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舉國之恥

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陰曆六月二十四,經過二十餘日艱苦沙漠行軍,終於望見綠洲的影子。慢慢的,綠蔭環繞、村寨破舊、貧窮蕭條的伊循城越來越清晰。屯田刑卒每個人都曬脫了一層皮,如死了一次般心有餘悸,當看清綠洲的那一刻,他們激動不已,有不少人甚至嗚嗚哭出了聲來。

進入綠洲不久,大漢鄯善都尉林曾、伊循州長沙迦牟韋、伊循州丞祇託耶等十餘名當地官員就趕了過來。原來,林曾已經長居伊循,屯田使署已經招募了二百餘卒,整地、通渠、播種,現在都種上了整整兩千餘畝夏慄。他執着班超的手感慨道,“司馬,皇上果然乃當世明君,再通南線,非司馬不可啊!”

班超看一眼如乞丐一般的屯田卒們,卻答非所問,充滿憂懼地道,“一千餘狂徒啊,夠汝受的。鬧騰了一路,務要嚴加管束,勿使伊循城吏民遭殃……”

“大使勿憂,屯田刑卒與城旦(注:即築城)苦役不同,有奔頭便會珍惜屯田,末將斷不會允其禍害伊循吏民!”林曾看一眼吵吵嚷嚷的屯卒們,平靜而自信地道。

作爲漢帝國的玉門關、陽關守將,林曾有着豐富的與刑徒打交道的經驗。東漢初,發邊的刑徒分爲斬城旦、黥城旦、完城旦和系城旦四種,按《二年律》是要勞役至死爲止的,不服管教者可以隨時處死。但這些屯田刑卒與城旦刑徒完全不同,他們可是漢軍編制,可以將功贖罪。同時翁母妻兒可同來,且由朝廷出資遷徙。對這些大罪在身的刑徒而言,朝廷確實是給了一條出路!

漢軍伊循屯田公署已經開工興建,士芤正帶着伊循徒附、奴隸們汗流浹背、轟轟烈烈地忙着制土坯、伐木材、建房屋。農田內二百餘屯卒正在播種,悠揚的趕牲口號子聲、清脆的甩鞭子聲令人振奮。看着百廢待舉的伊循綠洲,班超爲鄭衆大人派林曾來鄯善鎮國感到一絲欣慰。這是一個沉穩可信、可以鎮撫一方的將領,有林曾在鄯善國經營,漢使團西進的底氣便更足一些!

當天晚上,伊循州長沙迦牟韋在士芤的客棧、也是臨時官署舉行大宴,隆重招待使節團隊一行。第二天晨,鄯善國大都尉陀均、譯長丘庶已從驩泥城趕了過來。原來,以班超爲使節的漢漢使到來的消息,已經傳到驩泥城綠洲的每一個角落,國王陀廣伽是專門派陀均、丘庶爲王庭代表來遠迎漢使團。

餉食過後,突然小姑、寡婦二犬脖子上拖着長長的皮繩子,便從外面撲進班超的房間,坐在案後的班超無一絲防備,被一頭撲倒在席上。“小姑、寡婦……”淳于薊、胡焰、蒙榆等將都十分驚喜,班超無奈苦笑,先給小姑、寡婦一犬一個爆慄,然後道,“傳甘英、劉奕仁前出沙漠,迎接伊蘭、金慄公主!”

原來,二女聞漢使團來伊循,便率領百十卒連夜穿越沙漠趕過來了。到綠洲邊緣,小姑、寡婦便掙脫繩索,颼地當先跑沒影了。將伊蘭與金慄迎來屯田署,別後重逢,二女帶着小胡女們興奮得眼淚嘩嘩地流,有一股回家的感覺。兩位公主圍着班超、淳于薊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地稟報了籌備樓蘭屯田的進展,兩雙小眼睛不時瞄向甘英、劉奕仁。班超則正式下令,伊蘭與金慄仍爲漢使團成員,並正式頒發給她們一人一塊漢使團的銅符信、玉雕,令她們充分籌備後再適時進入樓蘭墾荒。

幾個小胡女見伊蘭、金慄一人得到一塊精緻的小銅牌、一塊玉雕,知道那可是皇帝欽賜的寶貝,是身份的標誌,便都眼巴巴地看着淳于薊。淳于薊將銅牌莊重地懸到二位公主腰上叮囑道,“這是朝廷頒發漢使團身份標誌,不能丟失!”

