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補丁

“想讓田莊員外善待莊客,必須有讓他們不得不如此做的理由。範待制說得對,如果朝廷對事情聽之任之,主家必然會讓莊客作牛作馬,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徵之史冊,從魏晉到隋唐,莊園裡的部曲奴婢生不如死,人命不如牛馬。我雖愚昧,這些事情還是知道的。但到本朝,嚴禁私奴婢,無論主戶客戶,都一樣是朝廷的編戶齊民。編戶齊民不是爲了徵賦稅,而是讓他們的命運不再掌握在主家手裡,不再是如牛馬一樣的財物,而真真切切地是人,是朝廷可以使用的人力。”

士大夫的基本功就是讀史,汲取古代的智慧,驗之當世。徐平說的這些,范仲淹當然是爛熟於胸,不然他也不會對徐平做的事情有如此多的疑慮。

“範待制,現在兩京周圍,曠野千里,幾十年來,朝廷花了無數心力,依然無法改觀。兩漢時候,這裡的人口是現在的二十倍之多,就是隋朝,人口也是現在十倍。地方還是這個地方,怎麼就養不了那麼多人了呢?原因當然是很多,如果一條一條列出來,可能幾天幾夜都說不完。但有一點最根本,中原土地平曠,雖說是沃土,但與江淮相比卻貧瘠得多。中間黃河又水患不斷,幾乎年年成災。都說小農耕田,三年應當存下一年的糧,但現在的中原,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地方可是不多。隋唐開漕運,自然是爲了供應京城而不得不爲,但也讓中原糧價直接與江淮拉平。江淮的土地都還開墾不盡,中原這裡的地怎麼開墾出來都是賠錢,是也不是?中原是三京所在,天下根本,這樣下去終歸是朝廷隱患。”

這種宏觀的經濟分析就不是范仲淹擅長的了,聽了徐平的話,覺得有些道理,但又總覺得哪裡不對。實際上漕運對中原的農業有巨大的抑制作用,當然是沒有錯,但這裡面到底有多少是因爲各地的種地成本不同,有多少是因爲官府強行平抑糧價,就不是幾句話能夠說得清楚了。不過中原一帶的恢復,確實是京城遷走漕運改道之後的事。

“中原耕種田土不容易,如果換在其他地方倒也罷了,無非糧價高一些。但三京是朝廷根本所在,糧價高不起來。周圍的百姓,很多寧可進京城裡面做閒漢,都不願意耕種土地。這是大勢,可不是靠獎勵農耕就能解決的。大農莊與小農相比,有更多的錢,就可以買更好的農具,修水利改良土地。他們能從土地上獲得更多的財富,也比小農更能對抗不斷的天災,就能把周圍的土地開墾起來。到農莊裡做莊客,怎麼也比在京城裡做遊手好閒的閒漢好,這些閒漢不知惹出了多少事情!”

范仲淹緩緩地道:“興建農莊的好處徐待制已經說得清楚了,我也聽清楚了,那各種弊端呢?如何防止前朝虐待奴婢的事情重演。”

“這些弊端是大農莊與生俱來的,無論如何也無法防止。”說到這裡,徐平擡手止住要開反駁的范仲淹。“但天下間的事情,哪裡有十全十美沒有弊端的呢?就如範待制要讓小農安居樂業,又何償沒有難以開墾荒地的弊端。朝廷要做的,只有揚長避短,用朝廷的力量把這些弊端的影響減小到最小。如凡是農莊莊客,都必須有官府認證的契約,時限還不能太長,莊客不滿意了能夠另換別家。當然最重要的,是朝廷自己也要參與進去開農莊,給莊客的待遇立個標杆,在別家幹得不滿意了,莊客可以到官府開的農莊來。”

說到這裡,徐平笑了笑:“如此做,範待制不要說三司與民爭利就好。”

“我沒有那樣食古不化。不過,徐待制有把握把這些事情做好?”

