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4章 白酒代言人

bookmark

李端懿和郭諮都是文化人,徐平便請了林文思前來相陪。

通過了姓名,李端懿對林文思道:“原來林先生是住在這裡,以前常聽曹寶臣太尉講起先生,最通《春秋》三傳。若是有閒,還望不吝賜教。”

林文思忙道:“防禦謬讚,愧不敢當。”

諸科當中,九經和三傳最是麻煩,繁難程度不下進士科。科舉時除九經第一人與進士相當外,其他人卻都大大不如,所以專攻這兩科的人很少。林文思雖多次科考不利,但對三傳已是極爲精通,在京城也小有名氣。或許從關羽傳下來的風氣,名將都喜歡讀《春秋》,此時又以曹瑋最著名,他癡迷《春秋》三傳,曾慕名請林文思談過幾次。李端懿與曹瑋熟識,也有耳聞。

有了這麼一個由頭,酒宴便輕鬆了許多。

新釀的酒取上來,李端懿問徐平:“小莊主,這酒就只有這一種嗎?”

不管什麼酒最後都要賣,終究瞞不住,徐平便道:“這酒實際上是有四種,分上、中、下,還有一種是極上的,數量極少,就難得了。”

李端懿指着桌上的酒罈問:“不知這是哪一種?”

徐平道:“不瞞太尉,這是上品。”

林文思聽了這話,暗中狠狠瞪了徐平一眼,責備他不會說話。這麼一個有身份的人在這裡,有好酒還不拿出來。不拿出來也就罷了,別說出來啊。

李端懿裝作沒有看到,問徐平:“小莊主爲何不把你那極上品的拿出來嚐嚐?我出得起錢!”

徐平搖頭:“太尉誤會了。這些酒都是新釀,這種上品還好,極上品的那一種酒性太烈,酒品還在變化之中,喝了極傷身子,要陳上幾個月之後才能入口。倒不是不奉承太尉。”

這個年代,話說得越玄乎越讓人信,徐平也有點學會了。

李端懿聽了就笑:“小莊主這話說得可不合情理,大家都是搶喝新酒,沒聽說要特意喝陳酒的。酒放得久了豈不成醋?”

徐平道:“酒和酒不同,這幾種酒再怎麼放也不會酸敗。哪怕就是這一種上品的酒,太尉拿回去放在陰涼地方,過上十年八年也只會變得更醇,就不要說極上品的了。”

其實白酒也不是陳得越久越好,陳放只是讓酒裡發生反應,生成更多的有香味的酯類物質。過了一定時間這個反應也會停止,那樣只會讓放的酒度數越來越低,沒什麼好處了。但宋朝時候有誰懂這個道理?徐平只管敞開了胡說,說得越是神奇越好。

李端懿只是搖頭,徐平也有意讓這麼個有身份的人物給自己的酒做宣傳,便讓莊客把各種酒都取了一小壇擺在桌上。

指着桌上新拿來的三壇酒,徐平道:“四種酒都在桌上,太尉儘管一一品鑑。”特別指着最小一罈酒頭說:“這裡面的就是極上品,太尉有意,也只能小嚐一小口,委實這東西現在太過傷身。”

李端懿只當是徐平故弄玄虛,昨天他已經喝過了李用和帶過去的高粱大麴,除了酒味香醇酒性極烈外,也沒有什麼意外。

當下先從最下品的串香白酒嘗酒起。先聞了聞,眼睛一亮,等酒入口,微微搖了搖頭。這酒就只剩了個酒性烈,香味沒有多少。糟白酒入口,卻沒有說什麼。這是別一種味道,缺了香醇,多了清爽。

最後拿起那小小一罈酒頭,聽徐平說得神奇,李端懿也有些緊張。在碗裡倒了一小口,仰頭喝下。

酒一入肚,李端懿就眉頭一皺。緊閉着嘴沒有說話,眨眼之間,臉上便泛起了一小片淡淡紅暈,閉上了眼睛。

回味了好一回,李端懿才把眼睛睜開,對徐平道:“我原以爲小莊主在誇大言辭,沒想到竟還是收着說。這酒性之烈,氣味之醇正,當是天下第一了。不過確實不太適合飲用,一口下肚,就要醉倒,沒了喝酒的樂趣了。”

徐平把酒罈蓋上:“關鍵還是傷身子。”

李端懿把幾種酒都嘗過,才問道:“不知這酒有名字沒有?”

徐平笑道:“我去送酒,我家裡阿爹也是問我,我起幾個名字他卻不滿意,要等我老師取了纔算數。”

李端懿道:“不妨說來聽聽。”

“下品的,我起個名字叫酒鬼,阿爹嫌帶了個鬼字不好。中品的叫酒仙,上品的稱飛仙,極品的還沒取名字。”

李端懿大笑:“酒鬼這名字如何不好?你道我爲什麼要專門來嘗你這裡的酒?我在相國寺有個相識的有道高僧惟儼大師,佛家故事儒家典籍盡皆精通,他有個至交相好的朋友石延年石曼卿,酒名冠京城。石曼卿便就自號酒鬼,常常遺憾天下間沒有好酒能夠讓他醉個痛快,每每要到天上去取。我就是要取你這裡的酒送給他,讓他一嘗夙願!”

