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

不能飲酒,趙禎總是覺得意猶未盡,只好拿了茶來,對徐平道:“以茶代酒,你且陪我飲一杯。朝廷有你掌管錢糧,真是國之大幸!”

徐平謝恩,陪着趙禎喝了一口茶。

把菜碗放下,趙禎一個人眯着眼想了一會,纔對徐平道:“你先前提內藏庫與三司合開一間銀行,是個什麼道理?爲什麼內藏庫不能自己開一間?”

“陛下,微臣有話直說,若有不當的地方,恕臣不敬之罪。”

趙禎擺手道:“說,有話儘管直說。在這裡召見你,就是要你有話儘管講!放心,這裡祖宗神御所在,太祖遺命優容士人,不管說什麼,我還怪罪你不成!”

徐平捧笏道:“那臣就直說了。如果這銀行是讓內藏庫自己開,三司不參與,陛下認爲外朝的大臣會怎麼講?雖然微臣剛纔講的清楚,銀行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用小本錢從百姓手裡賺大錢,哪怕三司自己也開着銀行,朝臣只怕也會——”

趙禎點了點頭:“好了,我明白了。——不過,有沒有什麼通融的辦法?祖宗舊制,內庫的賬目只能由朕一人知曉,不能傳出去的。”

徐平笑道:“這有何難?不管是公司還是銀行,賬目都是由專門的人來做,這些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守口如瓶,絕不可以泄露他們做的賬目,不然就奪了一生飯碗。與三司合開的銀行,一年賺多少利息,只有三司使和陛下知道,外人問也不能說呀!”

見趙禎有些不信的樣子,徐平又道:“陛下,做生意的人,最怕讓人泄露了自己生意的機關。世間很多事,捅破一層窗紙便就不值一文,這叫商業機密。朝廷專門教了這麼一羣做賬的人出來,便就是要讓他們有這個操守,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吃這碗飯。而且銀行跟公司不同,就是做賬的人,實際也是算不出賺多少錢的。”

徐平磨破了嘴皮子,趙禎還是不相信,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勉強同意罷了。內藏庫可是自己的私房錢,在這上面,朝中大臣的操守趙禎都信不過,更何況一羣做賬的。

不過徐平說的確實不錯,直接劃撥稅款倒也罷了,銀行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讓內藏庫獨自經營是不可能的。外朝大臣可以信得過皇帝,但絕對信不過操辦的內侍近臣,那個職位誰上去誰死,除非趙禎把整個外朝徹底控制住。有那個本事和信心,趙禎還要宰執大臣幹什麼,跟歷史上的道君皇帝學學,怎麼開心怎麼過多好。趙禎難能可貴的,就是有自知之明,關鍵時候,能剋制住自己,不會由着自己的性子亂來。

不過想來想去,趙禎還是有些不甘心,對徐平道:“你先前說的要建三間銀行,那間專門給衙門放款的不說,跟另外兩間不是一路。就說另外兩間吧,到底是怎麼個開法——你是三司省主,主管天下錢糧,三司你做得了主,內藏庫我說了算。今天有閒,我不如就往細了說一說。話說開了,我的心裡也就有底了,對不對?”

徐平愣了愣,才捧笏恭聲道:“臣謹遵聖諭!”

趙禎現在的樣子,很像個愛財如命的鄉間土財主,一門心思鑽錢眼裡去了。不過細想一想,徐平也能理解。朝中的很多關係,外朝和內朝,文官和武將,外戚和宗室,都是需要用內藏庫的錢來平衡的。皇帝的位子,趙禎坐着也不那麼輕鬆如意。

