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有三策

程琳心中早有主意,不然他這個三司使就當得太掉價了。

作爲四入頭,三司使和知開封府是事務最繁瑣的,很多人藉助這位子上位,但在這個位子上的人很多都不稱職。兩相權衡下來,就是這兩個職位的平均任期都很短,比另外兩個翰林學士和御史中丞短得多。

程琳是個另類,無論是在知開封府任上,還是在三司使上,他都是連任時間最長的那一小攝人中的一個。程琳有吏才,滿朝公認,但程琳性格我行我素,得罪的人也多。人家是一進四入頭,很快就位至宰執。程琳則在知開封府和三司使這兩個位子上轉來轉去,就是不能更進一步,看着宰執的位子就在眼前,但卻無論如何也摸不到。

鑄大當十錢法不可行,此事無需多言,就是銅鐵雜鑄,程琳也不贊同。作爲掌管大宋財政的大員,怎麼會相信秘法這種無稽的事呢?如果許申不是弄得這麼神秘,而是直接鑄出錢來,或者有一目瞭然的樣品,再來談朝廷用這秘法需要交換什麼條件,一如當年收徐平的白糖鋪子那樣,程琳還會心動。

現在許申說了半天,就是不肯明說秘法是什麼,只說把鑄錢的事情委任給他,必然會做出錢來。再加上呂夷簡在背後的作爲,程琳又不是傻子,怎麼會支持許申。

許申見程琳有贊同徐平意見的意思,心裡就有些急了。他找到這條路子也不容易,與呂夷簡搭上線更不容易,還指望着靠這秘術爲自己的進身之階呢!

“徐平,你新進三司,諸多事理不明,不要輒放大言!如今朝廷乏用,獻俘大典又迫在眉眱,典禮要錢,賞賜百官要錢,賞賜官兵士卒更要錢!左藏庫空虛,又從哪裡變出錢來?沒錢賞賜下去,出了亂子,哪個擔當得起!”

許申看着徐平,屁股都從凳子上起來了,咄咄逼人地問道。

是啊,一次獻俘大典,最少一兩百萬貫錢要撒出去。其他的可以馬虎,賞給禁軍士卒的錢那是萬萬不能少的。這幫驕兵悍卒,僅爲了自己到手的賜物比別人的成色差一點,就能擁到皇上面前譁變,少了他們的錢,是不想過了嗎?

徐平看着許申,面不改色:“我已經說過,要想從民間括錢出來,辦法多的是,鑄新錢是最下下之策。就不說你們要鑄的錢成色不足,就是成色十足,也不合適。現在外面物價騰貴,爲什麼?民間手裡的錢已經太多了。大中祥符年間,京城市面上的銀價不過一兩八百文,如今卻要兩千文,漲了兩倍多。再一下撒數百萬貫出去,物價豈不更貴?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將來物價貴了市面紊亂,還不是要着落在三司身上?”

徐平下管着商稅案,這些事情比其他人清楚,也比其他人更加在意。物價上漲,商稅收入水漲船高,上漲幅度超出了常規,徐平可未必會受賞。

程琳淡淡地道:“徐史館說的也有道理,不知有什麼辦法解決目前的困境?”

“就是,你光說別人的辦法不可行,那你有什麼好辦法?說出來聽聽!”

許申早已被徐平這也不行那不行說的不耐煩,當下立即附和程琳。

“辦法有很多,卑職在邕州時,打完交趾,也一樣面臨着給諸軍賞錢。最後所行辦法雖然不是完美,但終究是沒有出現動盪。”

許申冷笑:“你在邕州,手裡有蔗糖務,最不缺的就是錢,如何跟現在三司比?現在左藏庫裡連發在京官員俸祿都難,哪裡還有錢去辦什麼獻俘大典!”

徐平點了點頭:“不錯,那裡邕州手裡有錢,與現在三司微有不同。但話說回來,有朝廷在這裡,怎麼可能沒錢?朝廷本身就是錢。”

說到這裡,徐平看着程琳道:“卑職有三策,可解決目前困境。”

“說來聽聽。”程琳心裡有自己的法子,且聽聽徐平是不是真地有獨到見解。

徐平道:“下下之策,無非是括民財以濟國用。取左藏庫中絹帛,高估科配,或者向豪門大戶借貸,最不濟還可以如任副使和許判之言鑄新錢。”

程琳聽了,微微笑道:“下下之策,不選也罷。”

許申聽了滿臉通紅,任布的臉色卻和緩下來。雖然說他的鑄大錢是最下下策,但是把囂張的許申拉到了一個水平,心氣還是順了不少。

“中下之策,則是向內藏庫借貸。天下之財,朝廷收聚,不入左藏就入內藏,左藏庫乏錢,內藏庫就一定充盈。”

程琳聽到這裡,不由笑了起來。這正是他心中的想法,財賦不入左藏就入內藏,現在大宋的國力遠不到入不敷出的時候。三司年年赤字,不過是帝王用內藏庫人爲製造出的赤字罷了。自真宗皇帝起,用嚴刑崚法嚴禁泄露左藏庫的收支儲蓄情況,除了丁謂任三司使的時候短暫控制過內藏庫之外,後任三司使再也不瞭解內藏庫的情況。雖然臣僚算着,內藏庫應該也沒什麼積蓄,實際情況遠不是這樣。不會再有丁謂那種強硬手段的人了,三司已經被皇帝用內藏庫牢牢控制住。

