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

已近年關,天氣嚴寒,京城家家戶戶屋檐下掛着長長的冰凌。天色未亮,青石鋪就的街道上結了一層冰,滑溜異常,不時有早起的小商小販跌在地上,貨物灑了一地。

樞密院都承指戰士寧不敢騎馬,一路快跑,到了呂夷簡府前,打門求見。

今天雙日,不早朝,呂夷簡年紀大了,尚未起牀。被家人喚醒,草草洗漱,呂夷簡滿心不悅,帶着起牀氣,黑着臉到了小花廳裡。

戰士寧在小花廳裡不住地來回踱步,見到呂夷簡進來,沒有注意他的臉色,急急忙忙上前行禮。從袖中取出兩封公文,戰士寧雙手捧手呂夷簡,口中道:“太尉,這兩封文字都是今天平明入城。一來自西北,一來自河北,事關重大,下官不敢耽擱,來報太尉!”

呂夷簡滿心不悅,隨手接了過來,展開觀看。看了來自西北王沿經略司的文書,心中已是吃了一驚,再看河北邊報,已是面色大變。

把兩封文書收起來,呂夷簡對戰士寧道:“你速回樞府,讓幾位樞密立即到樞府一起議事。我略作收拾,這便就趕過去。——記住,所有的人都要到,包括宋公垂!”

戰士寧應諾,急急忙忙出門,一溜小跑回樞密院去了。

呂夷簡站在小花廳裡愣了一會神,搖搖頭嘆了口氣:“我們還沒定好將來是要羈縻還是郡縣,党項就來議和了。看來這一次,徐平是真把元昊打怕了。”

說完,回到後邊更衣,草草吃了兩口飯,便帶隨從到了樞密院。

不上早朝的日子,高級官員來得都晚,皇城裡顯得有些冷清。清晨的風像刀子一樣肆虐,刮在臉上生疼,走在路上的人都縮着脖子,頗有些鬼鬼崇崇的樣子。

進了樞府,到了官廳,一陣暖風迎面撲來,呂夷簡不由挺起胸,深吸了一口氣。

當值的公吏上了茶來,呂夷簡在案邊坐下,一邊喝茶,一邊仔細看那兩封文書。

過不了多久,王貽永最先進來。與呂夷簡敘禮畢,一落座便問道:“樞相如此急招我等來,不知是什麼大事?我武人,國事相公們商定,知會一聲便可。”

呂夷簡把兩封文書遞給他,口中道:“党項元昊請和,北邊契丹又牽扯進來,此事極是重大,怎能不招你來同議?此事中間只怕有許多曲折,我們千萬要仔細!”

王貽永接了文書,展開來看。一封是環慶路經略使王沿送來的,說是党項權臣野利旺榮聯名其弟野利旺令以及嵬名環、臥眷諍等番人大族豪酋寫了一封信函,派其教練使李文貴以這幾個人的名義,送到環慶路經略使司。信中說道,自從開戰以來,党項境內資用日漸睏乏,就連牛羊也都賣到了契丹去,已經無法支撐。党項已經深知當初叛宋爲非,願讓元昊去帝號,重新向宋稱臣。特別是後面,有全族願爲天子牧牛羊一句,其謙恭爲以前所未見。看到這一句,呂夷簡就知道党項這次在天都山真被徐平打怕了。

另一封是河北路送來的,說是接到契丹快馬傳書,其使節劉六符很快就到宋境,讓宋派人迎接。劉六符的來意也說得很清楚,就是勸宋與黨項議和。

契丹立國自然是以契丹人爲根基,但境內一直有幾個漢人世家躋身高層,勢力與契丹人中的幾大族不相上下。勢力最大的漢人四族被稱爲“燕四大族”,劉、韓、馬、趙,世代都有位至將相的人物。劉六符便出身於四大族的劉家,又是進士出身,在契丹的身份非常顯貴。契丹與宋的交往,一般是派一個契丹族的官員加一個漢人官員,單使的情況也很常見,便如劉六符這種本身就是契丹上層的漢人,或者契丹人中精通詩書的人。

派劉六符來,顯然契丹這次對調解宋與黨項的議和非常認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王貽永放下文書,對呂夷簡道:“煞是奇怪,怎麼是野利旺榮這幾個番酋重臣,而不是元昊派人送書?莫不是天都山一敗,昊賊威名盡喪,在其國內地位不穩?”

