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章 煙花

bookmark

天不亮迎親的隊伍就已出發,呂鬆騎着徐平的馬,莊上又去中牟縣裡租了一頂轎子,由莊客擡着去白沙鎮上迎親。因爲四時節慶要用,徐平莊上有鑼鼓嗩吶各種樂器,雖然並不齊全,一幫莊客也勉強湊出了一支樂隊。

等迎親的隊伍走了,徐平帶着徐昌在莊門前佈置迎親的煙花爆竹。雖然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爆炸危力,此時莊裡制的爆竹也是能響的,只是還沒做成鞭炮,只是幾個大爆仗在門前擺成一排。煙花相對來說簡單,反正都是實驗品,二十多個分成幾排擺在一邊。

收拾完畢,由秀秀伺候着吃罷茶飯,徐平便坐在正廳裡耐心等候。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徐平自己都沒有成親,按說是不能給別人主婚的,但鄉下地方,一切習俗都讓位給他這位莊主的權威。好在這次婚禮一切從簡,不然也夠徐平頭痛的了。

李四嫂作爲一個寡婦,第二次成親,本就不適於大操大辦,一切不過是求個熱鬧罷了。依此時風俗,寡婦並不難嫁,二婚也不會讓人看不起。反而因爲是寡婦,男方納的聘禮少,女方的嫁妝反而多,婚禮簡單花的錢少,條件好的寡婦在民間還是搶手貨。

宋時婚俗還是按古六禮來的,但已經向實用化發展。比如定帖一禮,就是世俗所謂的婚書,男方會在帖上明列自己的財產,女方的回帖則會明列出嫁時帶的嫁妝,頗有徐平前世婚前財產公證的意味。以後一旦離婚,就是此時官方所謂的“和離”,是要按此分割男女雙方的財產的。所以夫妻成親之後女方嫁妝在夫妻共同財產中佔的比例越大,話語權就越大,與後世也相差無幾了。

就在徐平在大廳裡喝了兩盞茶,等得有些心焦的時候,門外傳來鑼鼓嗩吶聲。莊上的莊客聽見聲音,一窩蜂都跑了出去,就邊秀秀也跟着去看熱鬧。這次婚禮與上次徐昌的婚禮不同,那次有徐正夫婦操辦,又由於一些特殊的原因辦得草率,這一次就正規多了。

徐平作爲此時家主,卻不能亂跑,只好一個人坐在大廳裡等候。

隊伍到了大門前,徐昌指揮着莊客點起煙花爆竹。由於火藥的比例不佳,爆竹只是發出幾聲悶響,大白天的煙花也遜色許多。

但這些都是此時的人們以前見所未見的,聽見響聲,看着煙花,一起鬨然叫好。一起仰頭看着空中剩下的硝煙,回味無窮。

一個婆婆把李四嫂從轎子上扶下來,對她道:“四嫂快看,這般熱鬧!遠近百里之內的鄉村,再沒一家有徐家莊這般繁華,你新嫁的郎君在莊裡又是有職事的,自此之後你就可以安心過好日子了。”

李四嫂微微笑着,沒有說話。

呂鬆因爲做事謹慎,雖然沒當上押班,在莊裡也是個伙頭,一個月比普通莊客要多上五十文錢。現在莊子規模小還看不出來,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幾年之後莊子發展起來,呂鬆也就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所謂水漲船高。

見李四嫂下了轎子,一幫莊客圍着她和呂鬆喊着要攔門錢。此時到了最後一步,不是小氣的時候,呂鬆取出兩大把銅錢,朝着人羣胡亂撒去。莊客一起都去搶銅錢,呂鬆用通心錦牽着李四嫂進了莊門。

徐昌和送親的婆婆引着兩位親人來到大廳前,贊着拜了天地。這第一拜按此時規矩應該是拜祖宗,呂鬆是個浮客,也沒有祖宗可拜,只好拿天地作祖宗,勉強算數了。接着引到徐平面前,夫婦兩個向他拜了。這一拜原是拜公婆,呂鬆又是沒有,只好讓徐平這個主家勉強當了這個角色。按此時律法,主家就是一家之長,也還說得過去。此後新人交拜,便算禮成。

