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報恩

晚唐五代亂離,洛陽多次發生激戰,最慘的時候人戶不過以百數。這座千年古都,已經完完全全地破敗了,再不復當年的繁華景象。

官員上任,敕令上都會寫明某年某月某日與到任的前任官員交接,因爲官員的年考是以這個日期爲準,加滿一年爲一考,如果上任的官員晚了,則前任官員要白白多幹上一些日子。因此,若沒有極特殊的情況,是不允許延期上任的,否則會有處罰。

徐平一路緊趕慢趕,終於在指定的日期之前趕到了洛陽。與前任轉運使王雍會過面以後,又見了轉運使司的屬下臣僚,有了兩天閒散日子。

這一天徐平帶了譚虎,準備了絹帛禮物,讓隨從挑了,信步出了轉運使司衙門。

洛河穿洛陽城而過,把城分爲河南河北兩部分,河北屬洛陽縣,河南屬河南縣。但與開封城裡整齊有序的汴河相比,洛河兩岸便就顯得粗獷了很多,除了天津橋上游很短的一小段河道,河兩岸都沒有築堰,任其自然流淌。

此時已過中秋,兩岸柳樹的葉子已經染上黃色,吹來的風帶着涼意。洛河比人工挖成的汴河寬廣了許多,秋季多雨時節,也顯得混濁。河上偶爾飄過幾片白帆,順着河水須臾遠去,讓人看不清真容。

看着洶湧奔流的洛河,徐平心裡暗暗嘆了口氣,就眼前的景色,哪裡是都城,分明就是一派田野風光。洛河兩岸,間或有高門大第,但更多的是稻田,是柴扉茅屋,間雜着一小片一小片的菜園花田。開封城外幾裡的範圍都比這繁華得多,而洛河卻是洛陽城的中心。

一說起洛陽城,沒來過的都不由想起前代文人吟詠的詩詞文章,那真是稱得上錦繡繁華,流光溢彩。可來這裡一看,倒給人一種江南水鄉田野鄉村的感覺。

洛陽城初建,完全是以都城的規格規劃,街道整齊,分佈有序,其嚴整還過於古都長安。東西南北縱橫各十街,分城內爲一百二十坊,如同用刀割出來的一般整整齊齊。此時雖然已經殘破,但舊的格局仍在,城裡倒是不用擔心迷路。

南北主街爲定鼎門大街,沿着洛河過了此街,第四條街爲另一條主街長夏門大街。過此街向前再到一條街,折向南行,第三坊便就爲福善坊,又名福善坡。

此時坊牆早已經推倒,坊名僅用於指示方位而已,便如徐平前世的小區。

進了福善坊,到了一處大宅院前。徐平擡頭觀看,只見宅院雖大,但已經殘破。牆頭佈滿青苔,還有野草小樹長在上面,宅裡的大樹成蔭,顯得格外冷清。

譚虎上前打門,直等了一炷香的功夫,纔有人出來開了門。

一個老僕從裡面閃出身來,行個禮問道:“不知官人是哪位?因何造訪?”

譚虎叉手:“告老丈,新任京西路都轉運使徐公,來拜訪主人,前日有帖子送來。”

老僕“哦”了一聲,看了看不遠處站着的徐平,忙道:“官人稍待,且容通稟。”

說完,拱了拱手,進了門內。

過不了多久,裡面傳來慌亂的腳步聲,門吚吚呀呀地打開,裡面當先走出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帶了幾個孩子。

徐平急忙上前,躬身行禮:“徐平見過夫人。”

那婦人回了一禮,道:“拙夫遊宦在外,家裡並沒有個主事的人,怠慢都漕。請到廳堂拜茶,只是現在家境敗落,諸事簡陋,貴人莫見怪。”

徐平道:“夫人客氣,張相公於我有大恩,豈敢挑三揀四。”

隨着婦人進了院子,見周圍不時有人探頭探腦,徐平心裡不由唏噓。張知白生前族人衆多,他自己生活相當儉樸,這些族人都是靠着他養活。而張知白身後無子,過繼了一個族人繼承自己的香火,便就是這婦人的丈夫了。到了現在,族裡靠着張知白恩蔭出去爲官的那些人,都基本不再有什麼聯繫,這處大宅子,便就靠着婦人丈夫的俸祿維持。眼看着入不敷出,一天一天地敗落,這個大家族也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到了這個年代,是遠遠不能遺澤五世了。一個家族因有人中進士而起,起來地快,但一旦三代之內再沒有進士,便就迅速衰落下去。恩蔭制可以讓子孫有個飯碗,但極少因而貴顯的,有能力在官場上也受人排擠。

到了客廳,徐平坐落,婦人吩咐上了茶來,隨便就些閒話。

問起張知白去世之後的境況,婦人便滿面愁容。張知白髮跡得晚,又是老來才收了這個繼子,恩蔭爲官雖然起點不低,但少了人提攜,官場上並不得意。作爲宰相,張知白自己再是簡樸,留下的家底也不少,但攤子鋪得也大,靠着一點微薄的俸祿怎麼能夠支撐得起來?再加上養的族人衆多,坐吃山空,眼看着也吃不了幾年了。

洛陽不是開封,看着這麼大一處宅子,其實不值幾個錢,這裡的地皮極爲低賤。

晚唐時候蔡州秦宗權派孫儒進攻河南尹李罕之,戰事持續數年,洛陽幾乎成爲一片廢墟。後來張全義入洛陽,所帶兵士百餘人,洛陽百姓百餘戶,城區盡成荒野。雖然五代幾個朝代都曾經重建,但不管怎麼努力,連洛陽城內都開發不完,還是一派田園風光。