徐平一愣:“石曼卿?”

李端懿見徐平樣子,問他:“小主人也聽過這人名字?”

徐平點頭。他不是在這個世界聽過,而是在前世。石曼卿是幹什麼的他不記得,只記得這是個天下間第一大酒鬼,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排名前列。至於相國寺的和尚喜歡喝酒倒沒什麼,魯智深在五臺山耍酒瘋呆不下去,到了相國寺就相安無事,可見相國寺裡都是酒肉和尚。

李端懿道:“既然如此,小主人的這幾壇酒便就送我,我轉給石曼卿,讓他給你取個酒名如何?”

徐平忙道:“當然是好!”

他正要找人做宣傳呢,由個著名酒鬼來取名是求之不得的。

石延年仕途不順,前些年好不容易考中個進士,因爲有落第的舉報那一科舞弊,皇上下令重考,他好死不死就被刷下來了。一身綠袍在身上還沒穿熱乎,喝着慶功酒的時候就被扒下來。

皇上可能也覺得過意不去,便讓這班落第的補個三班奉職,算是有個官身,石延年覺得侮辱人格,堅決不做。要知道李用和剛當官也是這個職務,真不能怪石延年矯情,是真的不合適。還是張知白愛他才華,勸他就職。理由是母親老了要養,當官不能挑三揀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石延年不能拒絕,由此入仕,這些年一直當個小官在京城裡瞎混。

石延年才華是有的,尤其是詩開兩宋風氣,此時在京城詩名剛起。

中國愛酒的文人,很多都是這種科場不利仕途失意的,此時京城裡不只一個石延年,還有一個柳永柳三變,多年科場失意,詞名卻是漸漸起來。

但萬不要以爲這兩人是一路人,其實是失意文人在這個時代的兩個方向的代表。石延年可以愛白酒,柳永很難。

文人失意,往往走向兩條路。一條便如柳永這般,以自己的才學寫些清歌麗詞,流連於青樓妓館中,雖然當時不得意,也能在後世搏個盛名,留下許多才子佳人的傳說。這種場合怎麼可能喝白酒?別說這個時代,就是徐平前世,誰到娛樂場所也不會喝二鍋頭。

另一條路,便如石延年這般。雖在底層蹉跎,心中志向卻不曾消磨,文事不得意,便向學術和武事傾斜,深研古籍,也向往疆場建功立業。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便聚三五好友,以酒澆愁,說些古今故事,仗劍千里,呼嘯山林,這種時候怎麼能紅泥小爐溫黃酒。

中國以酒聞名的詩人,當數李白和石延年,朱熹批李白詩裡多酒和女人,而石延年作品幾乎無一字涉及女人,可想而知這是個什麼樣的人。

石延年這一班底層文人,聚得多了,也曾經鬧出動靜,所謂“東州逸黨”,在北宋政壇曇花一現。

讓這麼一個人做白酒的代言人,那是再合適不過了。不但是他愛酒,他還有名氣,還有一幫志趣相投的朋友。

李端懿儒學精通,兼習佛老,與惟儼這位儒僧有很多共通語言。而惟儼又被後人劃爲“東州逸黨”之成員,可見與石延年關係匪淺。

這些自然是徐平不知道的,只是作爲閒篇講出,把事情說明白了。

第64章 一拍兩散第230章 約定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29章 端午(上)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3章 誥命第41章 中間派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44章 僵局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98章 三人成虎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18章 銀行(下)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4章 嫉妒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73章 點將第10章 野味第22章 試學士院第64章 善後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77章 交涉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69章 國子監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20章 破陣子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7章 學以致用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86章 有錢人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64章 金光頂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5章 報恩第225章 新消息第38章 兩地第273章 示威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9章 馬帥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7章 階級法第38章 青苗貸第13章 蠻人第202章 換相(上)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34章 磨鍊第6章 知州第51章 綠影亭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章 秀秀(下)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42章 配合
第64章 一拍兩散第230章 約定第236章 新的算學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53章 甘谷歸附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29章 端午(上)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23章 誥命第41章 中間派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144章 僵局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98章 三人成虎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18章 銀行(下)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24章 嫉妒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6章 文臣武將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73章 點將第10章 野味第22章 試學士院第64章 善後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77章 交涉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69章 國子監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89章 側翼牽制第37章 中牟主簿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88章 怎麼還是如此!第120章 破陣子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7章 學以致用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86章 有錢人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64章 金光頂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132章 兌水再賣第5章 報恩第225章 新消息第38章 兩地第273章 示威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39章 馬帥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04章 往事難忘懷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20章你們都姓趙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58章 說不到一塊第10章 秦州納質院第46章 誰能一定對?第210章 有來有往第37章 階級法第38章 青苗貸第13章 蠻人第202章 換相(上)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34章 磨鍊第6章 知州第51章 綠影亭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3章 蔡襄之錯第3章 秀秀(下)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23章 蔡襄之錯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41章 大頭在後面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38章 與陳堯佐的分歧第68章 別跟着我第173章 再巡孟州第142章 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