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

“諸位。”吳明說道。

“刷”的一聲,兩排軍官全部站立起來,整整齊齊的就好像是一排排木頭,站的筆直。

吳明兩側,一邊是水師將領,一邊是雍軍將領。

吳明的目光掃過兩邊說道:“雍王殿下說過,他保護所有南洋華人的安全,而亞齊屠殺華人,雍王殿下覺得,這是在打他的臉,主辱臣死。亞齊人一個也不能活,這是雍王殿下對南洋所有華人的承諾,殺一個華人,那一個土邦都必須交出兇手來,而如果屠殺一批華人,那就是滅族。此次出來,雍王殿下給我的命令,就是殺死,能見到的所有亞齊壯丁,一個不留。”

吳明從在北京就追隨朱厚煌,到現在也有十來年了,他有一些明顯的衰老痕跡,歲月不饒人啊。

吳明的本事他自己知道,他雖然熟悉了東雍的軍制,熟悉東雍軍中的一些打法,因爲這些戰術原則,很多都是吳明參與制定出來的。

但是他只能,也只會,按照軍中規定呆板的用兵,這就是他的天賦所限。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上限,而吳明出身邊軍斥候,雖然腦袋瓜子很靈活,但是從小不讀書,不識字,後來跟了朱厚煌才學會讀書識字,這很明顯的限制了他的上限。

而且,戚景通年紀也大了。

戚景通老來得子,四十多歲上有了戚繼光。如今戚繼光都能出戰了,戚景通也六十多歲了,或許在現在六十多歲,還在當打之年。但是在這個時代,就已經列入老朽之列了。

所以,朱厚煌決定讓吳明代替戚景通接管樞密院。

但是,吳明接管樞密院必須有功勞啊。

這一戰,朱厚煌特別給吳明安排刷功勞的。

首先,佛郎機人已經解決了亞齊人的水師,而東雍的戰船雖然不夠,但是有大量的運輸船,在沿海行動的時候,雍軍就掌握了主動權。

而這一次吳明帶領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都是東雍的主力,與俞大猷所帶領的軍隊不相上下,甚至連龍驤衛,也被吳明調了出來。

從戰鬥力上來,這三萬之衆,絕對超過了亞齊人戰鬥力,而且亞齊人歸心似箭,有太多的手段可以用了。

朱厚煌也總結出來了,讓吳明打仗,不要讓他打軍力在劣勢的戰爭,他勝算不大,但是讓他打軍力在優勢的戰鬥,他絕對能打的四平八穩,可能傷亡大一些,但是絕對不會失敗,陰溝裡面翻船的可能行不大。

這一戰就是這樣。

吳明直接說道:“這一戰,我們要攻克棉蘭,將亞齊人壓制在棉蘭以東。下面我開始分配任務。”

吳明拿出直接的記錄本,將所有任務一條條的分配下去。

每一個人指揮風格不同。反正吳明的風格就是教條死板之極。正是吳明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優秀的將領,他的一切都安置軍中的條例來。

畢竟他是親眼看着雍軍的一條條條例是怎麼形成的,對他來說,雍軍那一套體系,是他掌握最深的。

棉蘭這個名字似乎來自聖城麥加。

對回回教來說,這是一個神聖的名字。

這裡雖然是亞齊新徵服的領地,但是卻沒有遭受太多的戰火,甚至還保存着半獨立的特性,就是因爲這裡是有大量回回教徒。

亞齊對這裡的征服,非常容易,幾乎上沒有動刀槍,只是上層談判而已。

不過,現在卻讓這裡遭受到了戰火。

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從海上有這麼多敵人上岸,一夜之間,所有船隻都被摧毀在岸上了,轟轟的炮聲壓制之下,有士兵從兩邊登陸。

這是朱厚煌提倡的發揮炮火優勢。

但是棉蘭這裡,根本沒有什麼火炮。

不得不說這裡不過是一個小鎮而已,甚至比不上東雍的一個縣。

並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很多人,在沒有人口大爆炸之前,很多地方的人口是相當的稀少的,最後一個依靠港口興盛起來的回回教小邦,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抵擋東雍的攻勢。

不過幾個時辰而已。

吳明就踏足了這裡最大的建築,回回廟。

圓弧屋頂,一個個新月的標誌,還有大量裹着白紗的人,他們一個個敢怒而不敢言的看着的吳明。

吳明並沒有清洗過鞋底的靴子,踏上了回回廟之中,在雪白的羊絨地毯之上,留下一個清晰的腳印。

不,不是一個,而是一行。很快這些腳印就淹沒在更多的腳印之中。

吳明輕蔑的看着,他們朝拜的東西,轉過身來,看着下面的所有人說道:“雍王殿下之令,所有亞齊人都必須死。你們是亞齊人嗎?”

立即有翻譯將吳明的話傳達了下去。

在南洋很多地方都是有漢人的。所以很容易找到漢人通譯,只是各地的語言不同,這也成爲了朱厚煌征服南洋的阻力之一。

吳明心中還是有一絲惻隱之心的,雖然朱厚煌給他大開殺戒的命令,但他卻不願意屠殺平民。口氣雖然惡毒,但是其實給了這些人一線生機。

承認是亞齊人會死。所有人一下子變成了聰明人,立即說道:“不是,不是,亞齊是從西邊打過來的,我們都不是亞齊人。”

“很好。”吳明說道:“既然不是亞齊人,那麼就統統出來幫助王師,攻打亞齊人吧。”

“這---”一時間所有人都愣住了,讓他們選擇的話,他們固然不願意與亞齊人站在一起,但更不願意與眼前這些異教徒站在一起。

吳明什麼也沒有說,而是緩緩的抽了刀,刀尖落在白色的羊絨地毯之上,一點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流下來的血跡,將這一片羊絨給污黑了。

所有都知道該怎麼選擇了。

“我等願意聽從王師命令。”所有人一起說道。

吳明點點頭,對身邊的漢人說道:“這裡就徵用爲我的府邸,你讓他們出去,還有告訴他們以後多學說漢語。否則----”吳明說完之後,一揮手,大批士卒就將這個回回廟給佔據了,將裡面的人往外面驅趕。

吳明佔據這裡,其實並不是給這些人好看的意思,而是本地人最好的建築就是回回廟,吳明不徵用這裡徵用什麼。

吳明作爲邊軍斥候出身,從來是信奉刀槍的力量,勝過任何信仰。

不管這些回回教徒再不願意,都被驅趕出去了,在雍軍的安排之下,從城中漢人之中選出合作者,看管這些回回壯丁,一個個驅趕到城外,開挖野戰工事了。

雖然東雍的火槍威力不錯,但笨重的火槍並不大適合野戰,所以野戰工事,也變成朱厚煌所提倡的東西。

當然了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特點。

這個時代的野戰工事,並不是戰壕,而是矮牆,不過,在矮牆前面挖出一道道戰壕來阻擋敵人的進攻,將敵人更多的暴漏在火槍的打擊之下。

不管,這些願意不願意,整個城裡面的壯丁,未必有雍軍的人數多,他們無論如何也反抗不了吳明的命令

不過三天,一道像模像樣的工事,就出現在棉蘭城以東了,封鎖住大半道路。

北邊是海,南邊是山,中間狹長的平原地帶,又被這擋住了大半,如果不攻克這裡,幾乎上不可能繞過去了,當然,他們要鑽林子也是沒有辦法的。不過,這個時代,這個地點山林很多都是原始森林,可以參考一下野山人。

畢竟這裡的緯度還要比野人山哪裡低。哪裡絕不是容易通過的地方。

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章 不服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
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章 不服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章 餘波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