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各軍持重

與劉易分手之後董士廉晝夜兼程,一直到定川寨,才徹底放下心來,去見這裡的守將。

聽說帶了隴右都護徐平的蠟丸密信,定川寨主郭綸不敢怠慢,忙派一隊兵馬,護送他們一行去鎮戎軍。從行政建上,這一帶都歸鎮戎軍管轄,到了那裡董士廉就完成使命。

邊境州軍,正值戰時,知軍通判一文一武,同樣有會食制度。兵士來報,鎮戎知軍曹英正與通判田京吃午飯,對他道:“昊賊在天都山中勢窮,周邊混亂不堪。這個什麼董士廉說是從隴右來,又焉知真假?”

田京未中進士之前,也是個好氣節、喜遊俠的人物,恰巧與董士廉熟識,便道:“這個董士廉我識得,當年遊學,曾把酒言歡。是真是假,只要放入城中我一看便知。”

曹英聽了不再猶豫,吩咐兵士去了杯盞,帶董士廉等人到官廳。

一見到打扮得奇奇怪怪的董士廉,田京笑道:“果然是董兄!一別多年,沒想到在這裡相見。見到你便無疑了,這副相貌卻是別人裝扮不來!”

曹英再無疑慮,忙與衆人相見過了,各自落座,吩咐上茶。

董士廉唱了諾,道:“公務要緊,既是見了知軍和通判,徐都護的軍令便可交了。”

說完,從懷裡取了一把解腕尖刀,就從大腿內側把蠟丸取了出來。這種密信必須是要當面取出交割,衆人見怪不怪,曹英忙命兵士去喚軍醫。

讓董士廉在一邊包紮,曹英問道:“都護軍令,不知有沒有說要交給何人?”

雖然腿上血流如注,董士廉依然談笑自若,道:“這軍令本是予本路副部署任馬帥,不過還要傳遍周邊城寨。知軍儘管開啓,有了馬帥消息,再交予那裡就是。”

曹英點了點頭,與田京一起,去了蠟衣,看密信的內容。

信裡並沒有太多內容,只是吩咐任福不可冒險,到鎮戎軍後以持重爲主,不要冒險進攻出天都山的党項大軍。北路蕭關方向完全不管,只要防住元昊東去即可,其他方向自有隴右都護府派兵把守。再一個就是要傳令鎮戎軍周邊城寨,不管是從哪裡來的兵馬,全部歸任福節制,接受統一指揮。不服從任福命令的,以違抗軍令論。

看過密信,曹英對田京道:“想不到徐都護已有制昊賊方略,我們只要謹守城寨,並不需出城與番賊作戰。任馬帥未得此令,一心破敵,分兵兩路,卻是與都護方略不合。前邊我們已經派了都巡檢常鼎和同巡檢劉肅去見他,趁他大軍未去遠,當急傳此令去。”

隨着徐平密信來的,還有韓琦暫時委託他暫時代管任福兵馬的密信,曹英等人自然不會對徐平的命令有異議。再者隴右連戰連勝,給了邊境的宋軍以無窮信心,在曹英和田京等人的心裡,也希望是徐平指揮作戰,韓琦並不怎麼讓人信得過。

田京道:“耿參軍已帶兵馬到開遠堡,離此不遠。不如這樣,我們先派快馬帶軍令去張家堡,讓任副部署知曉。再派人去開遠堡,告訴他徐都護指揮方略。”

董士廉完成了使命,便就在鎮戎軍城裡安心養傷。他曾經應過舉,還過了省試,在殿試黜落。有了這一次大功,戰後必然會有一個官身。

耿傅以父蔭爲三班奉職,後來換文資,累遷至慶州通判,後爲韓琦經略司參軍事。武職換文資有成法,要經過幾次考試,並有人舉薦,每年還有固定名額,得到這個機會並不容易。耿傅也是喜俠尚氣的人,喜談兵,所以韓琦讓他這個文官爲參軍,牽制一心要立功的任福。由於是韓琦所派,耿傅有些類似於前朝監軍的角色。

這是這個年代的特點,由於軍制是三衙統兵,樞密院調兵,帥臣用兵,在前線一言九鼎的是帥臣。傳統上的內侍監軍大多是靠打小報告,真正能干涉主將用兵的,是耿傅這種由帥臣派出來的親信。任福不與他一路,主要是這個原因。

