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

轉運司衙門的前院裡,一字排開五輛大車,上面都裝着巨大的棉包。馬已卸了牽到後面馬廄喂料,只有幾個公吏守在那裡。

王拱辰一邊走一邊對徐平道:“你一直講彩棉的顏色要一樣,而且留種之後每年產的棉花顏色也要一樣,如此下來營田務產的合規的彩棉也不多。這裡運來的是五彩棉花,每種顏色一車。今年只有這麼多,再多可是真沒有了,只能等到下年。”

徐平道:“夠了,夠了。對了,這些彩棉的籽棉有沒有一起運來?”

“都在車上呢,不然哪裡會有這麼多。都漕,要我說,這彩棉短小脆硬,洛河邊上的紡織場務里根本就用不了,還得用老法子用紡車慢慢紡紗。如此一來價錢必然就貴,再加上顏色不鮮豔,賣給誰去?這彩棉總感覺是個雞肋,不知用來做什麼。”

徐平笑道:“天生萬物自有用處,我們覺得沒用,只是因爲還沒找到用的方法而已。彩棉雖然紡紗織布多有不便,但卻有自己特別的用途。”

一邊着着,一邊走上前去。

守在車旁的公吏急忙行禮,按照吩咐,揭開車上的棉布,讓徐平查驗。

這些彩色的棉花極具自然界天然產物的特色,是分成各種色彩不錯,但每一種的顏色都顯得昏暗,與染色的鮮亮顏色一比,就黯淡無光。泄氣的話,就是王拱辰說的,雞肋一般,既比不上染色的顏色鮮亮,也比不上染色的價廉,兩頭不靠。積極一點說,在徐平前世這叫作綠色無污染,前途無量。可惜這個年代的人,綠色無污染的東西太多了,實在對這優點提不起興趣,而且白棉染色一樣用的是天然染料。

看過車上的貨物,徐平對王拱辰道:“想不想知道我要拿這彩棉做什麼用?”

“自然是想!種這點彩色棉花,我可是鬱悶壞了,又不知道有什麼用處,你吩咐得還鄭重其事,我一點也不敢馬虎。現在種出來了,總得讓我知道幹什麼用。”

“好,我帶你去看!”

徐平吩咐幾個公吏,從車上卸了棉包下來,用個小獨輪車推了,跟着自己王拱辰走。

見徐平讓卸的都是籽棉的碎棉花包,王拱辰奇道:“咦,怎麼是要用籽綿嗎?那有什麼用?就是這棉花的顏色種起來費勁,做成棉紊包起來,連顏色也看不見了!”

徐平微微一笑:“跟着我來,到了地方你就知道是做什麼用了。”

王拱辰滿頭霧水,實在想不出徐平要用彩棉幹什麼,只好隨着一起去。

出了轉運司衙門,從旁邊的小路一直向後去,繞到衙門的後面,有一條小河。小河邊上有一排新建的房屋,前面帶着一個大院子。這院子戒備森嚴,門前站了守門的兵士,周圍還不住地有兵士巡邏,也不知道里面有什麼重要物事,還是住了什麼重要人物。

王拱辰越發看不懂,就連轉運司的衙門也沒有這麼嚴密的防備。若說重要,西京城裡的錢莊可算是要地了,也沒見有這麼多人看着。

徐平帶着一路前行,到了院門前,守門的兵士叉手唱諾:“屬下見過都漕。”

指了指身邊的王拱辰和隨行的一衆公吏,徐平道:“我進去有事情,這是營田務的王提舉,隨我進去有公務。那些人都是隨在我的身邊,你們可要記清楚了,還要派人跟着。”

兵士應諾,當下便就有人拿了個冊子出來,記了衆人的姓名以及進入的時間。一切都記妥當了,才又派了兩個人,隨着徐平等人一起進了院子。

王拱辰越看越奇,這防備森嚴的樣子,可比錢莊嚴得多了。

進了院子,走不多遠便就聞到了刺鼻的燒鹼味道。王拱辰越發奇怪,這裡難道是處場務?不知制的是什麼東西,搞得這樣神神秘秘。

穿過第一進院子,到了第二進,王拱辰一看,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製紙的!這裡制的是什麼特殊紙張,要看得這樣緊!”

徐平道:“君貺,你說現在外面什麼紙最值錢?”

