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

唐寅進豹房之前,與進豹房之後,機遇大有不同。在進豹房之前,他不過是一個區區藩王使者,唯一讓他有一點特殊的是他在江南的才名。

但是唐寅從豹房出來之後,好像是染上一層金光,一下子變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豹房作爲整個大明,整個北京的政治中心,一舉一動關係着整個天下。可以說豹房之中,不知道有各方多少眼線盯着這裡。豹房的一舉一動,不出一日,就到了各方大佬的眼中。唐寅的特殊禮遇,自然成爲衆所周知的秘密。

唐寅一出來。立即有錢寧送出一處宅子。

吳太后離開北京的時候,將雍王府還給大內。雍國上下在北京連一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卻不想轉眼之間,錢寧就奉上一處宅院。這一處宅院在內城,離大內不遠。與豹房也相距不遠。單單以價值而論,與唐寅送上的禮物相差不遠。但是實際上,這裡的宅院,並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以此來算,其中價值就遠遠的在唐寅送上的禮物之上。

其中修好之意,連傻子都能看得出來。

唐寅剛剛將人安置好了之後,四方拜帖就好像是飛一樣的向唐寅。幾乎將唐寅給淹沒了。連唐寅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這麼關係親近的朋友,同年,同鄉之類。

不過看到一份拜帖之後。唐寅大吃一驚。立即放下所有事務。立即去對方府上,這份拜帖是大學士楊廷和送過來的。

唐寅來到京師之中,早已聽聞傳說之中的,一代權相楊廷和。

士林之中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說好的。說是救時丞相,說壞的,說是亂天下,必此人也。

但是不管怎麼說,國朝百餘年內,內閣首輔權力之大,是第一人。

整頓天下,丈量田畝。不管是天下景從也好,是千夫所指也好。整個天下都不能忽略到他的影響力。

唐寅來到楊延和府上的時候己經是下午時份。但是門前門後熙熙攘攘的人羣,馬車接着馬車,排到一里之外。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縱然唐寅聚然而貴,但楊廷和門前,比唐寅身份貴重的人多得多。

唐寅不得不排在最後,甚至連在門房裡面的一個座位都沒有混上去,只好在外面的馬車裡面等着。

時間如流水一點點的流淌過。

不知不覺之間,就到了夜晚時分。楊府一個僕人走了出來。一個接着一個馬車通知,將拜帖還給他們,並且說道:“今日天色已晚。老爺已經睡下了,請明日起早。”

一陣陣嘆息之聲,從前面傳來。一輛輛的馬車開始移動。一會兒輪到唐寅的時候。楊府的僕人來到唐寅車前畢恭畢敬,說道:“唐大人,我家老爺有請。“

唐寅心中一震,說遁:“下官何敢讓楊相等我。“

楊府下人並沒有帶着唐寅走正門,而是繞了一個小圈子,從楊府一處側門進了楊府。

楊府雖然不大,但是也有好幾重院落。這一道側門顯然並不是常用的側門。唐寅轉了好幾個圈,纔來到一處書房門前。

楊府的僕人在門前低聲說道:“老爺,人帶來了。”

“讓他進來吧。”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

唐寅這才推門而進,見到了傳說之中,聞名已久的楊相。

楊廷和看上去,比唐寅還要年輕幾分。只是雙眼之間充滿了疲憊,看上去好像是好久沒有睡過覺了。

整合是楊廷和的書房,書桌之上,層層疊疊的書信,文書,幾乎要將楊廷和淹沒了。

唐寅一進門行禮,道:“下官唐寅,拜見首輔大人。”

“唐先生免禮!”楊廷和輕輕一笑,說道:“唐先生大名,楊某聞名已久,不想卻在雍王處出仕。聽聞雍王爲請先生出仕,,三顧茅廬。也是士林之中的一段佳話。”

唐寅說道:“唐某慚愧。令首輔大人見笑了。”

楊廷和是一個極其有魅力的人,不過三言兩語之內,就讓唐寅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楊廷和與唐寅寒暄兩句,就直入正題了。說道:“之前,楊某常懷小人之心,度雍王之腹,今日方見雍王的胸懷。實在是慚愧啊。”

唐寅今日一行,自然是瞞不過楊廷和的。楊廷和這一番話,評價雍王朱厚煌忠君體國。雖然這一番話從楊廷和嘴裡面說出來,到底有幾分可信之處,唐寅心中存疑。卻也感到心中振奮,說道:“多謝首輔大人褒獎。雍王殿下與陛下最爲親厚。自然常常爲陛下着想。”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有一些事情,本官特地提醒一下你。”楊廷和的語氣一變,變得莊重起來,說道:“你代表雍王在京城之中交遊,要慎言慎行。不可被小人抓住了端倪,無端端連累雍王殿下。”

唐寅立即想起一件事情,就是剛剛到京師之中,錢寧所說的多事之秋。難不成真有什麼事情要發生嗎?

唐寅心中胡思亂想,嘴上說道:“是。”

楊廷和嘆息一聲,說道:“索性,本官給你說明白吧。江西巡撫王哲的遺折被人發現,王哲首告寧王有謀反之意。”

唐寅聽見此言,並不吃驚。反而感覺到一塊石頭落了地一樣。暗道:“終於來了。”

寧王在江西準備謀反十數年,,雖然稱不上人盡皆知,但是隻要有心去打聽,就能看出端倪來。唐寅爲什麼寧可跟着雍王去荒島之上,也不願意去寧王府做一幕僚,就是看穿了其中關係。對於王哲心中也有所耳聞。

王哲是一個標準的士大夫,決計不會向寧王屈服的,他在江西巡撫任上,暴病而卒。當時這一件事情,大家都沒有在意,不過王哲遺折一出來,唐寅瞬間選擇了相信。

唐寅的大腦急速轉動,倒吸了一口冷氣。立即覺得局面對雍王並不好。

正德一朝,已經有過一次安化王之亂。不管這安化王之亂到底有多兒戲,但是這一場安化王之亂,就給正德朝政帶來極大的震動。

不管北京對各地藩王如何的忌憚,但是從明面上,皇帝與藩王都是一家人。必須符合親親尊尊的儒家教義。這是大明王朝的面子,藩王造反,天下人第一時間要問了,皇帝到底失德到什麼地步,連自己人也要造反了。

因安化王之亂,掀起的政治風波,直接將劉瑾拉下馬。如近寧王造反。將會給大明帶來什麼樣的政治風波。當初成祖佔領南京之後,立即繼續削藩政策,而寧王之亂以後,朝廷會不會調整藩王的政策,對孤懸海外的雍王來說,將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千頭萬緒,讓唐寅一時間理不清楚。

果然是多事之秋。

唐寅立即調整心緒,說道:“多謝首輔大人。”

“不用謝我了,你與用修有同僚之意,我自然要照顧一二,時候也不早了,該說的都說了。這裡有一封家書,幫我帶給用修。”楊廷和將一封早已封好火漆的書信遞給了唐寅。言語之中逐客之意,就算是傻子也能聽得清楚。

唐寅自然不是傻子,他說道:“下官一定將書信帶到。下官告辭,首輔大人,早些休息。”

唐寅退出之後,再次通過彎彎繞繞的道路,從側門出來。

唐寅從側門出來之後,一個人站在夜風之中,手中拿着一封信,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真得慎言慎行,什麼也不管嗎?

“大人,咱們不回府嗎?”

唐寅忽然下了決心,說道:“回府。”

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
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