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

朱厚煌沒有說話。

水陸兩軍的主力將領,都表示出對救援舊港的剋制,或者說否定。

朱厚煌說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佛郎機人爲什麼頓軍不前?”

黃士龍一點就透,說道:“殿下,以爲敵人就是在等這個機會嗎?陷入進退兩難之中嗎?”

朱厚煌早已將馬六甲海峽兩岸都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根本就容不得別人在他的嘴裡多食。

“不僅僅是進退兩難,佛郎機恐怕是想先將金洲納入囊中,然後再反攻我軍,那時候敵人有立足之地,比現在更加不好收拾。”朱厚煌說道。

俞大猷皺起眉頭說道:“此戰的關鍵還是水師之中,只要水師能確保後路,臣就敢出徵舊港。”

黃士龍聽俞大猷如此說,一咬牙說道:“殿下,臣願意主動與佛郎機人決戰,殿下座艦也已經修好了,可以一戰。臣願立軍令狀。”

朱厚煌看黃士龍的樣子,反而不敢讓他立什麼軍令狀。

戰爭的勝負是詛咒發誓可以做到,就能夠做到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說過,要怎麼怎麼提頭來見,但是自古以來也只有裡聊齋之中,有提頭來見的例子。

朱厚煌要的是勝利,而不是黃士龍的人頭,他要黃士龍的人頭做什麼?

朱厚煌一擺手止住了黃士龍的話,說道:“無須如此。水戰不筆陸戰,拼的就是船堅炮利,不能讓東雍水師船,炮勝過對手,乃是孤的過錯,而爾何罪之有?不過,我軍水師數量上勝過對手,難道被牽制着所有水軍都不能動了嗎?”

黃士龍心中一動,他好像明白了什麼,說道:“當然不是,臣能抽出一支艦隊。”

黃士龍能抽出一支艦隊已經很不錯了,東雍水師的實力,可以分爲三部分,一部分就是馬六甲現在的東雍主力艦隊,另外就是劉老刀帶的艦隊,是東雍的次一極水師力量,不過這一支艦隊,依舊在大員駐紮,預防敵人的進攻。

這個敵人 就是大明。

所以不能調動,可以調動只有分散在各地艦隊,這一次黃士龍將這些船隻全部給掉了過來了。黃士龍能調動的也就是這些船隻的力量。

朱厚煌說道:“淡目國所在地就是東爪哇,他與金洲之間,有一道海峽,孤命令你派船隻封鎖這一道海峽。試試淡目國的成色到底如何?”

黃士龍頓時大喜,覺得這個方法不錯,說道:“臣遵命。”

朱厚煌說道:“記住,這一次僅僅是試一試敵人的成色,而不是硬拼。”

黃士龍說道:“不知道殿下屬意誰?統領這一支艦隊?”

朱厚煌說道:“就鄭深吧。”朱厚煌的目光轉向鄭深,說道:“此去,以探查淡目國情況爲第一要務,如果敵人勢大,立即退回來。”

“是。”鄭深說道。

朱厚煌想了下想對吳鳳儀說道:“舅舅,你也派人渡海,其餘舊港看看情況如何?舊港還能支撐多長時間?”

朱厚煌不能相信施世安的一面之詞。必須要先探查清楚,再做決斷。

“是。”吳鳳儀說道:“臣這就去安排。”

兵貴神速,鄭深匆匆準備之後,就帶着十幾艘船衝哪裡出去。

黃士龍也派出船隻掩護。

“報。”馬六甲這邊一動,對方立即發現了不對勁,“敵人一支船隊向南而去。”

託梅一時間也揣摩不出黃士龍在幹什麼的,但是凡是敵人人想做的,就是自己一定要泡壞的事情了。

託梅估計艦隊修整的差不多了,立即決定給對方一個好看。

黃士龍在送走了鄭深之後,立即發現遠處一片片帆影,他手心一緊,暗道:“好,我不來找你,你還來找我?”