王拱辰嘻嘻笑道:“這可是難不住我,最值錢的自然是古字畫了!王右軍的字,吳道子的畫,隨便一副便就價值千金,還有什麼更值錢?!”

徐平笑着連連搖頭:“我這裡難道還能是製假古字畫的?帶你來,問的自然不可能是這些。再者說了,那些古字畫用的是絹帛,真用紙的有多少!”

說到這裡,徐平轉身對王拱辰道:“我跟你說,最值錢的自然還是錢,是更多的錢!”

此時已經進了院子,王拱辰看了曬在外面的樣品,恍然大悟:“原來是存錢進錢莊的票據!不過這有什麼用?錢莊裡都有底賬,到錢莊取錢假票據根本就矇混不過去啊!”

“這防的不是用假票據到錢莊裡取錢,而是在錢莊外面騙人。錢存在錢莊裡,取用並不方便。有些時候,用到大筆錢財,是不好跟外人說明用途的,還有些時候,或許只是用來應應急,只是三天兩天,到錢莊裡把錢取出來就不方便了。”

“那也不行啊,這些票據不入錢莊,便就取不出錢來,還不是等於廢紙?”

徐平搖了搖頭:“君貺,你這就有些不知民間疾苦了。外面有質庫,能夠用房產財物抵押借錢,爲什麼不能用錢莊票據?更不要說還有許多私下裡的交易,並不經官府,這些票據一樣能夠起作用。防止僞造,是防止這些麻煩。”

還有更深的一層,徐平沒有說透。現在錢莊的票據沒有異地流通的問題,將來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紙幣的條件尚不成熟,只是發行很行券,也一樣有通存通兌的問題。異地流通就免不了僞造,防僞技術越高,就相當於降低了系統成本。

說到底,棉布大批量上市,首先衝擊的並不是紡織業。中國傳統使用銅錢做貨幣,一直有兩個問題,一是價值低,面額小,再一個就是一直數量不足。所以歷朝歷代,都用絹帛作爲貨幣的補充,特別是唐代,絹帛與銅錢並重。到了這個時候,還是沿用着唐朝的習慣,絹帛是貨幣的重要一部分。之所以對絹帛有巨大的需求,就是因爲作爲貨幣,要起到相當的儲存功能,很大一部分不進入流通。今年棉布上市,首先衝擊的就是貨幣系統。

第151章 春狩第51章 新的消息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56章 銅版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51章 綠影亭第52章 酒鬼亭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55章 藥銀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79章 宣傳戰第270章 震懾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214章 蠟丸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45章 三不朽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39章 兄弟夜話第42章 旬估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75章 火海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71章 戰場第144章 僵局第174章 砲戰第29章 端午(上)第24章 談判第37章 階級法第55章 藥銀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68章 別跟着我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31章 攻略(三)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125章 歸正人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29章 刻漏社第22章 三司集議第40章 誰承其後第56章 國柄第78章 提攜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67章 選擇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151章 春狩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7章 回聲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3章 秋意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83章 以打促和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14章 僵局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章 護衛鐵騎第60章 慶功第196章 補丁第273章 示威第67章 晾到一邊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97章 布衣上書第63章 官聲第180章 轉機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4章 煩心事第44章 增兵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
第151章 春狩第51章 新的消息第137章 事不怕細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56章 銅版第245章 養子秘訣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51章 綠影亭第52章 酒鬼亭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55章 藥銀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79章 宣傳戰第270章 震懾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83章 演一場戲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214章 蠟丸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145章 三不朽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39章 兄弟夜話第42章 旬估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75章 火海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77章 威力驚人第71章 戰場第144章 僵局第174章 砲戰第29章 端午(上)第24章 談判第37章 階級法第55章 藥銀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27章 牧草換豆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68章 別跟着我第41章 購置新宅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31章 攻略(三)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125章 歸正人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29章 刻漏社第22章 三司集議第40章 誰承其後第56章 國柄第78章 提攜第185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67章 選擇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151章 春狩第161章 有樣學樣第17章 回聲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3章 秋意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83章 以打促和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14章 僵局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3章 護衛鐵騎第60章 慶功第196章 補丁第273章 示威第67章 晾到一邊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97章 布衣上書第63章 官聲第180章 轉機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4章 煩心事第44章 增兵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