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獅子搏兔

白水濼,耶律宗真的御帳,他坐在那裡,以手支頤,眉頭緊鎖。

幾十萬大軍聚在這裡,打一仗不可避免,耶律仁先和劉六符回來所報的結果,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但是到底要怎麼打,要取得什麼樣的戰果,卻極難拿捏。

如果失敗了自不必說,被宋軍佔住的雲內、東勝兩州和天德軍、振武縣不要再想要回來,契丹勢力徹底被排擠出了河曲之地。不利的戰略態勢是一,契丹向西向北擴張的可能也從此消失,損失不可謂不大。如果僥倖勝利了呢?奪回雲內、東勝兩州,與宋軍隔着黃河對峙,就會更好一些嗎?

耶律宗真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只怕未必。有党項在的時候,契丹只需要在西南面招討司放上不到一萬兵馬,就足以鎮懾住元昊。就是兩國關係破裂,對峙起來,契丹也只需要三兩萬兵就夠了。有國力做後盾,前線兵馬只要稍微抵擋就可以了。換成與大宋對峙,幾萬兵塞牙縫都不夠,二三十萬人是最少的。

河北、河東,再加上一個河曲方向,大宋在邊境堆積了近百萬重兵,契丹打算拿多少兵力去防?百萬大軍,契丹在短時間內可以點集起來,但長時間對峙絕無可能。實際上在邊境佈置宋軍的一半,五十萬正規軍也超出了契丹的承受能力。

想起這些煩心事,耶律宗真就想幹脆放棄掉豐州算了。放棄那一州,兵力收縮到雲州一帶,前線就可以節約大量兵力。兵力就是錢啊,不打仗的時候,在前線多放一個兵,就要多支出一份錢糧。跟大宋比錢多,那不是乞丐跟龍王比寶?

可事情偏偏就是這樣,明明知道現在的豐州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要下放棄的決心卻是極難。這一次向宋朝服了軟,以後會更加艱難。再者豐州一棄,那裡到雲州的數百里之地就不再安全,而云州是不能有任何閃失的。

衆大臣進了御帳,行禮如儀,分兩邊侍立。

耶律宗真直起身子,道:“查刺和學士使宋歸來,宋帥堅稱沒有背盟,兩國之間還有轉圜餘地。只是他們現在佔住的州軍,說是自党項人的手上得來,拒不交還。”

北院大王蕭貫寧上前道:“不管是從党項人手上得來,還是從本國攻取,宋軍佔住的總是以前本國之地!侵我疆土,怎麼還沒有背盟?宋帥此言真是豈有此理!”

耶律宗真不耐煩地道:“前幾個月,唐龍鎮來守順叛宋來附,我們不合收了他。現在宋國就是以這個把柄,堅稱他們沒有背盟。好了,糾結誰對誰錯沒大意思。與宋國在豐州那裡的統軍大將商議的結果,我們不合收了來守順,宋軍現在佔了那幾處州軍。如果我們說收來守順不錯,則宋軍佔住這些地方也沒錯,就此分界。只是如此一來,以後再有如此事情,都不算背盟,邊疆再無寧日。若是收來守順錯了,則一錯對一錯,就此罷休。”

蕭貫寧道:“邊疆永無寧日又如何?本朝幾十萬兵馬,豈會怕了宋國?打就是了!”

耶律宗真看着蕭貫寧,無奈地道:“現在幽州那裡集兵近四十萬,這裡近四十萬,雲朔兩州還有十餘萬。百萬兵馬,哪怕傾國所有,又能夠支持到幾時?不要忘記元昊那賊是怎麼敗亡的,出傾國之兵,一戰敗亡,全國皆反!”

蕭貫寧這才反應過來,現在契丹的兵力已經超過了國力極限,支撐不了多久。以前集結大軍,是攻到宋境,因糧於敵,後勤並不困難。現在這百萬兵全靠契丹支撐,以契丹的那幾個農耕的州縣,能夠提供幾個月的糧草?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打掉宋軍的重兵集團,契丹就要被自己的大軍拖死了。

馬保忠上前,施禮道:“現在僅對大宋就有百萬兵,東北還要防着女真,北邊則要防着阻卜,處處兵力不足。百萬兵在前線,僅僅是人吃馬嚼,國家就難以支撐。數月之內不能結束戰事,則必有大亂!”

耶律宗真皺起眉頭,問蕭貫寧:“兩個月之前,阻卜酋長烏八遣子前來,說是要派兵助本朝與宋國交兵。從那之後,還有沒有消息?”

“再無音訊!往常阻卜酋長時常都派人來朝覲,特別是夏秋之季,月月都有人來。可這兩個月來,阻卜從大王屯禿古思以下,再不見一個人來!”

蕭孝穆搖頭:“不用問了,那些蠻子定然是見宋軍勢大,起了觀望的心思!”

馬保忠道:“此不是小事,當用心看待!宋軍已進至陰山之下,與阻卜只隔着一座大山而已。有元昊作前車之鑑,切不可讓阻卜成了第二個党項,不然再無寧日!”

