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

朱厚煌的行動很成功,福州一下,福州府縣的府縣,幾乎沒有抵抗能力,而汪直進攻泉州也很順利,泉州幾乎也是一鼓而下。

以福州泉州爲兩個據點,福建沿海精華地帶,也都被朱厚煌納入治下了。

吳行之的行動很順利,單單從福州泉州兩地,就收刮數百兩銀子。

其實福建原來雖有一些殷實底子,但是也不會這樣輕輕鬆鬆搜刮出這麼錢財,也是沾了朱厚煌開海的光。

東雍的開發,對福建來說有太多的好處,單單是澎湖港興旺的時候,幾乎一半都是福建人。

也因爲海外貿易輸入大量的白銀,吳行之才能收刮這麼多白銀。

不過,戰事從來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朱厚煌這邊發動了。楊一清自然也會有所動作,楊一清立即派遣軍隊從溫州南下,準備進入福建境內。朱厚煌也派遣先鋒北上。

戚繼光帶着一個營的人馬,正式進入福寧州,作爲大軍先鋒。

福寧州要比福州難打一點,並不是福寧州要比福州難以對付,而是楊一清已經派兵南下了。

在東雍大敗之後,楊一清緊急擴軍,將所有能拉上來的士卒,全部弄出來,一時間又編練十幾萬大軍。

但是軍隊從來不是拉一個人就能打了。

沈希儀爲首的數萬骨幹損失,對楊一清來說,根本不能用傷筋動骨來形容,簡直是元氣大傷了。

楊一清現在什麼也顧不得,立即上書嘉靖,從九邊抽調數百名將校,換馬不換人,立即南下。

不是楊一清不想成建制抽調邊軍,而是一時間邊軍根本抽調不了。且不說,蒙古恢復元氣之後,對大明虎視眈眈。

單單說,成建制軍隊的轉移時間,從九邊到江南,少說要一個月,甚至還要更長,這還是在水路比較通暢的情況之下。一旦遇見什麼意外,拖延數個月,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是楊一清這邊能夠等上數個月嗎?

當然是不能了。

楊一清只能先抽調軍官來重組軍隊。而士卒,不管怎麼說,大明近億人口,從來不缺少人,只要下狠手,絕對能徵召出來不少士卒。

不過,朱厚煌在東雍的整頓給了楊一清時間,讓他重整旗鼓,一兩月的時間雖然不多,但是足夠他做很多事情了。

楊一清不是不想插手福建事務,只是王詢重來是信誓旦旦,福建枕戈待旦,日日提防東雍,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是萬萬沒有一交手,居然是這個下場。讓楊一清氣壞了。

畢竟楊一清雖然是總督數省,但是他還是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分量的,如果他真的將數省的大權全部掌握在手中的話,北京的嘉靖就容不得他了。

畢竟這數省是大明的錢糧重地,萬萬不能有所閃失。

所以,他在管理數防務上,大部分還是依靠下面的官員來統治,比如的在浙江看中張經,而福建就看中王詢。

只是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楊一清立即做出了反應,派出仇華率領兩萬浙軍南下。

這已經是楊一清能抽調出來的所有機動兵力了。

仇華也是剛剛從甘肅來的,他父親仇鉞是楊一清舊將,當初在平定安化王之亂的時候,立有大功,不過在數年之前,已經去世了。而仇華雖然有才能,一時間也沒有位置。

這不得不說仇鉞的故事。

仇鉞出身貧寒。是仇理的家丁。

這位仇理是衛所出身,身上有世職,仇鉞也是繼承了他的世職,纔有現在的位置。

而古代最重宗族。仇理死了,仇家未必沒有人。其中種種糾葛,後人也弄不清楚了,但是有一點卻是無疑的。

仇華才才能上比不過仇鉞。

仇鉞在時,這些人不敢放肆,但是仇鉞一死,仇華就壓不住了。只能空有一個世職。這不一聽楊一清的召喚,就馬不停蹄的過來。

一起過來的,還有仇家的家丁。

大事一發生,楊一清立即爲仇華加銜爲福建總兵官,進攻福州。

不過,來之前,楊一清暗自叮囑道:“雍軍此來氣勢洶洶的,不要與之交戰,只需堅守城池,待其自敗便是。還有雍軍水師出衆,很可能海上登陸,要切記,注意後路。”

