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的產業

徐平帶了劉小乙和幾個隨從,騎馬沿着兩京驛路一路向東,到了八角鋪過了汴河,直向王素的莊子而去。

昨天全家人回到了中牟莊園,帶着盼盼裡裡外外瘋玩了半天,今天一大早便就出門趕到王素莊裡,參加天聖五年進士中在京城同年的聚會。

從中進士到現在眼看着就十年了,當年殿試的第一梯隊剛剛開始冒頭,徐平算是一騎絕塵領跑,王堯臣、韓琦和趙諴正在向中級官員邁進,趙概和吳育也有了館職在外任知州,文彥博還在任通判,他的好朋友包拯還在家裡奉養雙親沒有出仕。

至於其他的官員,好一點的在任通判,大多還只是知縣,或者是州軍的幕職官,再低的還有依然在任錄司簿尉的。

對於一般的進士出身官員來說,一般都是這樣,前十年在地方州縣打轉。如果運氣好了,得貴人賞識,能夠入館閣鍍金,後邊的十年便憑本事飛速升遷。沒有貴人賞識,自己好學不輟也可以,有制科可以考,也可以獻文自薦入館閣。總之,後邊的這十年是至關重要的,前十年打了基礎,有能耐的也學會了處理政事,接下來的十年就各憑本事了。

館閣是非常重要的跳板,在這裡呆一兩年鍍一層金,不但是有身份,也是一個結識朝廷中重臣的機會,是政壇起步的階梯。如果有機會被招試學士院而不合格,那就真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可能一輩子就此沒了機會。

景祐元年的進士第四人苗振便是如此,歷史上他被招試學士院,試前主考官晏殊好心跟他說,在地方做了這麼多年官,只怕學問生疏了,要他好好溫習。苗振自信滿滿,答道哪裡有三十年老孃倒繃孩兒的,結果應試落第,不但被人恥笑,也就此默默無聞。

今年底或者下年初,文彥博這些人也將會得到招試館閣的機會,天聖五年的進士將會在接下來幾年登上政治舞臺。不管願意不願意,同年都是可以藉助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大家可能是在不同衙門任差不多職級的職務,有互相幫襯的天然條件。

到了王素莊前,早已等在外面的莊子主管急匆匆地迎上來,行禮道:“見過待制官人,我家官人和其他官人都已經等在了西園裡。”

徐平下馬,讓王素莊裡的莊客牽到了馬廄裡,隨着主管向西園走去。

王素到底不是徐平這樣的莊稼把式,田園風光他欣賞不來,莊子裡的事務一穩定下來,便就特意建了一處西園。這處園子雖然面積不大,但栽種了不少奇花異草,甚至還開挖了水塘,裡面竟然還放了江淮那裡運來的奇石壘成的假山。這種手筆,是徐平想也想不到的,他建園子就是追求大,裡面建各種風景,栽各種花草樹木。

進了西園,迎面就是一片碧綠的竹林,林間一條竹葉掩映的小徑,極爲雅緻。走不多遠出了竹林,入目是一片水塘,裡面的荷花開得正豔,河花叢中還有一條小船。

王素和韓琦在水邊的涼亭裡遠遠看見徐平進來,忙一起迎了上來。

見過了禮,王素笑道:“今日雲行可是來得有些遲了,莊子裡可是有事要忙?”

徐平搖搖頭:“沒什麼事務,都是家事,女兒纏着不讓走,哄了好一會。”

韓琦和王素相視而笑,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紀,知道這個時候兒女是最難對付的。

一起到了涼亭裡落實座,徐平對王素道:“這個季節,也沒什麼好物,我莊子裡種的西瓜和葡萄比其他家熟得早,給你帶了一些過來。對了,昨天莊客開網捕魚,得了幾條十幾斤重的金黃大鯉魚,給你帶了一對來。”

王素拱手謝過,讓莊客隨着劉小乙去收了禮物。

韓琦在一邊笑道:“今日雲行來出門會客,帶的禮物都是莊子裡的特產,倒真有些鄉下員外的意思了。像我等,在開封府沒半分地,要帶也沒地方帶去。”

徐平拍拍韓琦的肩膀:“稚圭,聽我的話,手裡有閒錢趕緊在京城周圍置點地吧。你一家兄弟三人都中進士,應該比別人寬裕得多。等過了今年,開封府周圍的地價鐵定是要漲的,那個時候再買可就遲了。買地開荒,比在京城裡買鋪子收租可是划算得多。”

韓琦搖頭:“我家裡兄弟衆多,要置地也是在相州,怎麼會買到開封府來。”

“如何能比?相州買地,只能種些麥粟菽豆之類,換不了多少錢。開封府置地,能種的東西可就太多了,靠近京城,很容易就能換成現錢。”

王素聽徐平的話裡有話,急忙問道:“莫不是還有其他路子?雲行,我們都是自己人,有消息可要先跟我說!現在莊裡只是種水稻,想換錢也不容易。”

徐平看着王素,微微笑道:“這次回中牟莊子,我看莊裡種的大片棉花長勢極好。不瞞你們說,三司場務裡是有一處紡布織布場的,因爲織機一直不順利,調試到現在。如今一切都已經順了,前些日子用我莊裡原先存的棉花試了一下,極是好用。等到了七月中下旬,我莊裡的棉花收了,棉布大量上市,你們就知道這個的厲害了。”

王素看看韓琦,又轉過頭來看着徐平,小聲問道:“如何厲害?現在京城裡的棉布可是比緞匹還要貴上一點,並沒有多少人家買得起,三司能把價錢壓到多少?”