耶律宗真只覺得頭痛欲裂,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怎麼局勢就變成了這個樣子?現在他明白元昊死的一點不冤,精銳主力被一波打爆,各種隱患便一齊爆發,看起來堅不可摧的國家立刻分崩離析。如果自己再跟元昊那樣一根筋,非要在陰山下跟宋軍決戰,做第二個元昊也未必不可能。或許契丹不會跟党項那樣一下崩潰,但他這個皇帝卻可能跟元昊一樣死,沒了他耶律宗真,大把的人等着做契丹的皇帝。不說明人,自己的生母還沒死呢,蕭氏舅家還有龐大的勢力,蕭孝穆這幾個舅舅還統着大軍呢,換個皇帝輕鬆自如。

這就是農耕中央帝國的長處,打起來可能沒那麼有衝勁,但後勁十足。

擺了擺手,耶律宗真道:“此事不必再議,只好承認收唐龍鎮是我們錯了,大家各錯一次,依然是兄弟之國。不然,邊疆再無寧日。這樣常年點集百萬大軍,與宋軍對峙,國家何以支撐?唐龍鎮已被宋軍攻破,取了回去。宋軍主帥揚言,如果我們不憤失去那數州之地,儘可以派兵去打。只要能打下來,便如唐龍鎮一般,重入疆土。”

一直不說話的耶律重元聽了,上前來道:“宋軍如此口氣,如何忍得下他們?我願統大軍前往豐州,會一會宋軍,看看他們能不能守住那幾州!”

耶律宗真點頭:“如此最好。宋軍駐重兵于振武縣,那裡有路通德州,從德州來攻白水濼,斷大軍後路,着實可慮。此戰我不宜去豐州,要坐鎮這裡,守住後路。”

說完,看了看一邊的耶律仁先:“你爲皇太帝之副,一起帶兵前去豐州。記住,那幾州能取則取,不能取不必強求,切不可把兵馬都失陷在那裡。不然宋軍數路齊發,我可沒有足夠的兵馬守雲州了。這一戰拖不得,少則一月,至多不過三月,必須休戰。不然,就沒有糧草了。攻不下城池,只要能殺傷宋軍,殺一殺他們的銳氣,就是你們大功!”

耶律仁先上前,叉手應諾。幾天的時間他回過味來,那天商談,自己和劉六符只怕是落了徐平和范仲淹的圈套。宋軍已在那裡兩個月,以逸待勞,此戰必然非常艱難。

耶律宗真站起身來,虎視衆人,高聲道:“獅子搏兔,當盡全力!既然決定要與宋軍奪那幾州之地,便當全力一擊!現在宋軍在豐州對面,擺了近三十萬兵馬,我便出三十五萬去對他!以攻對守,兵力尤多於敵軍,優勢在我!十日之內,再點十萬兵來。分兩萬去德州——不,只去一萬人!,守住各處關隘,不讓宋軍邀我後路。其餘兵馬,盡付與皇太帝帶去豐州。我在白水濼只留王庭宮帳兵馬,其餘一個不留!”

耶律宗真此話一出,終於又恢復了昔日的霸氣,把衆人的士氣鼓舞起來。

耶律重元和耶律仁先一起上前,高聲應諾。

三十五萬攻三十萬,優勢已經夠大了。宋軍要分城而守,兵力分散,在每個方向與契丹相對都處於劣勢。耶律宗真孤注一擲,把王庭直屬兵力之外的軍隊,全部派了出去。

當然契丹最精銳的力量,就是王庭宮帳的那數萬人,這是萬萬不能有失的。契丹的王室貴族,幾乎全部都在各宮裡,這裡滅了,就斷了契丹根本。

蕭貫寧道:“陛下,誰去守德州?”

“可着武定軍節度使劉五常,帶着本部兵馬萬人,去守德州。只要守住各處關隘,想來宋軍無法取道那裡!那裡都是山口隘,大軍派不上用場,萬人已經儘夠了!”

耶律宗真心裡並不認爲一萬人就能守住德州,他是賭宋軍不會從那裡進攻。除非真地有要吃掉自己全部三四十萬人的胃口,不然攻了德州又如何?從那山路里來的軍隊,還不足以對付得了他的宮帳兵馬。

從德州方向出兵,必然配合代州出兵攻朔州,不然沒多大意義。如此一來,就是兩國全面開打,全都亂套了。從耶律仁先和劉六符去談的情況看,宋軍並沒有這個意思。

徐平確實沒有這個心思,河西、河東、河北全面開打,宋軍同樣沒有做好準備。

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29章 新場務第39章 待以客禮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20章 早朝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22章 甩鍋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27章 夜宴第67章 猜測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28章 出使歸來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41章 意外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4章 留客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48章 轉折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7章 選擇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42章 酒名第14章 治術(五)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79章 破城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01章 提舉官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27章 大捷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9章 科舉冤家第187章 包拯第60章 陽光明媚第21章 矛盾第81章 祭奠第19章 遊園第269章 對峙第35章 活字第98章 東南茶法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47章 一年一考第88章 改制第25章 廷辨第298章 試用期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01章 陛辭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9章 攻略(一)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8章 雪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0章 早朝第67章 決心已定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34章 期集第217章 追獵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8章 種士衡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
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29章 新場務第39章 待以客禮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20章 早朝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58章 軍政結合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122章 甩鍋第17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27章 夜宴第67章 猜測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96章 三司刻書局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28章 出使歸來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41章 意外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192章 豪客購物團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4章 留客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48章 轉折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67章 選擇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106章 敗在哪裡?第246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11章 收錢大賽第136章 近視眼鏡第42章 酒名第14章 治術(五)第11章 清貴之選第279章 破城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201章 提舉官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91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下)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127章 大捷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23章我們不能置之不理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9章 科舉冤家第187章 包拯第60章 陽光明媚第21章 矛盾第81章 祭奠第19章 遊園第269章 對峙第35章 活字第98章 東南茶法第72章 最後處置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47章 一年一考第88章 改制第25章 廷辨第298章 試用期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201章 陛辭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9章 攻略(一)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8章 雪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43章 一日兩子第20章 早朝第67章 決心已定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34章 期集第217章 追獵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8章 種士衡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