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嫁女瞻前顧後

六禮始於周,成於秦漢,記於《禮記》。自漢後天下動盪,實際六禮不存。到唐朝再次確定男女合婚要六禮,並作爲法律在《唐律》中規定下來。

宋朝沒有自己的律,名義上用的還是《唐律》,只是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司法解釋。有的律條廢掉了,有的改變了,就是《宋刑統》。《唐律》中規定的六禮,在宋朝除了皇室嚴格遵循,民間大多簡化,就連徐平這個宰相也不按六禮一步一步來。

這是徐平一直的主張,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禮,要引導民間形成合適的。而不要泥古不化,強把古禮推行於當世。強推古禮不但不會教化風俗,還會引起民間反感。

開封城裡,古時候傳下來的六禮,實際早已經改頭換面,成了四個步驟。先說媒,再換帖。男方帖中寫明年齡生辰、三代官品、詳列家中產業,女方回帖則列明嫁妝。這不但是經濟上雙方求門當戶對,也是如果後來關係破裂,官府據以分割財產的憑證。這個年代離婚是合法的,甚至感情破裂也可以作爲和離的理由,改嫁稀鬆平常。夫妻離婚,就有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的問題,官府分割財產的依據,就是換的帖子。男方的資產歸男方,女方的嫁妝歸女方,離婚各自拿着自己的一份,再去找自己的良配。

正是因爲如此,嫁妝對女方在以後家庭中的地位至關重要。盼盼是長女,小時候徐平虧欠了她,嫁妝格外豐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自不必說,還有銀行存款,還有徐家在京城和鄉下的產業,甚至徐平特意在洛陽城裡又買了一處宅子,作爲盼盼嫁妝的一部分。

林素娘心疼這個女兒,準備的嫁妝已經相當豐厚,有些嚇人了。列帖子時還怕徐平不同意,沒想到徐平又在上面加了一長串,連分給盼盼多少匹馬都詳細列明。

盼盼帶到夫家的嫁妝,已經遠超過了蘇家的所有家產,蘇頌以後在家中的地位,只怕要被盼盼壓一輩子。男主外,女主內,徐平當然要給女兒主內的底氣。

帖子中還要列明主婚的人。現在徐平權勢聲望正盛,蘇紳不知用了什麼辦法,請了八大王趙元儼的幼子趙允初主婚。允初是徐正的知己,兩人都是一樣的不匣務官,但卻風雨無阻上朝,永不遲到,永不早退。徐正偶爾還請假,趙允初是連假都不請的。

換帖之後,一般還會相親。最早是長輩看,男女雙方不見面,慢慢發展到現在,男女雙方也要見面了。同意,就給女方一根釵子,家庭條件好的一般爲金釵,稱爲“插釵”。不同意則給女方几端絹帛,稱爲“壓驚”。徐平家裡比較寬鬆,盼盼的金釵是蘇頌親手插的。

相親過後,纔是正式確定婚姻關係,即定聘。這一步最重要,相當於從此確定雙方的合法夫妻關係。女方要送聘書,男方則回禮書,原則上需要書鋪公證。

今天就是定聘的日子,把六禮中納吉、納成、請期合到一起。宋朝出現的這幾個婚姻步驟,對後世影響深遠,民間基本遵循,六禮僅存在於書面上了。

到徐平家來送聘的,是蘇頌家裡的女性長輩,有張三娘和林素娘負責接待。徐平則在自己府第的後園裡,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飲酒。

聘禮中的三金、衣裙、首飾之類,都由林素娘幫着盼盼收了起來,等到出嫁的時候穿到她的身上。幾個蘇家請來的壯漢,搖搖擺擺,擡了一缸披紅掛綠的許口酒,送到了後園裡來。喝了這一缸酒,表示女方許了親事。在缸裡放上兩瓶清水,幾條活魚,一雙筷子回給男方家裡,就是禮成。

把擡來的酒放在地上,徐平給了壯漢們賞錢,讓他們到別處飲酒作樂,傍晚再來擡這缸回蘇家。讓徐昌把酒缸打開,招呼衆人飲酒。

今日來的,除了幾位宰執重臣,就是徐平一路走來的郭諮等朋友,還有自己在京的進士同年。其他官員來賀,門房一律回絕,記下名字,不收禮,也不讓入內。

大家都是文人,由晏殊開始,各作頌詞。無非是“年少清新,襟裾哪受紅塵污”之類的小令,徐平讓人一一記下,合適的就在旁邊排演。記下頌詞的冊子,將來會正式謄錄了送給盼盼,作爲她的回憶,也是徐平想念女兒時的排遣。

