跳大神,先把政治和學問中的跳大神去了,好好去找道理。徐平前世學校裡搞辨論賽,讓參賽的人抽論點,然後辨論。上去了就是亞里士多德怎麼說,蘇格拉底怎麼說,康德怎麼說,孔子有一句話,老子有一句話,從洋到中,狂列一遍。文化教育中堂而皇之跳大神,美其名曰國際先進經驗,民間還不是有樣學樣。論壇上辨論,同樣是這種風格。一個貼出來一頁文稿,呔,看這神的文章。對方不甘示弱,同樣貼出來幾頁文稿,更有名的大學,更有名的學者,呔,讓你看看什麼是大神。

論壇上裝的人一本正經,看的人如癡如醉,一如電影《鬼打鬼》裡的場面。

一如說到洋人的文化,便把科技捆綁,一說起制度,便把工業化捆綁,用的是拿鬼嚇人的手法。你說要恢復傳統文化,便把歷史上的科技落後這個鬼祭出來,嚇死你。說起不按照洋人的制度,要走自己的路,便把工業化這個鬼祭出來。工業化只有洋人制度搞成了知不知道,你竟然敢提沒發展出工業化的那個傳統鬼,有沒有良心。

你要講道理,他便祭神鬼,問良心。講道理大約就被當成了沒有良心,大家憑着良心做事嗎,那隻好不講道理了,任由各路神棍橫行。文化中裝神弄鬼,誰還敢講道理?

徐平對張載道:“子厚讀書甚廣,不知可曾讀《墨子》?”

張載拱手:“回相公,下官曾經讀過,只是沒有深究。”

“墨子要讀,諸子百家都當細讀。我們做學問,不要神神鬼鬼,而是要從書中去找到世間的道理。墨翟學於儒,而不屑儒之僞,自成一家。”提到儒之僞,張載和劉敞的面色都微微一變,徐平就笑。“做學問求道理,不爲神鬼,莫把一個儒字當神。真和僞只是墨子一說而已,只要我們求的是天下之民之心,自然就是真。真僞自在民心,若是在意別人如何說,就是着相了。墨翟之學,與儒並稱學於當世,其根本,便就是立神鬼。以天爲神而敬之從之,以政爲鬼而敬之畏之。神鬼在哪裡?終究還是在人心裡。”

說到這裡,徐平以指蘸酒,在案上畫了三個圈,一個大圈包着兩個小圈。“這個小圈是自己,那個小圈是他人,大圈是天下。”說完又畫了同樣的三圈。“這個小圈是人,那個小圈是非人爲之物,稱爲自然,大圈就是整個人與自然的天地。做學問,就是把這兩套圈中的事,找出一個一以貫之的理來。融匯圓通,自成一體。”

黃金彪在一邊看着熱鬧,插話道:“雖然聽不懂相公說的什麼,但小的覺得甚是厲害莫名。圓通這名字好,以後便爲我之海商社之名,相公以爲如何?”

徐平大笑:“好,好,好,得閒我寫副匾額送你!”

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76章 那些同年第6章 召對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52章 童七郎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59章 民間亂相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7章 學以致用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68章 交易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4章 移民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27章 大捷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72章 農事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81章 祭奠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27章 超市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3章 折支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88章 紙醉金迷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11章 根源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35章 三輪車第61章 裂痕第220章 星空(下)第44章 打起來了第167章 情報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5章 報恩第231章 購物券第90章 發酒發肉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10章 除害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02章 首告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11章 治術(二)第5章 和尚契嵩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9章 詠梅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72章 底氣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75章 僵局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29章 端午(上)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51章 新市場第41章 中間派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4章 茶法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45章 將校營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
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76章 那些同年第6章 召對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83章 猛虎入狼羣(一)第52章 童七郎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59章 民間亂相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7章 學以致用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68章 交易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2章 宰相氣度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4章 移民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27章 大捷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72章 農事第222章 兩路出山第81章 祭奠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27章 超市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3章 折支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88章 紙醉金迷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11章 根源第142章 話已說盡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35章 三輪車第61章 裂痕第220章 星空(下)第44章 打起來了第167章 情報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5章 報恩第231章 購物券第90章 發酒發肉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10章 除害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102章 首告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11章 治術(二)第5章 和尚契嵩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9章 詠梅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72章 底氣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43章 推卸責任第75章 僵局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29章 端午(上)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51章 新市場第41章 中間派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14章 茶法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45章 將校營第90章 公人世界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