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綠影亭

今年格外的熱,一進入三月就酷暑難當。不要說人,就是當地的草木也有些措手不及,花一開就迫不及待地謝,葉子瘋狂得長,這個春天紅瘦綠肥。

太陽落下山去了,留下的暑氣依然在地面蒸騰,山上吹來陣陣涼風,與地面的暑氣糾纏在一起,給人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徐平陪着石全彬,帶了譚虎和兩個隨身兵士來到山下的鎮子裡。

還沒到雨季,穿鎮而過的如和水溫順得如同哪家的小娘子,不急不徐地流着,清澈見底。移來的楊柳已經枝繁葉茂,柳枝在水面上輕輕飄蕩,享受着水面上的清涼。路邊的芭蕉和木棉躲過了白天的酷熱,正恢復着精神。

石全彬看着街面上越來越多的人流,讚歎道:“沒想到嶺南也有這樣繁華的地方。來之前官家還向我提起,前幾年年年都人提議把如和縣撤併掉,怎麼今年不但沒人提了,隱隱還有把這裡看成嶺南大縣的意思。讓我來看看,是不是真像嶺南官員說得那麼熱鬧。”

徐平道:“這有什麼稀奇?縣裡多了幾千人,戶口翻了一倍不止,再加上來往的客商,可不就熱鬧起來。”

石全彬點頭,不停地左看右看。

縣的分級基本是按戶口,照規矩三年五年要統計一次,決定縣是升格還是降格。實際執行起來哪有那麼嚴格,版籍戶口一二十年不變的地方也不少,無非是官吏由於種種原因,每次照抄舊籍罷了。如和這裡是人口變化太快,段方根本來不及整理,只好等他離任時一起統計好,作爲自己政績的依據。

不知不覺到了一處酒樓前,徐平道:“閣長,就在這裡爲你接風如何?”

石全彬看這酒樓,前面是兩層竹木樓,門外結着綵樓,綵樓後邊坐着兩排女妓。嶺南天氣炎熱,女妓的衣衫輕薄,傍晚昏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更添誘惑。大門上面一塊大匾:“仁和樓”。

石全彬點頭:“這酒樓倒還氣派,有些京城的樣子。”

徐平忍不住笑:“閣長不知道,附近土人叫這處小鎮‘嶺南小開封’,恨不得樣樣東西都跟京城攀上關係。這處酒樓是邕州官府辦的,取的正是開封正店‘仁和樓’的名字。離此不遠,還有一處商戶開的酒樓,名字乾脆就叫‘開封正店’,它的對面是一些土酋合開的酒樓,名字更霸氣,叫‘賽開封’。”

石全彬忍不住笑,這種一夜繁榮起來的地方,都喜歡這麼直白,可惜他們學的那個開封城,僅僅是他們想象中的樣子。

穿過綵樓,幾個人對兩邊坐着的女妓目不斜視,惹得那羣女人嘰嘰喳喳說個不休。石全彬是內侍,身上比正常的男人少個物件,徐平怎麼會去招惹女人讓他煩惱。

當值的童主管得了小廝的消息,急忙迎出來,行禮罷了,問道:“通判要在本店宴客?不知要多大的閣子?”

“後院,最好最清靜的地方,記住不要讓閒雜人來。”

童主管答應一聲,吩咐小廝引着徐平幾人去後院,自己安排酒菜。

這處酒樓隸在邕州公使庫名下,三位主管在這裡管理。三人中有兩人以前不是公吏,被強行抓了差做這差事。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出自邕州家資豐厚的人家,萬一經營不善確保家裡能夠賠得起。

抓大戶當差算是宋朝官府的通病,有本事的也能混得風生水起,沒本事的一不小心就傾家蕩產。這算是五代遺風,那個年代當政的軍閥們不斷摸索,終於總結出這一套最穩妥的刮錢辦法,比向小民下手挖地三尺有效多了,而且還不致於造成社會動盪。不得不承認,五代的軍閥們雖然做事簡單粗暴,但他們真地敢想,真地敢做,成功總結出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施政經驗,比文人官僚瞎想的靠譜得多。

對徐平來說最大的麻煩是這裡發展太快,這套經驗開始跟不上了。邕州不過是邊疆小州,能有多少大戶人家?家裡又有錢,又有經商的才能,這種人就更稀罕了,人才遠遠跟不上形勢地發展。

再者說了,這套辦法還是立足於刮地皮而不是社會發展,雖然能夠保證官方不虧本,但也不利於地方經濟發展。真正要使地方發展起來,徐平還是要考慮培養可靠的商業人才,各處產業不能靠吃大戶還經營。

沿着邊廊繞過大廳,後院花木扶疏,點綴着叢叢竹林。外面引進來的小溪在其間蜿蜒,潺潺水聲憑添了幾分雅趣。

進入其間,暑氣一下就不見了,清涼的氣息帶着花草香把人包裹住,那舒服的感覺直透入骨子裡去,仿如一下進入了神仙洞府。

石全彬忍不住抖了抖身子:“想不到這裡還有這種好地方,與外面的酷熱難當相比,這裡就是兩個世界啊!”

徐平道:“閣長說的是,這裡算是鎮上最佳的避暑所在了。後園裡剛好有一股地下水冒出來,修的時候引成這道小溪,形成了這處清涼世界。”

“好地方,好地方!”

