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帥廳,徐平把韓琦的密信交給王凱,讓他帶人把任福的行軍路線在地圖上標出來。
徐平知道韓琦的意思,他還是對任福不放心,自己又無力做具體安排,通過這種方式把指揮權交給徐平。兩軍隔着六盤山,來往不便,但軍事上相互隔絕,各幹各的,更多還是因爲制度上的因素。倒不是朝廷擔心邊疆帥臣權力過大,從一開始,讓夏竦任陝西經略使,到後面讓夏守贇任陝西都部署,朝廷都想有重臣宿將統一指揮西北戰事。後來還是分成幾路各自作戰,是因爲在實際上操作上,沒有辦法統一指揮軍隊作戰。
統一指揮不是設一個大官統管就可以了,要有制度、人力、組織上的保證,此時的宋軍缺的恰恰就是這些。哪怕在徐平前世,統一指揮最重要的也不是任命一個總司令,而是設置指揮的司令部。這個司令部設起來了,纔有選合適的人任指揮官的問題。
帶着將校把任福的行軍路線在地圖上標註出來,註明里程,軍隊人數,路上糧草,王凱向徐平回命。隴右都護府所知道的涇原路情報只有這些,再詳細也沒有了。
在地圖上略比劃一下,徐平道:“任福一軍沿涇水逆流而上,到瓦亭寨轉北,到鎮戎軍約二百里。一日行軍四十里,五日夜當能到鎮戎軍,也就這兩三了。”
王凱道:“涇原路兵馬原先都是分駐各寨,點集需要時間,只怕還要晚上一兩天。”
徐平搖了搖頭:“韓經略來書,一再說任福立功心切,不肯等兵馬集結。只怕他會一邊行軍,一邊讓各軍到沿路的寨堡,如溪流入河,行到鎮戎軍才把各部集結完畢。”
韓琦讓人送密信蠟丸來,必然是他對任福多有擔心,不能按常理推測。徐平對於求勝爭功並不反感,這是一支軍隊應該有的精氣神,任福的行軍安排沒有問題,隴右諸軍經常這樣邊行軍邊集結。他擔心的是涇原路各軍沒有進行這種戰役集結的能力,在如此高強度的行軍中,該集結的集結不起來,或者勉強到了卻沒有直接投入戰事的能力。
指着地圖,徐平道:“昊賊出天都山,無非兩路。一是攻劉璠堡,而後轉羊牧隆城,沿瓦亭川攻德順軍。再一個攻彭陽城,或取乾興、天聖諸寨北上,或東向入原州,沿山間道路去攻慶州,或者北上去韋州。如果昊賊入瓦亭川,則所有道路皆被我們封住,那是自投死地,絕無翻盤可能。是以瓦亭川可以棄而不守,哪怕讓昊賊攻入秦州境內,把他所帶的番賊精銳和他自己全部殲滅,也是值得的。”
“不管番賊做出什麼聲勢,以今日之勢,實際上他們已經沒有南下可能。不然就是自投羅網,入我彀中!任福一軍北上,最重要的還是守住鎮戎軍,其他皆不足懼!”
