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

朝廷的暗潮涌動,但是改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很快陸炳就找到了證據,在朝廷上宣讀,說道:“倭國大內氏使臣宗設,乃寧波之亂的罪魁禍首,賊心不死,勾結王和尚,盧七,徐海等人犯我海疆,並製造謠言,離間天家骨肉。罪在不赦。今授命雍王,討伐大內氏,以平倭亂。”

這個消息傳開,給了 所有人一個合適的理由,當然了。

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這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很快,朱厚煌在東雍也接到了這一封聖旨。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對吳鳳儀說道:“舅舅辛苦了。”

吳鳳儀說道:“這本就是臣的失誤,多謝殿下給臣這個補救的機會。”

陸炳的動作哪裡有這快啊,這是吳鳳儀直接將情報捅給了錦衣衛。這纔有陸炳不過幾日之內就找到了證據。

朱厚煌安撫了吳鳳儀,將手中的聖旨,隨手放在一邊的桌子上,問道:“諸位,看來這一趟討伐日本,是不得不去了。”

說本意,朱厚煌不想這個時候大動干戈,特別是朱厚煌想讓東雍重心難移的時候,但是現在不得不打了,否則就要與大明撕破臉了,有時候即便是假的,也必須按真的做。“

“舅舅,說一說,現在的日本到底是什麼情況?”

“日本現在一片混亂,日本國主,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天皇,已經失去了權力,大內氏家主,大內義興從小征戰,也算是一個人物,是此刻日本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如果殿下要討伐大內氏,面對的不僅僅是大內氏,錦衣衛對日本的情況探查不明,臣請此刻派出錦衣衛,進入日本。”

什麼時候,錦衣衛的經費都不是無限的。吳鳳儀不過是在日本設了幾個點而已,對大內氏,細川氏的主要人物,都有檔案,只是檔案太過粗陋了。

比如大內義興的檔案,此刻就拿在朱厚煌的手中。

上面寫着,大內義興:父大內隆弘。弘治五年初陣,弘治七年繼任家督。

弘治八年四月,在肥前晴氣城擊敗了少弐政資父子,弘治九年在豐後的青內山與大友親治一役中敗北。

弘治九年至正德年間,都在與大友,內藤,尼子國,等大名混戰。

正德六年,奉義植入京。奪得京師大權,大內氏奪得與朝廷勘合貿易之權,大內氏進入鼎盛。

正德八年,大內義興與將軍有了矛盾,正德十三年,返回大內氏。與尼子交戰。

也就是今年,因爲寧波之亂,大內氏與細川氏完全決裂。

朱厚煌一邊看一邊說道:“多派些人手,這資料太過簡略了。”

現在的人檔案,只要複製一分就行了,但是在這個時代,能得到這樣的檔案就已經不容易了。

朱厚煌說道:“先不要說日本,先說說眼前的局面,我們是先掃平舟山羣島的海盜,還是直接進攻日本。”

黃士龍說道:“臣以爲當清掃海盜,一來像北京證明,我們沒有與之前的事情沒有關係,二來,佔據舟山,將來出兵北上之時,也就一個上好的落腳之地。”

黃士龍還是念念不忘,北上之事。

“殿下,我們還是不要在江浙一帶出沒了吧。”王陽明說道。

其他他很想讓雍軍去江浙。

這些所謂的倭寇根本不是雍軍的對手,只要大軍北上,輕而易舉的將這人清掃乾淨。但是他思量一番,還是否定了這一點,說道:“一來江浙是賦稅重地,我軍出現在這裡,誰知道北京是什麼反應,就看詔書上面,也是讓我們征討日本,提過江浙海盜一個字嗎?”

“二來,殿下,您真以爲江浙海盜是可以剿滅的嗎?”

朱厚煌想了想說道:“剿滅不了。”

王陽明說道:“正是,江浙海盜是因爲禁海而起,禁海令不除,今後這些海盜滅而復起,源源不絕,絕不是輕輕鬆鬆能剿滅的。”

無他,利益動人心。

在江南搶上一匹布,賣到日本,哪怕是東雍,也能翻上好幾倍。這樣強大利潤,會引發無數亡命徒投入其中,只要這海禁不解除,或者名存實亡,是解決不了現實問題的。

不過,指望嘉靖開海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一來嘉靖不會自打自臉,二來,禁海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是有一點,嘉靖一定看在眼裡,那就是禁海對東雍的限制作用。禁海對東雍的打擊也非常大,本來富裕的財政,一下子變的緊繃繃,幾乎是數着指頭過日子。一連停掉了好幾個大工程。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海禁令暗地裡名存實亡。

但是一隻狗一開始吃了人肉之後,就變不回去了。

這些海盜本來都是海商,雖然在海上也做過無本錢的買賣,但是那不過是順帶的。如今他們嚐到了劫掠的好處,怎麼會安安分分規規矩矩的與這些世家大族做生意啊,而且這些世家大族見識過謝家的前車之鑑,又怎麼會再次去相信,海上的亡命徒啊?

這樣一來,他們之間的信任找不到,就註定了海上新秩序需要好一陣的磨合。

朱厚煌此刻到也有了一些想法。

只是不等雙方折騰的精疲力盡之後,朱厚煌什麼想法都做不了。

謝家之事,不過是一個引子而已。

自從朱厚煌奔赴東雍之後,大明海上貿易爆發式增長,但是很多矛盾都擠壓下來了,比如江南世家與海盜之間的矛盾。

江南世家不過是用家裡的政治特權做供應商而已,但是壟斷了太多利益,讓很多小海商暗暗嫉恨,還有跑海的人,也覺得岸上的人分的太多了,岸上的人覺得海上的人分的太多了,經過數年的瘋狂增長,矛盾本來就擠壓了不少。

還有供貨量的矛盾。

東雍都這些江南世家有矛盾,朱厚煌想擴大貿易,需要更多的貨物,但是對於江南世家卻不這樣想,他們覺得物以稀爲貴,出貨多利潤薄了,對他們不利,他們用行政權力,壟斷了向海外出貨,凡是想把貨物賣出海,必須賣給他們。

如果誰不這樣做,立即就有人抓住他們犯海禁的證據。

這些人對內壓低收購價格,對外擡高出售價格。對擴大生產完全沒有積極性。這都將朱厚煌給急壞了。

逼得朱厚煌不得不在東雍提出養蠶,想在東雍建立起絲綢業,又準備在呂宋生產蔗糖。在福建準備茶葉,準備更多東西方貿易品。

這些矛盾,以前被壓制住了,此刻不排除有一些人,想有仇報仇。

之前的暗箱操作式的平衡一時半會達不到,而只要達不到平衡,之後海上的事情多着那?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說道:“既然如此,孤就不去趟這一趟渾水了。直接出兵琉球,從琉球去日本。”

“黃士龍。”

“臣在。”黃士龍說道。

“你與麥先生率領本隊與孤一起北上。”朱厚煌說道。

“是。”黃士龍說道。麥哲倫並沒有在這裡。

雖然朱厚煌重用麥哲倫,但是不知道怎麼的,這樣關係東雍命運的重要會議,麥哲倫卻很少參與,他主要精力都放在水師學堂,與水師訓練上。

朱厚煌說道:“傳令安南,讓俞大猷帶着一個營,並三萬安南兵過來。孤帶一個營去,此處出兵,雍軍萬餘,安南軍三萬。水陸六萬之衆。戚景通。”

“臣在。”戚景通說道。

“後方諸事都交付給你了。”朱厚煌說道。

“殿下放心,臣定爲殿下守好東雍。”戚景通說道。

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十章 宣府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
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收尾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三十章 宣府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