石全彬連連點頭,隨着帶路的小廝向裡面走去。

走不多遠,前面竹林掩映中有一處涼亭,裡面擺着竹桌竹椅。亭邊栽了幾株芭蕉,風姿綽約,伴着幾株四季桂,散發着淡淡的香氣。

小廝進了亭子,把手中提的馬燈放在桌子上,用火絨引着了四周柱子上掛着的煤油燈,一下亮堂起來。

石全彬走上前,先不坐,轉着圈把幾盞燈看了一遍,問徐平:“雲行,你這裡的燈用的是什麼油?亮得出奇,又不見黑煙。”

徐平隨口道:“煤油啊,現在我們這裡都用這油。”

石全彬搖了搖頭:“這麼好的東西,宮裡怎麼沒見過?這是邕州這裡特產的嗎?從什麼裡面榨出來的?以前的地方官真是該死,竟然不上供!”

徐平心裡咯噔一下。對啊,這個年代有什麼好東西都要先緊着皇上用,自己怎麼就忘了呢?甘蔗園裡都普及起來,卻沒想過好好制幾件貢品送進宮去。

見石全彬還在那裡嘖嘖稱奇,徐平只好硬着頭皮說:“不瞞閣長,這油不是榨出來的,是從石炭裡面蒸出來的。我餾焦炭的時候順便制了這油,石炭這種腌臢東西,怎麼好獻進宮裡?你說的這節倒是沒想到。”

聽見這話,石全彬立刻換了臉色,笑道:“原來是雲行製出來的,以前在京師的時候,大家都說你心思靈巧,沒想到到了嶺南還是這般。你說的沒錯,石炭這種東西怎麼好獻進宮裡?不過這油看起來還乾淨,我走的時候也帶兩桶,你再準備幾盞燈,回宮讓官家也看個稀奇。”

見石全彬輕描淡寫地揭過,徐平忙借勢下臺,點頭道:“這個簡單,我便準備兩大桶讓你帶着。反正你以後的路都是水路,也不麻煩。等回了宮裡,如果皇上覺得好用,你再給我帶信來,年年都進貢一些。”

石全彬是來與徐平結交的,不是來找麻煩的,說過了便不再提。

在竹椅上坐下來,石全彬左右看看,口中道:“這處所在倒是雅緻,不知有名字沒有?”

“我倒沒想過這一節,閣長如果有興,不妨起個名字如何?”

文人都愛賣弄,別說這麼好的一座亭子,就是一塊石頭看順眼了也會起個名字,附庸風雅。徐平到底與這個年代的文人不同,沒有這習慣。

藉着燈光,石全彬看亭子周邊竹影婆娑,搖頭晃腦:“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李長吉的詩自成一家,這一句寫竹尤見清奇,這亭子在竹影之間,不如就叫‘綠影’如何?”

“閣長妙語,自然是好的。明天我便找個高手匠人,刻名字上去。”

邕州全城就徐平一個進士,難得見到這個年代正統的文人,徐平日常日子大多都是埋頭於各種文書賬簿中,詩詞風雅早就忘光了。一下子也沒那個精神陪石全彬在這裡附庸風雅,只是隨口附和。

石全彬卻不以爲意,自己低着頭又唸了兩遍,越念越是得意。

譚虎帶着兩個隨身兵士在亭子周圍散開,一是警戒,再一個離得遠一些,免得打擾了長官和客人的興致。

徐平在石全彬對面坐下,隨口問道:“閣長,要喝什麼酒?”

“你這裡有什麼酒?”

徐平有些不好意思:“這裡不比京城,那時我家裡什麼好酒都有,這裡就不行了。也有幾種白酒,不過都比不了家中的口味。”

石全彬聽了大笑:“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你家裡雖然是釀酒的,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來了邕州只怕也沒什麼好酒。好在我隨身帶了幾瓶御酒,你看,這是宮裡太后和官家喝的羊羔美酒,正好我們享用。”

說完,變戲法一樣從懷裡取了一瓶酒出來,約摸一升的樣子。

有時候徐平也佩服這個年代的人,什麼都能裝進懷裡袖子裡,雖說裡面有暗袋之類,自己試了幾次還是很不習慣。

至於羊羔美酒徐平倒不陌生,這算是開封城裡第一名貴的好酒,也是上好的補酒。用上好的羊羔肉和米同釀,裡面還加了不少藥材,京城裡賣數百文一瓶,還真不是尋常人家能喝得起的。

第61章 官吏鬥法第25章 官場浮沉第59章 合謀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49章 串連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1章 德政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1章 太后崩殂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31章 端午(下)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67章 獵犬第27章 衝突第4章 郊迎第32章 東華門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5章 分工第10章 除害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49章 事發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66章 初戰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19章 審問第99章 刻書準備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3章 生意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32章 狼煙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11章 根源第252章 驚夢第16章 越次入對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5章 活字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58章 軍政結合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56章 官督民辦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13章 教閱第65章 智雲法師第2章 準備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8章 統計學第36章 往事如煙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0章你們都姓趙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65章 永寧侯府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58章 仙人跳第101章 抽血第314章 話不投機
第61章 官吏鬥法第25章 官場浮沉第59章 合謀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49章 串連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178章 你不是那塊料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247章 大變將臨第11章 德政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211章 權三司使公事第1章 太后崩殂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31章 端午(下)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67章 獵犬第27章 衝突第4章 郊迎第32章 東華門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5章 分工第10章 除害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49章 事發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166章 初戰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19章 審問第99章 刻書準備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143章 我回來了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3章 生意第121章 風高放火天(下)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95章 垂釣黃河第232章 狼煙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75章 林素孃的火氣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111章 根源第252章 驚夢第16章 越次入對第43章 盼盼要定親了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35章 活字第43章 第一筆橫財第58章 軍政結合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36章 折騰契丹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56章 官督民辦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147章 稱提之術第113章 教閱第65章 智雲法師第2章 準備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38章 統計學第36章 往事如煙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20章你們都姓趙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65章 永寧侯府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58章 仙人跳第101章 抽血第314章 話不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