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託梅的心思

一艘西式帆船停在澎湖碼頭上。一個西洋人帶着一頂斜斜帽子,腰間掛着一柄長長的刺劍,下了船。

他擡頭望去,卻見有好幾十艘船都在這裡停留。進進出出的。繁華無比,心中暗道:“即便是馬六甲也沒有這麼繁華,也沒有這麼多人,聽說這個碼頭今年才興起,可見其潛力。”、

這個人正是託梅。他想來此直接交易,卻被朱厚煌拒絕了。這一次託名旅行再次來道了澎湖島上。雖然是區區數月而已。但是澎湖島的變化很大。

楊慎當政以來,憑藉他廣泛的人脈,以及首輔公子的身份,給他帶來很大便利。瘟疫的流言散去之後,各地移民到東雍的人口,絡繹不絕。其中也分毫幾類,比如官方流放的,遷移的流民,這些人一般是楊慎派遣徐棟的船隻去接。這樣一來,一般情況之下,是不會在澎湖停靠的,直接運到東雍去。

如果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前來投奔,自然會自己搭船到澎湖。澎湖是整個東雍的門戶,東海上逐漸發達起的中轉站。

在楊慎的主持之下,朱厚煌從正德那裡討過來的特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除卻佛郎機的船隻之外,越南的,日本的,琉球的,朝鮮的,都在澎湖交易。很快單單稅銀就成了雍國的一項重要收入了。

這樣一來,福建的很多貧困百姓也都會搭乘商船來到澎湖這裡討生活,很快整個澎湖小縣,好像是吹着氣一樣膨脹起來。本來是東海上一座小島的澎湖列島,成爲了大明海禁政策的一個漏洞,也成爲東南亞貿易中心之一。

如此的場面,自然要比佛郎機人剛剛拿下來馬六甲要繁華了不知道多少倍。

託梅的眼睛之中閃過一絲貪婪,暗道:“這樣的城市,這樣的港口。都因應該在主的光輝照耀之下。”

不過他必須暫時收斂自己內心的想法。因爲他這一次來,有正事。

“李縣令。佛郎機國與雍國是友好的夥伴。你們爲什麼不允許佛郎機的船隻在澎湖停靠。這不公平。”託梅義正言辭的說道。

這就是託梅這一次過來的最重要的使命,說服雍國的雍王開放澎湖,接受佛郎機船的停靠。

李縣令說道:“託先生。這件事情,你找我沒有用,必須雍王殿下才能決斷。你還是找雍王殿下親自分說吧。”

這位李縣令是楊慎請過來的一個人才,名李鶴年,四川人,與楊慎同鄉,雖然只是一個秀才出身,但是精通戰策,每每以爲自己不得志,常言自己如果生在亂世,定是能輔佐君王重定天下的王佐之才。但是在太平年間,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得到楊慎的延請之後,立即過來,所以得了澎湖縣令之位。他也算是有些手腕,到任不久,就讓整個澎湖上下服服帖帖的。並且在朱厚煌創立的制度上查漏補缺,並上書給雍王,以雍國制度補遺論之,讓朱厚煌拍案稱奇,從此也算是簡在帝心。

託梅無暇去吐槽中國人爲什麼一定要稱呼自己爲託先生。明明是皮雷斯先生嗎?不過他不在意這一點,問道;“我什麼時候,能去東雍?”

李縣令當然知道爲什麼一定要拒絕佛郎機貿易,不過是雍王殿下看重錢財,想多霸佔這一條航道一點時間。雖然知道託梅此行定然是無用功,但是李鶴年也沒有提醒,說道;“我先飛書奏報殿下,殿下知道之後,才能確定閣下還能不能去東雍。以兩地的距離,快船半日就能來回。請託先生稍等。”

託梅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大攪大人了。”

託梅告辭離去之皺,李鶴年立即派人去通知朱厚煌。、不過半日功夫,朱厚煌就得到消息了。朱厚煌說道:“不見,讓他們回去吧。”

“殿下,如此大大妥當吧。”楊慎說道:“如今,與佛郎機的貿易,是雍國賴以生存的命脈。如此怠慢佛郎機來使,恐怕是有失氣度啊。不管殿下答應不答應還是見上一見畢竟好。”

朱厚煌心中暗暗點頭,不管怎麼說現在正與佛郎機人做着生意,太怠慢了也不好。他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讓他來見上一面吧。”

楊慎馬上交待下去,立即有人過去辦理了。

楊慎問道:“不知道殿下爲什麼,一定拒絕佛郎機來澎湖貿易,非要徐棟千里迢迢的送過去。難道僅僅爲了差價嗎?”

朱厚煌長嘆一聲說道:“自然不是,佛郎機人狼子野心,千里迢迢從西方殺過來,所謂的就是一個利字,讓他們在澎湖活動,孤唯恐引狼入室。想等雍國的根基紮實一點,有了一點實力再去與佛郎機較量。在此之前,先與佛郎機保持距離比較好。”

朱厚煌的命令很快來到澎湖。

李鶴年立即派出衙役去找人,在碼頭上找到了託梅。

託梅在一個小酒館之中,坐着喝酒,面正對着碼頭,將水師的艦船,看在眼裡。

雍國水師的雖然有幾十艘船,但是都是從海盜,海商那裡俘虜過來的船隻,與民船根本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在船頭上面裝了一兩門火炮,還帶着其他武器而已。

除此之外,與民船根本就是別無二致。

看着這些船隻,託梅不知道怎麼了高興了起來,哈哈大笑,好像是發酒瘋一樣。、

“託先生。”一個令託梅感動不舒服的稱呼,再次傳到了他的耳朵裡面。

即便他給別人強調多少次,他姓皮雷斯,但是中國人還要固執的稱呼他爲託先生,讓他無可奈何。

託梅轉過頭來,說道:“什麼事情?”

“殿下傳令,允許你過去了。只是今日天色不早了,明日才能過去。”

託梅說道:“好,那我就在這裡休息一夜吧。”

夜裡,一盞油燈點亮。託梅用鵝毛筆沾沾墨水瓶,在白紙上面畫出一個又一個傾斜的符號,是拉丁文。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

“我想我找到目標了。澎湖島就是我們最好的目標,這裡能連接日本中國,與雍國,等好幾個國家。並且有天壤的避風港,島嶼不小,越能種植糧食和蔬菜。作爲一個補給基地他是合格。還有充沛的淡水資源,只好佔領這裡,就能得到前往中國最大的落腳點。

而且雍國只是一個新興貴族的領地,應該是我在北京見過的一個人,對於他的傳言很多,有人說他失去看來皇帝的寵愛,被髮配到邊荒之地了,也有人說他是自告奮勇來開擴領地的,不管怎麼說,他的水師的的的確確非常虛弱,他的水師都是商船改裝過來,除卻添加了一些火器之外,根本不適應海戰。我們在馬六甲的艦隊,能夠輕鬆的擊敗他們。當然了這只是我在澎湖觀察到的。明日我要去雍國另一個港口去看看,他們說是大員港。雍國只有現在兩個港口。我相信觀察過這兩個港口之後,定然能推測出雍國的實力。我相信雍國定然擋不住帝國的東方艦隊。也許總督大人很快能成爲中國總督了。也許我也能成爲東雍總督了。”

託梅此刻是在日記,他下決心要報在北京被羞辱的仇。一想起他能帶着艦隊佔領這一座城市,一就感到渾身都興奮起來了。隨即他也收斂了自己的興奮,因爲明天還有一場重要的會面,這次會面直接決定,他想推動的這一場戰爭能不能進行。

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
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