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

“怎麼從祠堂裡面出來嗎?”

這一次是朱厚煌第一次看見正德這麼正經,正襟危坐的坐在御座之上,桌前鋪着一張大大的地圖,他正趴在桌前,仔細沉思。遠遠看去,的確有一副人君的樣子。

只是朱厚煌看了這樣一幕,心中反而沉了下去。

正德在誰面前,越是不拘束,就越是拿這個人當成了自己人,如果越是在誰面前如臨大敵,如對大賓一樣,越是說明了正德與這個人疏遠。

只是如此他也被正德擺到了需要疏遠的人之中嗎?

朱厚煌低頭行禮說道:“沒辦法?母后就我一個兒子,不會將我逼得太緊。”

一時間正德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說自己頂不住壓力,必須讓他出京,還是說自己已經不相信他,不能讓他留下來給自己礙事嗎?這些話正德說不出口,心中總有一股有愧於朱厚煌的感覺,微微暗中長長一嘆,暗道:“朕這也是爲他好,此刻事情還在朕的掌握之中,讓他出京,還能弄一個好地方。否則將來朕控制不住,他的下場只會更慘。還不如想給他安排好。”

“你先去什麼地方,皇叔想要去山東。你也去山東吧,只是去山東哪裡?”

“濟南嗎?濟南是德王叔的手裡面,青州在衡王叔手裡面。山東還有什麼好地方?是聽說濟寧鎮特別繁華,朕無緣以見,朕將你封到兗州吧。”

現在的濟寧並不是什麼大地方,但是在大明之時,卻是大運河上的一處重鎮,明清朝多賴漕運,整個大運河就是整個大明的主動脈,清代也是如此,否則鴉、片戰爭時期,也不會因爲英軍截斷漕運,而不得不與英國談和。而濟寧也是運河上一處繁華之所,除卻揚州,漕運總督所在的清江浦之外,就數到濟寧了。

朱厚煌低聲說道:“陛下,臣有話說。”

正在看着桌子上扒着看地圖的正德,擡起頭來,他的手還放在地圖上濟寧之上,說道:“說吧。”

朱厚煌說道:“臣蒙祖制,無尺寸之功,受累世之祿。與國同休,富貴之極。當憂國之難,請試言之。”

“可。”正德也沒有想到朱厚煌居然擺出一副大臣奏對的樣子,雖然正德喜歡朱厚煌,但是從來沒有將朱厚煌當成一個大臣,而是將朱厚煌當成大臣,見朱厚煌如此鄭重其事,感覺十分的詫異。

“太祖制,皇子封親王,授寶冊,歲祿萬石,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親王嫡長子,年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爲王世子。長子立爲世孫,冠服視爲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爲郡王。嫡長子爲郡王世子,嫡長孫授長孫,冠服視爲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爲輔國將軍。曾孫爲奉國將軍,四世孫爲鎮國中尉,五世孫爲輔國中尉。六世孫之下,皆奉國中尉。其生請名,長請婚,終身食祿,喪葬予費。太祖二十六子。封秦王,晉王,周王,楚王,齊王,潭王,趙王,魯王,蜀王,湘王,代王,肅王,遼王,慶王,寧王。岷王,谷王,韓王,沈王,安王,唐王,郢王,伊王。皇子楠,另,靖江王一脈。

其中。齊王藩,潭王藩,趙王藩,谷王藩皆不在。魯王數年前撤藩。

成祖封漢王,趙王。漢王藩如今已不在。

仁宗諸子,封鄭王,越王,靳王,襄王,荊王。淮王,藤王,樑王,衛王。其中越王藩,靳王藩,滕王藩,樑王藩,衛王藩,荊王藩,絕嗣。

英宗諸子,封德王,許王,秀王,崇王,吉王,忻王,徽王。其中許王藩,秀王藩,忻王藩,絕嗣。

憲宗諸子。封岐王,益王,衡王 ,壽王,汝王,涇王,榮王,申王。還有先王,雍靖王。其中岐王藩,申王藩,絕嗣。

自太祖以來,歷代所封共三十七王,不算郡王以下,單單算親王所費,年耗銀三十七萬兩,糧三十七萬石,另各地藩王侵吞土地,不納賦稅,所逃之稅,更以萬萬而論太祖立國至今不過百餘年,染着子孫繁衍不下萬人,其所賦稅幾何。臣實不知其數。

國朝賦稅臣亦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子孫繁衍永無盡頭,但是國朝賦稅卻是有盡頭,陛下今不早做預備,則是遺禍子孫。”

正德聽着聽着的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看朱厚煌的眼神也一點一點的變得莊重起來,他已經不簡單的將朱厚煌當成一個少年,一個後輩,而是一個能託付大事的大臣,甚至一瞬間正德心中冒出這樣的想法,如果將大明江山託付給他,也是不錯的。

隨即他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畢竟他還要將這個位子留給他的兒子。隨即他改回正體,說道:“你算錯了。”正德長長吐了一口氣,說道:“其實這些親王俸祿,雖然多,但是朝廷卻能支撐起來,畢竟親王不過只有幾十個,但是郡王之下,奉國中尉以上纔是大頭,你知道有多少人嗎?大約有萬人了吧。即便是一萬個奉國中尉,每一個一年派糧百石。一年就是百萬石。而是幾千人不會個個都是奉國中尉。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發生了一次兩次了,安化王之亂,不就是這樣嗎?”

安化王之亂是正德執政前期重要的政治事情。

也就是這一件事情,讓權傾朝野的劉瑾倒臺。理由是劉瑾逼反藩王。但是正德執政日久,也慢慢的明白了,是底層的宗人對現狀的明顯不滿,論血脈他們是大明皇族,血脈高貴無比,但是論現實,他們很多人連每年的祿米都弄不到手,政治上極高的地位,與現實之中極其貧賤。這種落差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而安化王所在慶王藩。就封在寧夏,寧夏從來窮地方,地方政府根本養不起藩王,所以這邊的矛盾比較先激化。還有前段時間,有大同藩底層宗人,搶劫巡撫。就是因爲宗祿斷絕,而且宗人除卻領宗祿之外,根本沒有謀生的技巧,而且不允許有其他活計。

正德之前沒有往這裡想過,此刻朱厚煌如此一說,他忽然發現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如果不現在開始解決的,留到子孫之時,就是不得不解決的時候,到了那個時間就不好辦了。

“怎麼辦?怎麼辦?”正德起身來回踱步。回頭說道:“你有什麼想法嗎?”

朱厚煌說道:“有,讓各王擔當起各房事務,而不是什麼事情都用朝廷來辦。並且放開底層宗室自謀生路,允許宗室參加科舉,允許宗室從軍。這些都不是問題。只是太祖建立藩王爲皇室屏藩的本意,卻消失無蹤了,臣請爲周制封建。”

“周制封建?”正德一下子變得很冷。

任何一個皇帝都有對自己權利的保護欲,就像是一個野獸保護自己的地盤一樣。聽見周制封建這四個字。正德眼睛一眯,心中已經開始不悅了。

因爲周朝八百年的天下,給了中國歷史一個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大一統。

不管有什麼樣的情況,不過怎麼的分裂,但凡有一絲希望,中國的梟雄都會有一統天下。結束分裂。這是早已刻入骨子的本能了。

周制封建早已是被打進歷史垃圾堆之中,特別是早已習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帝來說,更是逆鱗一般,對朱厚煌的感官一下子變得糟糕起來。

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
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五章 演武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三十章 宣府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