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

朱厚煌好像根本沒有察覺到正德心思之中的隱秘變化。自顧自的說道:“對,正是周制封建。”

他解釋道:“自周之後,凡是封藩之國,百餘年之內,必然掀起叛亂,如果消弱諸侯王的權力,又達不到屏藩皇室的作用。正是他們沒有抓住周制封建的重點。”

“重點?什麼重點?”這個說法,正德還真沒有聽過,提起興趣問道。

“夏君夷民。”朱厚煌頓了一頓說道:“世人只看到東周時間諸侯之間紛亂不已。但是卻沒有發現在西周時期,王室權力還掌握在手中,而早期的諸侯爲什麼不反叛王室,非不願也,實不能也。當時中國不過,現在的陝西河南山西河北一部分,其餘地方都爲東夷,南蠻,北虜,西狄所據。而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之時,奠定了中國版圖,如果按開疆擴土之最,自古以來無能超周之外。何以,皆以封建,漢有七國之亂,晉有八王之亂,封國不足百年,皆叛,而周以封建,有八百年天下,開疆擴土爲歷代之最。

蓋因,周之封建,夏君夷民。”

正德的歷史功底要比朱厚煌強多了,朱厚煌不過是將前世的一些觀點整理一下。而正德卻是實實在在的從小讀經史長大,雖然他讀史不精,但是覺得朱厚煌總結出夏君夷民實在精闢。

“周征戰天下,多能敗而不能服,如有越南,連年不定,而以封建之法,用夏君治夷民,則十數世後,則爲中國之土。秦定中國版圖,多賴周之力,而漢亦開擴西域,而西域何在?如當年成祖,封一王以鎮越南,則越南早定,爲中國版圖。陛下欲將武功於天下,莫不以夏君夷民之策,開疆擴土。”

“再者,本朝定鼎以來,天下太平,中原一帶不見戰亂,百餘年矣。至於陛下,乃有劉六劉七之亂,乃至於賊犯京師?何也?乃本朝福澤將盡?非也,乃是太平日久,盛世滋丁,而天下田畝有限,人丁滋生無限,土地兼併,以至於流民四起,如果移流民以至新開之地,一舉兩得,既能穩定封國,也能消弭中原隱患。”

正德本來聽着朱厚煌說的還挺認真的,慢慢的忖出來味道了。

“說吧,你想封到什麼地方去?”正德說道:“你說了這麼多不就是想以周制封建之法,封建而已,說吧,你想封到那個地方啊?”

正德即便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明君,但是這麼多年的朝堂上的爭鬥下來,如果連最基本的揣摩人心的手法都不懂的話,早就不知道怎麼死了。

朱厚煌也沒有想過隱瞞正德的意思,說道:“琉球。”

正德皺起眉道:“琉球國乃大明藩屬。朕豈能無罪而奪國?”

朱厚煌有一點哭笑不得,因爲正德的想法之中根本沒有臺灣的地理概念,朱厚煌給他提起琉球,正德首先想起來的是現在沖繩,古時候的琉球國。琉球國才巴掌大的小地方,朱厚煌又怎麼能入眼啊?

朱厚煌說道:“不是小琉球,而是大琉球?”

“大琉球?在何處?”正德問道。

“在福建之東,澎湖之東,與福建隔海相望,不過一二日海程。”朱厚煌心中有些忐忑,因爲現在他已經做了他所有能做的了,而史前遺蹟不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正德的決斷了,這樣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的情況,讓朱厚煌覺得很不舒服。

“哎。皇弟何必自苦於此。這大琉球島,這麼多年來,朕都沒有聽說過,想來不過是一荒島,縱然皇弟有避嫌之心,何必自竄於荒野之地。是顯得朕這個皇兄不能容人嗎?”正德確確實實爲朱厚煌感動了。

是的,臺灣在後世人的眼中是一塊寶地,但是當時人眼中,是一塊的的確確的蠻荒之地。對大明士大夫來說是根本連看都懶得看上一眼的荒蕪之地。朱厚煌再怎麼說藩王是養豬,但也是養得世界上最貴的豬,以他的身份願意去臺灣蠻荒之地,實實在在是自苦。

此刻正德有一點想將朱厚煌封在北京附近的想法。

朱厚煌聽正德語氣,有一點不許的意味,頓時立即說道:“臺灣長約千里,寬二三百里不等,西岸多平原溪流,東岸多高山峻嶺。如果竭盡地力有一省之地。數代經營之後,也能算一方沃土。”

正德心中那股帝王的疑心,說道:“是嗎?”

“的確,”朱厚煌用肯定的語氣說道:“臣弟研究過此地,足以爲一國之基。”

正德說道:“東南沿海有一個強國,對大明是好事?”

朱厚煌暗暗咬牙,這是最後一個考驗了。說道:“大明東有朝鮮,日本,南有越南。緬甸,南海諸國。北有蒙古女真諸部。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這些諸國存在,在東海上多一親藩。有何不可。再者要做到臣弟口中說得一省之地,也需要數代,數十代經營。再者等東海上有強國。也是後世之事了,到時候是削藩,是移藩,都無所謂了,臣弟屍骨早已腐朽了。哪裡管的了這麼多?”

正德說道:“那你爲了什麼?”

朱厚煌忽然一笑道:“先王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那是爲了什麼?先王創業之艱難,子孫後代承之,如今大明版圖,幾乎與秦代無疑,臣亦有追思先賢,名列世家。”

太史公做史記,有世家。但是後代都沒有繼承,這些世家一般都是各路諸侯。朱厚煌的意思,就是想他也想開創一個諸侯國。

正德想了想去,這一件事情,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能下決定的。

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

其實大明藩王的一檔子事情,誰不知道,明眼之人誰察覺不到,只是不過誰也不肯輕易開口,就是不想弄得離間天家父子的罪名。不想有功於國家,而得罪藩王。其實正德自己也很煩惱。他現在感覺到藩王是國家大患,但是怎麼處理,正德也是一頭漿糊。

很多事情,並不是對就能做的。想朱厚煌所說的,那些辦法,根本就是新一輪的削藩。不要看藩王現在一點兵權都沒有,但是潛勢力驚人,特別是太祖所封的那幾個藩王,比如秦藩,比如楚藩,比如蜀藩。都是富甲天下,雄踞一方,這些藩王都是比皇帝還要富有的存在,那一個逼得過緊,就是一場叛亂。

這一點上,明明是正確的事,也不能立即立即施行,這裡面拿捏分寸,都需要好好衡量。這些權衡利弊的事情,根本不是正德自己能做得出來。

必須要楊廷和來。

不得不,正德就是這麼無奈,他一面上討厭文官對他的約束,但是一方面,他又離不開文官的支持,很多事情的處理都需要文官的支持。他也離不開文官的支持。這一點上正德也十分清楚。所以面對藩王問題,他也需要文官。即便是他決定了事情嗎,沒有文官層面的支持,也推行不下去。

而朱厚煌的問題,作爲對整理藩王其中一個環節。不過也需要文官層面的支持。

“這件事情,我記下了。不過這一件事情,並不是朕一個說可以就可以的。你先回去吧。讓朕想想。”

朱厚煌自然行禮退下來了。

正德想了好一陣子,忽然說道:“來人,將關於大琉球的所有資料全部給我找出來,一件不少。”

整個豹房燈火通明,很多太監都忙了一夜。

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章 侍衛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九百章 影響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二章 比劍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
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三章 侍衛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九百章 影響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二章 比劍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