這是鄉下地方,一切都不講究,李四嫂又是個二婚,原就是要從簡,其它的繁文縟節便都一切都省去了。

行過了禮,呂鬆便引着新娘回到自己在莊外的小院裡,讓新娘子在那裡安歇。原本還有個撒帳的習俗,是新人孃家顯擺嫁妝的時候,佈置好了新房是由孃家人守着不讓別人進去的。李四嫂家裡只有她孤身一個,既無長輩,又有兒女等晚輩,也都省去了。

把李四嫂送回新房,由秀秀和蘇兒兩個小女姟在那裡陪着,呂鬆便返回到莊院來,陪着一衆莊客喝酒慶祝。

呂鬆雖然已經在莊院外面起了房子成家,但從根本上,他還是徐家莊的莊客,與徐平有主僕名分,並不算是分家另過。最起碼在法律的意義上,與徐家是同居共財,並沒有改換版籍,另立戶頭。所有一切儀式,包括慶祝的酒宴,都還是在徐平的莊院裡進行。

見到呂鬆進來,孫七郎從凳子上跳起來,叫道:“呂鬆,自今以後你也算是娶妻成人了!過來,與我們幾個兄弟喝上一碗!”

徐平急忙止住:“先不急着灌新郎酒!送親的還在這裡,你們幾個都過來敬他們一杯,謝他們把新娘子送來!”

孫七郎叫好,與高大全一左一右夾着呂鬆來到主桌,向送親的人敬酒。

李四嫂沒有親人,來送親的是她家附近的兩個長者,一個家裡是開雜貨鋪的,人稱鄭官人,另一個是開書鋪的宋學究。書鋪不是賣書的,而是代寫書信以及各種文書,兼作各種民間契約的公證。還有一個媒婆一個牙婆,負責給李四嫂扶轎。這些人願來,一是李四嫂平時人緣不錯,再一個就是徐平的莊子此時在周圍的口碑很好,大家都願意來結交,更何況莊上還有喝不完的美酒。

勘滿了酒,徐平端起碗來敬道:“一杯薄酒,不成敬意,多謝兩位長者和婆婆盛情,一路辛苦!”

衆人喝過了酒,徐昌和高大全孫七郎三個莊上的小頭目也都上來敬過了,衆人這纔開始吃喝。

酒過三巡,鄭官人、宋學究和兩個婆婆便起身告辭。按此時風俗,女方的送親人員草草喝上兩杯酒便要回去,不能在男方家盡情吃喝。徐平便不多留,讓徐昌給他們每人都準備了一份禮物,無非都是酒肉果子之類,把這幾個人送出了莊門,再三致謝。

在鄉下,要想做個有頭有臉的人物,除了天生的身份,要讓別人知道你,那便要麼做個惡人讓人怕你,要麼做個善人讓人敬你。以徐平的性子,惡人他也做不來,做努力做個善人了,在鄉鄰中賺個好口碑。

把送親的人送走,莊裡再無外人,衆莊客便放開吃喝。此時臨近年關,過節的氛圍越來越濃,大家喝起來更無顧忌。

孫七郎把呂鬆叫到自己和高大全和徐昌的桌上,按着腦袋先灌了三碗酒,口中道:“自今晚起,便有人給你暖牀鋪了,我們兄弟幾個卻還是要乾熬!以後的日子且不說它,只今晚一定要把你灌醉了,讓你爬不上渾家的牀上去,也出出我們心中的惡氣!”

呂鬆喝了酒,對孫七郎道:“七哥,都管成親的時候你怎麼不這麼說?莫不是欺我老實?”

孫七郎紅了臉:“你這個鳥嘴!都管是你能比的?他是主人家派在這裡管莊的,怎麼一樣?我們卻一般都是兄弟!”

徐昌笑道:“七郎說話顛三倒四!我們幾個聚在一起就是緣份,有什麼區別?滿嘴胡言,快先喝上三碗清醒清醒!”

