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我也不管

“瘋了嗎?拿軍國大事胡鬧,這些人真是死不足惜!”徐平把樞密院轉來的夏守贇防秋方略猛地摔在桌子上,站起身來在官廳內走來走去。

一邊的樑蒨覺得奇怪,拿起公文看了一遍,捏在手裡想了一會道:“奇怪,我們已經多次上報番賊十餘萬大軍集結於天都山,其他幾路對面並沒有番賊大軍。仗打了一年多,番賊有多少兵力應該明瞭於胸,夏太尉爲何還要去攻白豹城?天都山一下,直逼靈州,白豹城和金湯城就可以不戰而取,他們派重兵去攻取又有何用意?莫非是怕昊賊聲東擊西,突然帶兵趨鄜延和環慶兩路,沿西洛水攻鄜州?”

徐平停下腳步,對樑蒨道:“那幾位統兵大將再是混帳,也在軍中多年,熟知兵事。從天都山趨鄜延路要過瀚海,十數萬大軍怎麼偷偷過去?莫非以爲昊賊會法術!哪怕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把大軍帶過去,我們這裡也可以立刻攻下天都山,尾追番賊,昊賊是得了失了瘋敢這樣做!現在番賊大軍敢離天都山,則全線崩潰,我們可以到興慶府去過年!”

瀚海又作旱海,是橫山與黃河之間的大片沙漠,要穿越遠的地方數百里,近的地方也有百十里,大軍行進相當艱難。這片沙漠本來就是東西長,南北窄,要從南向北攻靈州的宋軍都得道路艱難,擔心党項能從東到西十幾萬大軍橫穿大漠兩千裡就是吃飽了撐的。

對宋作戰,元昊都是帶他的常備軍數萬到十幾萬不等,配合邊境蕃落的部落軍。鄜延路對面的銀、夏等地是党項起家的地方,部落兵多,而且善戰,所以元昊最理想的進攻出發地是那裡。但橫山地區土地貧瘠,產糧不多,他帶着十萬大軍去待上幾個月,就把數年的存糧吃完了,不能年年這樣做。而徐平帶兵直逼天都山,直接威脅到了党項根本,必須把戰場轉到西邊來,藉着天都山地區豐富的物產與宋軍對峙。

環慶路對面正是瀚海的核心區,本地部落軍可以自籌糧食,元昊帶的常備軍主力卻要從興、靈兩州運糧,那裡本地的糧食供應不了。要從兩州運糧,党項一樣要面對瀚海這天然的地理障礙。在大宋廣築寨堡,不能速勝的情況下,元昊不敢冒險進攻那裡。而且歷史上那裡又是党項青白鹽最重要的產地鹽州,還指望着從那裡向大宋走私鹽,所以從來沒有大的戰事。白豹城只是突入宋境,阻斷環慶路支援鄜延路而已,現在戰事不在鄜延路,那裡就是雞肋。形勢明擺在那裡,夏守贇還要堅持進攻白豹城,讓徐平感到深深的惡意。

從橫山一直到馬銜山,這一帶的土地相當貧瘠,不要看包括徐平自己在內一衆官員上書說河谷土地肥沃,可以屯田,實際當不得真。說土地肥沃只是跟山地比,與中原地區比起來就是天上地下。新近佔領的會州,沿黃河兩岸灘地不少,全部開墾起來有數十萬畝之多,但這些地哪怕是精耕細作,一年也只能產不到一百斤糧食。屯田的意義只是可以減少從川蜀千里運糧,產量再少也比這數千裡的路上消耗掉的划算,並不是真能產出多少糧。

大宋和党項交界的這一片山地,物產根本支撐不了大軍。党項是靠興、靈兩州運糧補充,加上從宋境劫掠,大宋則是全靠從其他地方運糧。如果單靠隴山以西,以秦州所產的糧食,哪怕就是攻下河湟,也支撐不了十萬大軍。除非把蘭州開發出來,不然隴右之地能夠支撐四五萬人就了不起了。元昊現在從徐平這裡什麼也搶不到,過去幾個月還被桑懌搶了不少,他在天都山苦苦支撐,就等着秋後到宋境來搶糧食。這個時候,夏守贇把大軍帶去打什麼白豹城,把徐平氣得七竅生煙。

見徐平在官廳裡不住地來回踱步,樑蒨道:“雲行不需焦急,想來夏太尉去攻白豹城也有自己的見識,我們發文問清就好。再者他們只是提出方略,並沒有動身,我們把情理講得透徹了,未必不能挽回。——或者,夏太尉執意不聽,我們要早做佈置。”