適合這個場合的詞牌就那麼幾個,內容大多都雷同,就是討個吉利,湊個熱鬧,也沒人在這個時候寫絕妙好詞。大家嘻嘻哈哈,各自聯句,一時熱鬧非凡。

王素籠着袖子,對徐平道:“歲月匆匆,雲行,沒想到我們就開始娶婦嫁女,再不是從前時候了。盼盼知書達禮,聰明伶俐,我們這些人都是看着她長大,着實有些不捨。”

徐平嘆了口氣:“是啊,看着一天一天長起來,嫁出去總覺得有些不放心。怕她在夫家過不慣,怕她在夫家受委屈,怕她這也不如意那也不如意。我自及第常年遊宦在外,除了在河南府的幾年,一直不曾攜家眷,着實虧欠了她。唉——”

王素笑道:“盼盼自小就是見過蘇頌的,以她的性子,哪裡會有不如意!只怕蘇頌人太老實,要被她欺負才是。你嫁女金山銀山做嫁妝,蘇家哪敢逆她的性子!”

徐平搖頭:“那更加不好。不說別人會議論我教女無方,於盼盼自己,有了這個名聲也不是好事。但願她知事曉事,與夫婿相敬如賓纔好。”

嫁女兒就是這樣,瞻前顧後的。又怕女兒嫁過去受欺負,又擔心性子不好,欺負了丈夫鬧得家庭不睦。盼盼嫁妝又多,又有徐平作靠山,小性子使起來蘇家承受不住。

吳育端着酒過來,對徐平道:“這樣大喜的日子,雲行怎麼有些悶悶不樂?”

王素笑道:“昭文相公從西北迴來,解鞍卸甲,人也多愁善感起來。又怕女兒將來過得不如意,又怕在夫家過於跋扈,在這裡自怨自艾。”

天聖五年進士及第排名在前的這一批人,年齡相差不多。徐平年紀最小,不過他成親早,生女早,兒女談婚論嫁也早。現在這個樣子,別人沒有體會,只是覺得好笑。

已是二月下旬,天氣和煦,草已綠,花已發,衆人一邊飲酒賦詞,一邊四處遊覽。

徐平這處府第裝修並不奢華,勝在地方大,有山有水,有花有樹,各種風景多。裡面的遊廊涼亭,用的木材多是堅固耐用而不名貴的品種。這倒不是徐平做作,他就是喜歡這種風格,自己安心,別人也沒有閒言。雖然建築裝飾都不名貴,但從多年前起,這裡就是京城很多官員的遊玩場所,留下了各種各樣的詩詞題記。徐平都一一保留,有的地方被遊玩的官員寫滿了,他甚至會專門再建一處。這些留下的詩文墨寶,可就值錢了,這個年代不知道多少名臣文士留名後世,很多人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是後人的財富。

徐平與幾人走了一會,覺得身上發熱,坐到了涼亭裡面歇息。

亭前一株玉蘭開得正盛,修挺的枝幹上滿滿的都是花朵,燦若雲霞。從亭裡透過花朵看藍天,白花與碧空參差其間,令人心曠神怡。

王素嘆了口氣:“驀然想起,我們已經許久沒有這樣悠閒地坐着看天了——”

徐平和吳育幾人一起默默地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這就是自己修行不夠,被政務擾亂了心情,下朝歸家,也難有真正放鬆下來的日子。前朝宰相,徐平最嚮往的就是王旦、王曾和張知白幾個人。他們處理政事遊刃有餘,歸家怡然自得,自己還差得很遠。

晏殊和杜衍一起沿着花樹掩映的小路走來,見到徐平幾個人,一起過來在亭中坐下。

看了一會花間的碧空,晏殊道:“今日是個閒散日子,不該提政事。不過我與杜相公議論了很久,還是沒有想明白,昭文相公爲何一定要叮囑郭諮不插手地方政事?”

