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原則

作爲經常跟農村的各種農機合作社、經濟作物種植合作社打交道的基層人員,徐平曾經受過合作社理論和歷史的培訓,這些內容大多還能記得。

徐平前世,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合作社組織,第一的印度全國合作社聯盟有一億七千萬人,第二的中國供銷合作總社有一億六千萬人,第三的美國全國合作社商業協會有一億五千萬人。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一個商業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佔了前三名。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小農業生產者和小手工業者天生在商業大潮面前顯得太過脆弱,不讓他們通過這種形式自保,他們就要拿起武器來爭取自己生存的權利。

有前一世的知識,徐平必然要針對商品經濟的衝擊採取必要的措施,不然就是不負責任的,會好心辦壞事,搞不好還會成爲這個世界的惡魔。

如同公司是爲商業資本量身定做的一樣,合作社就是爲小生產者量身定做的,只有這兩者協調發展,才能把商業經濟對社會的破壞減到最小。徐平開了一個閘門,引出了商品經濟的洪水,便就要再築一道堤壩,讓洪水不要到處肆虐。

前世自發組織起來的合作社,大多都是消費合作社,窮人團結起來共渡難關。後來消費合作社慢慢向生產經營型合作社演化,美國的供銷合作社,德國的信用合作社都是這其中的典型。而亞洲的合作社,包括中國在內,都更加具有官方的色彩。

徐平現在要做,自然是從生產型的合作社入手,一個是童七郎的窯場,另一個則是蔣大有家的租戶。讓那些僱工和農戶組織起來,抵抗不知預知的風險。

夜色已經深了,涼風從窗戶吹進來,帶走了一天的炎熱。

徐平提起筆來,寫了給趙諴的回信。建議他不管是對小鐵錢,還是民間貿易的繁榮都採取謹慎的態度,寧可慢一點等一等,不要惹出亂子,留下後患。特別是要留意偏遠的山區農村,眼睛不要只盯着州城縣城,亂子總是從不關注的角落先起來的。

寫罷回信,徐平還覺得意猶未盡,重攤開一張紙,開始列合作社的原則。

大略說起來,合作社與公司等商業組織區分開來大致的原則無非幾條。第一是自願的原則,入社自願,不允許設置門檻,不能夠成爲任何人把持盈利的工具。退社自由,不能用任何藉口阻止參社的人退社。第二是平等和民主的原則,參社成員的地位平等,管理起來一人一票,不得用入股資金、能力高低以及入社時間等等理由製造事實上的不平等,權利不能用任何理由向少數人集中。第三是合作社收入的分配方式要合理,不能按股金分配,也不能按勞分配,儘量地遵循公平的原則。合作社本就是互助合作的組織,不能用來體現收入差距,而應該儘量體現互助的性質。歷史上的消費合作社是按照成員的交易額分配盈餘的,後來的各種合作社分配形式則更加複雜。

寫完,徐平把筆放下,長出了一口氣。

到今天,自己所規劃的對這個時代的經濟改革路線才基本有了輪廓。這些想法雖然不一定圓滿,但大的原則應該是不會錯的。只要在實行的時候慢慢改進,總能夠讓新的事物慢慢浸染到這個世界,形成一個新的社會。

第二天一大早,徐平洗漱罷了,踏出房門到了院子裡,看着東方的朝腰伸了一個懶腰。還是在地方上的日子自由自在,哪裡像在京城的時候,每天半夜就要起牀去上早朝,不管颳風下雨都沒人停的時候。也不知道那些賴在京城的大臣們到底是圖個什麼,一二十年這樣過下來他們就沒個煩的時候?

反正徐平是想不通,什麼動力能讓人那樣起早貪黑的?

劉小乙取了早飯來給徐平吃了,收拾罷問道:“郡侯,今天不去黃河邊了,不知有沒有其他的吩咐?”

“沒有了,怎麼你有什麼事情?”

“我是沒有,不過天剛亮的時候起,李通判便就過來看過,像是有事要找郡侯。”

“哦,那你讓他再一等一等吧,我還有事情要做。對了,讓他中午的時候過來。”

劉小乙應諾,出了門去。

徐平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拿出昨晚自己列的內容,重新仔細思考。

李參能在這個時候提出青苗貸,而且自己再沒聽說其他有官員討論過,可見很可能他就是歷史上啓迪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是庸才。徐平要珍惜這次機會,有這樣一個人去推得自己的想法,是不容易遇到的。

偶爾有一些奇思妙想很正常,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時候。但把這些想法真正推行下去,變成切實可行的政策,可不是什麼人都能辦到的。李參有這個能力,徐平便想盡量跟他把自己的思路說清楚,爭取到他從內心深處的支持,借用他的力量把自己的想法真正推行下去,積累寶貴的經驗。

有了合適的人才配合自己的想法,這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但越是跟這樣的人談話,越是要儘量想得周全。他們的心裡自有溝壑,不會輕易就接受別人的理論,哪怕面上不說,心裡也會有疑慮。而一旦心裡猶豫,就難免做事不盡心盡力,就會打折扣。

徐平必須保證向李參把自己的想法說明白,說透徹,還得保證讓他接受,心甘情願地推行下去。因爲接下來的時間,徐平不可能在孟州這裡盯着。

合作社具體要怎麼做徐平可以不用說得太清楚,李參有那個能力把政策細化,但他一定要把基本的原則講清楚,讓李參知道要把握住什麼。

第95章 遷隆峒第72章 夜襲第4章 馬政第75章 弒父第157章 清場第113章 教閱第235章 天機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19章 理通事順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5章 分工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6章 龍門酒家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83章 炸城門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31章 造紙第30章 烈士暮年第61章 裂痕第3章 人之將去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84章 新軍第304章 話從前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29章 新場務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55章 左右虞侯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55章 合作社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205章 蛻變第73章 田二第236章 狂徒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98章 定策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10章 小大人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42章 交涉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42章 動盪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13章 教閱第7章 第一權臣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30章 約定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3章 盡頭牙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2章 虛開中路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27章 超市第58章 夜戰(中)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77章 交涉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99章 外任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1章 黃白朮
第95章 遷隆峒第72章 夜襲第4章 馬政第75章 弒父第157章 清場第113章 教閱第235章 天機第59章 致太平(一)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19章 理通事順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15章 分工第193章 一攻一守第26章 龍門酒家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9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83章 炸城門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31章 造紙第30章 烈士暮年第61章 裂痕第3章 人之將去第28章 出使歸來第284章 新軍第304章 話從前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39章 柳三變求官第100章 儒者之僞第129章 新場務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222章 恩歸於上第115章 詩文精進第55章 左右虞侯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55章 合作社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205章 蛻變第73章 田二第236章 狂徒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98章 定策第128章 有什麼訣竅?第110章 小大人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42章 交涉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42章 動盪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說一下最近情況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113章 教閱第7章 第一權臣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303章 我們如此做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30章 約定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3章 盡頭牙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89章 你們要做點善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52章 虛開中路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227章 超市第58章 夜戰(中)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77章 交涉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199章 外任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1章 黃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