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

病尉遲捧着搪瓷大碗,步出營房,到伙房吃飯,心中忐忑不安。一邊的鄭主管和劉主管的臉色也不好看,不時嘆口氣,並肩走在病尉遲的後面。

怎麼開銀行、公司是幾天能夠講清楚的?病尉遲洛陽城裡潑皮出身,認識童大郎開起空頭公司之後才粗識幾個大字,就更加不用提了。要不是範祥一直成竹在胸,讓兩位主管只管按部就班地教,鄭主管和劉主管都要放棄了。

看病尉遲走得靠前一些,劉主管低聲道:“罷了,我們只管按範通判的吩咐,有多少教多少,這廝能學到什麼就看他的造化了。帥府不是讓我們各選兩個忠誠可靠的人?無非到時讓這幾個人一起到興慶府去,從旁協助就是。反正只是到那裡開店賺錢,又不用爲朝廷作間,不會驚動党項人。多給些賞錢,他們也樂意去。”

“只好如此。我們盡人事,聽天命吧。”鄭主管嘆着氣,不住地搖頭。

只有五天就要過年,病尉遲在定西城待不了幾天了,對於真正的銀行和公司還是一頭霧水。有時候教的時候範祥會在一邊,就指點一下,病尉遲心思通透,慢慢悟出了門道。

真學那些理論與制度病尉遲是不可能學會的,除非在鋪子裡幹上幾年纔會入門。但通過範祥的指點,病尉遲看出來,這位通判對自己真學會那些也沒有興趣,他最需要自己學會的是通過銀行和公司斂財。教他真正的銀行、公司知識,不過是回党項之後,跟人談起來,讓別人信他而已。藉着銀行和公司的名頭斂財,這手段病尉遲有些生疏,但童大郎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他在洛陽龍門鎮當時就是幹這個的。有了這個認識打底,病尉遲雖然心裡忐忑,但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讓學就學,學到多少他自己也不在乎了。

張亢和田況入川之後,從那裡招的川蜀新兵已經開始陸續到秦鳳路,全部集中到定西城來。定西城位於山谷裡,地勢開闊,周圍各種地形齊全,是訓練新兵的好地方。徐平的帥帳進駐之後,這裡已經成了秦鳳路最大的軍事基地,也是新兵訓練中心。

帥帳裡,徐平吩咐上了茶,對面前的明鎬道:“你到榆中縣也有一個月了吧,感覺如何?”

明鎬想了想,搖了搖頭:“下官也說不好,只是覺得與以前所見的軍兵都不同,戰力如何不知,但有其他軍兵所沒有的一種精氣神。僅此一點,經略已經超出同輩。”

徐平點頭:“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其神在,得其神,就算登堂入室了。所謂戰力,不只是一刀一槍地拼殺,從你拔營起軍,每一步都是戰力的一部分。你初到秦鳳路,時間長了會慢慢習慣這些。前幾年你知同州,設清邊軍,頗有戰績,幾年間清邊軍就遍設邊地。也正是因爲如此,才招你來做宣威軍的副都指。至於改換武職,你不用放在心上,我已經上書朝廷,等到戰事完結,你再去任其他職事時改回文資就是。”

明鎬道:“以文換武,下官倒覺得沒有什麼,左右是爲朝廷效力。”

“如此就好,心裡沒有芥蒂,做起來便就順利許多。你到軍中熟悉了一個月,接下來的兩三個月,大部分時間都要留在定西城,學習軍事。這是秦鳳路的規矩,你要明白。”

明鎬沉默了一會,道:“不瞞經略,下官閒時也讀兵書,以前在地方任職,也曾經帶過兵。不敢說多麼熟悉軍事,最少也是略知一二,再到定西城來——”

徐平聽了,不由笑道:“覺得自己不需要學了,還是怕學不到東西?”

