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

赤眉軍進入安陵前,班超的祖父班稚和外祖父樊叔皮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們命家丁虞四月駕着輜車,帶着樊家女公子和班府公子,在赤眉進入安陵前夕的一剎那間,匆匆踏上逃亡行程,從而爲班、樊兩家保住了一點血脈。

馬車飛奔出城邑北門,他們先逃到池陽,然後順着涇水邊的驛道,一路向西北飛奔而去。這一年,班彪二十二歲,虞四月只有二十一歲,而班超的阿母樊儇那時僅有十二歲。

他們從左馮翊的池陽出發,先是順着涇水旁的官道一路向西北。然後過安定郡的陰槃、臨涇等城,翻越凡亭山,過朝那城,巔沛流離、歷經艱辛,總算有驚無險,順利到達高平,並投靠了河東雄獅隗囂。

隗囂恰在高平,三輔名人班彪來投,他很是高興,將班彪延爲門下客。

於是,班彪和樊儇便在高平安頓了下來。此時的隗囂,剛剛將盤踞三水的盧芳打得逃向北地荒漠中,投入匈奴的懷抱。當時的隗囂已下安定,並完全據有河東、隴右大地,正是他最得意、最輝煌的時候,僅門下賓客就有數千人。

班彪投到隗囂門下,終日無所事事,只能在長史府從事抄抄寫寫的零碎雜活,隗囂從來沒有單獨召見過他,更別說問計於他了。

雖然倍受冷遇,但從戰亂中逃出,總算有了安定之所,班彪雖有懷才不遇的感覺,但還是耐心地呆了下來。沒想到的是,這一呆就是四年。雖然他們住在一起,但班彪是真正的讀書人,對樊儇秋毫無犯,一直以兄妹禮事之。

隗囂是當時割據一方的豪傑,他雖然不用班彪,但卻令族女隗靈與樊儇一起嫁給班彪。於是,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四月,班彪便按隗囂令,娶了年已十九歲的隗靈和十六歲的樊儇。

隗靈與樊儇都是知書達禮、美麗賢惠的女人,班彪得二女,自然是人生一大幸事。可班彪過的卻一點不開心,隗囂器量太小,並非有爲之主。班彪到河東整整四年,僅是隗囂門下賓客。平時,班彪根本就無法接近隗囂,更別說出什麼謀劃了。

一次,隗囂破例很虛心地問策於班彪,“叔皮乃三輔名士,史學巨摯,且是前漢世族之後。今天下大亂,不知叔皮對前朝興廢之事,有什麼心得可以教吾?”

班彪聞言,心裡很是激動。來河東四年了,今日終於有機會直陳已見。於是,他懷着對故國的深深眷念,也帶着想報答隗囂收留自己的感恩之心,當然內心同時也充滿自信,侃侃說道:

“大王,自更始之亂始,天下紛爭,羣雄四起,看似已經改天換地,其實漢祚未滅,天下向漢,他日必興。今建武帝與成家帝(注:即蜀漢稱帝的公孫述)均漢室後裔,臣以爲建武大帝已據有中原,且仁德愛民,更有先漢氣象,天下已漸歸心。大王擁河東之衆,如順應天命,匡扶漢室,必留名青史……”

“汝知往而不知來,真是一派胡言!”

沒等班彪激情滿懷地說完自己所思,隗囂實在聽不下去了,已經拂袖而起,怫然說道,“天命,哼,叔皮迂腐至極!前漢姓劉,故愚民只記得劉氏姓名年號,汝至於據此就認爲漢家一定復興麼?王命是什麼,難道天下僅能姓劉?當年秦失其鹿,而天下共逐之。劉季不過偶爾得之,故後便有漢朝。吾想問汝,秦亡之前,黑衣秦民安知有漢朝乎?!”

隗囂說完,看着目瞪口呆的班彪,拂袖背手而去。

班彪愣在一邊,他沒想到一直被天下名士擁戴、並素有愛賢美名的隗囂,氣度竟然如此狹小,爲人如此猖狂。無凌駕於天下之德,卻欲以割據河東爲根本,存問鼎天下之心,隗囂這是走的一條尋死、滅亡之路啊。這次談話嚴重打擊了班彪的信念,他由隗囂又想到割據各方的豪強,不禁爲黎民百姓深深憂慮。

思慮再三,爲盡人臣之事,也爲了自己復興漢室的政治理想,班彪決定押上身家性命,再豪賭一把,拚死一搏。

建武五年(公元29年)秋,爲勸導隗囂,班彪專門寫作一篇《王命論》,呈送隗囂。在《王命論》中,他闡述了自己對時事的認識。

他認爲,大漢天下是繼承唐堯,有靈驗的王符作證,王者登上寶座,不是憑欺詐便能成功的。秦失其鹿,時天下英雄蜂起,而惟劉氏能得知之,此即天命也。自古問鼎天下者,無不借天時天利人和,方能成大業。而今天,天下感念漢恩,痛恨禍亂天下者,此時欲通過割據來謀天下,必被萬民唾之,是成功不了的。

《王命論》是中國歷史上一篇重要的政論文獻,它的歷史地位不容忽視。但文章的語氣過於嚴厲,觀點也過於犀利,因而自然也給班彪一家帶來了殺身之禍!

簡書呈獻給隴右王隗囂後,剛愎自用的隗囂根本就聽不進班彪的良言,《王命論》被束之高閣。

幾天不見動靜,班彪痛苦地意識到,隗囂不識時事,狂妄如井蛙,必不得善終。而他自己投奔河東、匡扶漢室的理想,已經付注東流。良禽擇木而棲,生逢亂世,當隗囂已經不能爲其所倚時,他決心另尋明主了。

當時,隗囂率大軍住三水城,倚河東兵鋒直指河(注:即黃河)對岸。而竇融率大軍住武威郡樸箚城,河東和河西軍隔河相拒。虞四月已悄悄偵測到,隗囂擔心班彪有離心,即將動手了。於是,班彪先派虞四月偷偷至北地郡的富平城,並夜晚乘着羊皮筏偷渡過河,送信到河西。

河西軍河畔守將收到班彪的信不敢延誤,便快馬報與武威太守樑統。

樑統亦是三輔人士,原住右扶風茂陵,前漢平帝末年,爲避戰亂舉家遷徙至高平。竇融被推舉爲河西大將軍後,樑統爲武威太守,也是河西軍的第二號人物。他素聞班彪才名,收到班彪的信不敢自專,便速報竇融。

當時竇融正坐陣樸箚城中,天下紛爭,他正求賢若渴之時,聞報便如獲至寶,急忙籌劃接應事宜。原來,堂堂的河西大將軍竇融對班彪如此重視,除了慕其才名,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

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
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