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參的任務

貸款的成本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楚的,哪怕就是把每項都詳細地列出來擺在面前,還是有許多人根本就不相信。或者是有的人信了你的成本有這麼高,卻認爲是做得不行,如果怎樣怎樣,如果是我來做,結果絕不會如此。

農業收益天生地不穩定,小農戶的收益更加不穩定,一年收穫一季的資金週轉期又過長,幾乎是被排斥在商業貸款對象之外的。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可以利用高利貸盤剝農民,是因爲他們有規避風險的手段,必要時可以把貸款的農民連皮帶骨頭吞進自己肚子裡去,國家政權怎麼可能這樣做?

分散的小農戶,光收回貸款利息時的人力物力成本就無法忍受,更不要說年年都會有小農戶無力償還貸款,必須向其他貸款戶分攤成本。青苗貸這種方式,一旦碰到災年,就要面臨大規模虧損,想減小損失對災情就是雪上加霜。

歷史上宋朝是用政權的力量來強行分攤貸款成本,比如收款使用官府公吏,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但實際上,官方不額外承擔成本,做事的公吏就會想方設法把成本轉嫁到民間去,他們不會白白額外付出勞動而沒有收益的。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一句話,對分散的小農戶,想使用金融手段來減輕他們的負擔,或者幫助他們的發展,從成本考慮,遠不如免稅或者直接發錢來得划算。

徐平想起自己前世政權在農村有那樣嚴密的組織,小額貸款都推行得不順暢。自己所在的縣裡曾經有個鎮推廣過大棚種植蔬菜,優惠措施就包括小額低息貸款,最後的結局是政府寧可從財政出錢把所有的貸款填上,而不再向農民追繳。對於基層組織來說,一次又一次地到農戶家裡追貸款,付出的人力物力早已經超出未還貸款的數額了,再追下去,純粹就是賠本生意。從那之後,面向農戶的小額貸款在他所在的地方再也沒聽說過。

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帶毛的都不算了,地裡沒收回來的帶葉子的就更加不能算了。以這種財產作抵押貸款,你向哪裡收繳去?好言好語到農戶家裡收一次,總有人告訴你地裡沒有收成,現在還不上,緩一緩吧。你同意了,以後就會有更多的人這樣做。不同意,一刀切地強行牽牛扒房,就成了擾亂農業的惡政。

商業社會,發貸機構想要規避風險而又不引起社會動盪,便就只有求助於貸款保險,相當於增加了貸款成本,還是要轉嫁到貸款對象頭上。這個年代,官府想要規避貸款風險,便就強行讓幾戶作保,把風險轉嫁到保戶的頭上。

李參在河陰縣規避風險的方法便是讓惟一的大戶蔣大有作保,實際上是把貸款的風險轉移到了他的身上。蔣大有又不是善男信女,怎麼會吃這個啞巴虧?這種情況他不自己組織人手追捕逃亡才奇怪了,徐平都覺得他沒有什麼其他辦法。

見自己面前的李參手足無措,顯然徐平捉摸不定的態度讓他更加焦慮。

想了一會,徐平對李參道:“你在河陰縣裡放了青苗貸,如今這裡的夏糧已經收過,按說到了還貸的季節,可摸清楚了這裡還貸的情況?”

李參嘆口氣,搖了搖頭:“今年河陰大旱,地裡的麥子基本沒有收成,百姓能夠用什麼還貸?下官想的是,乘現在天時還早,再貸一筆出去,讓縣裡的百姓有本錢補種秋糧,秋後一起收回來。所以懇請待制寬限時日,一切等秋後再說!”

“那要是秋糧再遭災呢?你想過沒有,怎麼補系省錢物的窟窿?”

李參沉默了一會,沉聲道:“天道有常,不會如此——如果有事,我一個人擔了就是!我終究不信,這裡能夠旱上一年!”

聽了這話,徐平不禁笑了起來:“不會旱上一年,你就不怕旱半年澇半年?你還是聽我說,天災不是人禍,你也不是把錢糧自己吞了,沒必要像賭徒一樣,輸了更加要回注,到最後無法收拾。惟今之計,沉下心來,先把這你放青苗貸的地方,到底遭災情況如何,會虧欠多少,都一一統計清楚。三司也不會不近人情,實在不行,我會幫你說話,大不了寬限你一年兩年,把挪用的錢物補上就是。”

李參沒有說話,這不僅僅是關於自己政治前途的問題,也是關於自己的施政措施到底合不合理的問題。按徐平所說,差不多就是承認青苗貸失敗了,這他一時無法接受。自中唐以後有了青苗貸的雛形,到李參纔算是發展成熟,怎麼能夠半途而廢?

