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

不知從哪裡飄來了一朵雲,把那個正散發着熾熱光芒的太陽一下子包了起來,頃刻間世界便就變得清涼。風不知道從哪裡吹來,掠過山崗,拂過池塘,鑽進涼棚裡。

徐平微微抖了抖身子,向薛奎和王曙兩位老臣勉強笑了笑:“兩位相公的意思我明白,以後做事會有章法的。徐平雖然年幼無知,這麼多年來,也沒有刻薄過他人成全自己的功勞。以後不管我做什麼事情,都會再三斟酌,必定要做到無損百姓,無損朝廷,上下得利。我這樣說,兩位相公可還滿意?”

王曙嘆了口氣:“我們現在都是閒人,也只是隨便說說。對的你就聽,不對的只當一陣風,不要向心裡去就是了。以後爲官做事,但願記住今天的話。”

“我一定牢記在心,時刻不忘!”

徐平說完,三人坐在棚子底下一時無言。

薛奎終於緩了過來,對徐平道:“我們兩位老人在這裡閒坐一坐吧,待制可以去招待其他人。你們正當少年,有許多玩樂的事情,我們在反而不便。”

該說的話已經說完,兩位老人顯然也不需要徐平在這裡陪着聊天,那還幹坐在這裡幹什麼?薛奎顯然也知道,在自己面前大家都放不開,還是離遠一點好。

辭別了王曙和薛奎,徐平步出涼棚,看了看天空,出了一口氣。徐平很少與人爭吵,但也很難被人說服,自己做事的步子不會因爲今天王曙和薛奎的到來就停下。兩人也不是爲了說服徐平而來的,主要的還是表明一個態度,讓徐平知道,以後做事的時候要有顧忌。如果徐平這麼容易被說服,反而就沒有讓這兩人來說的價值了。

朝廷裡面,如果無黨無派,那纔是千奇百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都有與自己立場相接近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會走到一起,想到一起,只是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矛盾尖銳,衝突激烈起來,便就會形成朋黨之爭。

多數情況下,朋黨不是主動形成的,除了一些少數的例外,比如在襄州瞎了眼睛還心比天高的胡旦。徐平隱約記得,自己園子裡現在還有一個人也有胡旦的毛病,那便是歐陽修。兩人一樣的才氣縱橫,心比天高,一樣地在現實面前撞得頭破血流。

不同之處,胡旦是爲自己少數幾個人的前程,是爲私利,而歐陽修則是爲了心中的理想,大道所在,義不容辭。結果胡旦害了自己,而歐陽修則不但害自己,還害苦了身邊的一羣人,還有不少無辜的人被牽連。爲了自己私利的胡旦沒有人同情,窮困潦倒,孤老鄉村。歐陽修歷經磨難,終於幡然醒悟,得享身後哀榮。

徐平跟朝裡的羣臣都保持着一定的距離,就是因爲胡旦給他的刺激實在很大。太宗朝正是進士被重用,升遷飛速的時候,很多少人三十歲左右就榮任兩制,寇準不到十年就位至宰執,這種盛況後人只能嗟嘆。結果身爲狀元的胡旦差遣不過知制誥,官不過員外郎,職不過史館修撰,比現在的徐平還大大不如。

那個瞎了雙眼,身上連件沒有補丁的衣服都沒有,還頤指氣使的老人,實在讓徐平很受刺激。他的結局,可是比丁謂還要悲慘得多。

官場是富貴場,也是是非漩渦,有富貴,也有危險。

池塘邊,晏殊和丁度兩個人坐在樹下的交椅上,吃着西瓜水果喝着酒,欣賞着四周的風景。一衆年輕官員則聚集在岸邊,讓歌妓唱着或新或舊的詞曲,不時鬨笑。

看看天氣,另兩位學士梅詢和李淑也該到了,現在還不出現,十之八九是避着薛奎和王曙兩人。這兩位太嚴肅了些,聚集到他們身邊實在需要點勇氣。梅詢偏偏是個十分講究嚴肅不起來的,李淑則有點恃才傲物,躲着兩人也正常。

到了樹下,徐平向晏殊和丁度兩人見過了禮,問道:“學士爲何坐在這裡?何不過去跟衆人同樂?”

