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09章 恩例同執政

bookmark

延州一敗,西北人心惶惶,以韓琦爲陝西路體量安撫使,符惟忠爲副使,巡視沿邊數路,安撫人心。此行重在鄜延、環慶幾路,兩人並沒有到秦鳳路來。

韓琦回朝之後,朝廷對陝西沿邊四路進行調整。夏竦不再兼任陝西路都部署和經略安撫使,只任永興路帥臣,宿將夏守贇出任陝西路都部署和經略安撫使。範雍因延州之敗落職,以吏部侍郎改知安州,鄜延路帥臣以象州防禦史、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兼鄜延路副都部署趙振知延州暫代。環慶路帥臣則以洋州觀察使、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環慶路副都部署劉興知環州暫代。原涇原路副都部署曹琮改爲陝西路副都部署兼經略副使,率大軍屯鄜州,同時策應鄜延和環慶兩路,並守衛關中永興軍路的安全,涇原路副都部署改由萊州團練使葛懷敏接任。葛懷敏是王德用的姻親,王德用在樞府他被解了兵權,此時複用。到涇原路上任的時候,葛懷敏舉闢尹洙爲涇原經略司判官。

沿邊四路,只有秦鳳路因爲打了勝仗,人員沒有改動。

此時從夏守贇的陝西路都部署到各路副部署,全部用武將,皆因範雍在延州的表現過於拙劣。緊接着,除徐平外,命其他三路的經略使封還便宜行事詔書,解了文官帥臣的便宜行事之權,這才重新任命了陝西沿邊各路的經略使。

韓琦出任涇原路經略使兼都部署,同時舉薦范仲淹爲鄜延路經略使兼都部署,在嶺南的王沿因爲戰功卓著,被任爲環慶路經略使兼都部署。

三人上任,按照徐平等人當年出任的規矩,朝廷要求他們以職換武,遭到范仲淹的強烈反對。韓琦和王沿等人雖然沒有上書,心中其實也不滿,最終朝廷妥協,讓沿邊四路帥臣換回文資。徐平因爲軍功,忠武節度使換文明殿學士,重回文臣序列。

詔書送到定西城,徐平嚇了一跳。他來西北之前爲樞密直學士,再升最多也就是閣學士而已,這次不但跳過了閣學士,還直接升到了殿學士之首。此時的殿學士一階有文明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和學士、端明殿學士,基本都爲優待老臣或者宰相、執政離職外任時的加官,再一個資格就是軍功。文明殿學士在太平興國五年由端明殿學士改來,序位在樞密副使之下,資政殿大學士和翰林學士之上。此時的殿學士高低以殿來分,並不是加個大字就高一等的。明道二年復置了端明殿學士,位於資政殿學士之下。

諸殿學士例帶“恩例並同執政”,稱“註腳學士”,偶有例外的則稱“無註腳”。職本來就不同於官和差遣,皇帝的意見更重一些,趙禎把最高的殿學士都授給徐平了,不會不帶註腳。徐平在三十一歲這一年,終於獲得了宰執待遇,差遣比不了三十任宰執的寇準,但官和職卻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

接了詔書,徐平看着前來傳詔的石全彬,愣了很久,才道:“恩德太重,我如何敢接?”

石全彬笑道:“經略,職是君恩,非官和差遣相比,可沒有封還詔書一說。”

怎麼可能沒有?不過職確實與官和差遣不同,除了虛無飄渺的備顧問外,沒有任何職掌,如果封還詔書,就是明擺着對朝廷不滿了。

徐平終於還是嘆了一口氣:“君恩太重,我有些承受不起啊——”

石全彬上前一步道:“經略,我們借一步說話。”

看來石全彬還帶了趙禎的話,徐平把他讓到自己的書房,道:“這裡只有你我二人,有什麼話你直說就是。莫不是朝中艱難,想讓我這裡再建些軍功?”

石全彬看了看窗外,壓低聲音道:“雖不中,亦不遠矣。自昊賊叛宋,陝西各路與黨項接戰以來,惟有經略這裡的秦鳳路,沒有任何敗績,還有一場大勝。若是沒有你這一場勝仗鼓舞,朝中現在必然亂成一團。你在秦鳳路改革軍制,整訓部伍,都有詳細奏章送到朝廷,官家每次都仔細觀看,有的甚至能夠背出來。依着官家的意思,你在秦鳳路所爲甚有成效,不如推而廣之,其他幾路照做。不過,似你這裡行事,三衙便就從此可有可無,那些軍中將門,從些只能跟其他軍官一起整訓、學習,再沒有半分優勢。你想一想,他們會如何評論秦鳳路這裡?僅僅三都川一仗,是遠遠不夠的。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禁軍精銳全部集中於環慶、鄜延兩路,而涇原路和秦鳳這裡,京城來的禁軍極少?”

