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

“自條例編修所建立衙門以來,賴衙門裡的官員同心協力,編出了新條例,現在試行也有些日子了,效果還算讓人滿意。”徐平儘量用平緩的語調說道,“現在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積壓多年的賬籍需要整理。這事本來也不難,但因爲要按照新條例做,所有的人都是生手,急切間做不來,事情就有些難辦了。”

曾公亮道:“三司掌管天下錢糧,事情自然難辦。副使叫我們來,有什麼事情儘管明說就好,只要能幫得上忙,下官等自然不遺餘力!”

“嗯,你們能夠這樣想就好。是這樣,條例編修所裡最早的人員,劉沆到了鹽鐵司任判官,王拱辰去了東明縣管營田務,現在除了三司的一些官員,所裡沒有日常值守的官員了。最近要從館閣調一些人過來,我左右思量,你們幾位是最合適的。今天叫你們來,就是想問一問,把你們調到編修所裡來,願意不願意?”

聽了徐平的話,葉清臣笑道:“副使要調我們來,只管上奏讓政事堂下敕命即可,又何必問我們?微臣等都是爲朝廷做事,又哪裡會不聽調宣!”

“話不是這樣說,最近三司裡面諸事繁忙,官員調到這裡,跟在別的衙門比可就沒有閒暇時間了。雖然也有些功績,但不是所有的官員都願意過來的。我不想勉強人,所以一定要問過你們,願意來了,來了之後那便要安心做事。”

葉清臣、曾公亮、高若訥和嵇穎四人對視一眼,一起拱手道:“任憑副使調遣!”

“好!既然你們無異議,我便這就給中書上申狀!”徐平說着,隨手拿起筆來把桌子上的文書空出名字的地方填上。“你們館閣的職事依然留着,編修所有事便就到這裡來當值。隸三司條例編修所,每月給錢十千,任滿一年減磨勘半年。”

在申狀上寫完幾人的名字,徐平擡起頭來看幾個人都面有喜色,又道:“這些是不具文的待遇,你們每月只管領錢,任滿我自會移文審官院,不要出去宣揚。”

四人一起應諾。

每月十貫錢倒還罷了,開封城的消費水平,不過是到好一點的酒樓飲宴一次,幹一年減磨勘半年可是不小的實惠,這相當於超資遷官了。

按磨勘制度,官員任滿按序遷官,侍從官、有出身的和有軍功的官員是雙轉。這些人都是進士出身,享受超資雙遷的待遇,再加上編修所的減磨勘,一任相當於超遷四階,這對下級官員是相當吸引人的。

當然,像徐平這樣,把侍從、有進士出身和有軍功這幾項條件集於一身的,滿朝文武就他一人,而且馬上就到磨勘停止的官階,這待遇就沒什吸引力了。徐家又人丁凋零,等到任滿遷官,徐平只能回授給徐正,一切都便宜老爹了。

封好申狀,徐平叫進雜吏來,讓立即送到政事堂。調人的事情他早已經跟宰執們講好,缺的只是具體名單,現在就算是定下來了。

把這一切做完,徐平才讓雜吏取了凳子來,讓幾人一起坐了。

衆人落座,徐平對鄭戩道:“今日叫你來,是因爲往年的賬籍不但要重新造冊,還要一一勾校。這件事情我已經跟寇省主講好,由鹽鐵司勾院來做,其他兩司的勾院就不參與了。你那裡最近的事務繁多,人手不足,便借用編修所的人。”

鄭戩拱手:“屬下聽憑副使吩咐。”

“勾校賬籍,雖然三司歷年都做,公吏們也是熟手,但是效果如何卻讓人信不過。你們都是在地方上任過通判和知縣的人,別的不說,就如今年要造的閏年錄,地方州縣大多都是照抄往年賬籍,造冊上來三司照錄。不是三司不追究,是因爲三司也分辨不出賬籍上的數字是不是新的,不照錄又如何?此次編修所不但要把以往的賬籍造冊,還要讓做這件事的官員公吏都學會,怎麼分辨這些數字的真假。”

鄭戩道:“這如何分辨?若是勾院覺得可疑,便着人下到州縣稽查,三司可沒有那麼多人手。若是讓地方自查,那不又是白費功夫!”

徐平笑道:“不用下去稽查,數字自然會說話。雖然不一定百分百真切,但把絕大部分的情弊抓出來,卻不是問題。”

“副使說笑,數字如何會說話?縱然有的地方官員確實蠢笨無比,報上來的數字顯失情理,但也只能去書切責,讓他們重新造冊上來,難道還能從數字裡看出這些來?”

鄭戩主管鹽鐵司勾院也有些日子了,每天做的就是查賬的事,當然他也有勁頭幹這個。但對着那些數字,天天看的頭暈眼花,也沒見他們說出什麼道理來。

徐平看看鄭戩,又看看其餘人,道:“這就是爲什麼我從司天監裡調人來,要讓那些數字開口說話,要靠他們想辦法。天地之間,凡事皆有一定的道理在,如果不是按照事實造冊,做事的官員再小心,數字也不合道理。只是我們平常人,很難把握住這道理,只有那些天天研究數字的算學專精之人,才能把這數字之中隱含的道理找出來。”

鄭戩不停地搖頭:“副使爲人做事屬下是佩服的,但把算學說得如此玄乎,我卻是不相信。陰陽八卦,六壬遁甲之學我在館閣也學過,實話說,做不到這種事。”

