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萬事俱備

“哈哈,你們果然是在這裡!”

王拱辰到了路口,一眼看見坐在路邊的徐平和趙諴等人,急忙翻身下馬。

徐平見他滿臉大汗,急忙讓主人家端了碗茶來,讓王拱辰喝了,坐下歇一口氣。

等王拱辰歇過來,徐平才問他:“我還沒有派人到你那裡去了,怎麼就知道我來了?”

王拱者笑道:“你堂堂都轉運使出巡,是本路州軍的頭等大事,還在蔡州的時候,我們那裡就傳遍了。我算着日子你該到汝州了,今天到州城來取貨,我特意隨着一起來。”

轉運使在每個地方待的時間有限制,行程可以推算出來,王拱辰剛好趕上並不奇怪。

見王拱辰的帶的人直往三司鋪子裡去,徐平奇道:“你取什麼貨?來了這麼多人。”

“車,這個時候,主要就是買車。營田務人少地多,用車的地方多了,汝州小地方一次進不了多少貨,只能定好了讓他們分批運來。”

因爲跟河南府之間不通水路,汝州這裡的車是從陸路運來,運力就大打折扣。徐平在路上曾經見過三司鋪子運車的隊伍,都是後車的車轅架在前車上,一輛接着輛,用一頭牛可以拉好多輛車。當時看見還覺得很新奇,沒想到運貨的人能想出這個辦法,效率很高。

但即使這樣運輸,一次也只能運幾十輛,對一個州來說,遠不能滿足需求。王拱辰管的營田務更是大戶,幾乎到多少要多少,跟無底洞一般。反正轉運使司欠着他錢糧,車錢從欠的債裡面扣就是,幾乎跟白撿的一樣,不要白不要。

汝河從汝州流過,屬於淮河水系,雖然與黃河水系的河南府不通航,但是跟下游的許州、蔡州和陳州是有船往來的,並且與汴河相通,水路運輸很方便。所以從洛陽運往淮河下游的貨物,三司鋪子也都是運到汝州來,再沿着汝河而下。從這個意義上說,汝州這裡是水陸運輸的重要碼頭,交通中心,在三司鋪子的系統裡有不一般的地位。

說了一會閒話,趙諴道:“難得王提舉今天也到州城,剛好湊到了一起,晚上我做個東道,今夜不醉不歸!”

徐平笑着搖了搖頭:“按規例,轉運使是不該進城的,我今天到州衙已經是破例,再赴你的東道,可就再也說不清了。不等我回西京,估計就有人上奏章參我。算了,希平的心意我心領,酒宴就免了,明天開始忙公事吧。真要飲宴,等這次巡視完了再說。”

因爲趙諴是自己的同年,徐平才進城到州衙裡坐一坐,天黑就要回到驛館去。連在城裡過夜都不可以,怎麼敢喝趙諴的酒,京西路可還有幾個官員看徐平不順眼呢。

王拱辰喝了茶歇過暑來,聽了這話便道:“這有何難?營田務在汝州的治所位於汝河邊上的趙洛鎮,那裡離州城不遠,你們都到那裡去做客好了,我做東!”

趙諴笑道:“君貺做東也是應該,說起來你這個營田務,可是比我們州縣有錢多了。”

營田務可不僅是有錢,因爲屬於場務性質,財政自由度也高,花錢不像州縣那樣扣扣索索,這一點是地方官府比不了的。

徐平的職務裡是帶着提舉本路營田的,王拱辰那裡正經是他的屬下,可不像在州縣只有監察權。別說去喝酒,在那裡住上一段時間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

當下說定,等王拱辰的屬下去三司鋪子裡把車提出來,幾個人便就一起去趙洛鎮。徐平順便看一看那裡的營田情況,特別是棉花,到了開花的季節,正是關鍵時候。

趙諴派人回州衙,徐平派人回驛館,吩咐一聲,便就與王拱辰一起,出了州城。

一路沿着汝河而行,並不是大路,沒有什麼行人,一派田野風光。旁邊的汝河裡不時有小船行過,有的裝着三司鋪子的貨物,運往下游的陳州、蔡州。但多數的船,運的還是煤炭,船吃水極深,緩緩前行。

