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

上一次朝廷下詔罷屯兵,迎回西域漢軍,呼衍獗以爲時機來了,可沒想到漢使團卻殺了一個回馬槍,不僅鎮壓了疏勒國貴族反叛,還固守赤河城令北道諸國南下大軍勞而無功,鎩羽而歸,蒙羞於天下。

這一次,漢朝皇帝下詔閉關,無異於告諸於天下,漢使團不再是朝廷的使節,西域已經與漢朝徹底無關。西域都尉府、大月氏國、康居國、莎車國瞅準這千載難逢機遇,麇集諸國大軍,這是欲一戰而置漢使團於死地啊!

黑雲沉沉,真是牆倒衆人推,步步陷阱。漢使團正面臨着全軍覆沒命運,大漢斷匈奴右臂國策也有毀於一旦危險!

雖然臉上風輕雲淡,但班超此時心裡卻如雷鳴電閃。到小暑之前,只有短短的兩個余月時間,這兩個余月時間如他班超無所作爲,聽任呼衍獗多國會盟得逞,那麼等待他班超的將是失敗,徹底的失敗!

紀蒿抓住他的左胳膊,象抓着一根稻草,使勁搖着,“大使,還有轉機麼?小暑將至,大禍將臨,河西漢軍難道會見死不救麼?”

“別指望河西了,必須打破多國會盟,否則……吾便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率崑崙屯、鷲雕營、漢使營退入崑崙之上,進入南山侯營地,固守崑崙待變!”班超邊沉思着,邊搖了搖頭。

但他很快又轉過身,將愛妻擁在懷中,居高臨下直視着她的雙眸,堅定地道,“夫人勿怕,呼衍獗乃使團手下幾次!相信吾,天無絕人之路,比這更難的時候都過來了,會盟又能如何,唔?!”

紀蒿充滿信任的眸子看着夫君,他如一座山,現在便是她與西域南道各國的依靠。她拉低他的腦袋,充滿深情地吻着他石頭一般堅硬的雙脣!

夜已經很深了,營中的刁斗已經敲過四更,但夫妻二人毫無睡意。紀蒿端着燭臺,班超依然趴在沙盤上,一個一個方案在腦中飄過,他正努力窮思破局之策!

就在此時,淳于薊、胡焰、蒙榆三將一起走了進來。此時此刻,他們如何能安眠?中軍斥侯比商尉府斥侯慢了一小步,但此時也得到了與紀蒿一樣的嚴峻消息。“司馬,吾三人商議一下,此時需要示強,惟有主動北上!”

“示強?北上?!”班超怔了一下,看着淳于薊。

淳于薊道,“對,只有主動北上,示強於敵,大月氏國、康居國纔不敢輕舉妄動。此時一旦示弱……辦法是陳灰想出來的,快,陳灰汝說!”

班超和紀蒿都看着胡焰,胡焰手指大沙盤,皺眉思索着,聞淳于薊言方道,“司馬,聖上拋棄使團,如吾此時退守示弱,便是絕路,衆虜必羣起而攻之,南道諸國定動搖倉皇,軍心民氣便不可收拾,那便不得了了,使團勢將全軍覆沒!此時惟有示強,主動向北用兵,衆虜纔不敢妄動!”

看了一眼眉頭緊鎖的班超和紀蒿,胡焰又道,“當然,此時用強北上,實萬不得已,風險巨大。吾想明白了,示弱是亡,示強反有六成把握,此險值得冒。姑墨倉是呼衍獗屯糧之所,平時守軍不過二百人。去年副使焚尉頭倉,呼衍獗數萬大軍不得不退。今如一戰而焚姑墨倉,西域南北、蔥嶺東西,勢將震動……”

胡焰“轟”地一拳,沙盤上姑墨國塵土飛揚,他斷言道,“只要天下盡知吾使團仍是南道之主,在皇上閉關之後仍在進擊北道,焚呼衍獗姑墨倉,大月氏國、康居國、莎車國、各國貴族便不敢亂動,南道各國軍心民氣也會迅速安定!”

胡焰的設想其實班超不是沒想過,他看着胡焰道,“姑墨有國兵三千,盡在石城。姑墨受攻,從龜茲國最近的城池西姑墨城一來一去二日即到。如被敵在石城下纏住,或令吾國兵大量損傷,再尾隨吾進入疏勒國,疏勒則必危。此當如何化解?!”

胡焰指着沙盤,“司馬請看,吾不攻石城,而輕兵先取溫宿國。再令溫宿人至姑墨求援,只言‘權氏斥侯鼓動貴族反叛,佔領王城’,姑墨人必不防備,且必出兵撲殺。而吾可在尉頭水設伏打援,然後尾隨潰兵進入姑墨,便可順手而牽其羊!”

“陳灰妙計!司馬,末將以爲可行……”蒙榆擊掌讚道。

班超回身到大案前坐下,手裡拿着韓珏從漠北帶來的蝗蟲枯屍,在緊張地思考、決斷,大帳內死一般地沉靜。朝廷已經閉關,現在所有的戰爭風險都必須他這個漢大使獨自承擔!

淳于薊、胡焰、蒙榆、紀蒿也都緊張地圍了過來,淳于薊緊張地提醒道,“司馬,事不宜遲,遲則生變啊……”

蒙榆則道,“大使,存亡之時,當斷則斷,容不得猶豫啊!”

也就在這一瞬間,班超決心已定。沉痾用猛藥,絕望之時需死而後生,此時兵行險道,可能收奇效。退一萬步,即使不萬,輕兵遠出,快速撤回便是了。於是他平靜地道,“定了,就這麼打!長夜已深,衆將且回帳歇息,明日升帳細議!”

