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三司編敕

李迪和趙禎面面相覷,都沒有想到這次徐平這麼執着。按照以前的性格,徐平很少堅定地反對別人,總是會想種種辦法把人說服了再做。印象中例外的一次,還是河南府手裡天量的飛票無法兌付,徐平無論如何不同意呂夷簡用政治手段解決。近兩年過去,回過頭來看徐平的堅持是正確的,銀行的設立讓很多人明白了那樣做的意義。

這一次又是這樣的固執,不管是誰有反對意見,徐平就是認準了党項會反,認準了西北的戰事要打起來。不管別人說什麼,徐平就是要用三司的力量,爲他認爲會發生的戰事認真地做着準備。到了今天這一步,那就是彎弓搭弦,只等着一聲令下箭射出去了。

戰事真地會起來嗎?趙禎和李迪的心裡也開始嘀咕。他們本來是贊同朝中絕大部分大臣的意見,認爲党項元昊只是會鬧一些小別扭,反是斷然不敢反的。但看徐平的態度,再想一想徐平以前做的事情,真不敢再那樣篤定了。

本來徐平自作主張做了這麼多事,雖然是在三司的權責範圍之內,但不跟中書和皇帝預先請示,就生米煮成了熟飯,趙禎和李迪是可以責備徐平的。可李迪不想這樣做,要是幾個月後党項突然反了,他還怎麼在宰相的位子上坐下去?

呂夷簡罷相,儘管是因爲王曾用了兌子的辦法,但他離去的時候還信心滿滿,認定過不了多久朝廷必須讓他回來,事實卻是現在離着宰相的位子越來越遠。無他,當時跟他意見相左的徐平這段時間在三司做得太出色了,愈發突顯出他當時的錯誤。

這教訓李迪可是記在心裡呢,怎麼會重複呂夷簡的錯誤,李迪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好衝動的李迪了。乾興年間丁謂當政,用小花招差點逼得他自殺,聽人勸忍了下來,結果前幾個月丁謂死在光州,他李迪卻在朝裡好好地做着宰相呢?

世間事誰說得清?自己看不明白的,謹慎一點總是沒有錯的。

趙禎的心裡還是向着徐平,見再沒有人提反對意見,對徐平道:“既是如此,三司之下便再設一個郵寄司。你列出規例,所需官吏員數,報到中書,別選官員去做。”

徐平捧笏領旨,事情便就定了下來。至於這個郵寄司的級別,主官的任職資格,那不是急切間能夠定下來的,後面再慢慢跟幾個衙門慢慢掰扯就是。

現在三司所管的事務繁多,屬下的衙門數量也不少,特別是像營田務、蔗糖務和銀行等等幾個經濟實體,體量已經太過龐大。現在徐平是三司使的第一任,又正在銳意進行改革,還沒有人用這件事情針對他。等到改革進程緩和下來,或者徐平離任換人,必定會有人提出拆分三司。三司再不拆,三司使就要壓到幾位參知政事之上了。

錢糧爲綱這句話不是說說的,一旦在施政中貫徹下去,總攬天下錢糧的三司地位必然上升。三司使有單獨奏事的機會,宰相還能壓制,參政可是沒有辦法。

衆人商量了一會徐平所提議設立的郵寄衙門,最後確定名稱爲郵寄司,直隸三司使之下。至於衙門到底怎麼運作,等到徐平報上來之後再做定奪。

說了半天,徐平覺得口乾舌燥,站得時間太長腿都有點酸了。趁着這個機會,回到位子上坐下喝了一口茶,慢慢緩過勁來。

等到靜下來,徐平才又起身上前捧笏奏事:“陛下,年底《會計錄》完成,如果朝廷覺得無甚大錯,臣請付有司頒印,分發待制以上侍從大臣參閱。還需藏於崇文院,讓館閣官員隨時取了閱覽。因爲此次《會計錄》,不僅僅是詳記了天下戶口賦稅,還記了這兩年的新政,比如公司,比如銀行,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官員看過之後,對新政當認識得更清楚。”

見趙禎看自己,李迪道:“中書以爲此事可行,現在有活字來印,所費並不多,而且方便快捷。最近新政確實不少,一般官員身份所限,難免有管中窺豹之感。如果能詳讀這一次的《會計錄》,可解心中疑惑,對新政認識得更加清楚一些。”

《會計錄》的好處就在這裡,是對整個國家經濟的一次總結,不但包括了一段時間的經濟數據,而且描繪出了整個經濟運行的輪廓。大部分的官員實際上見識還是被自己的身份限制住,對全局性的問題沒有認識,利用這個機會,正好補上不足。

事情定下,徐平又道:“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天下錢糧事務,當然也要守規矩。這一兩年來,關於三司事務的詔敕極多,在其他衙門的官員眼裡,難免顯得凌亂,想要了解也無從下手。臣請來年編關於三司錢糧事務的詔敕,以讓天下錢糧事有章可循。”

趙禎沉吟:“編敕是朝廷大事,《天聖令》印頒天下未過十年,來年編敕是不是太過密集了些?會不會讓官民無所適從?再過兩三年,律令當重新看詳,你們三司可不可以等到那個時候,跟其他衙門一起來編?諸事合在一起,總是簡便些。”

宋朝並沒有成文法典,用的是《唐律》,修改用詔、敕、令、例等等方式。所以官員在處理政務的時候,成例特別重要。宋承唐制,這樣做勉強還可以,現在徐平對經濟進行了極大的變革,《唐律》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現實了。重修法典是極大的政治動作,而且代表了朝廷的政治態度,徐平現在的地位是不可能做到的。折衷的辦法,還是用編敕的形式來確立新法。至於徹底建立新的法律體系,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