汝州治下,龍興和襄城兩縣之間,一片低山連綿,煤礦量多質好。這裡是中原地區最大的煤礦所在,也是徐平前世中國重要的優質煤產地,平頂山煤海。此時這裡的煤已經開始開發,特別是徐平從邕州回到中原之後,發展的步伐驟然加快。煤從這裡開採出來,沿着汝河一路向下,一直到許州境內的北舞鎮。那裡有中原最大的鐵礦,新建的鋼鐵中心正位於那裡。煤礦與鐵礦由一條汝河連接起來,成了天下最大的冶鐵中心。

沒有蒸氣動力,煤鋼取合體便就無法成爲工業的核心,此時這一帶並不繁華。但鋼鐵到底是重要的材料,工業農業甚至軍事都用途廣泛,還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不管是鐵礦還是煤礦主力都是官營,地方上覺得是負擔,並不怎麼上心。

此時正是六月酷暑的時候,路兩邊瓜果飄香,汝河上吹來習習涼風,樹上有鳥兒在歌唱,不時還驚起幾隻野兔,慌慌張張地跑來跑去。

出來巡視一路上都是風塵僕僕,疲於奔命,難得有今天這樣閒適的時候。徐平騎在馬上,一路看着風光,放鬆心情。不知有多少時間自己都沒有欣賞這個世界的風景了,總覺得背上有一根鞭子在趕着自己,輕鬆不起來。

這幾個月跑了幾州,看到了自己給京西路帶來的變化,徐平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沉重的心情終於放鬆了些。改變最大的是交通,河上跑的船多了,路上的車馬多了,三司鋪子開到了每一個州和大一些的縣,正在向小的縣擴展。經商的渠道自己已經建起來了,現在缺的就是在這網絡上行銷的貨物。社會發展終究還是要落到生產力的發展上,現在只缺一個突破口,自己做的這一切就會呈現出暴發性的力量。

這一個突破口就是棉花,由棉花紡織出來的布,製成的各種衣服。營田務僅在京西路就開了數十萬畝的棉田,快要到收穫的時候了。

第239章 馬帥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1章 德政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1章 人選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30章 斥責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46章 分別第14章 邊亂第16章 活在洛陽第81章 試探第67章 晾到一邊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7章 衝突第128章 換相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9章 攻略(一)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4章 邊亂第21章 同年第23章 生意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00章 虎威第221章 細腰城第44章 細鹽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50章 修兵書第56章 錢入戶等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8章 父母妻小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65章 智雲法師第240章 道理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78章 入甕第2章 黯然離去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5章 理政(一)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48章 做假貨的第56章 驚變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48章 轉折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65章 版權費第148章 軟着陸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45章 三不朽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1章 酒精燈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7章 衝突第206章 望遠鏡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章 夜談第37章 三頭目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章 煤球爐第112章 黑吃黑第46章 忠州事發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1章 治術(二)
第239章 馬帥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25章 官場浮沉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145章 恍如昨日第11章 德政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1章 人選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30章 斥責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46章 分別第14章 邊亂第16章 活在洛陽第81章 試探第67章 晾到一邊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7章 衝突第128章 換相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9章 攻略(一)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4章 邊亂第21章 同年第23章 生意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00章 虎威第221章 細腰城第44章 細鹽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250章 修兵書第56章 錢入戶等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78章 重商理所當然第18章 父母妻小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65章 智雲法師第240章 道理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78章 入甕第2章 黯然離去第48章 叛國的附馬第15章 理政(一)第269章 推開一扇門第48章 做假貨的第56章 驚變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48章 轉折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65章 版權費第148章 軟着陸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98章 民思無邪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45章 三不朽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1章 酒精燈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27章 衝突第206章 望遠鏡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2章 水淹三軍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2章 夜談第37章 三頭目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48章 做假貨的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章 煤球爐第112章 黑吃黑第46章 忠州事發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75章 李覯的作用第11章 治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