晏殊默默搖了搖頭,丁度大笑道:“晏學士是嫌你這裡的歌妓不行,唱的曲兒格調低下,又不通典故,聽着不美。徐待制,你永寧侯府論富貴也是京城裡面數得着的幾家,何不買幾個上好的歌妓來?有客人來了也好助興,閒時自己聽着也能解悶。”

徐平搖頭:“舍人說得輕巧,好的歌妓哪裡容易找?且不說花多少錢,又解音律又懂詩詞的那可是可遇不可求。再者說了,我自己對於音律就是一竅不通,捧着錢出去不是被人當冤大頭?用得着了,市面上僱幾個就好。”

丁度與晏殊兩人一起笑了起來,對徐平道:“我們在這裡閒話,你去陪那些人吧。”

徐平告了罪,向着池塘邊行去。丁度說得輕鬆,一個上好的歌妓,怎麼也得掏出幾千貫去,有那個錢,還不如去鄉村多買幾畝地呢。

世人貪利,京城附近的人家對女兒都當寶貝養,指望的就是到了年歲,有了一技之長賣進富貴人家,若是運氣來了說不定就此一生無憂。所謂不重生男重生女,就是因爲對於普通人家,女孩更加能夠帶來錢財。而且按照此時的習慣,小女孩最好的年歲也不過典賣十年,契約到了還不耽誤出來嫁人生子,很多貧苦人家把這當作脫貧的門路。加上富貴人家追捧,會點歌舞的小女孩的價格極高,徐平都覺得誇張。

基數大了,長得好看的不難找,歌喉好的也不難找,身段妖嬈擅舞的也好找,但是這些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就難了。再加上要懂詩詞格律,能夠作詩填詞,跟文人說起話來不露怯,那就是鳳毛麟角。

歌妓就是這個年代的娛樂明星,不過與後世不同,最好的都被富貴之家養在了家裡,外面青樓妓館裡的就如同徐平前世那些跑野場子的,水平就差了很多。大多數的時候,外面的歌妓長得再好看,歌喉再動聽,但舉止粗俗,言談多街巷俚語,唱的曲子更是大多數時候涉及********,沒辦法,誰讓男人就喜歡這個調調呢。

晏殊的小令像詩多過像詞,沒點文化修養唱出來味道根本不對,他也聽不下去。

反倒是柳三變在這種時候如魚得水,他就是在這種歌妓羣裡廝混長大,各種曲調無所不精。小令是來自文人的閒時雅趣,源遠流長,傳說起自李白,而慢詞則正是由柳三變從青樓歌妓唱的曲子裡蒐集而來,定曲調格律,自成一體。兩者來源不同,格調也就不同,現在初起,還帶有強烈的青樓豔詞風,晏殊當然聽不下。

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6章 前奏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67章 決心已定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49章 串連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54章 解散佛社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30章 審計司第196章 機遇第1章 徐家莊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7章 夜宴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6章 餘波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54章 買馬第77章 交涉第146章 泉布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6章 越次入對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52章 童七郎第151章 抓捕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53章 攻城(上)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0章 匪訊(下)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96章 機遇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67章 獵犬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42章 配合第180章 投名狀第18章 種士衡第57章 夜戰(上)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95章 遷隆峒第56章 驚變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8章 三人成虎第94章 春狩防秋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65章 版權費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68章 交權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39章 待以客禮第83章 地形沙盤第63章 官聲第273章 示威第45章 京城故事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4章 治術(五)第177章 風波將起
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26章 前奏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67章 決心已定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44章 鄉下小鋪子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49章 串連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54章 解散佛社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30章 審計司第196章 機遇第1章 徐家莊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27章 夜宴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6章 餘波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54章 買馬第77章 交涉第146章 泉布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6章 越次入對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52章 童七郎第151章 抓捕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53章 攻城(上)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20章 匪訊(下)第206章 學士入東府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196章 機遇第38章 必勝之勢第167章 獵犬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42章 配合第180章 投名狀第18章 種士衡第57章 夜戰(上)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35章 我有三策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62章 政壇動盪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95章 遷隆峒第56章 驚變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98章 三人成虎第94章 春狩防秋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65章 版權費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168章 交權第35章 詭異的局勢第130章 飲鴆止渴第39章 待以客禮第83章 地形沙盤第63章 官聲第273章 示威第45章 京城故事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14章 治術(五)第177章 風波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