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安南終

出了這樣的事情,王陽明無意在安南多待一段時間。

即便是範嘉謨過來安撫,也無濟於事。不過保證了武器交易能繼續完成,並不受這一件事情干擾而已。

王陽明與朱厚煌順流而下,回到了海防。

這個時候,回到艦隊之後,卻發現範獻早已在了。

朱厚煌發現安南小皇帝還是有幾分手段了,他立即讓人送範獻去北京,以安南使者的身份向正德請求冊封。

範獻千恩萬謝的去了。

朱厚煌看着送範獻的船離開了艦隊,沿着海岸線北上,愣愣的出神。

“你這真的需要插手安南事務?”

朱厚煌聽到是王陽明的聲音。

朱厚煌回過頭,說道:“是。並不是弟子不知道輕重,而是不得不爲。”朱厚煌隨即將與正德的約定說了出來,說道:“明年將要百萬之衆遷徙到東雍,到時候需要花的錢,數倍於現在,弟子實在不知道從哪裡找這一筆錢了,而唯一的辦法就是戰爭。並非弟子看中了安南,而是安南給弟子的機會,等安南小皇帝有皇兄的冊封,莫氏如果篡位,弟子也就出師有名了。”

王陽明深深看了一眼朱厚煌,說道:“你做事太險,一旦有失就是一場大災難,何不十年生聚,在做他途?爲什麼要如此冒險。”

朱厚煌心中一凜,王陽明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來朱厚煌做事太急了,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後面追着他一樣。

這也是朱厚煌午夜夢迴的絕望,因爲他仔細回想前世的歷史。他不能確定正德有多少年,但是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大明沒有正德二十年。

而現在已經是大明正德十四年,從此朱厚煌推算出來,正德還能活不過幾年而已。而朱厚煌已經放棄了爭奪皇位之心,卻不能不注重新皇帝。

正德一力支持他海外擴張,但是下一個皇帝會怎麼樣,會不會覺得在東雍有一個強大的藩王,讓他感覺不舒服。尤其是這個藩王曾經還是儲位的競爭者之一。

這纔是朱厚煌最大的夢魘。

所以朱厚煌必須讓正德年間讓自己強大起來。所以這一切佈置都很急。

但是這些又怎麼說給王陽明聽啊?

王陽明見朱厚煌無語,也不多說了。隨即差開話題說道:“下一站要去占城嗎?占城也不是一個好去處?”

朱厚煌說道:“不就是,占城王室父子叔侄那一點破事嗎?弟子對此一點興趣都沒有。”

王陽明說道:“正德五年,占城派遣使者請封,不過現任國王不是上任國王之子,朝中大臣以其得國不正,絕其貢,我們此去,在朝中大臣看來有失國體,當然這只是小事,只是恐怕會惡了安南。”

朱厚煌有一點吃驚,不知道王陽明爲什麼這麼,問道:“王師何處此言?”

王陽明說道:“我在升龍的時候,也不是什麼也沒有辦的,最少佔城的情況,我也打聽了一下,占城屢次被安南進攻,早在幾十年前,向安南稱臣納貢了,現在的占城已經不是天朝屬國,而是安南屬國了。”

朱厚煌一笑道:“如此,安南將來又有一罪名?而且,正因爲如此,弟子認爲此去占城定然是一帆風順。”

王陽明當然知道,什麼叫做今非昔比。

現在的安南是個什麼情況,國內權臣當道,軍閥混戰,如此情況之下,怎麼會對占城有震懾力啊?而且占城與大明的關係分外不同。鄭和下西洋,幾乎上第一戰都是占城,而且在洪武,永樂年間,還有過派兵護持占城,抵禦安南進攻的先例。所以占城與大明的關係,要比安南與大明的關係好太多了。

恐怕占城沒有脫離安南之心,朱厚煌也有心挑撥一下兩國關係。

一路沿着海岸線南下,不過數日的功夫,就來到了占城。

與安南相比占城的面積並不算大,而且國力遠遠不如安南,但是對大明的恭敬程度卻遠遠的超過了安南。

不等雍國的船隊來到占城,就有占城船隊出迎,左右護衛着雍國船隊。只是占城的船隻太小,與雍國的船隊相比,實在太小了,也不知道誰護衛誰。

占城碼頭之上,人山人海的,無數簇擁在一起,還有很多大象等在碼頭之上,不知道誰說了一聲來了來了。

他們遠遠的看見了雍國的船隊出現在海平面之上,無數人惦着腳尖眺望。這裡的漢人並不少,看見這個場面,有幾個老人不由的流下淚來,說道:“不想今日又見天使之威。”

一頭大象上,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被幾個太監扶起來,從大象上走了下來。他渾身披金戴銀,金光閃閃的,好像是一尊佛像,這就是占城國王。沙古卜克。

雍國的船一靠岸,一隊士卒從船上下來,左右排開,王陽明這才施施然的下來。

沙古卜克一點沒有作爲一國國王的氣度,普通一聲跪倒在地上,說道:“小王沙古卜克拜見天使大人。”

王陽明連忙將沙古卜克攙扶起來,說道:“殿下請起。”

朱厚煌跟在王陽明身後,一眼看過去,纔有一個感覺,這裡真的是外國了。

雖然安南一直以來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但是在朱厚煌看來,安南與朝鮮有太多的中華文化因素了,而且兩國上層人士都會漢語,所以朱厚煌在安南有一種在大明的錯覺,但是在這裡卻分明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感覺。

占城雖然是大明的屬國,但是像印度多過像大明。讓朱厚煌有一種似乎來到印度的感覺。

他的感覺並不算太錯,占城雖然大多信仰佛教,但是也有很多人信奉印度教,與古代印度相差不大。不過就是華人多一點,漢人的元素多了一點而已。

朱厚煌想了一會兒,王陽明與沙古卜克寒暄完了,王陽明跟着沙古卜克準備入城,不過這一次他們的交通工具,既不是馬車,也不是轎子,而是大象。

一頭極其雄壯的公象。在象奴的驅使之下,長長的嘶鳴一聲,四肢跪倒之地,王陽明與朱厚煌,徐愛等人從一邊的繩梯上爬上了大象的背部。

大象背部有一個好像是閣樓的東西,三個人加上象奴坐在裡面,並不顯得擁擠。

幾個人坐穩之後,大象一聲嘶鳴,站立起來,開始行走了。

無數百姓在在道路兩邊跪倒在地,向大象上叩拜。

朱厚煌不由的說道:“看來占城上下都極爲恭順。”

王陽明說道:“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朱厚煌不由笑道:“他所求的,也正是我想給他的。”

即便是占城王恭順,也不會恭順到這個地步來,畢竟是一國王者,上來就向一個使者下跪,太沒有尊嚴了。定然有所求。

而且占城想求什麼,在北京禮部的老爺們都知道,就是冊封,與起球派兵保護占城。免於安南的入侵。

如果沒有升龍府那一下子,朱厚煌還會猶豫幾分的,但是有了這一件事情,朱厚煌沒有絲毫猶豫。可以說與占城王幾乎上一拍即合。他就等着占城王來求援的。

王陽明不願意插手萬里之外的一場戰場,畢竟兵者不得已而用之,但是他看朱厚煌的樣子,知道已經沒有辦法避免了,畢竟面對東雍今明兩年的財政危機,王陽明根本沒有什麼辦法,只有採取朱厚煌的想法,那就是戰爭。

既然如此戰爭已經註定,與誰打,怎麼打就要好好的計劃一番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十七章禮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章 練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
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十七章禮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章 練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章 練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