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

至少朱厚煌現在的威望還是無人可及的。

朱厚煌既然斬釘截鐵的說了,下面很多人都不敢反對。而且有一些人心中未必真的有反對的心思。

分封之策對國家,如何先並不去說,但是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本來封爵之策,已經惹得不知道多少人關心注意,現在更是出現如此誘人的封爵政策,更是引得無數人,人心澎湃。

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雖然明面上支持的話,有一點吃相太難看了,但也不會強硬的反對。

朱厚煌見沒有人反對,衝老太監點點頭。

老太監將聖旨放下,立即有一個小太監端着一個托盤托住,起身離開。然後又有一個小太監,將另外的一封聖旨呈上。

第一個被封爵的不是別人,是許棟。

許棟以從老之功,開拓之功,建立水師之功,戰勝佛郎機之功,救駕之功,封爲山陰公,爲功臣第一。許襲三代,三代後降階繼承。到男爵爲止。

下面的功臣都是這樣的規定,降到男爵爲止,東雍後世稱這一批,已經朱厚煌在世封的三批貴族,爲開國爵,就是因爲到男爵爲止的規定,而後世封爵卻是沒有。

以許棟的功勞,山陰公有一點過了。不過再加上許棟本身就是外戚,而且已經是死人了,所有也沒有說什麼了。

一般來說,封侯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祖上的郡望,籍貫,以及封地名,而許棟就是因籍貫而封的,許家雖然是徽商,但是居住在山陰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雖然他們長時間在寧波的,但是祖墳還是在山陰的。

朱厚煌聽許棟的功勞,微微一嘆,曾經被自己忌憚的那個人死了,現在卻讓人覺得,似乎沒有了他,對水師就不大放心了。想來他雖然忌憚許棟在水師之中的威望,甚至不得不以聯姻拉攏,但是本質上還是信任他在水戰的能力。

只是那個人已經死了,這是對他蓋棺論定。所以朱厚煌就給高一點,這一點貫徹了第一次封侯,凡是死國之人,都會高封一點。而活着的人都要壓上一壓。

“臣代二弟謝殿下大恩。”許鬆跪倒在地。

朱厚煌說道:“許卿請起,如果許二哥還活着,將來封王可期,惜哉,天不假年。”

這裡只是宣讀封爵之令,真正的封爵大典,還有等上一陣子,畢竟現在禮部都不明白這種封藩建國之典,該怎麼辦,該怎麼裂土封茅。

第二被封爵之人,是唐寅。

唐寅以從龍開拓之功,救駕之功,封晉昌侯。

唐寅祖上有人封過晉昌郡公。所以才封侯晉昌侯。

晉昌是唐寅祖上的封爵,唐寅祖先唐褒皆封爲晉昌公。所以,朱厚煌才封他爲晉昌侯。

唐寅也是因爲他已經死了,死的慘烈。

如果唐寅活下來,絕對封不到侯,頂多是一個伯。

“臣代妻弟唐兆之,謝過殿下隆恩。”禮部官員之中,有一人出列跪倒在地。

這個人朱厚煌還真知道,就是唐寅的女婿。王陽。

王陽父親是一個書法家,雖然說是一個書法家,但是出身商賈,沒有什麼威望,王陽更不堪了。在書法上有些造詣,不過是庸碌之才而已。

可惜朱厚煌要的不是書法家,而是能臣幹吏。

唐寅沒有兒子,所謂唐兆之是唐寅過繼過來的兒子,而且是死後辦的,無非是覺得唐寅在東雍的產業不能落到外姓手中。

朱厚煌其實想讓唐寅的女兒繼承唐寅的一切的,但是這明顯與宗法做對,即便唐寅的女兒也不願意。朱厚煌只好作罷。

朱厚煌決定培養王陽,讓王陽繼承唐寅政治上的遺產。畢竟唐寅雖然不是什麼能臣,但是有救駕之功,與東雍的老臣都很熟悉,有交情,如果王陽有才能的,朱厚煌提拔的府縣官員之中,王陽早就上去了。