徐平道:“我少年時便與郭諮相識,那裡我在莊裡種田,他是中牟主簿,也算是相識於微末之時了。郭諮天資聰慧,心思之巧世間罕有人可比。只是有一點,郭諮做事特別認真,有時容易沉迷。此次京東路方田,我們列有條貫,地方只要照圖量地,填入圖表中自然就能夠算出面積來。只是士大夫通算學者不多,很多人甚至一竅不通,按圖而量只怕還是有人算不來。依郭諮的性子,只怕就要處處教人,反而把正事耽誤了。”

說到這裡,徐平看着悠遠的藍天,無奈地道:“我們讀聖賢書,做朝廷官,是來治理天下造福於百姓的。有人哪,就是分不清自己的修行跟政事的關係,政事不想理,孜孜於修道德做君子。耽誤了政事,遺禍於百姓,世間哪裡有這種君子?士大夫修德,修的是天下朝廷之德,自己修身養性先要把政事處理好。這些年很多士大夫溺於佛老之學,把他們那一套修煉功夫,移到讀書政事中來,最是有害。不沾尺牘,不理政事,美其名曰不沾俗務。若不是有這種人,對於政事一竅不通,我又何必再三叮囑郭諮!”

方田算面積要用到幾何學,這個年代能把方形圓形算清楚的人都不多,更何況土地會有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形狀。徐平組織人編了一套圖表,把各種面積公式都放在裡面,只要按照形狀量了,填到表裡一算面積就會出來。讀過書的人應該很快就懂,可實際上根據徐平的測試,地方州縣官員能搞清楚的依然不多。郭諮這個科學天才,到了地方不能謹守職責,就天天教官員去算這些東西了,徐平不得不一再囑咐他不要理這些人。學不會自己去動腦子想辦法,做不好乖乖受罰,一點腦子都不想動當什麼官。

官僚體系是按制度運作的,一旦制度被破壞,各種各樣的怪事都會出來。明清特別喜歡派大臣欽差下去監督,很多時候甚至直接奪地方之權代他們施政。看起來是好心,實際把制度破壞了,奪了地方官的權,他們就心安理得不做事,也不負責任了。經年累月,大家在地方都是混日子,上面不派人來,便就推諉着不做事,最終綱紀敗壞。

地方官哪怕一時做不好事情,可以派人教他們不懂的,但不能奪他們的施政權。該獎就獎,該罰的就罰,事情一定要由他們做。給了們權力,才能讓他們負起責任。

官僚體系中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佔住那個坑一定要放權給他們,出了事故一定要追究責任。平時奪權,出事了當事人就不會認責任,強讓人背鍋,就讓官僚離心離德。官僚體系的優點喪失殆盡,只剩下了壞處,上面三頭六臂,又能管得過來天下?

第120章 破陣子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5章 官身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84章 告罪使第164章 口袋陣第31章 攻略(三)第14章 賜名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73章 夜對第151章 春狩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52章 童七郎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97章 試探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69章 失意者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78章 入甕第34章 雜事第28章 殿中議事第99章 前奏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88章 改制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章 空調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304章 話從前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42章 酒名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93章 王師北來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5章 軍改第80章 起風雷第3章 盡頭牙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97章 布衣上書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23章 生意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3章 秀秀(下)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32章 東華門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4章 規劃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5章 和尚契嵩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68章 別跟着我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3章 秀秀(下)第91章 軒然大波第33章 家信第14章 規劃第75章 僵局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22章 甩鍋第42章 劉小妹第88章 改制第98章 一起發財
第120章 破陣子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25章 官身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284章 告罪使第164章 口袋陣第31章 攻略(三)第14章 賜名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73章 夜對第151章 春狩一點說明(前面誤發收費章節報歉,補償方法見內容。)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62章 戰是義戰第52章 童七郎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07章 新錢之論第97章 試探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69章 失意者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78章 入甕第34章 雜事第28章 殿中議事第99章 前奏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56章 緊急措施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88章 改制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12章 空調第66章 無所建明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304章 話從前第246章 軒然大波第42章 酒名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93章 王師北來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15章 軍改第80章 起風雷第3章 盡頭牙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97章 布衣上書第32章 各懷心思的同僚第23章 生意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67章 晾到一邊第156章 說與做的規劃第3章 秀秀(下)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32章 東華門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80章 伏羌寨前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34章 瘋狂時代(五)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14章 規劃第194章 進退之間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5章 和尚契嵩第32章 位極人臣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83章 有放有收第142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82章 別機機杼第160章 公平交易第68章 別跟着我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3章 秀秀(下)第91章 軒然大波第33章 家信第14章 規劃第75章 僵局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22章 甩鍋第42章 劉小妹第88章 改制第98章 一起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