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

如果廣西一省之力。決計支撐不起十萬大軍。

廣西是一個窮地方,從明清時代都是由廣東協餉。廣西遍地土司,被大明管轄的沒有幾個府縣,而且都是窮地府,根本支撐不起十萬大軍。

“土司?”王陽明一想到這裡,似乎想到了什麼,說道:“殿下可知,從北邊南下的大軍,其實有多少狼兵。”

朱厚煌說道:“孤記得,廣西狼兵數量極多。”

王陽明說道:“殿下,臣以爲東雍無恙,這次南下應該是廣西一省之力。”

“怎麼可能?”朱厚煌說道。

這是大明可不是大唐。

大唐可以能有節度使擅自挑起邊釁。大明的巡撫可沒有這個權限。根本不合大明的祖宗家法。

“臣也覺得不大可能。”王陽明說道:“但是現在情況唯一可能就是這樣。可能這私下之中,北京有旨意交給廣西。”

朱厚煌說道:“難道嘉靖與楊廷和之間有什麼默契嗎?”

王陽明想了一會兒,說道:“萬萬不可能,大禮儀之事,是雙方的死結。這一件事情不解決,當今與楊大學士絕對不可能合作,即便是合作,也是有限度的。廣西派兵南下,也許是雙方的合作的極限。”

“爲什麼?”朱厚煌說道:“孤自知不論是楊廷和,也嘉靖都視孤爲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爲什麼不先處理了孤。再做計較了?”

王陽明輕輕一笑,說道:“殿下不要妄自菲薄,殿下以爲大明想攻打東雍需要多少兵力?”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最少重兵十萬,而且並不是衛所兵那樣的垃圾,最少邊軍的水平,戰艦數百艘,否則根本不行。”

王陽明說道:“以東南沿海的實力,能湊這麼多兵力嗎?”

朱厚煌一時間啞口無言的。

東南的衛所到底糜爛到什麼程度,朱厚煌也是瞭解的。別的不說,海戰因爲戰船的原因,還有一點戰鬥力,但是陸地上衛所,簡直糜爛的一塌糊塗。不要說湊出十萬能邊軍水戰的部隊,連一萬都找不出來。

“殿下,楊慎曾在東雍待過,恐怕東雍的虛實已經在北京眼裡,想要攻克東雍,必然要調集福建浙江兩地人力物力。甚至南直隸也在其中。甚至還要調集邊軍南下。這樣的重權,當今不會輕易放出來的,因爲他不能保證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是他的人。”王陽明說道。

朱厚煌瞭然,原來不知不覺之間,東雍已經成長讓大明不得不正視的存在。

朱厚煌說道:“王師以爲當前局勢該如何應對纔好?”

王陽明說道:“殿下,臣以爲這一戰如何作戰,殿下早有成算。不許老臣多嘴,不過,有一點臣要告訴殿下,雍軍主力已經出征大半年了,將士們思鄉之心漸生,如果曠日持久,恐怕不利於軍心啊?”

“孤知道了。”朱厚煌神色凜然說道。

朱厚煌知道王陽明在隱晦的提示,雍軍不能久戰了。

雍軍雖然精銳,訓練也可以,但是到底還是新兵。沒有經過長年累月的征戰。韌性不住。這已經出征大半年了。如果戰局陷入曠日持久,朱厚煌不知道雍軍能夠維持多長時間,是一年兩年,還是更長時間。

所以速戰速決的,已經是最好的辦法。

朱厚煌心頭大事一去,頓時覺得一股疲累之極。

他本來被北面來軍一驚嚇,心神都在高速的運轉之中。緊張的思索戰局,雖然他自己不覺得,但他的心神都在急速的消耗之中。

再加上一日一夜的奔波。朱厚煌的體力急速消耗。要不是被心事吊着。朱厚煌早就撐不住了,此刻心事已了。他立即支撐不住。

朱厚煌眼皮緩緩的下落,頭也像是釣魚一下,一下一下的向下沉。

王陽明看着朱厚煌的樣子,輕輕的說道:“殿下,殿下。”

