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

“校尉——”

範羌熱淚盈眶,嘶啞地叫喊着,並與城頭撲下來的石修、張封、太軾、戕罅等將緊緊擁抱在一起,痛哭出聲。二千漢軍人馬都撤進城內,關上城門,城內迅速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校尉——”

曾經兵強馬壯的塞北屯騎營,在這座風雪孤城書寫了一段千古傳奇,可現在包括四名重傷員在內,疏勒城中僅剩下區區二十六人。範羌一一擁抱衆人後,正要撲上城頭,卻見耿恭高大魁梧的身影,正邁着堅定的步伐一步步走下城來。

“校尉,羌來晚也……”

範羌面向耿恭,“撲嗵”一聲跪下,並長哭出聲。

“謝朝廷派大軍萬里遠迎西域漢軍!”耿恭抱拳向東方說完,纔將範羌扶起,冷峻地道,“天寒地凍,大漢軍隊視死如歸,血可流身可捐,然室外不能流淚!”

說着,便命石修安置好這二千士卒,自己帶頭走進官署內。

範羌、石修等將齊入官署,火炭已完,只能點起柴火抵抗寒冷。耿恭與衆將圍火而坐,範羌向耿恭詳細稟報了山南的戰況,還將兵符呈與耿恭,“太守命吾接校尉後,由校尉統領,連夜向山北撤離。”

範羌帶着人馬、糧秣到來,讓已經陷入絕境的耿恭迎來了生機。

此時,室外已經飄來了慄粥的濃香味兒,耿恭貪婪地嗅嗅鼻子。他臉上沒有欣喜,長嘆一聲後對石修淡然道,“飽餐一頓,將息一晚,讓衆人緩緩,五更時啓程!”

不一會兒,士卒們擡着一個三隻足的陶鼎進來,裡面是滿滿的一鼎飦粥(注:即稠粥)。一排二十六個大黑瓦碗,裡面盛滿了飦粥,一個盤內放着一小堆硬得如同銅鐵一般的雜麪蒸饃或粢餅,一個小瓦碗內盛着醃鹹菜和鹹醬。

已經幾個月了,他們未吃過一頓飽食。鎧甲吃完了,弓弦吃完了,樹皮吃完了,草根吃完了,老鼠、蟲子也吃完了,大雪覆蓋着的這個山巒內,一切能吃的東西,都被吃完了。這是幾個月來,他們第一次聞到慄米粥和鹹麪醬的香味兒!

雖然簡陋,卻是親切的人煙味兒,是終生難忘的饕餮大餐,味兒勝過珍饈美饌百倍!

範羌到城頭上去安排防守去了,耿恭、石修帶着二十六名將士,眼食熱淚,開始夜食。吸溜吸溜的歠飦聲,震耳欲聾。他們不能食多,只能一次次歇息一頓後再食。

當天晚上,他們飽食一餐後,又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二十餘名將士體力都有所恢復。第二天天亮前,耿恭指揮士卒們悄悄出城而去。離開疏勒城前,將士們不約而同地回過身去,只見漢軍旗幟仍在高高飄揚,城頭上無數假人,那是範羌指揮士卒們設置的草人、雪人,身着漢軍士卒衣飾。

耿恭與石修帶頭,二十二名士卒、四名重傷員向着疏勒城一齊跪下,灑淚與長眠在這裡的漢軍殉國將士們、向埋骨車師後國的近千漢軍將士訣別後,士卒們擡着重傷員,頂着飄飛的雪花,一齊向天山山巔撤去。

此時的山下山口內的北匈奴大營一片安靜,凌晨當值的士卒縮着腦袋,未發現疏勒城內的漢軍動靜有變。

耿恭走到半山腰,離天山密甸已經不遠,他又親自進入山甸。可草甸上房屋和草原都已經被積雪覆蓋,這裡再無那個嬌小的身影和一團團的牛羊。他向着這個草甸,也向着務塗谷的方向,深情地看了一眼,便追上隊列,踏着半人深的積雪,快速向天山山巔登去。

耿恭率領漢軍撤離後,只到晌午後時分,北匈奴斥候悄然巡哨時才發覺有異。

蒲奴單于與左鹿蠡王聞言大驚,他們親至城西,士卒們戰戰兢兢地接近疏勒城,慢慢推開西甕城門,忽然轟地一聲,幾支巨型弩箭射出,門前的士卒被釘殺了十數人。士卒們嚇得一鬨而散,好半天再慢慢試探着開始攻城。可只到從城頭好不容易翻入城內,也未發現一個漢軍身影,疏勒城已經成爲一座空城。

翻開表層積雪,雜亂的腳印分明是向山上去了。左鹿蠡王判斷漢人已經撤離,單于急命派出勁騎向天山山山巔追擊。

而他自己,則進入這座讓他圍困了一年多的小小土城內。從進入甕城開始,單于的心情便極爲複雜。城內地方很小,官署、士卒居住的房屋、馬廄、水井、糧倉、草料房、器械庫房、茅廁一應俱全,除了柴火、士卒房屋內的亂草,整個小城已空空如也。

他走上城頭,繞城牆仔細巡視一遍,並一一進入譙樓、箭樓、角樓。城牆堅固,漢軍士卒不停往城牆澆水,此時城垛已經結上一層厚冰,堅固異常。他曾經仔細研究過耿恭防守過的金滿城,與這座疏勒城修理、改造得幾乎一模一樣。

他又一一察看了馬廄、糧倉、草料庫,最後來到官署後邊的水井邊。飄飛的小雪花中,轆轤、水桶靜靜地呆着,卻充滿動感。看一眼井內,如鏡的水面映出一個白鬚飄飛的蒼老身影。

他心思黯淡,扭頭遙望南方巍峨的雪山和兩邊的千溝萬壑,不禁仰天長嘆!