明鎬顯得有些爲難,頓了一下,還是答道:“軍中的事,下官應該一切明瞭,至於行軍打仗,用計破敵,多讀兵書就是。經略要下官來學,實在不知道要學什麼。”

“化基,世間的事,最難的就在這一個學字上啊!你不知道要到這裡來學什麼,說到底是因爲你還不知道行軍打仗要懂什麼。排兵佈陣?騎射技擊?”徐平嘆了口氣,搖了搖頭。“那些不需要學的,只要照着做就好,最多算練。你進士出身,自幼熟讀詩書,我便以我們小時練字來講好了。小時候我們練字,多是先摹,後臨,再學,到了最後才能自成一家,有自己的神韻。雖然不是每一個人的字學成了之後都能夠寫得好看,但總是與其他人不同。摹、臨、學,這便就是練字的階梯。摹是斷然不能稱爲學習的,臨只能算是初登門戶,只有過了這兩步,才能算是開始學寫字。打仗也是一樣,同樣有三個階梯。”

明鎬倒沒想到徐平真能講出一番道理來,肅然道:“下官願聞其詳。”

“跟學字時先摹歷代書家之作一樣,初習戰事,自然是先懂排兵佈陣,如何行軍,如何紮營,弓要如何開,刀要如何砍,槍要如何刺。定西城這裡,習這些不叫作學,而只能叫作訓練。習騎射刀槍,擒拿技擊,訓練的是士卒,習排兵佈陣,行軍紮營,訓練的則是低階統兵官,營指揮使以下。再向上的軍官,就必須要學了。學什麼?排兵佈陣,要知道爲什麼這樣排兵佈陣,行軍紮營,要知道爲什麼這樣行軍,這樣紮營。未戰之前,就應當從機宜等收來的情報裡面,推斷出來敵要如何作戰,我要如何應對,料敵先機。”

明鎬看着徐平,突然展顏:“經略的話,我這樣講不知道對也不對。士卒習技,低階統兵官習術,高階統兵官則要習道。”

跟聰明人講話就是痛快,徐平一拊掌道:“不錯,也可以稱作技、術、道。韓非子論取士,言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話不錯,可總有人解偏。宰相起於州部,而不是取自小吏,起於卒伍的是猛將,而不是一軍之帥,爲何?打仗不是街頭潑皮打架,身強力大十人八人時用處巨大,到三五百人時就不如勇猛敢拼了。所謂猛將,是臨陣時敢衝敢殺,能夠衝鋒陷陣的。三五百人時猛將有用,到了成千上萬人,只是敢衝敢殺,就沒有大用處了。此時更加有用的,是知道從哪裡衝,從哪裡殺。而這些,衝殺上一輩子,也是學不到的。真正的一軍之帥,都是善於學習,把這些道理明白於心。”

量變會引起質變,這道理簡單明白,但就是有人不相信,非要在簡單粗暴的路上一走到底。軍隊中的官和兵有不同的職能和定位,絕不僅是階級和待遇不同,而是他們面臨的任務和要做的事情有根本的區別。一個好兵未必就是一個好軍官,而一個好軍官也未必能當好一個兵,這個道理本來很淺顯,卻偏偏好像沒人知道了一樣。如今的禁軍,實際上就是用士卒的標準來要求軍官,你要把軍官的教育單獨另列出來,反而成了另類。

武舉重策論,說明定這些制度的人腦子沒有糊塗,在將來及以後,軍官的教育從來就是這個路線。但怪異的是,重策論選出來的武舉卻與軍隊格格不入,沒有用處。於是便有官員說策論那些理論無用,將校選拔,還是要從士卒中挑勇武有力的來。不但是這個年代有人這樣認爲,怪異的是千年之後還有人這樣認爲,全然不看看全世界的軍官是怎麼培養的。按照正確的路線選拔的武舉不能成爲軍隊的中堅,只能說明軍事制度出問題了,反過來認爲選擇機制有問題,那就真地讓人猜不懂這種思路是怎麼來的。