只是王陽是一個不爭氣的。朱厚煌無可奈何,就將他留在中樞丞相府之中了,在中樞升官快。但是已經絕了在政治獨擋一面可能。

朱厚煌說道:“唐卿救孤一命,孤豈能忘記。”

第三個封侯的不是別人,是陸完。

陸完以開拓之功,屯田之功,水利之功,封長洲侯。

陸完已經病死數年了,不過陸完死後,大明與東雍的關係急劇惡化,所以陸家站在大明一方了,甚至陸完晚年也後悔過在東雍任職。

不過不管怎麼說,陸完都是爲東雍立下了大功,沒有陸完,東雍開發根本沒有那麼快。而且陸完也當過東雍長史這個位置。

朱厚煌已經決定爲東雍建立一個政治潛規則,就是丞相必封爵。

朱厚煌設計的規定之中,東雍的丞相是有任期的,也不會經常更換。只要這丞相併不因爲犯罪下臺,朱厚煌都會給一個體面。封一個爵位。

但是這個爵位高低,就要看這個丞相在任期間的功勞如何了。

不過,有一任東雍長史卻錯過了,就是楊慎。

朱厚煌一想起楊慎,還是滿心怒火無處發泄,又怎麼會爲楊慎封爵,更何況,楊慎也絕對不會來領這爵位的,豈不是更加丟臉嗎?

陸完的爵位沒有人來謝恩。

第四個封爵的是王陽明。

王陽明,以教化之功,平定安南之功,開創紙鈔之功,等數功封爲新建公。

本來朱厚煌絕對,以王陽明的功績雖然高,但是不應該封公,應該封侯就行了。畢竟東雍的封爵與大明不同,大明封出的是虛的,而東雍封去的是實打實的土地。

所以朱厚煌對封爵卡的很緊,而且王陽明不比之前那些人,王陽明還活着,一旦王陽明再建大功,該怎麼辦,是封王嗎?

最少朱厚煌還沒有封王的想法。

但是誰教王陽明與別人不同啊。王陽明是東雍除卻朱厚煌之外,唯一有大明爵位的人,新建伯,有這個新建伯打底。朱厚煌封爵不能太低的,最少不能單單封伯,不僅僅封伯不行,連封侯也都有些小氣了。

朱厚煌猶豫的時候,忽然想起劉邦與項羽,劉邦爲什麼能得天下,就是因爲他出手大方,幾乎將除卻關中洛陽之外所有的土地都封給功臣了。

才讓功臣爲他拼命。

朱厚煌暗道:“孤要打下一片大大疆土,如果能得償所願,封出幾個王,又如何啊?”

封藩建國恐怕是東雍將來吸引人才的重要籌碼。一想到這裡,朱厚煌一咬牙。批下了一個公,甚至做好了,將來爲王陽明封王的準備。

“就讓王陽明當馬骨,希望能引來千里馬,即便沒有千里馬,也要引來一羣馬纔是。”朱厚煌想到。

東雍人才匱乏的狀態,從來沒有解決過,隨着東雍的發展一直伴隨着朱厚煌。

“臣謝殿下隆恩,然臣之微功,當不得殿下之重賞。”王陽明出來推辭。

朱厚煌說道:“王先生國士無雙,天下人誰不知曉,不比推讓了。”

即便如此,王陽明三辭三讓之後,纔算是退回原位。

朱厚煌心中暗道:“讀書人太麻煩了一點。”

王陽明之後,是戚景通。

戚景通以安慶守城之功,練兵之攻,運籌帷幄之功,坐鎮後方之功。封爲定遠伯。

戚景通戚家如果往上數的話,是太祖從龍時的老班底,所以是南直隸定遠人,而且定遠這個名字也吉利。

朱厚煌本想封戚景通高一點,但是數數戚景通的功勞,的確有一點單薄,只好封一個伯了,

朱厚煌暗道:“好在,你有一個好兒子,將來你戚家的功業,就建立在兒子身上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
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四十四章 再勝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