第二天晨,班超帶使節團隊便趕至驩泥城。雖然是傍晚,離開也不過才兩個多月,可漢使團這一次進入驩泥城卻受到鄯善國吏民舉國迎接。國王與王妃親率百官、貴族、僧人會、商旅團和各界吏民,在北門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漢使團進入驛館,國宴隨即開始。館舍內,伊蘭與金慄兩位公主帶着胡姬們獻上具有濃濃高原羌地風情、且末和精絕特色胡舞,武士們表演功夫,漢使團成員則表演了劍術,貴族、百官、僧侶們踊躍投壺,歡聚一堂,氣氛喜慶融洽。館舍外,驩泥城的吏民們則舉城狂歡,歌聲、爆竹聲徹夜不息,只到快天明時才漸漸安靜下來。

天亮後,國王陀廣伽、王妃陳穀、大漢鄯善都尉林曾早早便興奮地來到館舍。陪漢使團朝食後,班超便升帳議事,漢使團屯長以上將領悉數出席。

各案上擺着寒瓜、香瓜和蒲桃,引人垂涎。班超面北坐主案,他身後的兩個金燦燦的博山香爐飄出縷縷幽香。國王與王妃面東坐諸侯位,兩位公主坐國王與王妃身後。淳于薊與林曾面西坐,衆將則在堂下各案按序而坐。

陀廣伽先起身對着掛在班超旁邊牆上的縑圖,躊躇滿志地稟報道,“自鄯善重歸大漢後,吾聞斥侯馳報呼衍獗欲東進,便先據有且末、精絕、戎盧、小宛諸國。現鄯善國國力日強,吏民富足。今有漢使在西域,鄯善更無懼匈奴矣。吾大軍現駐精絕州,以防範于闐、莎車,沙海之南,崑崙山之下,強國惟投北匈奴之於闐國。本王以爲,夏季正用兵之時,漢使當將鄯善國兵一舉蕩平于闐國……”

自從漢使團火焚匈奴使團後,這兩個月鄯善國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早在敦煌郡時,班超、淳于薊便對這一切瞭如指掌。歸附大漢前,鄯善國生口兩萬餘,國兵僅四千餘人。西域各國仍處在互相征伐的時代,得知呼衍獗要兵出且末國,有大漢做後盾,胸有大志的國王陀廣伽率先發起爭霸戰,原就依附鄯善的且末、精絕、戎盧、小宛等沙海東南十數國,迅速被鄯善吞併。陀廣伽在最西邊的精絕州駐有重兵,與于闐國公開抗衡開了。國強必霸,千古如此。現在的鄯善已經成爲西域大國,雄居沙海東南,與西域南道強國於闐國分庭抗禮!

國王接着又稟報了鄯善國內政務,一番對外兼併戰爭,鄯善國的疆域西至拘彌國,延緩數千裡,生口達到三萬四千餘人,國兵七千人。而國內政務也走上正軌,各州欣欣向榮,國相婆蔞天、判長耶科瑟那、鄯善國僧人會首領札禮狸大法師等人,也循規蹈矩,不再敢陽奉陰違。

陀廣伽稟報完畢返回案後坐下,端起木頭漆耳杯豪邁地呷一口煮茶。他的話分明隱隱露出爲大漢開疆拓土的功臣之態,這讓班超、淳于薊隱隱感到一絲不安。等陀廣伽安坐好,淳于薊直言不諱地給國王夫婦潑了一盆冷水,“大王、王妃,皇上詔令班司馬爲使節遠來西域,是經略、威服沙海之南諸國,進而抵抗進入西域之北匈奴人,此係出使而非征伐。對於闐國,眼前當以伐交爲上。鄯善國宜聽號令,不能擅自用兵而壞了漢使全局之謀!”