“哈哈,這跟六壬遁甲沒關係,只與算學有關。此事自有我去和司天監來的幾人去做,整理一些算表出來,到時勾賬人員只管按表計算就好。不過,這些算表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卻要求你們明白,這也接下來的一兩個月考校你們的時候。”

鄭戩看了看旁邊的嵇穎幾個人,沒有再說話。在心裡他還是不相信的,什麼數字會說話,難道看着數字就能看出哪個造假來?這種事情從來沒聽說過。

徐平也不往深裡解釋,等到理出一套統計體系來,他們自然會明白。按說以現在三司管理範圍之廣,每年處理的數據之龐大,迫切需要統計學的知識。但實際上現在的官員根本沒有這個概念,哪怕在某些方便不自覺得使用了,也沒有從理論上系統地梳理。這個年代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明明已經有需求,但在理論和技術上就是踏不出關鍵的那一步去。

對這個時代瞭解地越多,徐平越有一種錯位的感覺。

與前代不同,經過晚唐五代一百多年的戰亂,整個社會的各種自治組織,如鄉村的豪門氏族,都已經蕩然無存,城市也隨着商業的發展而發展壯大。與此相適應,官府跟前代也不同,變得什麼都管,恨不得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納入直接管治之下。

但官僚制度卻沒有跟着向這方便轉化,尤其是文人士大夫,不管社會面貌的千差成別,總想着回覆他們理想中的政治制度。一撥想着三皇五帝的大同之世,另一撥想着大唐盛世,特別是後一種思潮,聲音最大。在他們眼裡,現在是承五代亂世之制度,是不正常的,只有恢復到盛唐的三省六部制纔是完美的。

他們的理由成千上萬,但就是沒有一條適應時代的發展向前看。

被不時提起的冗官冗吏便是這種思潮的附屬物,之所以說多說冗,主要的就是跟前朝特別是唐朝比。卻不想現在官府管的很多事情唐朝是不管的,現在制度既不允許勢力龐大的地方政治實體出現,也不允許能夠威脅到官方的經濟實體出現。

此時全國文武官員,不過一萬多人,依徐平前世的眼光來看,這個數字實在是少得可憐,哪裡還有裁減的空間。要裁減官員,就必然要把一些事權推出去,用他前世的時髦點的話說,就是削減政府職能,要讓社會承擔更多責任。

邊疆的後勤供應,便就是這樣被推給商賈的,結果把陝西路搞成一處大泥潭,基本失去了支撐大規模戰爭的能力。現在與西夏的戰爭還沒開打,徐平雖然記不得歷史上戰爭開始的時間,但有范仲淹和韓琦的仕途這兩個風向標,知道肯定還要有幾年。這個時候徐平已經看出來,依現在陝西路的情況,如果沒有大的改變,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的戰爭。不管朝廷投入多少錢,沒有制度上的改變,在陝西路打仗都是死路一條。只要戰爭持續上幾年,不等打敗敵人,那裡的百姓就先要造反了。

朝廷官方都組織不起來的戰爭後勤,靠商賈怎麼可能解決?不把陝西路本地的百姓逼到生死邊緣,對商賈來說就沒有從外地向那裡運輸糧草的必要,商業利益就是如此。

徐平現在做的,就是要把這整個財政系統理清楚,不能再是一筆糊塗賬。只有把這筆賬算清楚了,才能讓朝廷上下知道錢該向哪裡投,沒有明確的目標,多少錢都打水漂。

看看外面的天色,徐平起身道:“今天衙門裡沒有什麼事務,晚上便出去聚一聚。我與王拱辰在城北開了一處小食肆,夜晚那裡還不錯,只是少歌舞而已。”

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98章 夜襲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73章 田二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1章 同年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5章 和尚契嵩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87章 攻防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04章 學生第236章 堵截第188章 開戰第61章 轉機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2章 新場務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2章 煙花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254章 出路第298章 夜襲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80章 花開富貴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11章 李覯第54章 將要離去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8章 父母妻小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38章 青苗貸第77章 你倒黴第48章 風波第70章 風波起第2章 準備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68章 別有出路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55章 利用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57章 清場第295章 強兵策第48章 做假貨的第72章 底氣第44章 細鹽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68章 大新聞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15章 開戰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258章 拆借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252章 驚夢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3章 誥命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76章 增兵第26章 餘波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5章 京城故事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4章 富貴田園第70章 風波起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54章 出路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
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84章 蓄勢待發第298章 夜襲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下)第73章 田二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312章 你們去偷襲第21章 同年第64章 不同的生產方式第5章 和尚契嵩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87章 攻防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104章 學生第236章 堵截第188章 開戰第61章 轉機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62章 新場務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2章 煙花第37章 月夜雜談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254章 出路第298章 夜襲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7章 卿非別人可比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80章 花開富貴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111章 李覯第54章 將要離去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18章 父母妻小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38章 青苗貸第77章 你倒黴第48章 風波第70章 風波起第2章 準備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68章 別有出路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79章 後苑飲宴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55章 利用第322章 我們一起講道理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57章 清場第295章 強兵策第48章 做假貨的第72章 底氣第44章 細鹽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68章 大新聞第191章 梁園雖好第115章 開戰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258章 拆借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252章 驚夢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23章 誥命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76章 增兵第26章 餘波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88章 以何處爲準?第98章 三人成虎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45章 京城故事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4章 富貴田園第70章 風波起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82章 再起風雲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230章 衆矢之的第122章 烈火燒城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254章 出路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