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

城堡中駐紮着二十餘名匈奴騎卒,河道邊的駝道上則設立了關卡,北匈奴的關尉帶着士卒們,在這裡檢查貨物,查驗駝隊的附傳,並加蓋關防(注:即關尉的官印憑證)。眺望古堡,讓史家之後班超驚歎不已。從進入莫賀延磧大沙漠開始,類似的古堡殘跡已經有數十處,有的則已經完全湮沒在無垠的沙海中,只露出痕跡,這完全顛覆了他對西域歷史的認識。

駝隊順利通過匈奴人的關卡,順着即將乾涸的小河繼續北上!

權黍一悄聲稟報道,“這條小河叫白楊溝,它穿過伊吾廬城,一直通到白山下。張騫之前,千萬年間,中原人不知西域,這座城堡不知何人所建,年代、名稱亦不得而知,匈奴人稱爲‘溝頭城’,取白楊溝小河末端之意。此城堡也是匈奴伊吾廬鎮守使屬下沙漠最南邊之戍堡……”

班超點點頭,記住了這一地方。別部進軍伊吾廬時,必須設法繞過此城堡,但他對權黍一的話並不苟同。

張騫“鑿通西域”前,漢人認爲中原與西域完全斷絕。班超現在則堅信,早在遙遠的遠古時代,莫賀延磧大沙漠或許曾經是一片綠色的世界,那分佈在沙海上的這無數古堡,或許便是一個個城邦小國或遊牧部族的防禦設施。

順着白楊溝越往北走,綠洲也越來越寬廣,約二三十里後,白楊溝兩岸的林子越來越密,溝內的水面也越來越大,約有二丈寬了。有的地段,厚厚的冰層上有牧民鑿開的洞口。雖然已經再次封凍,但能清晰地看到下面的流水。

水,此時的刑卒們看到水,如同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駝隊在白楊河邊短暫歇息一下,衆人彷彿從死亡之旅重新回到了人間,他們砸開冰面,不顧嚴寒,用雙手掬起清洌的河水,洗盡了臉上的沙塵,再讓馬、駝飲足水。

最後,刑卒們自己再狂飲一頓,駝隊這才順着奔流不息的白楊河,繼續北上。離開溝頭城堡約六七十里,駝隊進入伊吾綠洲的中心地帶。

白楊河在這裡的河溝較深,兩岸都是高高的黃土臺,河邊和黃土臺上長着一叢一叢的大桑樹和大榆樹。河西岸是越來越茂密的大片大片的叢林,越是接近伊吾城,越是茂密,遮天蔽日。而東岸一團一團叢林間,是一馬平川的莊稼地,此時都被積雪覆蓋着。

無數牧民村落,氈房、馬架子房、圍欄、草垛,密集地散落在河兩岸。

目的地伊吾廬城終於到了,迎接駝隊的是皚皚的積雪,遍佈整個綠洲的漫天“雪樹”,星羅棋佈的氈房,一座座圍欄內無數牛羊和戰戰兢兢的牧民們。

生活在伊吾綠洲的牧民,原來主要是蒲類國民、來自樓蘭城和車師前國的塞人、遠徙而來的漢朝河西人和前漢時屯田卒後人。伊吾廬被北匈奴呼衍部佔領後,這座綠洲之上的主人便變成爲北匈奴人,現在匈奴牧民已經有幾萬人在這裡越冬。

伊吾綠洲沿白山南麓東西延綿幾百裡,南北寬有七八十里,南與莫賀延磧死亡沙海相連,北至白山之下。如果再加上山北的疏榆穀草原,便是西域最大的沙漠綠洲。這裡白山冰雪融化,溪水匯流形成多條沙漠河流,成爲綠洲的血脈。而綠洲內則小溪縱橫,水草豐沛,土地肥沃,是著名的放牧勝地。

白楊河,便是這無數源自白山的河流中較大的一條。雖是冬季,冰層下水流卻奔流不息,一直流過綠洲。河兩岸綠樹成蔭,叢林密佈。柞樹、槐樹、松樹、榆樹、桑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綠洲內則人丁旺盛,圍欄內牛羊成羣。

最有特點的是這裡高高的草垛,頂上均是用紅泥巴苫着。遠遠看,就象一個個戴着瓜皮帽的老年塞人。伊吾綠洲冬季無雨,受高聳入雲的白山阻隔,兩漢時代夏季時綠洲上雨水較勤,但用紅泥苫頂,即便有雨,也不會漏。

來到伊吾廬後班超才明白,原來這種紅泥密度較高,水無法滲透。

走在白楊河邊,看着充滿盎然生機的叢林,班超已經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兩岸的叢林內,到處都是盤根錯節、千奇百怪的大樹,且絕大多數是數人才能合抱過來的老桑樹、老榆樹。這些千年密林,不正是很好的藏兵之所麼?

大片大片的茂密叢林之間,是大片平坦的農田,此時均被積雪覆蓋。更讓班超驚奇的是,這裡的綠洲之下,隱藏着蛛網一般的地下暗井與暗渠(注:即坎兒井)。這些暗井與暗渠,將白山冰雪融化成的水輸送到綠洲任何一個地方。

權黍一介紹說,這些暗渠都是前漢時漢軍屯田士卒修築的,在地下縱橫交錯,總長將延綿數百里,後來便一直被當地人沿用下來。

在離伊吾廬城約四五里的地方,白楊河左岸是更大的一片桑樹、榆樹林,黑森森的。這片叢林未被人破壞過,是一片原始森林,方圓足有幾十裡大小。在這座原始叢林的邊緣,靠近駝道旁邊,有一塊高大的黃土平臺,平臺上的草地上是一個較爲整齊的小村落。

村內有七八座大圍欄,圍欄內爲數不多的牛羊、馬駝等牲畜在靜靜地啃食乾草。每個圍欄內都有一座氈房,一至兩個馬架子房,一個吊着巨大木桶的高高木柱子,旁邊還擺着一個大木盆,馬架子邊上往往吊着無數獸皮、獵物。圍欄外則有無數草垛,高高地矗立着。圍欄內正在勞作的男女,都是深目高鼻的塞人。

塞女們頭戴尖尖的氈帽,腰上扎着大圍裙,有的在擠牛奶、馬奶、羊奶,有的在木樁旁邊撅着腚攪奶,有的坐在氈房前帶孩子、搖着鐵錐(注:棍頂有銅錐頭,轉動起來可紡毛線)紡線。

男人們則有的在鍘草,有的在拾掇馬匹、駱駝,有的在搓繩、制箭。每一座圍欄內都會有一至兩條獵狗或看門狗,獵狗身份高貴,見人懶得理。見到生人便狂吠的,一般是看門的土狗。

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三十三章 靜候來客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
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三十三章 靜候來客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