“跟麻布一樣。”

聽了徐平淡淡地說出這句話,王素和韓琦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把棉布壓到麻布的價格,這就真有些嚇人了。因爲稀奇,現在棉布比絲綢貴還依然供不應求,一旦與麻布同價,那還得了!向上可以吃掉一部分絲綢的市場,向下可以吃掉大部分苧麻的市場,整個織物市場就翻天覆地了。

想了一會,王素問道:“你把價錢壓得如此之低,那種棉花還有利潤可賺?”

徐平微微一笑:“反正現在看起來,一畝棉花獲利相當於兩畝水稻,你說呢?”

中牟莊子裡的棉花是徐平前世的品種,早就經過了無數改良,纖維比現有的棉花長得多,也更加結實,適合於機器紡織。而亞洲的原始棉花品種纖維短小瘦弱,紡織起來困難得多,也很難使用大機器。

三司裡連續的紡織線一旦開起來,就會像怪獸一樣把大部分的紡織市場霸佔,惟一的麻煩就是棉花供應量。而這就要依靠王拱辰去開的營田務了,三司要自己提供大部分的原材料,而不能夠被私人的棉花農場捆住手腳。

種水稻和麥粟只是大農場的一部分,與棉花倒茬口,防止產量下降。真正要做大規模,還是要依靠棉花這些經濟作物,也能夠與三司的場務和鋪子對接。

王素一時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才擡起頭來有些顫抖地問徐平:“雲行,你這話可是沒有虛言?真要有這麼大的利錢,我就是借錢也要把莊子擴出去!”

“一畝棉花相當於兩畝水稻,這是我自己吃虧,壓低了價錢。真等到棉布大銷,這種價錢還未必收得到棉花。收不到貨,三司也不能逼着別人賣不是?”

徐平定價直接就是向着打垮苧布市場去的,自然是偏低,事實上很可能會隨着行情漲價。至於苧布,最大的產地在邕州,那裡已經不再需要靠這種商品了。打垮了那裡苧布的市場,剛好給越來越大的蔗糖務騰地方。蔗糖務產的糖多了,自然就該老老實實向海外擴張市場,龐籍已經在打南洋商路的主意了。

王素這兩天看了莊子裡,種下的水稻長勢喜人,剛剛嚐到甜頭,正在興頭上,沒想到今天徐平又帶來這麼個消息,一時讓他猶豫不決。

農田收穫的時候能夠給主人帶來驚喜,但初期的投資卻着實不小,這麼大半年一直向這裡面砸錢,王素家業再大也有些吃不消。但徐平自己莊子的榜樣就擺在那裡,現在也正是起步的最佳時機,開封府的地價還沒有漲起來,錯過了這機會,以後只怕要後悔。

想了半天,王素咬牙道:“好,明天或者後天我到雲行的莊子裡看看棉花長勢,如果真地有利可圖,那麼等到秋後收了地裡的莊稼,我也再買些地!”

這時候就顯出親戚多的好處了,朝裡的宰相樞密使,包括翰林學士和御史中丞,這些數得着的大人物都是王素的至親。隨便活動活動,幾萬貫怎麼也挪得出來,只要能夠保證來年把錢賺回來,這買賣就絕對值得做。

韓琦是打定了主意不在京城置產業,一心經營相州老家。反正官員置產就這麼兩個選項,要麼兩京周圍,要麼自己老家,其他的地方沒有特別的理由一般不會動手。誰知道哪一天自己有調到哪裡爲官的機會呢?到處是產業難爲審官院。

徐平是打定了主意要用大農場沖垮北方的小農經濟,所以推廣這些作物,可能自己的獲利會少一點,也要堅定地做下去。

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93章 汝州第27章 小隱君第35章 三輪車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54章 攻城(中)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55章 左右虞侯第54章 官與民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00章 營田務第151章 抓捕第122章 甩鍋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3章 又想錯了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6章 煤球爐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42章 動盪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6章 難處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37章 逼迫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7章 夜宴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44章 增兵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84章 告罪使第122章 甩鍋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54章 家賊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23章 出書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8章 蟾宮折桂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35章 三輪車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33章 有錢纔好第87章 好事第20章 早朝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54章 買馬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225章 新消息第23章 又想錯了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1章 酒精燈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332章 建節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18章突然遭遇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90章 各讓一步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94章 養起來第186章 應對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32章 狼煙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318章 解甲第59章 洞若觀火
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93章 汝州第27章 小隱君第35章 三輪車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86章 不要放走党項人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334章 李璋隨軍第154章 攻城(中)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55章 左右虞侯第54章 官與民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00章 營田務第151章 抓捕第122章 甩鍋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第23章 又想錯了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16章 煤球爐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42章 動盪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6章 難處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37章 逼迫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27章 夜宴第45章 孟州李迪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49章 應有權變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44章 增兵第22章 忠州來人第284章 告罪使第122章 甩鍋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54章 家賊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123章 出書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8章 蟾宮折桂第40章 誰承其後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35章 三輪車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33章 有錢纔好第87章 好事第20章 早朝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54章 買馬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225章 新消息第23章 又想錯了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1章 酒精燈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228章 人事變動第299章 不吝重賞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332章 建節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118章突然遭遇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85章 軍制大改第90章 各讓一步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88章 我就是個土包子第294章 養起來第186章 應對第114章 大戰將起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32章 狼煙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318章 解甲第59章 洞若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