徐平點頭:“不錯,所以韓經略讓任福守三川寨、鎮戎軍和懷遠城有其道理。不過如此一來,番賊向北和向東的路就空了出來。北路有我們堵截,東去——就只能看環慶路了。”
隨着譚虎對鎮戎軍帶的秘密偵察,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道路逐漸摸清。党項出天都山之後,是有小路東去,繞道彭陽到原州。那一帶都是生羌,宋軍控制不力,環慶路不早作準備的話,很容易被偷襲。不過元昊旦南下,就非常可能被從北邊趕過來的桑懌幾支大軍咬住,再也沒有北逃的可能。最重要的,還是封住山中去韋州的道路。
王凱道:“依樞府呂相公札子,是命環慶路和涇原路一起出兵,前往天都山。既然任福已經星夜趕往那裡,想來環慶王經略也會派兵馬前去。”
因爲在邕諒路表現突出,王沿已經爲天章閣待制,同樣做到一路帥臣。到了這個地位他反而清醒了許多,不再跟當年一樣與徐平鬧那些無所謂的彆扭,當然現在徐平的地位他也鬧不起來。經過邕諒路歷練,腦子清醒王沿就不會出大的亂子。
指着地圖,王凱道:“依末將估計,王經略也會如韓經略一般派本路兵馬佔據乾興和天聖諸寨,扼住從山中去韋州的道路。只是那裡的禁軍主力已經趕往華池,王經略手中只有幾萬駐泊禁軍,不知道能夠點集起來多少。”
看着地圖,徐平沉默了好一會,最後才斷然道:“傳令任福,讓他不去三川寨,改以大部兵馬駐鎮戎軍、懷遠城和定川寨。如果昊賊來攻,則據城固守,力保不失即可。如果昊賊大部北去,他們則銜尾而追,只要不讓番賊從容逃去即可,不必激動,候隴右兵馬!”
王凱應諾,道:“鎮戎軍以北,有溝壕,不早做佈置,則番賊北去,鎮戎軍的兵馬只怕一時追之不及。而如果早架橋樑,則又便宜了番賊南下,有些棘手。”
溝壕是曹瑋在鎮戎軍的時候沿着古長城而立,就是用人力挖掘深溝,在溝岸以大木樹牆,是爲了防範党項騎兵馳突而設。溝壕要起作用,最要緊的是守軍得到預警之後要及時反攻敵人,不配合反攻的防禦設施是擋不住敵人的。所以這些溝壕,從宋軍一方架橋比較容易,就是爲了能從鎮戎軍一線反攻。不過預架橋樑,也同樣給了敵軍便利。
想了想,徐平道:“還是算了,不要讓任福預先架橋。終究不是我們所管的軍隊,要留有餘地。北邊有桑懌三軍堵着,山路行軍不便,昊賊又能跑哪裡去?”
說完,徐平又道:“任福是馬軍都虞侯,若僅以軍職論,除夏太尉外,兩路之中以他最高。行軍作戰,最忌令出多門。告訴任福,如果環慶路也派了兵馬,皆暫時歸他節制。讓環慶路兵馬駐乾興、天聖三寨,互爲犄角,堵住番賊山中北去韋州的道路!”
“這——”王凱猶豫了一下,“那兩路的兵馬並不歸都護節制,下這樣的軍令有越權之嫌。我們傳令任福,是有韓經略來書,環慶路卻無此便利。到時軍前,任福以都護軍令去管環慶路的兵馬,他們不聽指揮怎麼辦?戰後無法分說清楚。”
徐平嘆了一口氣:“他們聽了我的,出了簍子我自己去向朝廷交待。如果不聽,放跑了昊賊,戰事就會遷延下去,多有變數。我爲一路之帥,自然該有帥臣的擔當,不能瞻前顧後,致使戰事不利。你只管給任福擬軍令,讓他權領鎮戎軍所屬全部城寨兵馬。”
軍隊作戰,最怕的就是令出多門,這一個軍令,那一個軍令,還互相矛盾。不但是讓前線的將士無所適從,戰後功過還說不清楚。任福是涇原、環慶兩路除夏守贇外軍職最高的將領,當然要以他爲主。這樣做倒不是徐平越權,緊急時刻,他這樣做並不犯忌諱。現在朝廷的主流意見是給前線將帥更大的權力,而且越集中越好,當然最重要的是打勝仗。
任福爭功好勝,但他也確實是老於軍伍,而且勇猛善戰,在鎮戎軍一線是最合適的前線指揮官。徐平不但心他的指揮會出問題,擔心的是他能不能把多支軍隊捏到一起,配合起來堵住元昊。正是因爲任福沒有這個威望,徐平纔不惜擔上越權指揮的嫌疑,以自己的名義把所有前線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