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

霜刺指着架子上掛着的縑圖說道,“將軍,晌間見衆將軍在,小王未敢盡言。幾天前,吾與蒲類鎮守吏衆將飲酒,一千長(注:即千騎長,匈奴官名)曰,北匈奴單于與左鹿蠡王帶領五萬大軍,出燕然山,以爲後應。又命皋林溫禺犢王帶兵一萬三千餘出涿邪山,欲與呼衍王合兵一處,試圖擊破北征漢軍……”

見班超和淳于薊並無任何吃驚的表現,霜刺不解地道,“莫非將軍已知?”

班超看着縑圖,默默地點點頭,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心裡驚濤駭浪一般。前番在白山南北偵測敵情,波紹在亡命路上,就曾說過單于欲親來燕然山。現在情報得到證實,班超還是感覺壓力陡然增大!

此番北征,皇上已命謁者僕射祭彤與度遼將軍吳棠出高闕寨,進襲涿邪山的北匈奴皋林溫禺犢王。祭彤乃大漢名將,度遼將軍吳棠也長期在邊地,深諳兵法,此時應該已經打響。皋林溫禺犢王的萬三千人,定然不會是祭彤大人的對手。

可是,單于與左鹿蠡王帶重兵出燕然山,卻完全出漢軍所料,此事定連竇固、耿忠都不知情。但班超趕回白龍堆報告後,竇固和耿忠依然命大軍按原計劃兵出白山之下。這是一着險棋啊,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擊破呼衍王,一旦讓其兩軍合兵一處,我徵天山的大軍則必敗!

想到這裡,班超又問道,“此時,單于大軍當到何處?”

見班超與淳于薊臉色嚴峻,霜刺戰戰兢兢地說道,“千騎長爲五日前所言,單于與呼衍王定計爲月前,即剛得知漢軍將要北征之時。因此,此時最慢也應該過了郅屠水……”

等霜刺離去,班超與淳于薊看着縑圖,兩人都未說話。此時漢帝國北征成敗這千斤重擔,便壓在這兩個將領肩上!

兩人都清楚,別部已經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如果山巔澗道被斷,竇固都尉便不能如期與別部夾擊呼衍王,別部獨擋南呼衍部,機會或只有一次……更令人憂慮的是,祭肜大人將南匈奴諸部,定然在涿邪山未能尋得皋林溫禺犢王軍馬,否則已經月餘了,應有牧民或潰兵逃至蒲類國。

此時,兩人都想到一個巨大的危險。漢軍戰略配合上已經出現重大危機,即祭彤大人或已班師,竇固大軍將只能孤軍戰天山!

班超不想封鎖消息,他迅速升帳,屯長以上將領全部來到中軍大帳,淳于薊向衆將通報了別部面臨的嚴峻處境。此時,南有呼衍王數萬大軍,北有單于本部,西有車師前後國,東有皋林部,別部已經孤懸敵後,處於北匈奴各部重重包圍之中!

這些跟隨班超參加過茂陵大戰的將領們,沒有一人退縮。他們迅速連夜將班超的決心,傳達至每位刑卒。別部置之死地,這些死刑徒們大罪在身,且都是血性漢子,沒有人害怕、畏縮。相反,他們卻象打了雞血一樣興奮不已!

既然退無可退,且退則必死,不如放手一搏,殺出一條血路!

……

此時燕然山郅屠水畔,從王庭來的五萬單于本部大軍,已經沿郅屠河紮營完畢,蒲奴單于的王帳上王旗已經升起,與顓渠閼氏秋且剛在虎皮王座上坐下,貴人於儲急匆匆奔進大帳,抱拳稟報道:

“稟報單于陛下,皋林溫禺犢王帳下右都尉花芳飛馳稟報,呼衍王大軍已在白山南之伊吾廬綠洲戰敗,潰軍四散。漢軍已奪蒲類國,佔領疏榆谷,擬截擊從澗道逃向山北的呼衍王殘部……”

“啊!?”

帳下衆將都大驚失色,臉上俱有懼色。

顓渠閼氏秋且驚得站了起來,淚水長流,看着年已五旬的老單于,欲言又止,“單于……”

蒲奴單于拍拍顓渠閼氏的手安慰了一下,急忙問道,“花芳現在何處?傳他進來……”

一個身着胡服的精壯矮漢子被帶進大帳,跪下叩首後道,“皋林溫禺犢王帳下右都尉、中軍大營幕僚長花芳,叩見大單于陛下!”

蒲奴道,“花芳,起來近前說話!朕且問汝,涿邪山戰況如何,呼衍王兵敗白山,汝可親見?”

“陛下,漢軍出涿邪山一路,出高闕塞九百餘里,得一小山便以其爲涿邪山,離吾部落涿邪山駐牧處仍有百十里,現兵已折回。皋林溫禺犢王無單于令,萬餘大軍不敢妄動。吾按王命率數十騎偵測白山戰況,呼衍王部有潰兵數百,逃向涿邪山,半途爲吾所遇。吾又至蒲類國,遠遠即遇呼衍部牧民四散,言蒲類國已爲漢軍所得也……”

花芳原是漢軍居延塞守將,後被俘後降匈奴皋林溫禺犢王。漢朝名將祭彤與南匈奴的大軍出居延塞後,皋林溫禺犢王梨夕靬接受花芳建議,將大軍撤進大山深處,避漢軍鋒芒。可沒想到,漢軍到了離涿邪山尚有百里,竟然莫名其妙地返回了。於是,梨夕靬不知原委,心裡忐忑不安,便命花芳巡哨白山,看看漢軍最主要一路,是何動作。

沒想到,沒等他們到達白山,便遇着大隊呼衍部潰兵和牧民,言呼衍王已經戰敗,蒲類國已經爲漢軍所奪,疏榆谷之路已經被堵死。呼衍部退回白山之內,已經陷入死地、絕境。花芳素有謀,知道千鈞一髮之時,便率隊一日一夜不息,飛馬奔向燕然山,直接向單于稟報。

“單于……”顓渠閼氏悲痛欲絕,眼淚巴巴地看着蒲奴單于。

“陛下,臣有話說!”左鹿蠡王屠耆烏出班道,“陛下,呼衍部十數萬之衆,能戰之兵數萬,竟然一戰而潰,伊吾廬與疏榆谷盡失,漢軍此來非同小可!臣以爲,應按在龍庭所定之策,謹守金微山與燕然山,以逸待勞,避其鋒芒,待漢軍兵疲退回河西,再收復疏榆谷與伊吾不遲,此爲上策也!”

顓渠閼氏抹掉眼淚道,“陛下,南呼衍部向爲王庭左地屏障,出白山後則爲陛下糧秣重地。現南呼衍部陷入白山絕地,一旦有失,王庭將失西域財貨之所,奴奴懇請陛下出兵相救……”

蒲奴單于先拍拍淚水婆娑的顓渠閼氏,又看着衆將道,“衆將以爲如何?”

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
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