雖然心中所想一樣,程琳面上卻沒有表現出來,對徐平道:“自天聖以來,三司歷年從內藏庫借貸,於今積聚到一千五百多萬貫,一直未還。就這樣,還是靠你的蔗糖務每年入三司兩百多萬貫,不然更多。積欠如此之多,還怎麼向官家開口啊。”

三司所收白糖總價不過一千萬貫,扣除成本,再加上地方層層截流,到三司還有兩百多萬貫也算不錯了。至於欠內藏庫的錢多,那不正是說明了左藏庫被內藏庫割的肉太多了嗎?缺錢了讓皇帝掏錢出來天經地義,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宋人本來就認爲內藏庫不僅是天子私藏,而且還是爲三司備經費的地方。

這個道理作爲三司使的程琳肯定明白,也只有不明白這中間手腳的其他衙署人員,纔會看着三司經常沒錢,喊着什麼國力日弱,要減員增效。

徐平沒有再糾纏這個問題,對程琳道:“卑職還有一中策,省主參詳。”

“說來聽聽。”

“即使從內藏庫借錢出來,一次撒出去,也會造成京城物價騰貴,還是不如不發。”

許申一聽,脖子就梗了起來:“不發?你瘋了!聖上恩典,哪個敢剋扣!更不要說滿城禁軍引頸以盼,都等着這次賞賜呢!”

徐平沒理許申,對程琳道:“卑職在邕州時,便沒有全發賞錢。而是隻發一分,其他兩分全部發券,三年領清。三年時間,依券多發一點利息,衆兵士也樂意如此。如此一來,賞賜分三年發放,府庫便不愁乏錢,而且每年流入民間的錢也不多,不會一下引起物價暴漲。此爲中策,目前看起來最爲穩妥。”

程琳沉吟了一會,對徐平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不過朝廷臉面,賞賜錢物扣押不發終究不妥,還有沒有上策?”

徐平笑道:“到了如今,哪裡還有上策?上策都是需要從長計議的,哪裡的急切能行的法子。”

程琳道:“好吧,先記下來,容後三司聚齊,再行集議。”

又對任布和許申兩道:“你們怎麼看?”

任佈道:“徐平的法子雖然稍損朝廷的臉面,但既然他已經在邕州行過,想來無甚大差,可以試行,或許就解了目前的困境。”

許申只是冷笑:“我以爲有什麼化腐朽爲神奇的法子,不過是巧立名目,還是剋扣官兵賞賜!此法斷然不可行!若強行施行下去,終究會成爲官吏剋扣的名目!”

程琳淡淡地道:“好了,等三司集議吧。”

在程琳心裡,自然知道徐平說的方法的好處,但他想的與徐平不一樣。這個年代具體做事的官吏節操比較靠不住,留下了這個口子,只怕後來就有人不認錢券的賬,把該賞的錢黑了下來,到時這就成了惡政了。

此時各種稅算名目繁多,收稅極不方便,三司做賬也非常困難,更有許多稅目是並行設立,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就有人向程琳提議合併稅目,減少三司的麻煩,也並沒有向民間增稅。

面對這個提議,程琳說出了他那番影響深遠的話。此時合併稅目,雖然三司做帳容易多了,但後來的官員如果面對財政困難的情況,就會把並掉的稅目再立起來,相當於額外加稅。此時做帳雖然困難,但卻絕了後來官員加稅的名目。

這番話對兩宋理財官員影響很大,也是造成宋朝各種稅捐名目繁多的原因之一。徐平的提議,就給了程琳這種擔心,分期付錢會給經手官員留下剋扣的口子。

當然歷史已經證明,程琳的擔心沒有必要而且多餘,到了要加稅的時候,官員想出來的新名目天馬行空,並不會因爲程琳把那些名目留下來就少加稅了。

第15章 閒事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9章 變夷爲夏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87章 地方耆老第5章 高大全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60章 新的門路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19章 審問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34章 一城二虎第61章 意外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37章 夜對第102章 首告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0章 除害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93章 王師北來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9章 理通事順第44章 打起來了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47章 生意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39章 先來後到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35章 申峒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3章 折支第47章 應對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81章 談不攏第62章 新場務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27章 大捷第8章 雪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60章 騷亂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45章 追來了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315章 亂戰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2章 治術(三)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34章 救星第125章 歸正人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10章 死局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97章 布衣上書
第15章 閒事第319章 和戰兩難第9章 變夷爲夏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18章 漸有頭緒第87章 地方耆老第5章 高大全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60章 新的門路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19章 審問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34章 一城二虎第61章 意外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37章 夜對第102章 首告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0章 除害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93章 王師北來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9章 理通事順第44章 打起來了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47章 生意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39章 先來後到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35章 申峒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13章 折支第47章 應對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81章 談不攏第62章 新場務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127章 大捷第8章 雪第42章 遠方的稀罕物第60章 騷亂第325章 系統性失職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45章 追來了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315章 亂戰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2章 治術(三)第84章 南線北線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34章 救星第125章 歸正人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310章 死局第101章 新法可驗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97章 布衣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