幾個人鬧在一起喝酒,徐平在一邊卻有些無聊。

他的身份在那裡,再是怎麼和藹可親,別人跟他在一起也放不開。這還跟前世的領導和下屬身份不同,他是主家,別人是僱來的,有着禮制上和法律上的約束。勉強喝了兩碗酒,徐平便託口酒量不濟,回了自己小院,讓莊上的一幫莊客在外面盡情享樂。

到了小院裡,聽着外面的喧鬧聲,徐平覺得百無聊賴。此時的娛樂實在是匱乏得可以,尤其是鄉下地方,太陽一落山便沒什麼事情好做了。

閒坐一會,徐平點起燈,取了隨身帶的書出來看。

這是他前些日子在京城裡買的科舉制賦的集子,除了經書,便看這些科舉真題打發時間。

此時的科舉還從唐制,主要是以賦論成績高下,其他幾項都以循規蹈矩不犯錯爲主,很難區分好壞。賦既是韻文,能夠看出文采,又有一定篇幅,能夠寫出一定內容來,剛好合適。

越讀這些賦,徐平越覺得這與自己前世的政治課中的材料題有些像。雖然出的題千變萬化,但不管怎樣,扣住的中心思想都是圍繞着幾大原則來的,大多不出儒家的幾條經典理論。徐平的任務,就是在下一次科舉之前,從這些真題中總結出普遍適用的幾條出來,作爲自己以後參加科舉時的中心思想。便就像前世答題的辨證法,矛盾論,唯物論等等,不管出什麼題,答案總是離不了這幾條,總能扣上去。

唐宋科舉雖然都以儒家思想爲準,但並不是絕對,都曾經出現過其他幾家如道家法家經典裡的考題,死讀經書的作用並不大。而且此時考試時還有解題一說,就是考卷發下來後如果考生覺得考題沒見過,不知出自什麼經典,可以要求主考官解題,把題目來源意思解釋一下,再下筆答卷。

此時準備科舉,重要的是理解其精神,死讀硬記並沒用。

不知不覺夜深,外面的喧鬧還在繼續,呂鬆早已被灌得人事不知,送回了新房裡。

秀秀和蘇兒兩人回來了,一起在院子裡藉着燈光,擺着徐平制的那些不成熟的小煙花點着玩耍。

有的亮不起來,只是在地上亂轉兩圈,兩個小女孩便一起嘻笑着罵兩聲,去點下一個。

徐平在書房裡,拿着制賦的集子看着秀秀和蘇兒的玩鬧,突然覺得她們那樣快樂的時光已經離自己遠去了。這半年來,他做了很多事,突然就成熟了起來,成爲了一個大人,失去了很多樂趣,多了很多煩惱,童年的快樂時光卻一去不復返了。

第36章 釀酒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58章 步步爲營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99章 前奏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48章 風波第1章 錢能通神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39章 馬帥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4章 賜名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7章 小隱君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56章 國柄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46章 分別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90章 捉襟見肘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60章 騷亂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5章 對抗第151章 春狩第67章 晾到一邊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6章 慶祝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24章 大動作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297章 伎藝人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91章 大勢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54章 解散佛社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6章 酒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12章 空調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88章 百官圖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99章 外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9章 待以客禮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12章 黑吃黑第2章 準備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
第36章 釀酒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231章 隴右遊騎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62章 宰相氣度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82章 不好的預感第58章 步步爲營第261章 爺爺饒命!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99章 前奏第61章 按戶配炭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48章 風波第1章 錢能通神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239章 馬帥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細行(上)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4章 賜名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27章 小隱君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78章 貨幣之戰第56章 國柄第22章 試學士院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46章 分別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206章 兄弟鬩牆第151章 論事不得論人!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90章 捉襟見肘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97章 遣散出宮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300章 相國寺書會第60章 騷亂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15章 對抗第151章 春狩第67章 晾到一邊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79章 遠方的漢人第26章 慶祝第18章 父母妻小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49章 戰後忠州第21章 歐陽修的疑惑第24章 大動作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297章 伎藝人第92章 餘波未了第141章 永寧侯不得意?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91章 大勢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54章 解散佛社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197章 馬肉不好吃?第6章 酒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12章 空調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55章 兵民一體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88章 百官圖第8章 老朽別無所求第186章 世道要變第30章 日月當空,洞燭萬民第158章 淥州戰事第199章 外任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絹第48章 好漢惜好漢第202章 李覯的去路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57章 塵埃落定第39章 待以客禮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112章 黑吃黑第2章 準備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