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

解決了嫁妝難題,樊儇將班固趕走,自己又暗自傷心垂淚。

班昭聰明伶俐,她自然理解母親的心情,臨出嫁前見母親愁苦,便故意撒嬌道,“吾還年幼,離不得阿母也。要吾說,乾脆讓大兄回掉曹家算了!”

樊儇明知道小女在逗她快樂,還是笑罵道,“死丫頭,家裡原就吃不飽。養着汝費黃米不說,還得多交官府五倍賦。”就這麼笑鬧一頓,樊儇、夜玉也就釋懷了。

兩漢時代,女子過了十五不嫁,便要多交五倍的賦稅。到了二十歲,太守、縣令便有權指婚而嫁。故家中人誰都知道,班昭不過是逗阿母開心,沒人將她的話當真。

曹家是大世族,也是厚道人家,能把才女班昭娶回家,已經很風光了,上上下下自然對班家嫁妝多少絲毫不在意。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班家是文史世族,以文章傳世,曹家禮儀上不敢怠慢一絲一毫。

納吉、納徵、請期等環節,無不請三輔名儒出面,還要送上大禮。到親迎時,接親的隊伍,光高頭駿馬就數十匹,鼓吹嗩吶數十人,一頂八人大花轎,前面舞着十幾人的大青龍,吹吹打打,風風光光地來接新娘子。

安陵邑也滿城披紅掛綵,連破敗的城門樓上都掛上紅燈籠。

但到了班府門前,已經掛上紅燈籠,但去未聞爆竹響。貼着大紅綵綢的大門,也緊閉着,門前只有兩個小廝笑吟吟地看着新郎。曹世叔心裡便暗暗發慌,趕緊拿出兩個重實實的綵綢紅包,遞給小廝,嘴上說着好話。

“兩位小哥幫幫忙,吉時將到,煩請將大門打開!”

圍觀和看熱鬧的人將大門前圍得水泄不通,只聽小廝說,“二公子說了,公子欲想接新人,請看桃符(注:畫着神像的桃木板,懸掛門首,有壓邪驅鬼作用。也是後世楹聯的前身)。”

曹世叔深知班固與班昭文名,最怕這一手,聞言不禁心裡苦笑。擡頭一看,果然見桃符上寫着一句五言、一句四言:

“喜有兩眼淚,多交諍友。”

曹壽心頭暗喜,這分明是二公子的心情寫照,同時又寄託了對妹婿的期望。與兄長班固、阿妹班昭相比,玩文的,二公子畢竟嫩了點。於是,他想都未想,便脫口而出道:

“恨無十年暇,盡讀賢書。”

他剛說完,衆人都愣了一下。大喜的日子,曹公子此句分明不太吉利,怕是班家人要惱。衆人都緊張地看着大門,可大門卻“吱呀”一聲,從裡面開了。班家的幾位徒附舉着幾串爆竹,劈劈啪啪地燃放起來。侍婢芙蓉一身新衣,躬身萬福後,笑吟吟地道,“恭喜新郎,欲接新娘,還有兩關!”

爆竹(注:封閉的竹節,燃燒時會發出爆裂聲)聲聲中,吹鼓手鼓樂齊鳴。曹世叔欣喜不已,隨芙蓉進院,與班固和衆賓客相見。

可剛到了中院大門,只見披掛着綵綢的大門又關着,侍婢金杏與馮墾妻呂氏笑嘻嘻地抄手站在門前。呂氏道,“二公子有令,此門還有一偶句,對上方能進後宅。”

金杏又小聲提醒道,“閨門可是女公子親自出句,公子需打起精神方是。”

曹壽聞言此處又是二公子班超出句,心裡便感謝摯友班固夠意思。如果要是班固出句,自己必出洋相。於是,便信心滿滿地道,“躬請兩位姊姊出句!”

金杏道,“精神到處劍法老。”

曹世叔脫口而出,“學問深時心氣平!”

曹公子才思敏捷,滿院賓客報以熱烈的掌聲,吹鼓手們更是鼓樂齊鳴,曹世叔在鼓樂聲中進入後宅,向老夫人樊儇和師母夜玉行禮。兄長班固則宣佈開宴,款待新郎等人和衆親朋鄉鄰。晌午後吉時到了,該接新娘了,曹世叔心裡開始忐忑起來。

這回進入班昭閨房,肯定是這個女才子出句,他定然不是對手,怕是要丟人。可他沒想到的是,班昭心疼他,剛走到閨房門前,嫂嫂雁旋便迎上來笑道,“公子莫要驚慌,吾家女公子說了,公子前面對得精彩,就不難爲了,只是喜錢不能少。”

“謝謝嫂嫂,謝謝嫂嫂!”

曹世叔聞言大喜,就差叩頭大謝了。他擦一把額上的汗,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身後的小廝趕緊提過來一彩袋錢,沉甸甸的,怕是足有萬錢。

新人不難爲新郎,讓等着看熱鬧的衆賓客俱感到失望,班超更是恨得牙癢癢,心裡暗恨道,“兄長不爲難同黨也就罷了,汝這還未過門呢,腳便也站到人家一邊了!”

接了淚漣漣的新人,曹世叔風風光光地告別樊儇等長輩,迎親的隊伍開始啓程。倒是班家的嫁妝,讓衆賓客與五陵原上的鄉親們都大爲震驚。

文章世家嫁女,嫁妝竟然是幾車書簡,在儒學昌盛的東漢初年,成爲五陵原的一段佳話,更讓曹家倍有面子。

到了曹府,曹大人夫婦親自帶着族中衆長輩,將女才子接進新房。曹夫人看着紅綢蓋頭下那嬌小玲瓏的兒媳,恨不得馬上便含在嘴裡,問長問短,還親自守在新房前,不準曹家親戚鬧洞房時有一絲過分的舉動。

曹大人心裡高興,命長子曹世書花大價錢,專門請來西南夷人(注:即今蜀地少數民族)伎戲班子,整整唱了三天大戲,婚禮辦得熱熱鬧鬧。

虞四月作爲家長,班固、班超作爲孃家舅,由嗇夫馮墾親自駕着馬車送親到曹府,小兒馮平也非得跟着湊熱鬧,幾人也受到高規格禮遇。

但漢人風俗,從古及今,婚禮當日是要鬧喜的。

關中平原的五陵原上,兩漢時流行的有“內鬧”和“外鬧”之分。所謂“內鬧”,其實就是鬧洞房,折騰新娘。所謂“外鬧”,就是鬧送親的孃家舅等人。

俗話說不鬧不喜,不喜不鬧,從先秦時開始,五陵原上內鬧和外鬧通稱爲鬧喜。而鬧喜又分文鬧和武鬧,文鬧故名思義就是鬥文,主要是經書子集,諸子百家。班超難爲曹世叔,便屬於文鬧。

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
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二十三章 鄧女閱典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三十三章 匈奴始祖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