在黃士龍的指揮之下,船隊開始緩緩的掉頭,在風帆的作用之下,雙方緩緩的靠近。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鄭深還不知道,因爲他的離去,直接爆發了第二次大規模戰鬥。

鄭深先是靠近金洲,放下錦衣衛的探子放上了金洲岸上。

鄭深就繼續向南,想都東爪哇而去。

半路就遇見了敵人,是殿下的阿拉伯大帆船。帆船是斜三角型。

鄭深立即想起所謂的淡目國的船隻,這已經不是鄭深第一次來到這片海域的,不過,那時候這一片海域並沒有這麼強雷的阿拉伯風格。

鄭深放下望遠鏡,說道:“去,將這艘船,給我攔下來。”

好幾艘船飛快的竄了出來,兩面逼住這一艘阿拉伯船。

“轟。”這艘阿拉伯帆船就讓開炮了,讓鄭深大吃一驚。

火炮很好,未來的海軍時代是火炮時代,這一點沒錯,但是火炮並不是太好弄的,最少在這這一帶並是那麼好弄的,否則馬六甲也不會佛郎機人那麼輕易的攻打下來。

而這艘船,卻有火炮。

不過,他的火炮立即引起了正在圍捕的船隻也紛紛開火,一瞬間的這艘船上船帆被炮彈硬生生的撤了下來,還有桅杆經受不住打擊,咯咯吱吱的斷裂開來。

一共不過,小半個時辰,從發現到,到派出戰士衝上去,將這一艘船佔據。

“說說吧。”鄭深說道。“你們是什麼人?是淡目國的人嗎?”

一個帶着頭巾大大鬍子用桀驁不馴的眼睛硬生生的等着他,說道:“真主是不會放過你的。你會下地獄。”

鄭深冷笑說道:“是嗎?”鄭深一腳踹這個人的肚子上,這個人就好像是石頭飛了起來,越過的船舷重重砸在海水之中,“咚。”激起了一道沖天的海浪。

這裡距離海岸並不曬太近,即便他會游泳,也未必能游到岸上。更不要說海上的重重危險。

“你們誰想陪他?”鄭深說道。

鄭深從小在海盜灣裡面長大,冷酷已經深入了他的骨髓。

顯然並不是所有人的骨頭都是硬的。在鄭深的威脅之下。立即有人將所有都交代了,正如鄭深所才猜的。

這艘船就是從爪哇而來的,他就是淡目國的人。

作爲一個新生的回回教國家。正處於宗教狂熱之中,所有人都在致力於將回回教傳播。這一次答應亞齊蘇丹的請求出兵舊港未必不是這種思想的表現。

而且對方跨海而來。這是一艘補給艦,上面還有幾十名士卒。鄭深更是知道,對方的補給船隊一定會經過這裡的。

就是因爲這個是爪哇到舊港比較近的航道。

鄭深想了片刻說道:“派一艘船,將這些人全部帶給殿下,至於這一艘船,就弄沉吧。”

這樣的阿拉伯船,鄭深根本不放在眼裡。

鄭深並沒有南下,反而向西而去,在一道河口隱藏起來,就好幾艘船放在遠,只要發現敵人的船隻,就放狼煙,這裡就是通往舊港的要道。這裡就是穆西河。

而舊港就是穆西河下游。

所以鄭深決定在這裡守株待兔。

就在鄭深在這裡守株待兔的時候,吳鳳儀的手下,已經偷偷的靠近了舊港城。

舊港是一座南洋的中國城池。

沒有到舊港,就看見大片大片稻田,在南洋除卻東雍開拓的稻田之外,很少能看見這樣的稻田了,看着這些稻田,他們心中猛地生出一些親切感,不過,隨即這些親切的感覺,一下子消失來了。

無他,因爲這些稻田看上去快要熟,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最少圍攻舊港的時候,糧食不會太短缺。這對淡目國的人是一件好事。但是對雍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事。

再然後就看見淡目國的士卒在外面巡視。

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九章 打虎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
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十七章 練兵2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十八章 經緯【1】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九章 打虎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