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護衛鐵騎

郊迎十里,自京城新鄭門出來,約到新點馬鋪。

徐平夜晚歇宿八角鎮,第二日平明趕到新點馬鋪,由宰相李迪和樞密使呂夷簡一起攜百官迎入京城。八角鎮無驛館,只能借宿於附近的佛寺內。此時李迪還是宰相,他要把徐平迎入城內,幾人交接之後,才能卸任,到時徐平還要來送他。

馬鋪是換馬的,驛館是歇宿的,一般十里一鋪,五十里一驛。八角鎮離京城太近,設驛館耗費不菲,這裡自然不能設。其實徐平應該歇於中牟縣三異驛,在傍晚時分到京城新鄭門,由宰相率百官迎入城,宣德門城樓上趙禎親迎,置酒,筵百官。

按這種正常程序,是郊迎的宰相和百官恭候一天,皇帝在宣德門城樓苦等,宣示大將軍威儀。徐平實在想不出這樣做除了自己浪一次,還有什麼好處,寧可先趕到八角鎮。

離開洛陽,一路急行,徐平走得乏了,明天又要早起,整整折騰上一天,便早早吃了飯歇息。剛剛回房,還沒有更衣,便就聽見外面馬蹄響起。

無奈地在椅子上坐下,不大一會,門外隨從便就報有人求見。

嘆了口氣,徐平開了房門,不理會門外站着的衛士,大踏步向外面走去。自己回房之前已經說過了,地方官員一個不見,還有人硬要來耽誤自己休息的時間。

到了外面客廳,就見兩人站在那裡,一身戎裝。見到徐平進來,一起叉手:“末將見過都護!一別經年,都護可還安好!”

徐平愣了一下,看清來人是桑懌所部的副都指揮使明鎬和高大全手下大將賈逵,急忙上前道:“怎麼是你們來了!坐,坐。——來呀,上茶!”

兩人落座,明鎬才道:“都護回京,百官郊迎,可惜沒有隴右大軍隨行,無以向京城百姓展隴右軍威。聖上親旨讓我二人急速回京,帶鐵騎千人,護衛都護入京!”

“哦——”這才明白兩人怎麼會趕到這裡來。徐平從西北迴來,並沒有帶隴右軍一兵一卒,隨從衛士都不是隴右都護府的人。這算不錯了,還有隨從衛士,當年曹瑋從西北迴京的時候,連隨從衛士都沒有,只帶着一個老奴就出了軍營,沿途都是州縣護送。

鑑於五代教訓,宋朝對帥臣與軍隊的關係格外嚴厲。各級統兵官對士卒生殺予奪,但用兵的帥臣卻不能跟他們有親密關係,詔旨一下,帥臣隻身出營。

這個樣子,徐平回京,百官郊迎的時候,他這裡怎麼看怎麼像個草臺班子。天下注目的重大儀式,如此實在難看,趙禎纔在前些日子下詔,讓明鎬和賈逵火速回京。

喝着茶,徐平問兩人這一年的經歷。桑懌和高大全兩軍離開西北,分別調往河北路和河東路,趙禎給予了極高禮遇。特別是桑懌,考過進士,從縣尉做起,歷嶺南西北幾乎所有的戰事,徐平之下,軍功無人可及。不到一年的時間,桑懌已經拔到觀察使,建節指日可待。高大全不及桑懌,也已經做到了正任團練使,都是現今武將的頂尖人物。

兩軍中凡是指揮使以上的軍官,上及三代,從軍後的所有覆歷,趙禎都曾經詳細親自過目。他忍住了沒有親自去插手這兩軍的人事安排,但所有的人事變更,都要放到他的案頭看過,說不定還拿小本子記了下來。天下最能打的軍隊,肯定是要抓到皇帝手中的。

先從調出西北的這兩軍用心,是給徐平面子,隴右其餘各軍將來他也會如此做的。這是人之常情,作爲皇帝,對於軍事力量自然會各外敏感。能夠先用心人事,而強忍住不去胡亂指揮,趙禎算是不錯的了。此時正是軍制將改的特殊時期,軍中人事趙禎會格外注意。

調往河北和河東之後,桑懌和高大全兩軍急速護張,趙禎把許多禁軍編到了他們兩軍的名下。此時桑懌所部已經近十萬人,高大全所部也有六萬多人。不過人增加了,趙禎實是不知道怎麼整訓,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去做,面臨契丹的壓力兩軍抽不出人,只能先名義上在兩軍掛着。徐平回來之後,禁軍的改制整編才能真正開始。

宰相無事不統,軍事自然也包括在內,只要徐平回京了,朝廷有無數手段讓他參與到軍改中去。不直接去樞密院,離開了軍改最要害的人事,以宰相的身份參與軍改,制度上可以參謀把關。趙禎別的不會做,這種事情最是得心應手。

說過了這一年的經歷,賈逵搓着手道:“契丹不自量力,竟敢插手,想火中取栗!雲中一戰只讓他們小挫,依我說,就該全軍揮師北上,奪了燕雲看他們可還敢逞威風!”

