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

今日大朝,之後就是年假了,大家各自回家過年。

散朝之後,趙禎命把徐平在天章閣的奏對榜於朝堂,許百官議論。

歐陽修和蔡襄立在榜下,看到徐平論朋黨的一節。“士大夫自爲一黨,黨中有友無朋。”

蔡襄指着對歐陽修道:“永叔,相公此論可是與你日常所議不合。”

歐陽修籠起袖子,小聲嘟囔:“議不合,自然以相公爲是。我自改之,只是不知相公此論到底何意。同門爲朋,同志爲友,士大夫當只有一志麼?”

回朝的司馬光恰巧經過,嘆了一口氣,對兩人道:“相公欲一道德也。”

說完,一揚袖子,大踏步地走了。

“一道德?”歐陽修和蔡對視一眼,有些明白了榜文的中心思想。一系列將要舉行的行政措施,其實不那麼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提意見,只要是正確的徐平都會接納。

徐平跟趙禎的長篇大論,核心其實就是在士大夫中一道德。用他前世的話講,是讓士大夫集團成爲一個組織不緊密,但思想統一的執政黨。

Wωω. Tтkan. ¢ 〇

這樣一個類政黨,歷史上的王安石曾經努力過。他創立新學,改革科舉,根本目的不是做當世大儒,而是在士大夫中一道德,大家有同樣的政治思想。王安石一道德,反對者同樣一道德,結果就是新舊兩黨對立。不是隻有西方泊來的黨纔是黨,北宋中期出現的新舊兩黨,實際上已經不同於以前的黨爭。他們各有明確的政治思想,政治綱領,只是在組織上不如後世的黨嚴密罷了。或者說他們沒有明確的組織,也沒有明確的領袖。

黨之所以成爲黨,核心是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路線,而不是組織形式。不是非要像歐美那樣的黨才成其他爲黨,宋朝的黨有自己的特點,思想比較統一,組織比較鬆散。

王安石立新黨之失,之一在於思想過於龐雜,上到天理循環,下到人之性情,幾乎無所不包。如果要在天下一道德,這樣無所不包的思想是必要的,比如徐平前世的無產階級政黨,從社會發展到科學技術,從人到宇宙,涉及到一切的知識。這是鬥爭的需要,在每一個方向跟資產階級進行鬥爭。但僅在政治中一道德,其實不需要涉及到這些。

僅及政治,就把政治思想統一好了。思想統一了,一切政治行爲就有了依據。

因爲要舉行滿朝文武的大討論,旁邊有書吏抄寫。不印刷發給每一個人,而是榜於朝堂讓衆人傳抄,是要保證這裡惟一一份的正確性。除了這裡榜文上寫的,哪個上的奏章裡論到了榜文中沒有的,哪個自己負責。這是要保證嚴肅性,不要生髮太多,什麼都論。

歐陽修和蔡襄各自領了,拿着出了皇城。正是過年大假的第一天,商量一番,兩人一起到徐平和王拱辰的銀鋪去飲酒。

到了鋪子,正看到徐平關於官員私財的論述,歐陽修擡起頭道:“依相公所說,爲官不得有私財。那這處鋪子怎麼辦?莫不是就此賣了?”

蔡襄拉歐陽修一把:“你看明白再論!走,不要看了,飲酒!”

找位子坐下,把剩下的看完,才完整看白徐平的意思。官員不得有私產,指的是不得在治下有私產,這是一直就強調的,並沒有什麼不同。此時加的,是待制以上在朝爲官的官員,如果在京城有私產,則在京爲官時間,產業所有的收入沒收。朝廷不收,則由皇帝下詔賜給你。既然是賜的,隨時可以奪。

沒收產業所得,不是沒收產業,產業還是你的,只是這幾年的收入沒收。隨之而來的就是朝廷會派人監察,官員的產業要支付這些監察人員的成本。

這個年代,不用擔心有錢人不願意,一氣之下跑到別的國家去怎麼辦。印出來的錢帶走沒用,產業帶不走,人走了實際影響很小。朝廷可以把整個會計系統、銀行系統全部抓在自己手裡,所有權和經營權隨時可收可放,調節社會的剝削烈度。

徐平這樣做,主要目的不是爲了防範待制以上的官員,怕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影響國家的政策。對於自己人,這樣日防夜防,會讓組織離心離德的。有這樣的行來,或者是有這樣的嫌疑,自有臺諫系統,把人趕走就是。還是那句話,要論跡不論心。

這樣做的目的,是向待制以下的官員表態,確立待制以上官員的地位和權威。他們這些人可以不計私利,以下的官員當以此爲表率,堅定大家的政治立場。

官員有職、官和差遣,看起來系統複雜,有時候讓人摸不着頭腦,確實也一直有人要求改掉,認爲官銜和職任應該相付。徐平堅持不改,只是同意重新理一理官的系統,把與差遣混淆的地方改掉。不是徐平頑固,而是這真地改不了,強行改,也會變一個面目回來。

簡單地說,官員有這三樣,是由政治結構決定的,並不是什麼前朝遺留,習慣成了自然。職以待文學之先,其實徐平自己的文學不怎麼樣,但是他從邕州回來一直帶職。職真正的用意,其實跟文學無關,是來別士大夫的,是不是真正執政集團的一員。官員只有帶上了職,才成其爲士大夫,是清要,是有普通官員之外的紀律要求的。帶職和革職,以及職的升降,是對官員提拔和處分的一部分。小官帶職,一樣也以任關鍵差遣。