太祖的時候只有封樁庫,沒有內藏庫。封樁庫的財物主要來自於平定天下其他政權的繳獲,只存不取,明言是用來有朝一日收復幽雲地區用的。

到了太宗登基,伐遼連連失敗,知道收復幽雲沒什麼指望了,把封樁庫改造成了內藏庫,而且大大擴大了財源。不再光是來自於戰爭的繳獲,還收了天下新鑄的銅錢,市舶司的稅錢,以及一些產優質絲綢地區的絹帛。這時候內藏庫的用處就成了平衡外朝財權,籠絡禁軍人心,真正是天子私財了。太宗對內藏庫的賬目非常敏感,不但是外朝的所有官員不知道,就連宮裡掌管的內侍也不清楚,只有皇帝一個人知道。臨終之際,太宗才把賬目交給自己的兒子真宗,告訴他自己睡覺枕着的箱子裡放的條條棒棒代表什麼,算是交權。

真宗進一步擴大了財源,把兩稅入內藏的州軍擴大到了六十多個,進一步增加了干涉外朝財政的能力。簽了澶淵之盟,與契丹成了兄弟之國,幽雲連想也不能想了,內藏庫就徹底失去了太祖最早設立封樁庫的意義。只有在東封西祀搞得國庫空虛,徹底沒有辦法的時候,真宗才允許當時的三司使丁謂知道內藏庫財富儲存的數目,這是惟一的特例。

趙禎的運氣不如他爹,登基的時候年紀還小,劉太后稱制。太后女流是外人,內藏庫當然不能交給她一個人掌管,是由太后和宰相一起管着的。等到劉太后去世,趙禎親政的時候,這個賬目纔算交到他手裡。從此之後,外朝便就不知道內藏庫有多少錢了。

內藏和左藏的關係一直是動態的,在每個皇帝手裡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算盤。從表面上來看,是內藏庫在國家財政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皇帝干涉財政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就表示皇權越來越強勢。但反過來,也正說明外朝的權勢越來越重,皇帝對政治局勢把控的能力越來越弱,才需要不斷加強這一手段。太祖的時候,無所謂外朝的權力,朝政他一言而決,有着絕對的權威。太宗登基本來就傳言紛紛,對外作戰平定北漢之後,又是連連失敗,作戰中短暫失蹤衆將要擁立廷美,使他連執政根基的武將也不信任了。提拔了科舉文臣起來,打擊元老勳貴。但科舉文臣一樣要掌權,這個趨勢不斷增強,內庫也就越來越大。

趙禎倒是沒有注意徐平認真的樣子,此時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怎麼保證自己的內藏庫財產不受損失,而且還能夠越來越多上面。

讓徐平坐下,趙禎道:“如今三司手裡並沒有錢,你要建兩間銀行,本錢從哪裡來?”

“稟陛下,三司手裡的錢還是有很多的,只是沒有印出來而已。京西路的幾千萬貫飛票,都是印出來的錢要補的。等到新錢製出來,一部分飛票作爲銀行的本錢,其他的付完各衙門之間的賬款,剩餘的轉成存款。”

趙禎搖了搖頭,也沒法說什麼,設立銀行本來說的就是要兌付那些飛票嗎。不過三司這樣相當於空手套白狼,一文錢不出,就佔了內藏庫參與銀行的一半股份,讓他的心裡有些不舒服。做皇帝的不好跟臣子計較這些,徐平這樣說,也就這樣算了。

趙禎又問:“兩間銀行,該如何佈局?如果都擠在京城裡,只怕有些不合適。京城的人戶就那麼多,公司暫時只有要改的那些場務,貸款放到哪裡去?”

“陛下說的有道理,做的事情都一樣,擠在一起確實不好。依微臣之見,不如這樣安排吧,京城和西京各設一家如何?內藏庫出本錢的自然就設在京城,皇宮裡也好找人照看着,陛下也放心。三司單獨出錢的那一家,便就設在西京城好了。”

趙禎點頭:“正合我意。不過如此一來京西路的漕司職權就重了,轉運使應當要找有作爲的大臣纔可以,最好如你當年到京西路一般。”

徐平急忙道:“陛下多慮了,銀行和地方兩不相干,不能讓漕司管到銀行裡來。不然地話,就相當於給京西路放了個錢袋子在那裡,這還了得?”

