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

陰曆十月份,劉莊在朝堂上召見北匈奴使節於儲。問起鄭衆上次出使情況,劉莊和衆臣這才得知鄭衆與單于爭禮之事。於是,復召正在家中“閉戶思過”的鄭衆爲越騎司馬,並派至敦煌,拜爲中郎將,行敦煌太守事,守護西域。

漢帝國一代能臣,一身青澀的鄭衆,至此纔算真正登上漢匈博弈的舞臺!

與鄭衆不同,身在囚中的竇固,在漢匈兩國圍繞“牧馬中州”策進行的激烈暗戰中,卻肩負着爲漢朝爭取喘息時機的重任,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早在五月份北匈奴夏祭金帳大會之後,西池便派出心腹之人,晝伏夜行,冒着被抓獲的危險,直接穿越漠北大草原和大沙漠,來到漠南,將羌胡“牧馬中州”策和羌人即將在賜支河曲會盟的消息,及時送到了身在河西張掖的竇固手中。

竇固則在第一時間,派出信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將絕密消息密傳進京,馳呈劉莊。

竇固與信使一齊從居延返回張掖,並親自送信使出發後,他站在月牙湖畔的榭臺之上,眼看着天鵝在湖水中盪漾、在蘆葦中嘻戲,心裡卻在焦急地等待着西域來的消息。

西池冒着生命危險傳回的密報,令竇固震驚,後背甚至陣陣發涼。他看到了危險,西池的密報非同小可。作爲朝廷倚爲柱石的偉大軍事戰略家,竇固敏銳地覺察到,漢匈延續數百年的軍事與政治較量,因羌胡媾合密謀,已經上升到一個更加危險的階段。如果羌胡密謀得逞,勢將天下大亂,遠未做好戰爭準備的漢朝,勢將生靈塗炭,甚至有亡國的危險。

竇固不但精於謀,更精於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這位竇氏二代掌門人與遠在雒陽漢宮的劉莊千里契合,爲打破“牧馬中州”策,祭出了雷霆萬鈞般的一套組合拳,進而改變了歷史進程!

今天,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都會爲當年這驚心動魄的國家較量而出一身冷汗!

此時,竇固獨自佇立湖邊,北匈奴人與羌人正在密集勾連,他已經沒有過多時間思考,他更不能等待遠在雒陽的皇帝詔令。幾乎在瞬間,他便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

即不管權魚能否截殺羌人使節,爲了大漢萬民,他要“先南後北,瓦解羌盟”,進而讓“牧馬中州”之策成爲北匈奴的獨角戲!只要沒有了羌人在高原的異動,僅憑北匈奴和西域近三十萬騎,北單于絕無膽量冒着亡國之危險舉國南下!

可如何才能瓦解羌人的會盟呢?他返回密室,對着滿牆的掛圖,苦思良策!

開始,他曾想先遮斷羌胡勾連。漢據有河西,將北匈奴與高原羌人分隔在兩處。但看着掛圖上互相糾纏、曲折漫長的邊境線,他迅速又放棄了這一想法!深了高原各羌國的竇固明白,漢朝想完全遮斷羌胡往來,根本不可能。

兩漢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時期。早在西漢宣帝年代,西羌叛亂,大將趙充國攻撫並用,征服羌人,置護羌校尉,設置金城屬國(注:今甘肅蘭州西)接納歸服羌人,高原羌人開始與漢人在隴右混居。

王莽篡漢後,羌人再次反叛,大批羌人遷入塞內。在更始、赤眉相繼進入長安之際,隗囂擁兵天水,號河西大將軍,而西羌不斷侵擾金城、隴西,隗囂不能制。建武九年(公元33年)九月,隗囂病亡,隴西險落羌人之手。光武帝劉秀接受河西從事班彪建議,再設護羌校尉治理羌人。

建武十年至十二年間,先零羌會盟諸羌國連續寇掠金城、臨洮等郡,隴右大亂。光武帝命中郎將來歙、隴西太守馬援率軍征服羌變,並把羌人安置在天水、隴西、扶風三郡。但此後數年,羌人仍時常攻掠各郡縣。馬援遂奏置長吏,“繕城郭,起塢候,開導水田,勸以耕牧,郡中樂業”。

爲使塞外高原羌人歸服,光武帝恢復前漢對羌人封賞的王侯君長職務,此後二十年,羌人不曾有大亂。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羌族內部發生了戰亂,燒當羌攻奪先零羌之大榆中居地,並攻掠隴西。隴西太守劉盱戰敗,守塞諸羌皆叛,隴西再度生靈塗炭。

剛剛親政的劉莊,命中郎將竇固、捕虜將軍馬武率四萬大軍討平諸羌。並徙七千羌人安置於三輔扶風郡,以竇林爲護羌校尉。竇林以恩信招撫羌人,羌人漸漸降服。此時,不僅隴西各郡、三輔的扶風和河西各郡,都有大量的羌人、胡人,與漢人雜居。漢朝塞北各郡,更是羌、胡以及東胡鮮卑、烏桓雜居。

羌人本爲炎帝后裔,而匈奴與東胡,則均爲黃帝后裔。他們本來相貌便與漢人一致,移居漢地後,又習農耕,除原有羌胡習俗不一樣,其餘幾與漢人無異。或許斬殺羌王使者滇渠容易做到,可想要截斷羌胡聯絡,根本不可能做到。

得知滇渠被殺,北單于蒲奴和羌王東吾定然會再悄然派出使者,只要東吾活着一天,羌人反心便一日不亡。特別是“賜支會盟”後,羌人齊心攻漢,與北匈奴一南一北,勢將成爲漢朝大患。

竇固長時間看着掛圖,窮思良策。忽然他看着圖上的賜支河曲(注:即今龍羊峽水庫),想起西池提供的“羌年大會”情報,不禁眼前一亮。

這裡已經是河水(注:即黃河)的源頭,河水穿行在千山萬壑中,奔騰向西,在這裡轉了一個大彎,這個彎便稱爲賜支河曲。竇固去過這個地方,河道兩岸有大片草地、灘地,風景優美,氣候溫潤,是高原上難得的避暑、避寒勝地。

他曾想提一勁旅悄然從高原腹地出賜支河曲,在會盟時斬滅東吾。但他迅速放棄了這一想法,斬蛇先斬首,只要先消滅禍首,即羌王東吾,使羣羌無主,各羌王即便都去了賜支河曲,也難以達到一致,羌人會盟也將不攻自破!

竇固堅信,以自己對燒當羌和其羌王東吾的瞭解,以竇氏在關西、高原各羌國和河西的威望、影響力,只要親提一旅輕兵,直出高原北海(注:即今青海湖),公佈東吾罪孽,諸羌必不敢助東吾,燒當羌亦將畏而自生內亂,進而必能取東吾首級!

可這一行動非同小可,風險巨大,甚至賭進了竇固個人的生死榮辱和身家性命!

河西郡兵能戰者,不過萬餘。西有北匈奴呼衍部和西域各國數萬雄兵威脅,北有北匈奴皋林部虎視眈眈的三萬大軍,能抽出徑出高原北海的兵力,不能超過兩千。而燒當羌王東吾手下有大軍近五萬人,兩千漢軍翻越重重雪域高原,經歷千辛萬苦後,根本無力對抗東吾的五萬大軍!

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九章 千鈞一髮
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三十九章 欽賜司馬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九章 千鈞一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