他實在想不明白,耿恭憑這樣一座小城,在外無援軍、內無糧草的絕境,是如何激勵他的士卒們,整整堅守了一年有餘,一年有餘啊!

他再一次進入耿恭的官署。這座低矮的夯土房屋內,炕上是一鋪亂草紮成的臥榻,一個低矮粗糙的木案,一盞黑乎乎、由膩膩的獸膏燈。炕下是一個黑色的大泥火盆,透風的門窗上寒風如劍!

案後亂草上還有一個深深的坐痕,那分明是耿恭經常坐的地方。單于費力地爬上炕,坐在案後耿恭的坐位上。耿恭就是在這裡,運籌帷幄,憑數百人抵抗着他的千軍萬馬,最後悠然撤退,食他蒙羞。

他木然地坐在這裡,又想起一年之前,與耿恭一樣的另一個漢人魔鬼。沒錯,那是一個比耿恭還要討厭的噬血漢將。他先是想不明白,後是感到悲涼。漢朝地大物博,土地豐沃,物產富饒,人口稠密,可謂人傑地靈,又豈止一個班超、一個耿恭。

更令他恐怖的是站在班超、耿恭身後的那兩個人,一個是已經死亡的漢明帝,一個是漢軍主帥竇固。經過竇固兩次北征,已經重傷了北匈奴的元氣。呼衍部已經難以控制西域,而西域如絕,北匈奴便失去糧倉,漠北已經一地狼籍,北有丁零,東有鮮卑、烏桓,南有大漢,匈奴帝國定然將更加羸弱,受到各國羣毆!

他悲哀地感動,加上這一次,經過漢朝這三次致命打擊,北匈奴的中興之路已經斷了,衰落或將難以避免。現在,最要緊的是要令呼衍部乘漢朝退兵之機,圍攻困守南道疏勒國、于闐國的班超,只有擊破班超,重新奪回西域,北匈奴才能借西域糧慄、財貨支援,奪得休養生息、東山再起的機會!

至於眼前,老單于不相信耿恭能插翅飛掉。早在呼衍王兵敗逃回東且彌國時,他已嚴令南呼衍部統領山北各國兵重出柳谷(注:即今達板城),木都和呼衍砭率焉耆、尉黎等國兵出危須國,夾擊正在車師前國的段彭、王遵部。

……

蒲奴單于在疏勒城浮想聯翩、謀劃大局之時,耿恭已經率領二千漢卒,登上天山頂端澗道內。極度的寒冷、肆虐的寒風中,四名重傷員都未堅持住,他們都被凍死在擔架上。埋葬了四名殉國將士,耿恭率領漢軍繼續向山南進發。兩天後他們即將下山時,北匈奴一彪快騎追了上來。

“校尉,汝速行,吾來斷後!”

範羌爲後衛,他領着二百騎斷後,將這支北匈奴百餘騎先頭部隊砍殺大半,餘敵皆縮了回去。耿恭抓住機會率隊疾行,又過了兩天,終於順利與山下的皇甫援部匯合。

沒想到,神情緊張的皇甫援來不及與耿恭寒喧便道,“校尉,吾軍有被包圍的危險。太守已分兵防守柳谷,控制天山冰雪達阪,並命校尉迅速帶範羌兩千人越沙海、過北山(注:即今庫魯格塔格山脈),從樓蘭城轉進敦煌郡。太守已經派出驛吏,請行敦煌太守事鄭衆大人派出軍隊接應!”

原來,形勢已經陡然嚴峻。

就在耿恭等將士從疏勒城撤出的前幾天,蒲奴單于已命逃到東且彌國的呼衍王,將山北諸國兵一萬餘人,翻越天山雪大阪再出柳谷。呼衍砭、木都將龜茲、焉耆、危須、尉黎等山南各國二萬餘人出柳中。單于則自將左鹿蠡王二萬人,從東且彌國出天山巔、過柳谷。命車師前國國王安就,設法拖住段彭、王遵部三至五日。

從古至今,撤退是最危險的軍事行動!

大戰之後,漢軍兵力已經不足。面對嚴峻形勢,段彭派皇甫援接應耿恭,自己親率二千人頂着能將人馬吹上天的狂風進入在柳谷紮營,堵住雪大阪,封鎖住了山北通向山南的澗道(注:即今柴窩堡—達阪城谷地)。又命王蒙帶傷將一千人,出柳中城,警戒龜茲、焉耆方向!

“匈奴人如此絕密動向,太守如何得知?”耿恭聞言頓生疑竇。

皇甫援道,“將軍勿疑,是兩個‘匈奴牧民’咋日夜與範羌相向而行,從另一山巔澗道翻山進入山南,遞來了緊急密信。還說疏勒城仍在漢軍手中,單于離開後,他們將設法營救……”

耿恭驚訝,“匈奴牧民?”

皇甫援肯定地道,“沒錯,但不是一般的牧民。他們持有班超司馬與騎都尉耿忠大人的信物,並自稱爲班司馬故人!”

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四章 竇氏封后
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六章 夏季血祭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八章 文星隕落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四章 竇氏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