沿邊都巡檢趙瑜受曹英所派,到開遠堡見耿傅,告訴他徐平的安排。由於徐平強調了鎮戎軍一線以任福爲主將,其他所有人都受其節制,耿傅是第一個需要通知到的人。

進了官廳,趙瑜向耿傅叉手唱諾,道:“末將來見參軍,有徐都護軍令。”

說完,把韓琦給徐平的密信和徐平來的密信背誦一遍,才道:“爲今之計,參軍當與馬帥儘快入鎮戎軍,依徐都護方略,共商大計。”

耿傅並無異議,他與任福的分岐主要是反對冒進,徐平的安排正合他心意。見天色已晚,耿傅道:“都護指揮以持重爲主,端是良策。天色已晚,巡檢可在堡內留一夜,明早與我一起前往鎮戎軍。候副部署來,再一起商議應敵之策。”

吩咐手下備了酒筵,耿傅與都監趙率一起作陪。

酒過數巡,趙率對趙瑜道:“巡檢兄弟在隴右軍中,一年來多立大功,聽聞甚是得意。”

說起自己的弟弟趙珣,趙瑜笑道:“富貴自有天命,去年秦州戰禹藏花麻,調他去秦鳳路,正是合該他發跡。這一年來委實立了不少軍功,現在清朔軍中,爲第二將都指揮使。”

隴右諸軍的編制大致有了輪廓,每軍正常編制是三萬餘人,分作五將。只是除了桑懌和高大全所部,其餘三軍人數不足,都不滿員。劉兼濟的清朔軍只有三將,第一將都指揮使是劉滬,趙珣是第二將,官職已經遠在他這個哥哥之上了。

耿傅又勸了一杯酒,才問趙瑜:“清朔軍正攻番賊西壽監軍司,聽說進展順利,不知因何遲遲沒有下西壽城。你們至親兄弟,有沒有聽趙將軍說起是個什麼緣故?”

西壽到蕭關一百多里路,一旦攻破那裡,再下蕭關,便堵住了元昊北去的道路。那裡的戰事是鎮戎軍一帶的將領最關心的,聽了徐平安排,說是任福一軍不需管北路,耿傅便就猜到,可能隴右諸軍有相當的把握關住蕭關道路。如果能從趙瑜這裡得到確切消息,當然最好不過,自己也就可以勸住任福,老老實實守住鎮戎軍就好。

趙瑜嘆了口氣:“雖然鎮戎軍與西壽相距不遠,只是中間番賊攔路,我們兄弟卻是許久未通音信了。此次董士廉帶蠟書來,路上也是兇險異常。”

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10章 狄青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4章 細鹽第168章 大新聞第3章 盡頭牙第128章 換相上架感言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9章 出行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214章 蠟丸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63章 放生池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32章 長命縷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64章 歐陽修第6章 買書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7章 閒散日子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章 錢能通神第16章 嶺南故人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51章 春狩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31章 造紙第48章 私鹽販子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46章 泉布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89章 定論第45章 追來了第165章 試探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49章 舊部第38章 青苗貸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4章 茶法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1章 串香第27章 西南邊事第332章 建節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5章 追捕逃亡第41章 亂局第32章 長命縷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0章 治術(一)第42章 劉小妹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58章 夜戰(中)第67章 選擇第55章 晏殊之論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3章 糉子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69章 國子監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14章 盛宴第99章 前奏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42章 動盪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38章 出仕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19章夜戰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13章 兩手都要硬
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10章 狄青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4章 細鹽第168章 大新聞第3章 盡頭牙第128章 換相上架感言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9章 出行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76章 臨機處置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214章 蠟丸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63章 放生池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32章 長命縷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64章 歐陽修第6章 買書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37章 閒散日子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1章 錢能通神第16章 嶺南故人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51章 春狩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31章 造紙第48章 私鹽販子第98章 東南茶法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46章 泉布第8章 竟有這種事?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89章 定論第45章 追來了第165章 試探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49章 舊部第38章 青苗貸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4章 茶法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66章 文臣武將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1章 串香第27章 西南邊事第332章 建節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25章 追捕逃亡第41章 亂局第32章 長命縷第29章 其心可誅第10章 治術(一)第42章 劉小妹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58章 夜戰(中)第67章 選擇第55章 晏殊之論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13章 糉子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69章 國子監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210章 我爲什麼跟個閹人談?第166章 前線指揮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14章 盛宴第99章 前奏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42章 動盪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38章 出仕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19章夜戰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13章 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