“不做又怎麼知道能不能做好呢?事情只要利弊分析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然後就認真踏實地去做事了。事事瞻前顧後,停在這裡,總不是辦法。”

范仲淹看着眼前浩瀚的金明池,想了一會,點頭道:“既然徐待制已經把事情都想的清楚,想來是有幾分把握。這樣吧,過兩天我上個奏章,提請此事諸司集議,如何?”

“好,如此最好,話說在前面,總好過到時七嘴八舌。”

徐平知道範仲淹的意思是相關幾個衙門聚在一起,把可能出現的問題,防範的措施全都一一講明白。這也不是壞事,徐平並不反對。再者說了,范仲淹只是判國子監,又不是宰執,他的奏章上去有沒有人理還是個問題呢。

大的政策變更自然是會引起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這些變化有好有壞。哪怕是同樣的處境,對有的人來說是機會,對有的人來說卻是人生絕路,並沒有一定之規。

人生不可能千篇一律地都算好,社會也一樣是這樣,執政者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其他的便只好因勢利導。讓好的一步一步發展壯大,讓弊端控制在一個可以忍受的範圍內。

三司總攬天下錢糧,不管商業農業,手中握有一些實業都是必要的。不僅僅是其利潤可以補充國庫,而且還可以引領行業的技術進步,甚至調節受僱傭人的待遇。這就是一個緩衝器,可以減少原先的農業社會受到的衝擊,緩和社會的矛盾。當然,如果三司辦的農場裡莊客的待遇還不如其他人家,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管理的官員要砍頭了。

本來朝廷握有這些實業的意義,其中之一就是容易明確追責,管理的官員有配合朝廷政策的義務,做不到就要受懲罰。而不像對私人農莊,不管要求他們做什麼事情,損壞了他們的利益便掰扯不清楚。

徐平仔細想想,這麼多年,除了邕州的蔗糖務,鼓勵開大型農莊是自己提出來對這個社會的階層變動影響最大的政策。邕州地處偏遠,再怎麼折騰也沒有人關心,現在回到京城就不行了,稍微有點動靜就有無數的人盯着。

(晚上還有一章,不過今天狀態不好,頭一直昏昏的,讀者見諒。)

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37章 階級法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5章 合作社第119章 審問第20章 匪訊(下)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69章 失意者第31章 探花郎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76章 增兵第42章 動盪第218章 銀行(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77章 決戰第82章 別機機杼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3章 治術(四)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29章 刻漏社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章 回到從前第54章 買馬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13章 預算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79章 後苑飲宴第8章 通判廳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3章 盡頭牙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93章 新格局第81章 試探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31章 探花郎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11章 李覯第104章 多賣酒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41章 中間派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8章 種士衡第121章過門不入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0章 抓捕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07章 離別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章 再臨鄭州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5章 歲除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03章 換相(中)第48章 做假貨的第98章 定策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9章 進殿面對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44章 僵局第20章 定計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4章 郊迎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75章 火海
第173章 再起波瀾第37章 階級法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5章 合作社第119章 審問第20章 匪訊(下)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69章 失意者第31章 探花郎第149章 應急措施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76章 增兵第42章 動盪第218章 銀行(下)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177章 決戰第82章 別機機杼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3章 治術(四)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29章 刻漏社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章 回到從前第54章 買馬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13章 預算第19章 理通事順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79章 後苑飲宴第8章 通判廳第102章 一針回魂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166章 人才濟濟第3章 盡頭牙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93章 新格局第81章 試探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第31章 探花郎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80章 小人難纏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43章 插手忠州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11章 李覯第104章 多賣酒第118章 事情鬧大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41章 中間派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34章 都不可行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18章 種士衡第121章過門不入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50章 抓捕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07章 離別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章 再臨鄭州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5章 歲除第69章 做做樣子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88章 紙醉金迷第203章 換相(中)第48章 做假貨的第98章 定策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9章 進殿面對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44章 僵局第20章 定計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4章 郊迎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75章 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