仇華本來就在溫州,一進入福建佔據福寧城之外,就立即收集糧食,固守不前。。

福建西邊羣山,如果想從羣山之中行軍,不知道費多大的功夫,朱厚煌一開始就放棄了,所以從陸路進軍,只能壓着海岸線走,仇華這一關,絕對不能繞過去。

朱厚煌要整頓福州泉州,一時間沒有進軍,只是讓戚繼光頓兵城下,紮下營寨,與之遙遙對峙而已。

不過,朱厚煌也知道,現在他進軍越快,越好的。但是很多事情都快不起來。畢竟不管是擴軍,還是建立起福建的統治,都是需要很多的時間。

沒有足夠的時間,朱厚煌很可能面對後路背叛。

不過,朱厚煌動作很快,不過數日之後,俞大猷與朱厚煌率領三萬大軍,與徵召的數萬民夫一起到了福寧城下。

民夫制度,是戚景通給朱厚煌上書。

朱厚煌之前的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依附海運的,在輜重上,雍軍一般讓僕從軍來運輸。不過,明軍大軍出動,都用民夫。

而且朱厚煌要佔領全國,手中的兵力也遠遠不夠。必須擴軍。

而怎麼擴軍。

朱厚煌本想是如東雍徵兵一樣,在福建建立起一套這樣的制度,好給東雍帶來大量的合格的兵源。

但是緩不應急。戚景通就給朱厚煌提出的這個民夫制度。

直接徵召民夫,派出一些軍官,邊打仗邊訓練,一邊補充正規軍的損失,訓練時間長了,直接改變成各地的駐軍,畢竟他們都是福建人,而福建在雍軍的統治之下,一般不會起反叛之心,擔任野戰軍隊是不行,但是擔負守城的任務卻是可以的。

每到一地都是如此。滾雪球的擴大的雍軍的兵勢。

簡直與農民起義軍的裹挾政策相差不大。不過更適應東雍現狀,朱厚煌微微一想,就答應下來了。

朱厚煌現在早已將當初自己信誓旦旦,士非教不得從徵的信條,不知道扔到了什麼地方去了。

於是就出現現在的情況。

朱厚煌在城下,繞着福寧城一圈,福寧城要比福州城防守嚴密的多。城牆之下,護城河兩邊,還有很多新鮮的淤泥,顯然是剛剛有人清理過護城河,而且城下一片黑灰,守將一把火,將城外的建築物完全燒了。

城頭上密密麻麻的人影,別的不說,最少沒有明顯的老弱病殘,就從這一點要比福州厲害多了。

也許是福州給福寧州的教訓。

朱厚煌說道:“城中守將何人?”

“甘肅鎮仇華,乃仇鉞仇老將軍之後。一個月前,剛剛從甘肅而來,隨行有百十命家丁。”吳鳳儀細細說道。

在福建,繡衣衛的眼線,是錦衣衛的數十倍,即便是剛剛來到的人。也調查的清清楚楚的。

“繡衣衛有沒有內應?”朱厚煌說道。

“不知道。”吳鳳儀苦笑說道:“之前城中的情報是說,仇華已經將所有壯丁都編組,都必須登城作戰,城中根本沒有閒人了,都在軍中,我們的人都被打散了,所有城門都被堵死了,內外消息隔絕。繡衣衛恐怕起不到什麼作用了。”

“孤知道了。”朱厚煌說道。

這個時代情報工作從來是輔助作用,起不了什麼大作用。朱厚煌一開始就知道。

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三十章 宣府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
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十九章 經緯【2】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三十章 宣府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