士大夫要自成一黨,帶不帶職,就決定了是不是屬於這一黨中的一員。哪怕沒有徐平這樣明確,事實也是這樣,所以歷史上的元豐改制,改完也要回到這樣一個系統中來。

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一句籠絡人心的口號,而是政治原則,是要落實到政治結構中,貫徹到政治行爲當中的。官制是政治結構中的一部分,不是獨立的。

官決定了官員的收入,享受什麼待遇,是與職級有關的。差遣是具體做的事情,一直有人抱怨太亂,特別是與前朝的官制比起來雜亂無章。亂是正常的,因爲以前沒有哪一個政權跟宋朝這樣,管到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如此不能夠適應。

與徐平前世類比,職其實就是黨內職務,官就是你是什麼級別,差遣是實任職務。這個年代的各種使,各種提點差遣,其實就是徐平前世的各種長,各種主任。比如他的前世縣黨委委員、正科級、農機站長,對應的就是這個年代的職、官、差遣系統。

只是宋朝是黨政合一,沒有跟行政分開的士大夫組織結構,士大夫就是政治結構中掌權的人員。這樣的結構,是因爲政權本身是調和性的政權,不是專政政權。不需要再把士大夫單獨成立一個黨,用來代表某一階級的利益,確保政權的專政性質。

把階級理論中哲學基礎的否定之否定用三生萬物換掉,作爲意識形態,士大夫集團就成了執政黨,而不是革命黨。作爲執政黨,不需要單獨出來確保專政,因爲這種意識形態之下沒有專政,而是調和。

沒有徐平,不來做這種改造,而是正常發展到王安石變法,出現新舊兩黨,那麼條件合適就會出現資產階級形態的政權。沒有巨大的外部威脅,軍隊能徹底掌控,社會上出現一個資本家階層,官營事業慢慢向社會轉移,宋朝就成了資本主義國家。

爲了創造一個新社會,我們把舊社會的一切埋葬,除了吃喝玩樂,每一項都帶上了落後愚昧的帽子,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歷史發展到了北宋這個時期,從意識形態,到政治的本身,已經具備了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條件,只是生產力和社會經濟條件達不到。生產和經濟條件達到了,會自然過渡到西歐最早的資主義。只是可能會出現的,要麼是皇帝專權的君主立憲制,要麼是強國家元首的兩黨制。

否定之否定的階級理論哲學,在東方沒有表現出來。日本走到資本主義,靠的是羣臣一起改造,強行實行工業化。最後虛君,不過是歷史上的幕府而已。

歐洲進入資本主義,國內暴動不斷,不知多少國王被送上斷臺頭,多少封建領主被砍了腦代。與其說是體現的否定之否定的階級革命,不如說是從家天下的封建制走向私天下或者公天下的大一統。這個過程,類比的應該是中國從戰國封建走向大一統的過程。

中國歷史,實際上沒有奴隸社會變成封建社會造成的大動盪,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完成的。而且中國歷史上,奴隸制國家的特質並不突出。

在思想和政治上,中國在中唐至北宋中期這個歷史階段,已經具備了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新舊兩黨已經具有了資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因爲新舊兩黨黨爭,隨之而來的君權加強,是因爲中國的歷史傳統,要求在階級鬥爭,皇帝要獨立出來,不被掌控,以確保整個政權的調和性質。

歐陽修的疑惑,就是在他朋黨論的思想中,已經有了兩黨制和多黨制的覺悟,卻被徐平一腳踢進了一黨執政中。

第75章 弒父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258章 拆借第297章 大政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49章 串連第71章 北巡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59章 分歧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88章 改制第3章 盡頭牙第41章 亂局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45章 追來了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6章 煤球爐第31章 端午(下)第15章 閒事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34章 同年歡宴第69章 失意者第77章 賬目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66章 金光洞第113章 教閱第180章 轉機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65章 名將第7章 我做好人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7章 新的產業第58章 軍政結合第55章 利用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51章 抓捕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47章 破綻第22章 清路第95章 遷隆峒第118章 突圍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96章 移風易俗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53章 攻城(上)第115章 奇觀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231章 購物券第165章 版權費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3章 誥命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5章 報恩第58章 仙人跳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47章 帶毒的餌第7章 貴人相助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3章 又想錯了第51章 大典(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69章 國子監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1章 潑皮第128章 優遷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72章 提綱挈領
第75章 弒父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56章 緊急措施第307章 來了就要打仗第258章 拆借第297章 大政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49章 串連第71章 北巡第133章 無妄之災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59章 分歧第119章 斷尾求生第88章 改制第3章 盡頭牙第41章 亂局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45章 追來了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6章 煤球爐第31章 端午(下)第15章 閒事第124章飛來橫財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169章 大塊吃肉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34章 同年歡宴第69章 失意者第77章 賬目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66章 金光洞第113章 教閱第180章 轉機第46章 我們只收錢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65章 名將第7章 我做好人第127章 這屆言官不行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17章 新的產業第58章 軍政結合第55章 利用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51章 抓捕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47章 破綻第22章 清路第95章 遷隆峒第118章 突圍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70章 曲線挽留第96章 移風易俗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53章 攻城(上)第115章 奇觀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231章 購物券第165章 版權費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82章 水淹三軍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23章 誥命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5章 報恩第58章 仙人跳第190章 新的機遇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47章 帶毒的餌第7章 貴人相助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23章 又想錯了第51章 大典(下)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69章 國子監第83章 無一石糧入陝西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1章 潑皮第128章 優遷第205章 夫妻對話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34章 都不可行第124章 誰願意掃垃圾第172章 提綱挈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