呂夷簡搖了搖頭:“這種國家大事,豈能沒有元昊授意?用野利等人的名義,不過是昊賊試探而已。若是徑以他的名字來書,必然會被本朝輕視,以後少了轉圜的餘地。昊賊真正倚仗的,只怕還是契丹。不知他給了契丹什麼好處,能讓契丹人巴巴趕來京城。”

王貽永點了點頭,明白了呂夷簡的意思。現實逼迫元昊不得不請和,只是他還是放不下架子來,所以才讓臣子試探。如果接到野利旺榮的書信,大宋上下喜出望外,那麼在後面議和的過程中,他開的價就可以高一些。相反,如果大宋不屑一顧,後面議和就不得不放下身架,低聲下氣地來求了。不過最後想議和成功,還是靠契丹從中斡旋。元昊自己也知道以現在的局勢,隴右一二十萬大軍逼到了家門口,他自己又沒了可戰之兵,想回到以前沒有叛宋的日子是癡心妄想。只希望有契丹幫忙,付出的代價少一些。

天都山一戰,環慶路派葛懷敏去,結果寸功未立,還丟人現眼,讓王沿非常尷尬。元昊也是把握住了這一點,纔派李文貴去慶州,能夠在大宋掀起波瀾來。要不然,李文貴不管是到涇原還是秦鳳,甚至到延州去,都可能被認爲是詐降,先被地方主官關起來再說。

范仲淹在鄜延路雖然沒有參戰,但卻抓住這個党項實力減弱的機會,在橫山地區大規模地招納生羌,廣修寨堡,向前推進。他與韓琦、樑適等人都是有功無過,手中又握有對敵的優勢兵力,絕不可能輕易言和。邊帥有臨機處事之權,元昊想和,也會被這幾個人先壓一段時間,說不定就拖到隴右大軍打下鳴沙和韋州了。

想明白了這中間的利害關係,王貽永坐在那裡沉吟,再不說話。他是武將,但卻並沒有上陣拼殺過,純是一個富家子。而且愛好的也不是弓馬刀槍,而是琴棋書畫,日常過的日子比文官還像文人。作爲武將,王貽永與禁軍將領沒有共同語言,作爲文人,文官又視他爲武將,鄙夷他的見識,遇事不與他商量。這次是因爲事關重大,呂夷簡把樞密院的所有頭目都招過來商量,其實並沒有讓他拿主意的意思。

等了一會,章得象來,把文書看過一遍,也是與呂夷簡一樣的想法。這次元昊是真地想和了,只是擔心大宋給的價錢太低,才拉了契丹來,從中斡旋想要個好價錢。

宋綬已經病重,由家人扶着到了樞密院。不過他的性子最狠,依他的建議,此次就不報上去了,由樞密院作主,直接回絕元昊。契丹來使不讓入境,直接說與他們無關。

呂夷簡怎麼可能做這種事情?本來朝中就有許多官員視他爲權臣,這樣做豈不是遺人話柄。按呂夷簡的習慣,真想這樣做,也不是自己出手,必然要找個冤大頭出來。

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由呂夷簡帶着文書緊急入宮,與中書商量之後,由趙禎自己拿主意。而且這麼重大的事情,必須要聽前線將帥的意見。

第47章 吃點苦頭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6章 往事如煙第98章 三人成虎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16章 大火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46章 泉布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20章 破陣子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81章 祭奠第134章 亂局第57章 原則第187章 攻防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44章 細鹽第297章 伎藝人第1章 徐家莊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64章 歸來第50章 牛羊滿欄第35章 活字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89章 唐龍鎮第209章 階下囚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61章 轉機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09章 送禮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43章 插手忠州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6章 煤球爐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48章 轉折第49章 應有權變第6章 酒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3章 治術(四)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19章 使節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2章 空調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79章 坐觀成敗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4章 春狩防秋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章 宰相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6章 活在洛陽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1章 黃白朮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80章 投名狀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35章 災民第11章 酒精燈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5章 公路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
第47章 吃點苦頭第52章 如和風光(上)第164章 運籌帷幄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6章 往事如煙第98章 三人成虎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16章 大火第34章 同年歡宴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146章 泉布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97章 最後時刻第120章 破陣子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81章 祭奠第134章 亂局第57章 原則第187章 攻防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322章 齊魯豪傑第30章 烈士暮年第154章 好借好還第44章 細鹽第297章 伎藝人第1章 徐家莊第30章 男兒立功在邊關第64章 歸來第50章 牛羊滿欄第35章 活字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09章 不如結社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289章 唐龍鎮第209章 階下囚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27章 不羈的黃河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61章 轉機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209章 送禮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43章 插手忠州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6章 煤球爐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70章 山溝溝裡轉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111章 準備渡河第21章 衆人到來第148章 轉折第49章 應有權變第6章 酒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13章 治術(四)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19章 使節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2章 空調第168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02章 錢法類書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79章 坐觀成敗第32章 五等戶制第94章 春狩防秋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16章 場務戒嚴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章 宰相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第16章 活在洛陽第45章 人總會長大第223章 各軍持重第21章 黃白朮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80章 投名狀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125章 收穫的季節第94章 大錢還是小錢?第35章 災民第11章 酒精燈第36章 他鄉遇故知第95章 河邊的官署第13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中)第5章 公路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35章 節制兩路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