但這裡到底是都城,從後唐定都洛陽,大規模重建起,便就定下一條則,城裡的閒田可以佔用來種糧種菜,但永不爲永業田。“伊洛之地,皇王所宅,乃夷夏歸心之地,非農桑取利之田”。有人要建宅子,儘可以佔閒地,而即使已經開發爲農田,也不需要賠地價,只要象徵性地做些賠償就可以。這樣一來,洛陽城內地價不值錢,與開封城內寸土寸金的景況迥然不同。看着一處一處宅院規模宏大,一旦破敗,便就再賣不上價錢。

聽着婦人的訴說,徐平心裡有一種難言的滋味。常說父因子貴,不僅僅是兒子富貴了之後會追封三代,還在於要有人守住家業,要有人宣傳父輩的功德。張知白天聖賢相,身後卻名聲不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身後無子,沒有人替他樹碑立傳。

這個世界沒有自己,這個大家族或許很快就作鳥獸散,這處宅院將轉賣他人,甚至賣不出去成爲荒宅也有可能。當年崇政殿裡張知白的一句“恭喜陛下得人”,成就了現在的徐平,現在到了徐平報答的時候了。

看看廳裡的人老的老小的小,等婦人停下話語,徐平道:“夫人,不知府裡有沒有得力能幹又信得過的族人?這樣坐吃山空總不是辦法,要置辦些產業纔好維持。”

張夫人面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不瞞都漕,這幾年家裡沒有多餘閒錢,比不得翁翁在的時候,族裡的人也照看不過來了。如今住在宅裡的人雖多,但大多並不熟識,我一個婦人家,又哪裡去知道誰得力能幹?”

徐平道:“實話對夫人說,張相公有大恩於我,往常心裡一直想着如何報答,只是一直無緣。現在我到洛陽主持一路漕憲,幫着照看一下你家裡還是做得到的。洛陽如許大的地方,雖然現在荒涼些,但高門大戶不少,或是賣酒,或是種花,都是獲利不菲。還請夫人在族裡選幾個能幹會經紀的,到轉運司衙門找我,尋些門路。只要府裡有活錢收入,這宅子才能支撐下去,否則,夫人應該心裡有數,這家也支撐不了多久。”

張夫人忙起身行了一禮:“這都是翁翁遺澤,都漕如此說了,我怎能不識擡舉?只是賤妾實在是管不了族裡的事務,且寬限些日子,我這裡選了人出來,再去拜訪。”

徐平點頭:“如此最好。最近我在洛陽城裡有些閒暇日子,再過兩個月,便就要出外巡視,不常在城裡。夫人最好是在這一個月內選好人,再商量作何營生。”

張夫人謝過,滿口答應。

張知白雖然無子,但族人衆多,在他生前爲養這些族人花了他俸祿中的大部分。現在家道中落,到了族人們出力的時候了。這個時候除了很少的一些崇古的士大夫,大部分家族管理都沒有一定之規,基本就是一代裡誰當的官大誰說了算。張夫人的丈夫現在的官還是最大的,名義上是一族之長,但張夫人一介女流,又如裡管得了衆族人?

更何況那官,還是靠着張知白的恩蔭所得,在族裡並不能服衆,也沒人聽張夫人的。

別看宅裡還住着一大家子人,但根本與街坊鄰居相差不多,連每家有多少人口張夫人都說不上來,哪個能幹哪個不能幹她又哪裡知道?

只有遇到了徐平這種貴人,這一大家或許纔會再次團結起來。

第36章 組織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99章 前奏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08章 使氣第20章 匪訊(下)第269章 對峙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93章 新鐵錢第49章 天津曉月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53章 一條出路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25章 搜尋第50章 京城故人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3章 我有秘法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章 宰相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5章 軍改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69章 做做樣子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66章 同年知縣第57章 原則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2章 黑吃黑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44章 細鹽第167章 獵犬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57章 暗箭第9章 進殿面對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316章 大火第23章 誥命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95章 衝突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56章 銅版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03章 事發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56章 銅版第134章 亂局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0章 巡視河道第45章 白砂糖第167章 情報第214章 僵局第111章 李覯第79章 坐觀成敗第72章 底氣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3章 折支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76章 增兵第65章 因地制宜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40章 誰承其後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72章 夜襲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57章 原則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227章 超市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
第36章 組織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99章 前奏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208章 使氣第20章 匪訊(下)第269章 對峙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93章 新鐵錢第49章 天津曉月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53章 一條出路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25章 搜尋第50章 京城故人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33章 我有秘法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333章 不給兵要給人第1章 宰相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5章 軍改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69章 做做樣子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66章 同年知縣第57章 原則第35章 食物和酒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12章 黑吃黑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291章 兩路會師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44章 細鹽第167章 獵犬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57章 暗箭第9章 進殿面對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69章 自打嘴巴第316章 大火第23章 誥命第141章 留你兩天第195章 衝突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56章 銅版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03章 事發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156章 銅版第134章 亂局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10章 巡視河道第45章 白砂糖第167章 情報第214章 僵局第111章 李覯第79章 坐觀成敗第72章 底氣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50章 席捲諒州(中)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3章 折支第106章 找你算賬第76章 增兵第65章 因地制宜第80章 小人難纏第138章 文明之師第40章 誰承其後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72章 夜襲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57章 原則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227章 超市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