趙禎一時沒說話,這種衙門,以前按慣例都是讓轉運使司兼着的,多設一個職位就要多發一份俸祿,更不要說多設一個衙門花費更大。不過徐平說的也有道理,這要讓京西路轉運使管着那裡的銀行,銀行裡的錢他不就可以隨便用了?

想了一想,趙禎才道:“此是三司的事情,你去與中書商量,你們自己定吧。”

只要三司的銀行不在京城與自己搶生意就好,一些細節,趙禎也懶得管了。徐平把鑄錢所得和地方兩稅的來源給內藏庫都斷了,趙禎現在就指望着新開的銀行給自己帶來足夠的錢,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將就。

兩家銀行相互競爭,趙禎很認真地跟徐平談了具體事項,市場的劃分,發生矛盾時的協調,以及兩家合開的銀行如何分利,能想到的都跟徐平商量了一遍。

最後,趙禎才道:“除了這幾家銀行,其實制錢的錢監更加事關重大,如何把握住不多制了錢出來,而且要用的錢也不要少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你先前說得好,制錢數目多了也不好,少了也不好,但剛剛好的把握住,非重臣不可。徐平,你覺得朝裡誰合適?”

徐平捧笏:“依臣之見,做此事非內翰程學士不可!”

趙禎笑着點了點頭:“不錯,朕也正有此意,此事只有他合適。”

管錢監的人身份一定要有足夠的份量,還需要對經濟有一定了解,確實程琳是合適的人選。選他不僅僅是因爲這些條件,還因爲他是翰林學士,翰林是皇帝顧問,具有內臣的身份,也是一種對內外朝的平衡,趙禎容易接受。

錢監類似於徐平前世的中央銀行,不單單是管着制錢,還可以利用幾家銀行收到存款存在那裡的備用金比例,調整社會上的貸款數量。這就是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由於貨幣乘數的關係,那裡多一點,就會大量收縮銀行的放貸。再一個通過購買的國債數量,調整經濟系統中的資金數量,控制通貨膨脹,關係重大。

當然這些具體操作,是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的,現在包括徐平在內,都只是有一個朦朧的概念,並不能講得很清楚。貨幣管理從來都是極端複雜的操作,徐平現在要做的是把握住局,總的原則是宜粗不宜細,只要能夠穩定不出大的亂子就好。

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32章 五等戶制第64章 善後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65章 離開河陰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45章 孟州李迪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10章 小大人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55章 接風第165章 試探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00章 營田務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01章 抽血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54章 心有不足第7章 我做好人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3章 治術(四)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79章 一劍平亂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7章 海外琉璃第77章 賬目第14章 規劃第56章 城狐社鼠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35章 災民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72章 夜襲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22章 甩鍋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5章 歲除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56章 破城第13章 蠻人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44章 增兵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43章 重逢第84章 南線北線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00章 鑄錢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43章 重逢第5章 和尚契嵩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38章 青苗貸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5章 分工第1章 太后崩殂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5章 官身第15章 閒事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74章 砲戰第16章 難處第25章 廷辨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15章 開戰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83章 有放有收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7章 盼盼第319章 使節
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60章 釜底抽薪第163章 準備應對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32章 五等戶制第64章 善後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65章 離開河陰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45章 孟州李迪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10章 小大人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55章 接風第165章 試探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200章 營田務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01章 抽血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54章 心有不足第7章 我做好人第47章 吃點苦頭第13章 治術(四)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79章 一劍平亂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7章 海外琉璃第77章 賬目第14章 規劃第56章 城狐社鼠第5章 人與人不能比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35章 災民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72章 夜襲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122章 甩鍋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5章 歲除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56章 破城第13章 蠻人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44章 增兵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43章 重逢第84章 南線北線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266章 我們等得好苦!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00章 鑄錢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43章 重逢第5章 和尚契嵩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38章 青苗貸第202章 送到口邊的肉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51章 各有去處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5章 分工第1章 太后崩殂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25章 官身第15章 閒事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74章 砲戰第16章 難處第25章 廷辨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15章 開戰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83章 有放有收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7章 盼盼第319章 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