朱厚煌沒有答應王陽明,反而身子微微下滑。顯然是已經熟睡了。

王陽明看着朱厚煌的樣子,心中暗暗感嘆,剛剛見朱厚煌的時候,朱厚煌還有一點孩子氣,而現在的朱厚煌頜下已經長出一段細細的短鬚。已經有了幾分梟雄的氣質。

王陽明說道:“來人,服侍殿下下去休息。”

“是。”立即有兩個侍衛將朱厚煌擡了下去。

就在王陽明下去休息的時候。紅河北岸已經有千軍萬馬到打了。

“籲。”沈希儀一拉繮繩,看着眼前的滾滾大江,說道:“好一條大江。”、沈希儀已經帶着大軍到了紅河北岸。

紅河到了升龍以北,已經到了下游,早已豁然開朗。單單看滾滾之勢,不下於大明內任何一條長江大河。

由於阮世恩一路不住的催促。沈希儀也覺得要儘快升龍比較好,畢竟陛下的心思並不是安南,而是雍王。

所以如果可能,沈希儀也願意打敗雍王,博得上面的賞識。

只是他沒有發覺。不知不覺之間。嘉靖的任務已經放在第二位,建功立業反而成爲他的第一選擇。

“沈大人。”阮世恩說道:“是不是要渡河?”

沈希儀說道:“不用,暫時不用,等大軍到達。”

雖然一路上沈希儀一視同仁,但是經過長途跋涉,也分出高下來。

沈希儀麾下的親軍是明軍精銳,也許是南方屢起屢落,磨鍊出一支不下於狼兵的精銳。比起狼兵戰力上或許在戰鬥力上沒有差別。但是在耐力與紀律性卻遠遠的超過狼兵。

從鎮南關以南,到升龍城,是越往南往繁華。這些狼兵在窮山惡水之中。也沒有見過這樣的繁華景象。更是收不住心了。

即便是狼兵的土司也約束不住大軍了,幾乎整個都散了架一樣,數萬大軍零零碎碎的散在一路。

這就是沈希儀不想進軍的原因。

如果不是阮世恩保證,紅河之上所有的渡船都已經被莫氏控制住了,一時間雍軍也沒有足夠的渡船過河。

沈希儀萬萬不敢如此大膽,但是沈希儀不管如何大膽,也不敢以區區五千士卒渡過紅河去抵擋雍軍數萬大軍。

沈希儀想來升龍有堅城守護,一時半會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他必須將大軍整頓過,纔會投入戰場之中。

不過,即便如此沈希儀也不會什麼也不做。

沈希儀說道:“阮大人。”

阮世恩說道:“奴婢在。”

沈希儀說道:“本官要你徵召附近州縣所有民夫,在此地建造一座大營,足以承載十萬大軍的大營。”

阮世恩立即說道:“是。”沈希儀交代的辦法根本不大好辦,一座大營並不是一時半會能建造出來的。而且聽沈希儀的話語,顯然時間催的很急,並不是很好完成的。

沈希儀說道:“剩下所有人都沿江點燃火把,本官紅河北岸烽火連天。”

在沈希儀的命令之下,無數士卒將一根根火把插在江邊,相隔幾十步,就點燃一處篝火,從南岸看過去。只見北邊有大片大片的火光,染紅了半個天空。

一時間紅河南岸,不管莫軍,還是雍軍都震撼於北岸的聲勢浩大。莫軍士氣大震,似乎有躍躍欲試的衝動。但是雍軍士卒看到這樣的情況,本來因爲順風順水養成傲氣,也消散了不少。全軍上下都充斥着一股緊張的氣息,他們心中都有預感,這將是一場苦戰。

安南的戰事,從紅河北岸的烽火開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只是不知道這個階段對朱厚煌來說,是好,還是不好。

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二章 比劍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
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二章 比劍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章 侍衛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