宋朝初年並沒有專門的編敕機構,最早都是由大理寺負責,後來往往臨時差官。到了天聖七年,纔開始設“詳定編敕所”,命宰相呂夷簡和樞密副使夏竦提舉管勾。那之後,編敕所便就成了專門整理敕令的機構,相當於大宋的立法機關。至於各個衙門和地方州縣編敕,除特殊情況都是由本衙門的官員進行,朝廷再專門差官看詳刪定。

三司的詔敕,自然是由徐平帶本衙門的官員整理,不過他這次特意提出來,顯然是超出了平常編敕的範圍。簡單地說,新的各種經濟措施需要用成文法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不再滿足於一詔一敕的解釋,而是要形成系統的法令。這樣做,就超出了三司的職權,所以徐平纔會專門上奏,最好是有如同編敕所一樣的專門立法衙門進行。

趙禎自然是知道徐平的意思,也認同有必要這樣做。不過自天聖七年頒行天下《天聖令》,到現在剛好九年,稍微嫌早了一些。編敕有期,一般十年,太密了容易讓官民產生混亂。趙禎的意思是,如果不是那麼急切,三司可以再等上一兩年,跟全國性的編敕合併到一起。那時有提舉官,有刪定官,有看詳官,做起來方便而且從容。

徐平卻知道等不得了,變法變法,法不變還怎麼改革?本來正常的程序,是應該先變法令,再推行改革措施,王安石變法的制置三司條例司便就是如此。徐平因爲所進行的改革措施基本與原先的法令沒有大的衝突,是用一事一令的方式推行下去,正經說起來算是偷跑。到了現在,隨着改革的深入,很多弊端開始顯現出來,這樣下去不行了。比如上次的從京師銀行騙貸事件,如果沒有後來的各種違法事件,單單騙貸很難處罰,便就是法律已經不能跟現實相適就了。至於公司之間的各種經濟矛盾,更加讓現有的法律體系捉襟見肘。很多經濟矛盾,地方官都不知道該依據什麼法條判案。

這種現實大家也都看在眼裡,徐平提了出來,不由議論紛紛。

針對經濟事務進行編敕是勢在必行,不過法令改到什麼程度,要遵循什麼原則,很難形成一致意見。除三司之外的官員,多是傾向於對法令不要大動,特別是《天聖令》編成不易,已經頒行天下,最好是能納入到那裡面去。而三司官員受徐平影響,也更多地接觸具體錢糧事務,知道原有的法律框架很難適應,多傾向於拋棄原有體系。把原先所有關於經濟的法條單獨摘出來,重新編修刪並,形成一部專門的經濟法規。這樣做,就對原有的法律體系形成了衝擊,經濟法規獨立,那其他的法規要不要獨立?《唐律》還要不要用?

一時爭執不下,最後趙禎道:“此事非小,急切間難下決斷,當從長計議。”

李迪道:“陛下所言即是。依臣之見,不如仿天聖年間舊例,設詳定三司敕令所,差宰執大臣管勾提舉,先提出建議。到底該如何定奪,候詳定所上章之後再論。”

趙禎點頭同意:“便如此,先設詳定三司敕令所,可由陳執中和韓億提舉,三司徐平以下官員看詳,共同議事。”

第231章 購物券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72章 夜戰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38章 做事難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145章 將校營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15章 合夥第3章 秀秀(下)第15章 理政(一)第236章 堵截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51章 大案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6章 慶祝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45章 白砂糖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44章 細鹽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66章 無所建明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68章 交易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4章 治術(五)第62章 宰相氣度第51章 新的消息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13章 教閱第229章 圍寨第289章 唐龍鎮第2章 夜談第26章 餘波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84章 告罪使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91章 大勢第4章 炒花生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42章 強買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6章 不要失職第75章 弒父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65章 瀚海第77章 賬目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0章 巡視河道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9章 邕諒路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1章 人選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68章 交易第56章 驚變第71章 少取多予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45章 三不朽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64章 歸來第91章 災年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93章 敕勒川第37章 月夜雜談第59章 分歧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36章 狂徒第199章 傳承第35章 三輪車
第231章 購物券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67章 決心已定第172章 夜戰第273章 算準了你會來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38章 做事難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145章 將校營第39章 李參的任務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15章 合夥第3章 秀秀(下)第15章 理政(一)第236章 堵截第143章 舉手之勞第51章 大案第25章 你們不懂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6章 慶祝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45章 白砂糖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51章 三路佈防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44章 細鹽第203章 打鐵趁熱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162章 你的尷尬我的機會第66章 無所建明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68章 交易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4章 治術(五)第62章 宰相氣度第51章 新的消息第76章 那些同年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13章 教閱第229章 圍寨第289章 唐龍鎮第2章 夜談第26章 餘波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84章 告罪使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274章 邕州軍入京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40章 軍令之外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91章 大勢第4章 炒花生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42章 強買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6章 不要失職第75章 弒父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65章 瀚海第77章 賬目第18章 娛樂與學習第10章 巡視河道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9章 邕諒路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1章 人選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68章 交易第56章 驚變第71章 少取多予第57章 千里西來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53章 塵埃落定第145章 三不朽第88章 棄杖不殺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64章 歸來第91章 災年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177章 風波將起第293章 敕勒川第37章 月夜雜談第59章 分歧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236章 狂徒第199章 傳承第35章 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