“擅自?”陀廣伽吞併諸國時,林曾正在鄯善國,此時他率先坐不住了。

淳于薊是墨俠,此言過於直率,令國王陀廣伽、王妃陳穀夫婦二人都愣了一下,陀廣伽端着耳杯手懸在半空,都忘了放下。林曾看着淳于薊,不軟不硬地道,“副使,漢使團歸陽關後,呼衍獗曾有將於闐國兵東進苗頭,當時國王與吾並不知漢使團將再進西域,末將以爲鄯善國西進之舉非爲不可,是有利漢使節西進于闐,談不上壞了全局之謀!”

林曾此言矛頭明確,淳于薊怒視着林曾,二位悍將目光中都開始有點火藥味。胡焰搶在淳于薊之前,指着縑圖解釋道,“都尉,副使是說現在,而非過去兩月。南呼衍部在西域北道車師前國駐有重兵兩萬五千騎,焉耆、龜茲等北道各國有國兵近十萬,呼衍獗本部駐焉耆國有五千騎。此時如鄯善國七千兵對於闐國用兵,呼衍獗定然會率北道諸國兵南下,大戰結局暫且不說,打成一鍋粥,漢使團將無法進入于闐國……”

胡焰一言洞明,對漢使團進入西域後的方略,林曾沒有異議。聞胡焰言,他點點頭,也看着陀廣伽道,“本尉以爲,副使和從事所言有理,大王宜收兵回驩泥城,與本都尉協力謹守樓蘭、伊循與驩泥三城,屯田各綠洲,廣積慄米,爲吾漢使團經略西域之根基!”

林曾這分明是陣前倒戈,令陀廣伽大爲不悅。當年莎車國國王賢、于闐國國王尉遲廣德曾先後派兵佔領鄯善國王治驩泥城,陀廣伽早存雪恥之志。此時,于闐國剛被呼衍獗率多國兵擊破不久,而鄯善國歸漢後再無後顧之憂,有敦煌漢軍爲後盾,正是兵強馬壯用兵之時,可淳于薊、林曾、胡焰三位漢朝大將卻都逼迫其退兵!

“大使……”陀廣伽看着面色鐵青的班超,話到嘴邊又提心吊膽地嚥了回去!

班超深了陀廣伽心思,這是一個有血性的羌人,與林曾一樣,都是可以鎮撫一方的大將。見國王和衆將都等着他說話,於是他說道,“兩個月前,漢使團離西域後,呼衍王逼令呼衍獗率于闐國兵東進。此乃是西域最危險之時,試想,如呼衍獗重據鄯善國,呼衍王再兵逼白山,吾敦煌漢軍勢必南北難以兼顧。危難之時,國王與林曾都尉定謀先並小國,並在精絕州阻斷于闐國兵東進之路,是爲大功。本使將專報朝廷,皇上定給予嘉勉!”

國王陀廣伽與鄯善都尉林曾聞言,面上都流露出欣喜之色。但班超話鋒一轉又道,“然漢使團既入西域,當以伐謀爲上,伐交輔之,伐兵更輔之。朝廷大計是,次第取南道諸國後,與北路漢軍合力斷匈奴右臂,最終將北匈奴趕出西域。于闐國也將爲吾根基,鄯善國兵勢固壯,可如打爛于闐國,豈不是要壞了吾大計?!”

班超說得雖然婉轉,但其意再明白不過,且不容置疑!

漢大使之言,陀廣伽不敢違拗。他舉首閉目向天,他知道自己一舉蕩平于闐、一雪前恥的想法已然落空,兩滴淚珠分明在眼角越來越大,終於滾落下來。王妃陳穀則緊緊地抱住國王陀廣伽的左臂,將美麗的腦袋緊緊地倚着他的肩頭。公主伊蘭也起身走到父王身邊,小鳥依人般地貼着阿翁!

這不同尋常的一幕,強烈地震撼了漢軍衆將的心,他們震驚地看着這一家人!

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
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