鄜延路的趙振是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環慶路的劉興則是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他們在那裡,表示這“上四軍”的主力也在那裡。而涇原和秦鳳路,則以駐泊禁軍爲主,各有萬把人的京城禁軍。這種佈置,已經說明了朝廷的態度。

實話講,京城禁軍精銳確實戰力強勁,以單兵戰力論,他們幾乎就是這個時代最強的戰兵了。三川口元昊大勝,但卻是以更多的人員損失爲代價,歷史上從那一戰後,他基本都是避開以“上四軍”爲代表的禁軍精銳,再也沒有跟成建制的京城禁軍碰撞過。但是這些強兵勁卒,卻被用在了結硬寨打呆仗,掃蕩不成氣候的蕃部上。

要打仗,首先要確定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是攻城掠地,還是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爲主?中原王朝被遊牧民族打得狼狽,一般都是在消極防禦,死守一座座城池,把精銳兵力逐漸耗光。一旦集中力量打出去,反而能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掃草原大漠。中原地區一座城就代表着方圓數百里的人口和物資,城池自然重要,但把這種經驗用到對外戰爭,就不得其法了。宋朝更進一步,從每城必守延伸到每寨每堡必守,兵力分散,使本來有優勢的軍事力量在每一個局部都處於劣勢,被動挨打。

趙禎需要秦鳳路的戰功來支持徐平,他的統治基礎是禁軍,不可能把禁軍的將領得罪光了,那樣他在皇宮裡都坐不住。看好徐平,也得徐平自己去爭取。

思索良久,徐平對石全彬道:“這些日子,昊賊坐鎮卓羅和南,欲要重施破金明寨的故伎,派人詐降混入榆中縣。我已經得到消息,不破榆中城昊賊不會渡黃河,而榆中城一失則攻守易勢,這麼大餌我怕魚吞了把自己拽到河裡去,不敢把榆中城送出去引誘番賊。本來想的,向後拖一拖,看能不能引党項派軍試探性地進攻駐蘭州。到時一口吞掉,雖然昊賊必然北竄,動不了他,但這樣一場勝仗總是對朝廷有個交待。現在看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要讓官家安心,只有主動出擊,去動一動昊賊了。”

石全彬道:“如此做,有風險沒有?千萬不要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那你在秦鳳路也就不好過了。番賊狡詐,切不可以掉以輕心!”

“本來按照年前定的,入春以後我軍要主動出擊,進行春狩,破滅党項族帳,搶奪他們的牛羊,現在不過提早開始而已。現在已是初春,党項無力再戰,昊賊身邊並沒有多少兵馬。我們主動渡黃河,雖然抓不住他,總能嚇他一嚇,春狩也順利許多。”

石全彬道:“既然昊賊身邊的兵力不足,那爲何不乾脆把他抓住?若是立此大功——”

徐平不由大笑,搖着手道:“行軍打仗,豈會如此兒戲?你以後昊賊會跟劉、石二帥一樣,帶着親兵上來拼殺?他身邊三千鐵騎,就是保他的命用的,怎麼也攔不住。想要在戰陣上捉住他,要麼上天相助,要麼有足夠的兵力四面合圍。我滿打滿算也只能湊出五萬兵來,去對党項三萬軍,能打贏就算不錯,怎麼可能圍得起來!”

石全彬嘆了口氣:“如此說來,着實是可惜了。若是我此來能把昊賊解回去,那可是天大的功勞,朝中也再沒有人對你說三道四了。”

宋軍動不動主將戰沒被俘,那一是要他們帶兵上陣衝殺,二是身邊沒有親兵衛隊,被盯上很容易出事。有幾支軍隊會這樣打仗的?過了黃河,就不再是大山連綿的地形,不是堵住幾個關鍵節點就能圍死敵人的。十則圍之,沒有地形相助,很難打出三都川之戰的效果。廣袤的平原作戰,城池、關隘的作用降低,軍隊的機動能力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騎兵最大的意義是大幅提高了軍隊的機動能力,不管是戰場上迅速調整攻擊方向的機動,還是戰役範圍內突襲重要地點、改變戰場的長途機動,都足以影響戰爭結果。來去如風四個字,準確說出了騎兵作戰的特點。與之相比,重騎兵的衝鋒陷陣就不那麼重要了。

徐平現在手上馬並不缺,但與元昊身邊相比還是遠遠不如。

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55章 攻城(下)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46章 外戚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43章 重逢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46章 收割機第35章 三輪車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9章 匪訊(上)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66章 初戰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5章 對抗第51章 大典(下)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章 歲除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39章 兄弟夜話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1章 德政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48章 風波第238章 做事難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88章 開戰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55章 左右虞侯第56章 國柄第81章 試探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24章 大動作第15章 軍改第75章 僵局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209章 階下囚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21章 煙花第24章 賭鬥第40章 出人意料第44章 增兵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67章 獵犬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204章 換相(下)第91章 大勢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72章 夜襲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66章 文臣武將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36章 釀酒第92章 收權第25章 對決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51章 抓捕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63章 兩府議事
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55章 攻城(下)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46章 外戚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77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43章 重逢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46章 收割機第35章 三輪車第2章 以鹽制蕃羌第19章 匪訊(上)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62章 這有何難?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41章 購置新宅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66章 初戰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5章 對抗第51章 大典(下)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65章 呂夷簡的條件第5章 歲除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39章 兄弟夜話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11章 德政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48章 風波第238章 做事難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32章 位極人臣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88章 開戰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55章 左右虞侯第56章 國柄第81章 試探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24章 大動作第15章 軍改第75章 僵局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209章 階下囚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7章 西南邊事第121章 煙花第24章 賭鬥第40章 出人意料第44章 增兵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67章 獵犬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204章 換相(下)第91章 大勢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72章 夜襲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66章 文臣武將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36章 釀酒第92章 收權第25章 對決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51章 抓捕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301章 抑制清流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63章 兩府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