他需要再細想想,畢竟這一步非同小可,一個人安靜地想透,於是便下了逐客令。可等三將走到帳門,他又將蒙榆獨自留了下來,如此這般地安排一番。蒙榆和周令領命,便率十數卒在黑暗中悄然離開大營,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朝食後,班超升帳。

商尉紀蒿、軍侯胡焰一一通報了嚴峻軍情,果然如胡焰所料,黑雲沉沉,形勢嚴峻,危難面前全軍衆將血瞬間被點燃,萎靡之氣一掃而光,私心雜念不翼而飛。

都是血性男兒,漢使團、疏勒國、于闐國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沒有人再想功名利祿,更沒有人再想着歸國。連癡迷嬌妻的華塗,都放下了歸國與梅雪團聚的念頭,儘管他這兩天做的都是挨梅雪暴打的香夢!

田慮厲聲道,“大使,吾使團當有所作爲,不能聽憑宰割!末將以爲,當堅守赤河城,再來一次糧道之戰。只要吾使團在,定令呼衍獗再度蒙羞!”

衆將羣情鼎沸,亂哄哄地齊聲附和,屯長劉奕仁叫道,“大使定然已有陳謀,前軍小隊願爲先鋒,吾等打完這一仗再歸不遲!”

屯長宋騫出班道,“大使,呼衍獗必來攻疏勒國,末將以爲,應放棄赤河,誘敵深入,待其糧道拉長,再斷其糧道,彼則必敗!”

屯長鄭淇卻道,“末將以爲不可,呼衍獗糧道屢爲吾斷,此戰必嚴加防範。末將以爲,應西守東攻,堅守疏勒國,吸引敵於赤河城下,而林曾將軍、尉遲千將軍,則率于闐大軍北上攻伐姑墨國,如焚掉姑墨倉,呼衍獗將不戰自退!”

衆將踊躍獻策,班超大受鼓舞,他起身走到沙盤前,衆將也都圍攏過來。胡焰手中竹杆指着沙盤上的龍庭道,“敵情固然嚴重,然使團不該自亂陣腳,內外交困者非吾使團,乃是北匈奴也!”

面對衆將殷切的目光,他又道,“多年蝗旱災害,彼國力大不如前,漠北各部已無力再戰。南呼衍部戰力強悍,然需安置三萬難民,短期得靠車師前國、焉耆國幫其度過難關,此時必不能戰。閉關雖事關重大,但卻對西域大勢影響甚微。看似艱難實隱轉機,大使既爲西域漢使,便要抓住時機,造勢、奪勢,主動北上,打擊其民心士氣!”

“主動北上?!”

“出擊北道?!”

胡焰說完,衆將倒吸一口涼氣,這完全出乎衆人的意料。聽胡焰的口氣,大使分明仍決定繼續留在西域!

現在北上進攻北道諸國,分明是在孤注一擲!漢使團已被朝廷拋棄在關外,如同被阿翁狠心拋棄的一個孤兒,孤苦伶仃,茫然四顧。如此絕望、潦倒之時,大使卻想着要去別人家裡痛揍人家一頓!

過去雖然也是孤軍奮戰,可那時身後站着的是強大的大漢。掃平北匈奴,爲大漢開疆拓土,是衆將力量的源泉,便再強大的敵人也能戰勝!

現在這堅強的後盾已經轟然倒塌,朝廷已經不需要西城漢軍在絕域征戰,司馬此時竟然說還要造勢、奪勢,還要主動北上,挑戰北道諸國,這豈不是癡人說夢?!

沉默便是無聲的對抗,便是最大的、真正的危機!

胡焰知道衆將心裡想什麼,看來不舌戰一場,難以掃除他們心頭的陰翳。

“皇上閉關,拋棄使團,大使和衆將一樣,也很傷心。可皇上閉玉門、陽關,其實驛吏、商隊仍可通行。今漠北已亂,赤地炎炎,蝗旱遍地,漢匈角力結局已現端倪,不過需要時間罷了。吾不明白,危機危機,有危便有轉機,此時北上,難道果真便會天傾地裂?”

衆人被問得啞口無言,這要是過去,北上算什麼,可現在冒這麼大險似乎不值得!站着說話不腰疼,汝家在疏勒國,汝老婆吳英與汝同在漢使麾下爲將,汝自然希望漢使無條件留下來。可聖上已經不要西域,不要使團,吾等便留下又能有何作爲?!

雖然心裡腹誹,但衆將沒人願意講出口。

華塗自侍與班超師出同門,心理上要更親近一些,便扭頭看着班超,代衆將道,“大使,皇上閉關隘後,漢使團便孤懸西域,除漢使團,西域之內再無漢軍。北匈奴或傾舉國之力再犯疏勒,即使南呼衍部舉族南下亦非同尋常,此時孤軍北上……”

“吾—呸!再胡說信不信吾賞汝一個大嘴巴!”

班超和胡焰未及反駁,便嬌喝聲起。原來是紀蒿實在聽不下去了,小手拍了一下案頭,優雅美麗的小嘴竟然很少見地“呸”了一聲,甚至威脅要賞耳光。

衆將荒腔走板,各藏心事,她不好多說什麼。可華塗是自家人,她是嫂子,紀蒿這是阻止“小叔子”華塗火上澆油添亂!

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二十二章 坐陣漢苑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八章 惱人樵夫
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二十二章 坐陣漢苑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八章 惱人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