嘆了口氣,徐平道:“我們跟涇原路隔着隴山,人又沒有翅膀,飛不過去,能做什麼佈置呢?我總不能把大軍一分爲二,駐軍靜邊寨去助鎮戎軍。”

樑蒨眼睛一亮:“其實也未嘗不可,派一兩萬軍到靜邊寨去,鎮戎軍有警,則過隴山支援。如此昊賊在天都山腹背受敵,難以支應,似也可行。”

徐平連連搖頭:“兩軍對陣,先取其勢,便如射箭之前先張弓。我們分兵去靜邊寨,不是昊賊腹背受敵,而是攻守易勢了。我大軍集於黃河一帶,一下天都山,則可數路齊出直取靈州。兩軍分開,就成了緩攻天都山,對靈州就沒有威脅了。爲大事,不可以小家子氣婆婆媽媽,分兵靜邊寨,看似兩全其美,實際上氣度就落了下風。”

想了一會,又道:“而且靜邊寨周邊多是生蕃,得蕃人擁戴的只有劉滬,把那裡做駐軍之地,只能夠派他去。好不容易整訓出來的五支大軍,難不成再變回從前樣子?”

劉滬在轉隸秦鳳路之前是靜邊寨主,他是將門之後,祖上又是皇室同鄉又是姻親,在真宗朝以前也曾顯貴。到了他父親劉文質,一是與皇室的關係遠了,再一個性子過於耿直敢言,得罪人太多,雖然善戰,功勞也不少,卻官位不高。劉滬跟他爹一個性子,而且更加熱衷於建功立業,又能打善戰,又得那一帶蕃落的人心。分兵定邊寨,必須讓劉滬到那裡,不然周圍的蕃落沒人安撫得住,到時有的頭痛。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劉兼濟那一支大軍就又變回了駐泊禁軍,這是徐平不能夠允許的。

不要小看了劉滬,歷史上他築水洛城,可曾經引起了朝中大爭論。最後朝廷不得不息事寧人,因爲經略使尹洙曾經派副都部署狄青巡邊,差點砍了劉滬的腦袋,最後不得不把尹洙調往別處,讓劉滬駐守水洛城,再派王素接任涇原路經略使調和他與狄青的關係。水洛城築得對不與對且不論,劉滬能夠做到非他不能守,而且後來終北宋一世他的子孫一直守在那裡,周邊的蕃落一直祭祀劉滬,視若神明,就可以想見他這個靜邊寨主在那裡的勢力。徐平要把手下大軍變爲野戰機動兵團,對這種事非常忌諱,根本不可再派兵去靜邊寨。

劉渙和劉滬這哥倆可不能夠小看了,他們都繼承了劉文質勢衷於在邊疆建功立業的志氣,也繼承了執拗敢言不怕得罪人的臭脾氣,對於軍功非常熱衷。劉渙勝在口才,敢孤身前往河湟招攬唃廝囉,劉滬勝在能打,而且敢爲軍功擅起邊釁,出事能把人打服。這兩人用好了是一大助力,一個不好,就能夠捅出天大的簍子來。徐平拼着讓元昊把涇原路徹底打爛,也不會再讓劉滬去處理蕃事,不然別想清靜。

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230章 審計司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89章 定論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20章 匪訊(下)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7章 自己的路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51章 各有去處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2章 清路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33章 學習第172章 農事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67章 決心已定第42章 強買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68章 別跟着我第31章 探花郎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83章 擒獲第294章 養起來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9章 匪訊(上)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02章 幫一把第34章 雜事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60章 騷亂第31章 攻略(三)第81章 祭奠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83章 擒獲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89章 定論第10章 治術(一)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54章 買馬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9章 攻略(一)第208章 老花鏡第16章 如和縣第36章 組織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7章 大捷第7章 實際演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74章 砲戰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章 談判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89章 搶佔要地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7章 西南邊事第42章 動盪
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230章 審計司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89章 定論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20章 匪訊(下)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17章 自己的路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51章 各有去處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2章 清路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33章 學習第172章 農事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67章 決心已定第42章 強買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71章 惡劣至極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68章 別跟着我第31章 探花郎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8章 蟾宮折桂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183章 擒獲第294章 養起來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9章 匪訊(上)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113章 遊騎遍佈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102章 幫一把第34章 雜事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60章 騷亂第31章 攻略(三)第81章 祭奠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83章 擒獲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89章 定論第10章 治術(一)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54章 買馬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59章 人手難題第29章 攻略(一)第208章 老花鏡第16章 如和縣第36章 組織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7章 大捷第7章 實際演示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174章 砲戰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4章 談判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89章 搶佔要地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9章 宣詔使臣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7章 西南邊事第42章 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