自五胡亂中原,到唐朝安史之亂前胡人徹底主導天下的軍事力量,改變的不只是中國的軍事制度,還有軍事文化。戰爭的組織、策劃等等精細操作被廢棄一空,對軍事的評價成了個人的勇力、膽氣這些細枝末節,能打好仗纔怪。對於農耕爲主的中原來說,組織能力纔是一切的根本,沒有了這一點,就只能任人宰殺了。

這一點不只是對漢人,進入中原的其他民族軍事力量也是一樣。軍事終究是政治的延伸,政治來自於以經濟爲主的社會基礎,並不是你想不變就可以不變的。歷史上契丹被女真打敗了,說是因爲他們漢化了,女真又被蒙古打敗了,又說女真被漢化了,好像不能打的軍事力量只要推一個漢化就可以了。還有人一本正經地研究崇尚儒家怎麼造成了女真軍事力量的衰弱,渾然忘記了歷史上第一個獨尊儒術的帝王打得這些異族像狗一樣滿世界亂竄。最後一個進入中原的異族,拼死保持着他們的八旗制度不變,結果八旗的軍事力量衰弱得比那些漢化的民族更快。只能說,這種異化了的軍事文化還深深影響着一千年後的人。

沒辦法,從宋朝之後的軍事制度其實與遊牧民族已經沒有大的區別,而對於很多人來說,除了制度和文化他們也就想不出其他影響實力的因素了。

通過與黨項的戰爭,徐平要做的,就是把這被扭曲了的軍事文化和軍事制度重新走上原來正確的軌道。做到這一點,纔是讓中原王朝不再被遊牧民族動不動打爛的根本。

重新定義軍官和士卒的不同,把缺失了的組織體系重新建立起來,把建立在這個組織體系上的軍事文化再次發揚,纔是徐平軍制改革的根本。

正是因爲軍官和士卒從職責、能力要求這些有了根本上的區別,纔不需要等級森嚴的階級法。而制度上分不清軍官和士卒,才需要森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辨證法。

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章 父老第160章 呂公綽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3章 洞房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32章 狼煙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63章 官聲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章 回到從前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06章 望遠鏡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31章 端午(下)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81章 祭奠第102章 首告第70章 南下大道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310章 死局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9章 端午(上)第14章 治術(五)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30章 端午(中)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68章 別跟着我第75章 人質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6章 難處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21章過門不入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56章 錢入戶等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66章 以民爲師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76章 稅改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00章 虎威第128章 優遷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6章 龍門酒家第75章 世道變了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99章 前奏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43章 插手忠州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28章 意外之喜第30章 烈士暮年第81章 準備迎駕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52章 驚夢第22章 清路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208章 老花鏡第27章 小隱君第168章 交權第11章 人選第111章 根源
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章 父老第160章 呂公綽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3章 洞房第168章 立萬世法第232章 狼煙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63章 官聲第17章 乾脆搞大第1章 回到從前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27章 辨司馬光第206章 望遠鏡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31章 端午(下)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65章 因地制宜第135章 瘋狂時代(六)第81章 祭奠第102章 首告第70章 南下大道第231章 核心鹽鐵司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310章 死局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9章 端午(上)第14章 治術(五)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30章 端午(中)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章 中子貴且顯第93章 多方牽連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68章 別跟着我第75章 人質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147章 淥州被攻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12章 重回三司第16章 難處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121章過門不入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41章 羈縻還是郡縣?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56章 錢入戶等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66章 以民爲師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76章 稅改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92章 陰山之下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00章 虎威第128章 優遷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6章 龍門酒家第75章 世道變了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99章 前奏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43章 插手忠州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28章 意外之喜第30章 烈士暮年第81章 準備迎駕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252章 驚夢第22章 清路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208章 老花鏡第27章 小隱君第168章 交權第11章 人選第111章 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