明鎬笑道:“還不是因爲離開得早,許多大仗錯過了,你心中不甘。看契丹的樣子,以後北疆也能以太平,還愁沒有大仗去打麼?”

徐平道:“參軍爲的不是打仗,而是守衛國家,保天下太平。太平最好,戰事能少就儘量少。作爲軍人,不打仗也有許多事情可做,以爲就能閒下來了?”

“是,是,都護說得是!”賈逵一邊說着,一邊端起茶來,喝茶遮掩自己的尷尬。

看着兩人,徐平心中明白,調他們兩人回京,不只是護衛自己,極大可能會就此留在京城。明鎬是大中祥符五年的榜眼,就出身來說,可是硬得很。

大中祥符二年、四年、五年、七年、八年連續開科,科舉太過頻繁,明鎬那幾屆進士混得普遍不好。人的成就不只是看個人的奮鬥,還要看歷史進程,明鎬便就如此,趕在那個時間點了,前期仕途不順。不過有了隴右軍中的經歷,他的未來不可限量,官場上的前途比桑懌還要光明。桑懌官做得再大,成就限制在武將上了,明鎬則是可文可武。

明鎬的仕途其實與徐平差不多,一等進士出身,前期在地方上蹉跎,直到爲官十幾年後才遇到薛奎,得到賞識。但這個時候剛好劉太后當政,他這種人被壓着升不上去,等到趙禎親政了,後面的進士又已經起來了。生不逢時,就是明鎬這種人了。

這個時候把明鎬招入京來,除了壯徐平威儀之外,他必定是要大用了。

賈逵是個粗中有細的人,作戰勇猛,同時又多謀而善斷,他升遷得快不只是靠砍的人頭多。隴右軍中記軍功和升遷的時候,都有評語,趙禎是從評語中看上賈逵的。他來自最普通的百姓之家,跟各達官顯貴沒有任何牽連,是這種時候皇帝最喜歡用的人。

徐平不回到京城,朝廷不大敢用隴右軍中的人,回來了,這兩個人先得到了機會。

第139章 朝爭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09章 補天裂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96章 神針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9章 進殿面對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00章 營田務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14章 心經第83章 以打促和第269章 對峙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28章 優遷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39章 朝爭第60章 騷亂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74章 埋伏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02章 首告第172章 夜戰第181章 錢明逸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41章 亂局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61章 開課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3章 一路千里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3章 盡頭牙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55章 攻城(下)第12章 空調第72章 夜襲第137章 何爲神?第115章 奇觀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2章 治術(三)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31章 能否鑄錢?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133章 矛盾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40章 炸山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67章 海外琉璃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88章 紙醉金迷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98章 演練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31章 牛官司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71章 北巡第215章 妥協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35章 **未遂第146章 印錢吧第38章 兩地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81章 試探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41章 意外第63章 工場第166章 初戰第119章 審問第174章 何必招安
第139章 朝爭第306章 獅子搏兔第109章 補天裂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196章 神針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9章 進殿面對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59章 新的考驗第89章 藉口還不好找第18章 徐昌定親第200章 營田務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114章 心經第83章 以打促和第269章 對峙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28章 優遷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3章 我有秘法第139章 朝爭第60章 騷亂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74章 埋伏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102章 首告第172章 夜戰第181章 錢明逸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41章 亂局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61章 開課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3章 一路千里第70章 兩個榜樣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3章 盡頭牙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55章 攻城(下)第12章 空調第72章 夜襲第137章 何爲神?第115章 奇觀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12章 治術(三)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31章 能否鑄錢?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133章 矛盾第171章 大戰將起第40章 炸山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67章 海外琉璃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223章 軍國兩張皮(下)第88章 紙醉金迷第37章 閒散日子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25章 誘敵之計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98章 演練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116章 走馬爲誰雄?第31章 牛官司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71章 北巡第215章 妥協第182章 天章閣夜對(下)第135章 **未遂第146章 印錢吧第38章 兩地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81章 試探第84章 南線北線第258章 有一種態度叫沉默第41章 意外第63章 工場第166章 初戰第119章 審問第174章 何必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