青苗法,聽起來很美好,又能夠幫助小農戶渡過難關,又能夠打擊鄉村大戶利用高利貸兼併盤剝,官府又有收入,一舉多得。但現實很殘酷,小農戶能夠得到多少好處很難說得清,鄉村大戶總會想方設法把損失轉嫁出去,官府要想有收入,必須是以盤剝農民爲代價。這中間的差異,就在於貸款不是沒有成本的。

按照商業行爲算經濟賬,就必須要計算成本,官府認爲沒有成本,那成本就必然要被轉嫁到民間去。這是經濟現實,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

徐平從心裡是反對青苗貸的,也反對針對小農經濟的任何金融措施。除非是讓小農戶變成大的田莊,增加了抗風險的能力,不然的話,對農業的扶助寧可使用減免稅收和直接或者間接發錢的方式。農戶可以直接得利,官府的政策成本也最低。

看李參的樣子,徐平知道自己一時說服不了他,嘆了口氣道:“不要多想了,你在河陰縣這些日子,不要再想着什麼青苗貸,更加不能再多發。至於這一季會賠掉多少,統計清楚,就算三司撥下來的救災款。”

說到這裡,徐平想起自己給李覯寫的那封信,順手拿了起來,正色道:“接下來你在河陰縣要做的事情,有以下這些。查清楚河陰縣到底有多少客戶多少主戶,五等戶各自佔多少,多少人能夠正常年景維持生活,多少人不能維持。又有多少人正常年景可以維持,但一旦遭災就無法支撐。如果無法生活,他們是怎麼渡過遇到的暫時的難關的,是向大戶借貸,還是變賣資產。這些主戶和客戶是從哪裡來,來鄉土生土長的佔多少,外來的佔多少,是怎麼變成主戶或者客戶的。”

說到這裡,徐平喝了口茶:“你先把這些事情搞清楚,再談其他。這半個月我會在黃河沿岸視察河道,半年月後你寫一份書狀給我!”

(備註:歷史上青苗法是由李參先實行,王安石跟上,最後才作爲變法的重要內容。)

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56章 國柄第22章 星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44章 細鹽第116章 對衝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66章 新鮮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308章 怪物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88章 改制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75章 火海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15章 奇觀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2章 煙花第7章 實際演示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236章 堵截第134章 救星第13章 治術(四)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60章 呂公綽第1章 徐家莊第258章 拆借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5章 軍改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221章 細腰城第8章 交接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1章 錢明逸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3章 護衛鐵騎第48章 下忠州第70章 兩個榜樣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72章 農事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88章 紙醉金迷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55章 晏殊之論第78章 入甕第13章 折支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75章 火海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1章 同年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7章 貴人相助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187章 包拯第37章 階級法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
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56章 國柄第22章 星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305章 他們怎麼來攻?第330章 你去西北吧第1章 購物券發行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130章 劉太師的煩惱第44章 細鹽第116章 對衝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66章 新鮮第117章 門外來了青羅傘第308章 怪物第150章 連你也說我?第88章 改制第89章 搶佔要地第175章 火海第30章 分道揚鑣第115章 奇觀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2章 煙花第7章 實際演示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236章 堵截第134章 救星第13章 治術(四)第53章 萬民雲集第160章 呂公綽第1章 徐家莊第258章 拆借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5章 軍改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6章 越次入對第107章 嚇人的錢數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221章 細腰城第8章 交接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155章 五彩棉花第60章 陽光明媚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81章 錢明逸第25章 追捕逃亡第137章 怒罵御史第4章 斜谷造船務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3章 護衛鐵騎第48章 下忠州第70章 兩個榜樣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72章 農事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88章 紙醉金迷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結局第55章 晏殊之論第78章 入甕第13章 折支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85章 路上要小心第52章 虛開中路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141章 分頭行事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24章 段雲潔的麻煩第176章 靜守歲月第144章 阿申歸來第57章 兩隻大肥羊第303章 崇善州進士第36章 洞房花燭夜第175章 火海第326章 惟有一戰第21章 同年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7章 貴人相助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133章 瘋狂時代(四)第187章 包拯第37章 階級法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